“剧组”那些不能说的秘密,我们都藏进了这份白皮书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演员组讯的公众号 “剧组”那些不能说的秘密,我们都藏进了这份白皮书里

“剧组”那些不能说的秘密,我们都藏进了这份白皮书里

2024-06-23 15: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天(2017年2月19日),三声联合友戏App、场景实验室共同发布以“影视产业破局在即,剧组升级刻不容缓”为主题的《2016剧组白皮书》,这也是行业内首次从大数据维度揭开剧组的神秘面纱。

过去几年,影视产业体系结构的各个环节不断被“互联网+”重塑,传统影视公司和互联网企业都开始利用大数据和用户需求,来布局、优化和定制影视内容的生产与开播。因此,影视业态下的大数据解读和报告也不断刷新,但之前的专业报告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影视作品的宣发和播出端,对产业前端筹备和制作环节的体系化洞察则相对欠缺,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产业链上游的剧组数据一直缺乏专业的跟踪、发布与分析平台。过去近两年时间,友戏平台一直致力于从线上线下各渠道采集组讯信息,建成业内最新最全的组讯数据积累和发布平台,并进一步对海量数据进行结构化分析和解读。

《2016剧组白皮书》选取剧组场景作为研究对象。剧组是影视产业生产端最常见的组织形式,这种小到几十人、大到几百人的制作机构,结构复杂任务多元。在一部戏的生产周期中,剧组采用“项目制”管理,除了完成拍摄与制作,前期还负有发布组讯、招募演员等项目的筹备工作。

为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行业现状,《2016剧组白皮书》采取了数据分析+调研走访的方式完成。从2015年5月到2016年12月,友戏累计发布了6436条组讯信息,以此为基础数据库,调研团队从2016年年底开始,走访多个剧组筹备组,对导演进行深度访谈。最终,我们选择从组讯发布、剧组招募和剧作开播信息发布三个维度对长期被陌生化的剧组场景进行全方位解读。

通过这三个维度,剧组白皮书能够比较好的反应出目前影视行业的现状和问题。

热潮中的混乱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大量资本涌入影视领域,剧组筹备的数量明显大增。在过去十几个月中,每个月都有上百个剧组启动筹备,2016年4、5月份达到巅峰,此后又逐渐随之回落。但总的来说,每月同比上年都有较大增长。

在这个热潮中,有大量新人涌入。在2016年全年发布的4287条组讯中,共涉及两千多家制作公司,但各大平台去年的热播影视节目中,头部内容仍然由少数业内巨头掌握,这可以说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而通过数据分析,我们也发现影视行业最被诟病的诸多问题,在剧组筹备阶段就显现苗头。

成熟的类型片是好莱坞等成熟市场的主要产品,但中国影视题材远比国外丰富或者说混乱。在友戏发布的所有组讯中,关于内容题材的标签共有89个,其中既有业内通用的题材用词,也混杂着非标准化的描述。更有甚者,在已发布的6439条组词中,没有标明题材的超过2000条。显示出整个行业对题材分类的概念模糊与混乱。

观众吐槽的“演技”不在线,也反应在组讯信息中。在排名前15的招募信息关键词中,和“颜值”有关的占一半以上,其中“漂亮”、“帅气”和“有气质”排名前三。

此外,能够发布全面组讯信息的剧组也并不多见,例如,仅有不到一半的剧组提供了完整的人物小传。这也大大增加了选角的沟通成本。

产业升级在路上

影视产业链的不断升级在剧组场景也有所体现。以选角为例,从调研结果来看,在剧组筹备过程中,由选角副导演们联合组成的选角工作室已经成为主流,特别是在人物角色众多的电视剧市场。与此前每个副导演单打独斗相比,专业选角工作室的出现提升了这个环节的效率。

通过走访剧组我们发现,选角工作室创业者多为副导演出身,业内资源丰富,目前已经成为新人进入行业的最重要通道。而线上发布平台崛起,也给经纪人和剧组带来了更便捷的沟通通道。

此外,网络视频平台的崛起带来了网剧和网络电影的数量上升。特别是网剧方面,《鬼吹灯》、《奇星记》,以及《灵魂摆渡》等制作精良的网剧,从筹备到播出时间差都与台播剧相差无几。

剧组作为一个场景此前被业内熟视无睹,白皮书致力于对剧组这个相对独立的生产单位从点到图谱式的系统性呈现,将其重新“陌生化”加以研究,能够从供给侧发现行业的趋势和问题。“剧组,作为一个品类,需要被完整提炼出来;剧组场景,作为一个传统线下场景,需要被互联网更新迭代。”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说。

完备的数据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我们选择“影视产业破局在即,剧组升级刻不容缓”作为报告主题,正是希望将我们的工作,转化为升级影视的可视化依据。

(进入三声微信公众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版2016剧组白皮书)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