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大战优步:这场价值200亿美元的商战,以两者合并结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滴滴和优步合并 滴滴大战优步:这场价值200亿美元的商战,以两者合并结束

滴滴大战优步:这场价值200亿美元的商战,以两者合并结束

2023-03-13 17: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不过,优步自认为自己做足了准备、一点都不怵。它的信心来源,就是极其成熟的本土化战略——精英小分队。

说到这儿,就得介绍下优步的全球扩张的制胜秘笈——它是以旧金山总部为“作战总指挥部”,往各个城市分散派遣“精英小分队”。总部除了提供钱和技术,其他的,大量放权,就是怎么部署怎么攻城略地,你们自己决定,无须跟总部请示更无须跟总部报备。

2013年11月,优步中国打入上海市场。这个时间点,中国出行市场号称“南快的、北滴滴”,滴滴快的正在疯狂玩补贴大战,争夺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芳心。于是,优步的上海精英小分队,上来的第一步战略,就是搞差异化——你们玩平民的出租车,我就非要玩商务私家车!

于是,上海街头出现了这么一批堪比五星级酒店服务的车队——司机清一色地身着制服白手套,送乘客上下车时还不忘亲自开门,甚至连接送的车型都是奥迪、宝马、奔驰。

可是,优步很快就吃到了第一个水土不服——第一批客户,居然全是旅居上海的外国人,人数不多,使用频率也不高,赚钱?还是算了吧。

这又是为啥呢?原来,优步上海团队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中国的出租车市场,和美国不一样。美国的出租车是很贵的,所以优步在美国搞高端出行,能够和昂贵的出租车拼一拼。但是在中国,出租车走的就是物美价廉,而且中国的有钱人,谁家还没台好车不是?有钱人还需要打车吗?优步这定位反而尴尬了。

不用说,优步精英小分队的上海初战没能打响。下一步怎么走呢?优步中国的答案是——“人民优步”。

2.“人民优步”的本土化破局

2014年8月,北京团队吸取经验教训,上线了一款本土化产品“人民优步”——私家车主自己可以当司机、接乘客、赚外快,乘客也可以用出租车的价格享受私家车的服务。

与此同时,优步中国还想出了一个包装策略,把“人民优步”包装成“绿色出行”、节约能源的公益项目。这么一来,加入优步的私家车司机们,那就不是故意要赚钱,人家载客只是顺便带带顺路的人,合理利用车内空间减少人均碳排放。这不就是滴滴后来的顺风车!

这么几步走下来,优步的营运稳步上升。从2014年12月开始,优步的订单越来越多。2015年春节之后,“人民优步”顺势降价,订单数成倍成倍地往上涨。

优步长势喜人,滴滴就开始头疼欲裂了。滴滴和快的自2014年1月开始,展开了长达四个月的补贴大战,滴滴和快的、以及背后的腾讯和阿里,在这场补贴大战中干烧了24亿人民币!

补贴大战结束后,滴滴和快的,双双元气大伤,一看隔壁的优步,私家车营运业务,如火如荼,长势喜人,滴滴和快的,双双感到恐慌:再不握手言和,整个中国的出行市场,就要拱手让给美国佬啦!

2015年,滴滴和快的经历了漫长的谈判,终于决定合并!

3.特别难吃的一顿饭 得知滴滴和快的要合并,优步的CEO坐不住了。

当时,交通部明确发文,承认“专车”的运营,但禁止私家车参与运营。交通部发文之后,“人民优步”的业务也大受影响;滴滴快的再一合并,优步在中国的路,只怕就会变得无路可走。所以,摆在优步面前的路,有且仅有一条:打不赢它,就加入!

2015年3月,滴滴和快的正式宣布合并之后,优步创始人、CEO卡兰尼克,打了个飞的来到中国,面见滴滴的CEO程维,找他吃了个饭。

席间,卡兰尼克给程维出了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要么让优步投资入伙滴滴、让优步持股40%,否则优步就和滴滴正面开战、把滴滴打死。程维的答复也很简单:40%的股份么,占比太高了,不如咱哥俩直接开打吧?反正你也打不过。

滴滴CEO程维

据说,卡兰尼克后来接受采访时只有一句评价:“这顿饭真的特别难吃……”

强扭的瓜不甜。既然滴滴不肯被优步控制,那两家就只好开打了呗。开战前,优步的估值已高达180亿美元,而滴滴多少呢?80亿美元。看起来,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pk。而战场偏偏还是优步经营多年、滴滴谋求进入的“网约车”,也就是快车业务上。

滴滴为了快车之战,做了充足的准备,在刚收购还热乎着的快的平台上试运营了“一号快车”。有了战斗经验的滴滴,这一次再也不走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打的老路了,而是一口气上线了七个一线城市。试运营成功之后,马上于5月将整个快车业务移植到滴滴平台。

就这样,“滴滴快车”与“人民优步”的战争正式打响。滴滴率先宣布,要投入10亿元到快车业务之中,用于补贴司机和乘客。

融资能力超强的优步,也跟牌了,顺势宣布:补贴10亿美元。10亿人民币对上10亿美元,究竟谁能胜出呢?

4.一边围魏救赵,一边内部瓦解

虽然财大气粗一口气砸下10亿美元打补贴,但优步很快就发现,“打败滴滴”的豪言,没那么容易实现。

起初,优步之所以敢放下大话,是因为全球市场的成功经验,让优步对自己的融资能力非常自信。为了应对滴滴,优步呼朋引伴,轻松就融到了12亿美元,一转手,就把其中的10亿投进了中国市场。

优步本以为自己能凭借这一大笔钱,吓退滴滴在国内的投资商;可这次,它想错了:因为,滴滴的融资能力,并不亚于它。就在优步完成12亿美元融资的第二天,滴滴就宣布,自己融到了30亿美元!

更可怕的不在于钱,在于眼界。作为一个外来者,优步首先想的是凭借自己的优势业务,在中国市场扎下根来。可当优步满脑子想的还是打垮滴滴的专车业务时,滴滴已经悄然完成了平台化转型:快车、顺风车、代驾甚至自行车,滴滴都开始做了。

也就说,滴滴是奔着中国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去的。优步盯着打的专车,不过是它的一个分支罢了。

而当一个公司开始全面进军一个行业、牵动数千万人的就业、影响数亿人的生活时,它必然会逐渐成为一个“大而不能倒”的选项。这一点,优步并没有看清。

此外,滴滴的CEO程维同样是个可怕的对手。他眼瞅着优步把12亿新融资里的10亿投给了中国,这说明优步这是在用全球利润补贴中国市场啊!

优步手里的蛋糕就那么大,他既然给了中国市场这么多,给其他地方的不就少得可怜?那滴滴如果从海外市场牵制住优步,它不就没办法给中国分部输血了么!

于是,滴滴选中了优步在美国最大的对手:Lyft。这个Lyft,也是个网约车公司,大本营在美国硅谷,是优步在美国老巢的老对手了。双方一直在打价格战,谁也久攻不下谁。

滴滴给Lyft投资一亿美金,还和Lyft进行数据共享。这一步走得,让优步急得两头冒火:我这中国市场还没打下来呢,美国市场怎么还后院起火了呢?

中国还有句老话,叫屋漏偏逢连夜雨。举步维艰的优步,这时候又遇到了更加致命的打击。在印度,因为一起优步司机强奸案,优步遭到了印度人的举国抵制。这一波抵制,可以说是席卷亚洲,导致优步在各个亚洲国家的份额都直线下滑,在亚洲的融资能力,也是土崩瓦解。

重重外患之下,来自优步内部的“内忧”,也跟着上演了。

还记得前面咱们提到的优步“精英小分队”模式吗?这种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最早帮助优步顺利地进军新市场;可随着时间推移,扁平化也带来了新问题:晋升通道短。

2015年7月左右,优步集中爆发了一轮“离职潮”,大量核心员工出逃。为了应付人员缺乏,优步招募了大量实习生,可又因为扁平化管理,导致岗位不足。很多实习生累死累活干了半年,最后才知道自己没有转正机会,气得转头就加入了滴滴。

亚洲市场久攻不下、全球竞争危机四伏、中国补贴烧钱得像个无底洞。内忧外患之下,2016年5月,一则来自自家的消息压垮了优步——苹果公司投资了滴滴出行。

这个消息,让优步难以置信了,但是不管它怎么震惊都已经没用了。优步中国的结局,不可避免地到来了,最后选择与滴滴合并,也算卖了个好价钱。

如今再看滴滴,这几年日子过得也不太顺遂。一家垄断了国内移动出行的互联网巨头,手里捏着几亿中国人的出行数据,竟然还不顾监管的反对,偷偷跑去了美国上市?不整改你整改谁?你不退市谁退市?

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咱们自己也要留个心眼。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变得超级便利。但是,我们为了获得这些便利,也让出了自己的权利。在这十几年的移动出行江湖中,我们已经让出了出行隐私;下一步,我们还会让出些什么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撰稿人:Sue,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凉三 路上读书: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