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练案.docx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滴定管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 人教版化学练案.docx

人教版化学练案.docx

2023-05-09 20: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教版化学练案.docx

《人教版化学练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练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化学练案.docx

人教版化学练案

一、选择题

1.(2012·辽宁模拟)下列关于实验仪器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

A.分液漏斗、容量瓶、滴定管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

B.在强酸与强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无论是酸滴定碱还是碱滴定酸,都可以测出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烧杯、圆底烧瓶、蒸发皿都可以直接用来加热

D.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在定容时仰视会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

答案 C

2.(2012·山东模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mL1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结果将偏高

C.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解析 A项,高锰酸钾溶液有强氧化性,不能用带乳胶管的碱式滴定管盛装,应用酸式滴定管,正确;B项,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加水的量偏少,故浓度偏大,正确;C项,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故应放在棕色瓶中,不正确;D项,浓硝酸与浓硫酸混合会放出大量的热,且浓硫酸的密度比浓硝酸大,故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正确。

答案 C

3.(2012·唐山模拟)玻璃棒在实验中一般有如下三种用途:

搅拌、引流和蘸取溶液,下列实验中用于搅拌的是(  )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②粗盐提纯 ③银镜反应检验醛基 ④从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⑤测定溶液的pH ⑥浓盐酸与浓氨水相遇发烟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②④⑥D.全部

解析 ①中溶质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

②中粗盐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

③中不需要玻璃棒。

④中固体混合物的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⑤、⑥中需要玻璃棒蘸取溶液。

答案 A

4.(2011·重庆)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  )

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

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

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基本实验原理、化学仪器的使用等知识。

A选项在硫酸铜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中不使用温度计;B选项醋酸铅是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变性,在蛋白质的盐析实验中不会用到;C选项稀盐酸用来洗铂丝;D选项肥皂的制备中用到的药品是氢氧化钠不是甘油。

答案 C

5.下列关于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B.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是酸性溶液

C.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作为强酸滴定强碱的指示剂

D.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8.5,此溶液一定是某种碱的溶液

解析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可能是碱性溶液,B项错;酸碱中和滴定时不能用紫色石蕊试液作指示剂,C项错;pH试纸只能粗略测定溶液的pH,不能精确到0.1,此溶液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的溶液,D项错。

答案 A

6.(2012·唐山二模)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几种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

①浓H2SO4滴到皮肤上,先用水冲洗,再用布擦干 ②酒精不小心洒在实验桌上,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扑灭 ③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④镁带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⑤实验时不慎被玻璃划破手指,引起轻微流血时,用三氯化铁溶液涂抹止血

A.①②B.②④⑤

C.③⑤D.①③④

解析 ①先擦净后冲洗;②酒精着火,应立即用湿布覆盖;④2Mg+CO2

2MgO+C,无法灭火,应用干沙灭火。

答案 C

7.(2012·山西六校联考)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操作要求和现象的是(  )

A

B

C

D

存放浓溴水

分离水和乙酸乙酯

等体积的苯、汽油、水混合

实验室制取乙烯

解析 浓溴水挥发出来的溴能腐蚀橡胶塞,A选项错误;水和乙酸乙酯是互不相溶的,用分液漏斗分液,B选项正确;苯与汽油可互溶,且密度比水小,故应该上层体积大于下层体积,C选项错误;实验室制取乙烯需要的温度为170℃,该温度计的量程不足,D选项错误。

答案 B

8.(2012·湖南十校联考)如图所示装置是化学实验室中的常用装置,它有多种用途,以下各项用途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

A.洗气或干燥装置:

瓶内放一定体积溶液,由a管口进气

B.用于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

瓶内充满水,由b管口进气

C.提供少量CO:

瓶内充满CO,b管口接自来水龙头

D.H2S和SO2反应的装置:

由a管口通入H2S,b管口通入SO2

解析 A项,洗气或干燥时应使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应“长管进短管出”;B项,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应该“短管进长管出”;C项,从b管口进入自来水,把CO从a管口排出以提供CO,正确;D项,H2S的密度比SO2小,二者混合不充分,同时反应生成的固体S可能堵塞导管。

答案 C

9.(2012·西安名校三检)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用0.1000mol/L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氨水,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用图①所示装置可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

C.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少量氯气可在图②所示装置中进行

D.鉴别pH=8.3的NaOH溶液的pH=8.4的苯酚钠溶液,可选用广泛pH试纸检测

解析 A项,生成的氯化铵呈酸性,故选用酸性条件下变色的甲基橙,正确;B项,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应该短导管进气,长导管出水,故不正确;D项,广泛pH试纸不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故不正确。

答案 A

10.(2012·上海卷)用滴定法测定Na2CO3(含NaCl杂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操作会引起测定值偏高的是(  )

A.试样中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酸液进行滴定

B.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酸液进行滴定

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待测溶液进行滴定

D.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待测液,取20.00mL进行滴定

解析 酚酞的变色范围在8.2至10.0之间,选项A中用标准酸液滴定碳酸钠,滴定终点时,溶液中仍然有HCO

,会使测定结果偏低;选项B中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酸液,则会使标准酸液浓度降低,滴定待测液时,消耗的标准酸液体积增大,导致测定结果偏高;选项C中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待测液对测定结果无影响;选项D中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待测液,则待测液浓度降低,消耗的标准酸液体积减小,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答案 B

二、填空题

11.(2012·济南)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为使稀硫酸和锌制取氢气的速率加快,可向稀硫酸中加入用铜丝网包裹的锌粒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10.4g食盐时,将食盐放在右盘中的纸片上称量

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洗涤后不用进行干燥

④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滴定NaOH溶液,待溶液变成浅红色时即停止滴定

⑤测定溶液的pH时,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试纸中部,待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2)下列说法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在通风橱内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

②实验中剩余的过氧化钠粉末用纸包裹好后,放入垃圾桶内

③闻氯气的气味时,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④为了节约时间,锌与稀硫酸反应一开始有氢气放出,就直接做氢气点燃实验

解析 

(1)①中操作会构成原电池,能加快反应速率,正确;称量时,天平右盘是放砝码的,②错;容量瓶没有必要干燥,③对;④中应滴定至溶液呈无色,④错;⑤对。

(2)NO2有毒,①对;因Na2O2与H2O、CO2反应均会放热且生成O2,②操作可能会引起火灾;开始生成的H2中混有空气,易引起爆炸,④错。

答案 

(1)①③⑤

(2)①③

12.(2011·济南模拟)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写下列各项序号)

A.从试剂瓶中取出的任何药品,若有剩余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

B.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C.配制H2SO4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D.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托盘上,将NaOH固体放在左盘纸上称量

E.Na2CO3溶液不能保存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F.将用水润湿的pH试纸浸入稀盐酸中,测定溶液的pH

(2)化学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会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请用“>”、“

①实验时未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则测得锥形瓶中待测液的浓度________实际浓度。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10.4g氯化钠,若将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放颠倒了,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_10.4g。

③用容量瓶配制50mL0.1mol/LNaOH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0.1mol/L。

答案 

(1)BE

(2)①> ②

13.(2012·北京模拟)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

某课外小组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

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加入过量H2O2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一系列处理的操作步骤:

过滤、____________、灼烧、____________、称量。

(4)若实验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____________g(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不用简化)。

(5)该小组有些同学认为用KMnO4溶液滴定也能进行铁元素含量的测定。

(反应原理为:

5Fe2++MnO

+8H+===5Fe3++Mn2++4H2O)

①实验前,首先要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250mL,配制时需要的仪器除天平、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实验中的KMnO4溶液需要酸化,用于酸化的酸是______________。

a.稀硝酸b.稀硫酸

c.稀盐酸d.浓硝酸

解析 该流程图中的实验原理是:

用H2O2将一定质量FeSO4·7H2O中的Fe2+氧化为Fe3+,然后加入碱溶液,将Fe3+转化为Fe(OH)3沉淀,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agFe2O3固体,据此确定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

(1)为了保证Fe2+被完全氧化为Fe3+且使Fe3+完全沉淀,实验中所加的H2O2和碱溶液都应是过量的。

(2)在步骤③中,Fe3+与加入的碱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

(3)在步骤④中,Fe(OH)3悬浊液经过过滤得到Fe(OH)3沉淀;为了除去沉淀中的杂质,要洗涤沉淀;然后对沉淀进行充分灼烧;冷却后,称量所得到的Fe2O3固体。

(4)10片补血剂中一共含铁

g,则每片补血剂中含铁

g。

(5)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为KMnO4溶液250mL,需要的最主要仪器是250mL容量瓶。

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盐酸,不能用盐酸酸化;硝酸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2+,也不能酸化高锰酸钾溶液;选用稀硫酸酸化较合适。

答案 

(1)将Fe2+全部氧化为Fe3+

(2)Fe3++3OH-===Fe(OH)3↓

(3)洗涤、冷却

(4)112a/1600

(5)①250mL容量瓶 ②b

14.(2012·济南模拟)熟悉和使用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及用品,是化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试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

a.分液漏斗 b.试剂瓶 c.集气瓶 d.滴定管 e.容量瓶 f.量筒 g.托盘天平。

其中标有“0”刻度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磨砂”是增加玻璃仪器密封性的一种处理工艺。

在下列仪器中,没有用到“磨砂”工艺处理的有________(填序号)。

a.试管 b.分液漏斗 c.带滴管的试剂瓶(滴瓶)

d.集气瓶 e.酸式滴定管 f.碱式滴定管

(3)用装置①、②、③和乳胶管组成一套装置(气密性已检查),可用于制取并收集NH3或HCl气体。

可供选择的液体试剂有:

浓硫酸、浓盐酸、浓氨水,③中试剂为紫色石蕊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制取某气体的过程中,③中的石蕊溶液变红,且烧瓶中的试剂A与分液漏斗中的试剂B均为无色液体,则试剂A为________,制取该气体利用了B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

通过③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变蓝,说明②中气体已集满.若石蕊溶液变蓝,则烧瓶①中应加入的固体试剂A为________;

②若在②中收集氨气,气体流经装置的顺序是:

a→________→________→d(填接口代号)。

(4)下图中的装置D是实验室制备CO2的简易装置图,用该装置制备CO2可起到随时使反应发生,也可以随时使反应停止的效果。

下图中的装置A、B、C也可起到相同效果的有________(填写编号)。

解析 (3)①根据③中石蕊变红知制备的气体为氯化氢。

因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故A为浓盐酸。

石蕊变蓝则知制备的气体为氨气,故固体A为NaOH或CaO或碱石灰。

②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比空气轻,故接口连接顺序为acbd。

(4)A中液体不能与固体完全分离开,C中的气体无法排放,故选B。

答案 

(1)dg

(2)af

(3)①浓盐酸 吸水性 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NaOH或CaO或碱石灰 ②c b

(4)B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