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滦南评剧丨评剧故里感受非遗魅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滦南评剧 探访滦南评剧丨评剧故里感受非遗魅力

探访滦南评剧丨评剧故里感受非遗魅力

2023-12-23 16: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探访滦南评剧丨评剧故里感受非遗魅力 唐山劳动日报 | 2021-08-31 20:15 视频摄制:记者 付卫峥 吕钊 刘乃铮 在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先生的故乡滦南县,以大师之名命名的纪念馆就坐落... 浏览器不支持本视频,您可以选择使用其他终端观看。

视频摄制:记者 付卫峥 吕钊 刘乃铮

在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先生的故乡滦南县,以大师之名命名的纪念馆就坐落在县城中心最繁华的街区。这天下午,成兆才纪念馆的80后女讲解员毕会媛正在为两位古稀老人介绍评剧艺术发展历程以及创始人成兆才对评剧的突出贡献。娓娓的讲述让老人听得入神,同时也勾起了他们儿时在家乡看大戏的回忆。

“姑娘,你是滦南的吗?老家是哪儿的?”老人一句熟悉的乡音,牵出了缕缕亲切的乡情。从评剧话题到家乡变迁,年轻的讲解员和古稀老人聊得其乐融融。“我是土生土长的滦南人,从小跟着奶奶在庄里没少看戏,一说起评剧就倍感亲切,所以我就志愿当了一名评剧讲解员。”毕会媛告诉老人,她做讲解员两年多来,系统地学习了评剧艺术发展史,接触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评剧爱好者,还接待过不少评剧艺术家、评剧非遗传承人,以及老一辈评剧大师的后人。

青年演员刘雅芳、李建华、周艳蕊、王倩在排练。记者 闫军 摄

团长顾炳春(左一)和记者一行参观成兆才纪念馆。记者 闫军 摄

“评剧是我们的家乡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鼻祖成兆才又是我们的家乡人。”毕会媛说,“越了解就越能感受到评剧无穷的艺术魅力。”

在滦南县城中心,闹中取静的成兆才纪念馆默默地讲述着评剧的历史传承。而100多年前的此地,或许正是“莲花落”艺人打着竹板走过的村街小巷。

滦南第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学习传统评剧。张永新 摄

莲花落是评剧最早的原始形态。据记载,它起源于唐代佛曲“莲花”,亦名“散落花”,是佛教募化或宣讲时之唱曲。宋代已成为城乡乞丐乞讨时的唱曲。清光绪年间(1875年左右),莲花落盛行于唐山附近。

杰出的评剧创始人成兆才(1874年—1929年)字捷三,艺名东来顺,出身于滦南县绳各庄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8岁从莲花落艺人金开福学唱莲花落,20岁后随莲花落小班进津,以“撂地”“跑棚”等形式进行演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慈禧相继去世,清政府下令百日内禁止娱乐活动致使莲花落各班社处于瘫痪状态,多有解体。面对如此艰难的困境,以成兆才为首的一批有骨气的莲花落艺人,不但没有退却,反而离津于滦县吴家坨重组班社,名为“京东庆春班”。在成兆才建议下,广泛吸收其他剧种、曲种的腔调丰富自己演唱的唱腔,借鉴其它戏曲剧种分场演出的形式,把莲花落原有节目改编成“拆出”剧本,把莲花落原有“单口”“对口”演出形式改成能拆出、分场的演出效果。终于以《开店》《乌龙院》《鬼扯腿》等剧目,博得永平官员、群众的承认,从而打开永平禁地,使莲花落获得一个起死回生的时机。

宣统元年(1909年),庆春班在成兆才的带领下,边演出边对莲花落进行更深入、全面地改革,创造出评剧的雏型——“平腔梆子戏”,人称“唐山落子”。民国元年(1912年)后,庆春班多次去天津演出,受到天津各界的热烈欢迎。从1895年起至1929年止,成兆才以非凡的毅力和惊人的速度,创作、改编、移植了120余出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评剧剧本,其中《马寡妇开店》《王少安赶船》《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最为著名。其编写的速度、数量,在中国戏曲史上是十分罕见的。成兆才为莲花落的新生,为评剧的形成和发展奔波劳碌几十年,不仅对评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贡献,而且对评剧的发展革新起到了重大的奠基作用,为我国的戏曲,特别是评剧界,创造、积累了一笔巨大的艺术财富,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艺术资料。

经过评剧艺人代代传承、创新改革,评剧艺术历经百年日趋成熟。评剧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评剧的表演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滦南县是评剧的发源地,也是成兆才、月明珠、金菊花等一代评剧大师的故乡,多少年来,评剧在当地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1978年,这县文艺宣传队正式改建为滦南县评剧团,多次到京津冀等地演出,所到之处门票总是被一抢而空,深受群众欢迎。2000年9月,剧团创作排演的现代评剧《冤家亲家》参加首届中国评剧艺术节荣获优秀演出奖,并荣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此后,滦南县评剧团更名为“成兆才评剧团”。2006年5月20日,由滦南县申报的评剧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好花哪怕众人讲,经风经雨分外香……”8月的一个下午,评剧《花为媒》的经典唱段《报花名》,在滦南县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一层排练大厅内响起。评剧团演员周艳蕊等人在团长顾炳春的带领下,正在配合摄像师拍摄一段评剧宣传片。原定拍摄现代戏的镜头,因为现代戏好化妆,演员们可以省点事儿,但到了现场,所有演员却异口同声地要求扮古装。

坐在排练厅简易的化妆台前,演员们搽底油,打底色,拍红、画眉、勾眼、敷粉、搽红、染眉、涂唇,通过细致有序地揉、画之后,敷一层薄薄的脂粉,这便完成了“定妆”。随后再用眉刷掸去浮粉,在揉画过的各部位再修补一次,让脸上更好地呈现出立体感和自然感。为了两分钟的宣传片,演员们仔仔细细地化了两个小时妆。他们要漂漂亮亮地站在舞台上,展现评剧艺术最美的风采。

“演员们登台表演都‘要好儿’。”操着地道滦南口音的演员李建华笑着说。(“要好儿”在当地方言中是“要求上进,努力求好”的意思。)她边说边摆弄着一个不锈钢盆,盆里用清水泡着一些乍看像橘子皮一样的东西。“这可不是橘子皮,是榆树皮。榆树皮黏性大,平时收集晒干,上戏扮妆前用开水一沏,再泡一段时间就可以用这个水定型头发了。”李建华说这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技术。现在做头发的技术早就更新换代了,有发贴、发套,但团里还是习惯用榆树皮泡的水,因为它定妆效果更完美,哪怕卸妆时费事儿,演员们因为“要好儿”还是愿意用它。

“我们的演员非常珍惜每一次登台。对他们来说,演出是弘扬评剧艺术也是锻炼技艺的好机会。”团长顾炳春说,“评剧团常年坚持送戏下乡,不管天冷天热,观众多少,演员们都会尽力表演。只有用心敬业表演,才会让群众更欢迎更热爱评剧艺术。”

据介绍,剧团成立40多年来,除了演出传统剧目外,还创作排演了《踏海人》《柳树湾的村官》《三进门》等大量贴合时代的优秀现代戏,连续参加了11届中国评剧艺术节,成为艺术节上唯一的县级院团参赛的表演团体。老戏迷们都说,滦南评剧团的戏唱得“对味儿”。

“成兆才评剧团已正式更名为滦南县‘冀东文艺三枝花’研究保护中心。”顾炳春告诉记者,研究保护中心坚持以老带新,以老促新,培养和涌现了一大批中青年演员,他们以多样的风格、优美的唱腔、精湛的演艺活跃在评剧舞台上,多名演员在国家及省、市级文艺赛事中荣获各项大奖。“今后,中心将认真做好评剧、乐亭大鼓、皮影三枝花的研究保护工作,以精益求精的精神投入精品创作,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乡父老,为三枝花研究保护工作的繁荣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记者 赵雅静 通讯员 张洪鹏 张超

订阅 更多推荐 评剧故里滦南老艺人夫妇靠一口“落子”润养评剧之根 中国新闻网 2022-03-27 14:27 评剧《革命家庭》本周五央视播出 新华网 2022-06-28 09:43 全媒体聚焦丨“‘非遗’在唐山”之感受评剧的魅力 唐山劳动日报 2021-09-01 06:41 中国评剧艺术馆把评剧艺术推向全社会 唐山劳动日报 2021-09-11 07:2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罗慧琴:让百年评剧艺术代代相传 唐山劳动日报 2021-09-29 07:28 大型原创评剧《我的嫂子我的娘》即将在第十二届评剧艺术节开幕式上亮相 唐山劳动日报 2021-09-29 09:10 站内导航 推荐 国际 直播 图片 财经 中国3分钟 军事 观点 政协 科技 教育 一带一路网 文化 旅游 艺术 地产 乡村振兴 Hi 中国人 世相 帧像 双创 汽车 文创 中国范儿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搜索

触屏版 | PC版

© 中国网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