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篆刻作品中的印稿设计技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满白文汉印图片 名家篆刻作品中的印稿设计技巧

名家篆刻作品中的印稿设计技巧

2024-06-18 20: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疏密式:这种格式,可以和平匀式相类,每字占相等的空,也可以如截补式,占大小不等的空。这种格式的特点是,印文有琉有密,不求匀称。而是笔画多的字,任其刻得密,笔画少的字,任其刻得疏。某一个字缺空一部分,也听其自然。有人所谓疏处能走马,密处不容针,大概就是指的这种格式。但琉密要自然,不能故意做作。不得已而必须采取琉密式时,疏处笔画要有力,令人无疏松的感觉,密处也不能拥挤,眉目不清。

汉印中有一著名的、为人们经常举为典型并备加赞扬的印例钟寿云印,(如上图)。其中寿字笔画特多,刻得特别密,而印丞二字笔画较少,刻得很琉。虽四字疏密悬殊。但并不感到不匀称,这就是作者的高度技巧。但过大的疏密,初学者不易掌握,有待于不断学习提高。

再举清代丁敬所刻两湖三竺万壑千岩印为例(如上图),其中两、湖、竺、万、壑,等字,都采取笔画较少的篆法(减笔篆法),特别是万字,刻成祀,笔画减得更多,并以卐作全印中心,这样,全印显得均匀稳重。如象钟寿垂印那样,把这些字都采用繁体策法,密不通风,这个印很可能是失败的。初学者应参考两湖三竺印,设计印稿时尽可能避免太大的疏密不匀,而力求做到平匀稳重。

(四)满白和全红式:首先说一下朱白、阴阳文的问题。古人印章用来封泥,泥上凸出的地方,叫做阳,而在印章上却是凹陷的;泥上凹陷的地方,叫做阴,而在印章上却是凸出的。也就是说,古人论阴阳文是指所封的泥而言,而今人论阴阳文是指印章上所刻文字而言。正好是相反的。所以我们现在不叫阴、阳文,而叫朱、白文,以免混淆不清。

满白式就是白文笔画刻粗,使红地仅留一线,猛然一看,几乎满白。但要注意粗肥的笔画要遭劲有力,转折自然,不能臃肿板滞。

全红式就是朱文刻粗,白地仅留一线。这种刻法很少成功的范例。刻印应瘦朱肥白,就是相对说来,朱文宜瘦,白文宜肥。全红式朱文太肥,是很不相宜的,所以应尽量避免刻制。

(五)金线式和银丝式这种格式和满白、全红式正相反,笔画要力求其细。白文印叫做银丝式,朱文印叫做金线式。但要注意,这种刻法,笔画要力求挺秀,不能疲软。银丝式特别难刻,只能用切刀,一刀一刀准确地切下去,决不能粗心大意,不能有一刀歪斜。如万一刻歪一刀,就会破坏全印章法,这时就只有把全印笔画加粗,以图挽救,刻金线式比银丝式容易些。但不能为了求细,笔画两面用刀刮,刮得越光,越是软弱无力,也只能用切刀把笔画切细,才能取得挺秀的效果。(见下图)

(六):界线式。界线式就是在印上加线条做文字的界限。有在四面加线的,有在四面加线又在中央界格的,有画成田宇形的,有画成窗权形的,有仅在中央画一直线的。无论朱文、白文,都可以加界线,形式很多,如下图。

(七):留地式。留地式是将文字排密一点,留出余地。有的把文宇密排在中央,在四周留出余地,有的在上下留出余地,也有只在下方留出余地的。但不可仅在上方留出余地,仅在上方留出余地不美观。无论在那方留出余地,均不可太多,留得太多就会失去平衡,如下图。

附:对篆刻入门者的两点小建议:

一、临摹汉印:先临摹汉印,找匀称的铸印,不要先临凿印﹑急就章﹑秦玺,否则走入率野﹑怪奇(初学临秦玺,篆刻印章的章法布局,多会如此),临汉印一年半载,积百方,自领悟天然朴素的刀法篆法; 二、勤学篆书:多学说文解字,勤写篆书,到笔画如杵,才算小成,篆书不好,不知笔意起止行转,刻印也就学不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