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是溥仪,大伯是光绪,奶奶是慈禧,他却非常低调地活到2015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溥仪祖父奕譞 哥哥是溥仪,大伯是光绪,奶奶是慈禧,他却非常低调地活到2015年

哥哥是溥仪,大伯是光绪,奶奶是慈禧,他却非常低调地活到2015年

2024-07-12 03: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末代皇帝溥仪的经历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他在皇位上的三上三下更是成为历史趣谈。

而多数时间与溥仪同进同出的“末代皇弟”溥杰,由于娶了一位日本妻子,曝光率也是极高。

然而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在北京一座老旧的四合院里,住着一位执教小学40余年的老教师。

这位被许多小学生称作金老师的老先生,就是溥仪的四弟爱新觉罗·溥任。

他虽然有一个皇帝哥哥,而且大伯是光绪皇帝,甚至他的姨奶奶是大名鼎鼎的西太后慈禧。

作为一个真正的皇亲国戚,溥任与两位哥哥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非常低调地活到2015年。

出身帝王家

1918年,爱新觉罗·溥任出生于北京什刹海北岸的醇亲王府里,也就是现在的宋庆龄故居。

作为一个王子,溥任的家世绝对是显赫的,然而要仔细一看,他的家世背景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当然,这一切都要从他的祖父奕譞说起。

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个儿子,也是咸丰帝的弟弟。

当然,这些关系在后来都比不上另一层关系,那就是他的妻子叶赫那拉·婉贞,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

因为这层关系,在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主宰中国命运时期,奕譞是清政府里响当当的实权派,后成为醇亲王。

当他的二儿子载湉成为光绪皇帝后,奕譞的人生达到最高光时刻。

最后五年,他是在总理海军衙门任上度过的。

奕譞的五子载沣继承了醇亲王位,其后载沣几乎复刻了父亲的人生历程。

他的大儿子溥仪成为宣统皇帝,他自己成为最后一任摄政王,而爱新觉罗·溥任就是载沣的第四个儿子。

如果中国没有出现辛亥革命,清政府能够一直苟延残喘下去。

因为大哥宣统帝溥仪没有儿子,二哥溥杰的子嗣有日本血脉,而三哥溥早夭,那么溥任的长子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帝。

由此再推下去,溥任想必会继任醇亲王,又可能成为一位响当当的实权人物。

当然这一切都是如果,由此可以知道,溥任的前途曾一度那么“金光灿烂”。

一场辛亥革命,不但是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同时对于这个一家三世“两度潜龙”,先后出过两位皇帝的帝王之家的影响更是极为巨大。

辛亥革命爆发后,生性淡泊、为人忠厚并且颇识时务的摄政王载沣便卸任回家了。

他神清气定地对夫人说:“从此就好了,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从那时起,这位曾经的摄政王没有过任何心有不甘的举动。

他冷眼旁观了“张勋复辟” 的闹剧,多少贝子贝勒来找他,希望他能够振臂高呼,集结力量出山,都被他一一拒绝。

载沣实在是厌倦了政治斗争,对“大清”必然灭亡的命运更是心知肚明。

1925年1月,载沣在家中隆重地接待了孙中山先生,两人握手言谈。

载沣坦言:“他最担心的是,怕因为同意宣统皇帝退位,因而被清朝遗老指责是他断送了大清江山”。

而孙中山则赞扬他:“在辛亥革命后辞去摄政王,此举是爱国的,有政治远见的行为。”

孙中山还肯定了他的政治定力,认为他在“关键时刻能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摆在前头,而把家族利益放在一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那时候,已经是7岁少年郎的溥任,亲眼目睹了父亲与孙中山握手谈话的一幕。

这对他的性格和日后的成长经历,有着深刻的影响。

当然后来大哥溥仪不甘心失去手里的权力,1932年出任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当上“满洲帝国皇帝”,实际上却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儿皇帝”。

而溥任与父亲载沣迁居到天津,冷眼看着世界的变化。

后来载沣还是挂心溥仪、溥杰两个儿子,溥任便陪着父亲去长春看望两位兄长,这趟出行完全是私人身份,没有任何政治色彩。

当时,父子二人亲眼见到溥仪处处被日本人所控制的情形,根本没有“皇帝”的威仪。

载沣悄悄对溥任说,当小日本的儿皇帝有什么好?连石敬瑭都不如呢!溥任也极为认可这一点。

然而这时候却出现一件麻烦事,那就是日本人和溥仪特别看重载沣、溥任父子二人的到访,极力劝说他们留在长春。

这不啻于是狼窝虎穴,于是两人便设计返回天津。

在溥任的掩护和帮助下,载沣装病卧倒在床,数日不吃、不喝,似乎真的病得不轻。

实际上,每天溥任暗地里给父亲饼干吃。

这对于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来说,那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不但要秘密,更要机警,不能露出任何破绽。

好在这一计策没有被日本人和溥仪识破,父子二人才得以离开长春,回到天津,逃出了日本人的魔爪。

这时的溥任就已经表现出了极为沉稳、机智的性格,并且眼光也极为远大,没有被溥仪当时的虚假权势所蒙骗。

金老师原来是“任四爷”

此后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回到北京的醇亲王府生活,载沣和溥任父子二人就再没有分开过,真可谓是相依为命。

当时的日本人和后来的国民党都对醇亲王府虎视眈眈,为保全家业,父子二人商议利用王府内闲置的房子办学,这样作为办学之地,就不会被强行没收。

1947年,由溥任出面,筹办了“竞业小学”。

载沣任董事长,溥任是校长,妹妹当老师,课桌椅都是用王府的旧物改制的。

招收的也多是附近的贫苦家庭孩子,很多学生都是免收学费的,可谓是当时的“义务教育”。

最初只有20多名学生,后来发展到6个年级200多个学生,这样光靠溥任兄妹就有点教不过来了,于是他们就另外请了几位教师。

溥任亲自代课,当时他对外用的就是金友之这个名字。

他讲的最多的是语文,有时课比较多时,讲的咽炎都发作了。

这所小学办得可以说是有声有色,一直坚持到新中国成立。

溥任回忆那时的情景,真的是一言难尽。

当时“父亲载沣重病时,只能坐轮椅行动”,而且“大哥溥仪、二哥溥杰在战后生死不知”。

全家的“大事小事、里里外外全靠我一人承担”,而且还要“饱受府内国民党驻军的骚扰”。

“若不沉稳,行吗?如意志不坚强,轻举妄动,何去何从稍有差池,命运将不堪设想啊!”

溥任回想起来仍然是感到如履薄冰,不寒而栗。

1949年1月30日,北平和平解放后,忐忑不安的一家老小终于得到了一个大喜讯:醇亲王府作为载沣的私产,政府要出钱收购。

1949年10月,溥任出面将王府卖给高级工业学校,全家迁居东城魏家胡同一个大宅院内。

但是他们的办学依然没有停止,只是把学校搬迁到家庙里。

直到1957年,溥任按照国家统一办学的政策要求,把竞业小学连同房产一起,全都交给了国家。

他自己则仍留在西板桥小学、厂桥小学教书,一直到1988年退休。

他在三尺讲台上度过了四十多年的粉笔生涯,“金老师”受到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回忆起当小学老师时的美好时光,溥任充满激情:“那时候,每人也就挣四五十块钱,也没人说累,干得还挺来劲儿,活得很充实啊!”

然而许多学生不知道的是,他们的金老师在家族里是响当当的“任四爷”。

当然,这都是街坊邻居和许多老北京人对他的称呼,他们感觉这么叫,透着一股亲切的味道。

溥任居住的是一幢古老的旧宅,小院虽然分为两进院落,但是却因年久失修,门楼和院门显得破旧简陋。

而无论从衣着打扮还是日常生活,丝毫都看不出溥任跟邻里街坊的任何区别。

街道邻里也都公认溥任是一个厚道的老实人,从来没人把他看作是与众不同的“皇族”。

生活中的溥任有两大“怪癖”。

一是,出门必定会到书店浏览一遍,买书之后才肯回家,否则不算出门。

二是,大凡走路时总是低着头,每逢看见路上有石头,一定会弯腰拾起,揣在手里琢磨个没完。

有的街坊就开玩笑地说:“四爷,您是在练腰功吧?”

也有人不解地询问:“四爷什么宝物没见过?怎么迷上普通的破石头啦?”

在溥任所居住的小院里,随处可见大小不一的普通石头。

甚至是书房里各类清史古籍的间隙中,居然也摆放着各式石头,溥任这个奇特的癖好多年都未曾改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