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7课《溜索》教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溜索的课文内容概括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7课《溜索》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7课《溜索》教案

2024-07-10 00: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溜索一、文本研读《溜索》这篇小说故事很简单,记述的是“我”跟随马帮,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过。作者阿城,他的文章文笔洗练,短小精悍,语句简洁明快。此篇小说以独特的视角,传神凝练的语言,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文中运用大量的环境描写突出怒江大峡谷的高峻险恶,进而烘托出马帮人物的粗犷和野性。二、创意说明《溜索》这篇小说是一篇散文化的笔记小说,它既不具备典型的核心人物,也不具备曲折起伏的小说情节,其文本特质也就聚焦到了小说的语言上。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欣赏小说干净、凝练的语言,应当是本文的主要教学内容。基于本文是一篇带有批注的自读课文,批注的指向有内容,有手法,有语言。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拟在引导学生通过借助书旁的旁批,来着重品味本文在物象选择上的别具匠心,赏析本文干净、洗练的语言,感知作品内涵。三、活动组织(一)情境导入(出示图片)(二)导学活动一:1.快速通读课文,请以“溜索”为核心,添加适当词句,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首领和马帮汉子带“我”溜索过江。2.文章是从哪里开始写“溜索”的?——预设:第10段3.朗读1-9自然段,感受怒江大峡谷的自然环境并分析其作用4.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第一任称的“我”,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汉子,驼队的首领以及驼队中的其他人。选择其中一类来评说。(提示:用“我从______语句,读出了谁的_______形象”)(三)导学活动二:1.自读课文,抓住旁批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有的指向文章的语言,有的指向文章的手法,有的指向文章的主题。你们在阅读时,注意到有哪两个重要的“物”的旁批吗?——两处(这里为什么细写牛的情状?第三次写鹰)2.关于“三次写鹰 ”找出文中三次写鹰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安排三次写鹰?3.关于“牛”的情状大家仔细品读小说对牛的庙写,思考这样细写的目的是什么?(四)导学活动三:1.阿城是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他是运用语言的高手。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的哪些旁批是指向语言的?2.比读原文: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改文: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滑(冲)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3.品一品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舎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多用短句,少用词藻,简洁而有表现力,具有文言的特点。4.有人评价说阿城的小说语言是“说得捎,说得淡,说得轻。”这的确是阿城这个作家的语言风格特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小说缺失内涵和深度。这次怒江溜索的经历,你除了看到人与自然的搏斗、挑战自然与征服自然的勇气,你还可以悟出什么?资料补充:寻根文学(五)拓展延伸想一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生活中还有哪些能体现这种民族之大勇精神的?——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四、板书设计环境铺垫溜索首领、马帮汉子象征 对比鹰 牛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