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与生长:这所不在省会的大学何以“双一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湘潭大学陈瑶 扎根与生长:这所不在省会的大学何以“双一流”

扎根与生长:这所不在省会的大学何以“双一流”

2024-07-12 10: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里有从画眉潭到勤人坡的浪漫,有一块钱就能让你逛遍校园的小白,有座无虚席的图书馆和满载梦想的第一教学楼,更有建设‘双一流’高校的气势……”新学期刚返校,湘潭大学新闻学专业2021级学生张佳琪,就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里炫学校。

今年9月,一万多名学子踏入“三拱门”,成为湘大人。图书馆的灯光和前坪的喷泉齐开,这是湘大迎新的传统方式,热烈而温馨。

▲由三道拱门组成的湘大校门,象征着不断进取、勇攀高峰。

扎根伟人故里,矗立湘水之滨。从一纸校名到一所名校,建校65年,湘潭大学何以“双一流”?湘大人,又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燃烧青春的孤勇者

4月2日清晨,湘大旅游管理专业2021级的郭丰仪,和600多名同学一起,历经16个小时的夜间徒步,终于从学校到达韶山毛泽东广场。

“我相信,这段宝贵经历会一直激励我。在突破自我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筚路蓝缕的艰辛。”郭丰仪说。

这是湘大举办的第18届“红色之旅”徒步韶山行活动。在韶山,同学们缅怀伟人,聆听《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爱国教育宣讲,以此激活同学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使命感,涵养“牢记嘱托、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湘大精神。

9月10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题写湘潭大学校名暨建校65周年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湘大1981级校友周向宇感慨万千:“我就是在这里打下扎实的数学功底,感受熏陶以厚植情怀、锤炼品质,让我一辈子受用不尽。”

他还清楚记得,当年入学时校园高音喇叭播唱的歌曲:“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湘大复校初期,袁亚湘、许进超等学子课后讨论数学题。(摄影:张效雄)

1958年创校时,湘大仅有毛泽东同志“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的殷切嘱托和亲笔题写的校名,被外界称为“荒山一片、楼无一栋、房无一间”的“黄土高坡”。

期间,由于历史原因,湘大的创建工作一度陷入停滞。

1974年复校后,来自全国90余所高校的600多位优秀教师在这里撒下“火种”,陈仲沪、郭青峰等一批数学名家组建起了湘大的数学学科。

▲2022年2月14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湘潭大学的数学学科入选。当天,湘大人在留言板上尽情抒发自豪感。

相比师资的“高起点”,湘大当时的硬件设施起点接近于零。

复校后的湘大,没有电灯、自来水,没有图书馆、教室,没有教师宿舍。老师分散住在附近农民家里,蚊子又多又大,晚上备课,就把腿放在盛半桶水的水桶里。除了教书育人,课余时间还要开垦荒地、种树、铺球场。

倔强的湘大人,硬是在“黄土高坡”上垒出了“数学高地”。

“湘大仅用7年时间,就获得基础数学的硕士点,又于2000年获批计算数学博士点,形成了本硕博一体的数学学科培养体系……”省政协副主席、湘大校长潘碧灵介绍。

“如果把湘大的数学比喻成一条从高山发源的河流,那么每一代湘大的数学人都是河流中的水滴,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坚守,为大河滔滔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湘大2021级数学硕士研究生王瑶眼里,老一辈湘大人的研究成果和科研精神,形成了山的高度,而自己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耕耘梦想的拓荒者

“我在南山的教室里畅想未来,你在逸夫的楼梯里人来人往,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会和你再次相遇……”曾经,一曲浪漫的湘大版《南山南》,让许多学子心心念念。这也是湘大浓厚学术氛围的真实写照。

韶峰高,湘水长,伟人故里,科教天堂。

湘大是全国流变力学、消费经济学发源地,计算数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先后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数学与交叉学科群获批湖南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法学学科被誉为湖湘“法学重镇”……

湘大覆盖9大门类学科,除数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外,另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3个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2022届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达到34.19%,部分学院、班级的升学率超过了50%。

▲上世纪80年代末,挤不进教室的湘大学子站在窗外听讲座。

作为一所中部非省会城市的地方高校,湘大各类资源相对匮乏。但在几代耕耘者的努力下,今年65岁的湘大,为国家累计培养了30多万名毕业生,其中不乏两院院士、“七一勋章”获得者、大国工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杰出校友和教职工。

如今,在“双一流”的加持下,湘大再次声名鹊起,引得大家纷纷注目。

一朝踏入“三拱门”,一生都是“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湘大人。纵使拥有再炫酷的辉煌,湘大人的字典里也没有“躺平”二字,正持续努力将“数学高地”扩建为“学科高原”。

“目前,学校拥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万余名在校生……”既是校友又是“教友”的丁小燕,对湘大的“家底”如数家珍。

“学校不但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充实、教学条件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数学与交叉学科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发展机制也正在持续完善,理工科与数学学科的融合度、人文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联度都在不断增强。”湘大党委书记刘起军说,目前湘大形成了学科建设抱团发力优势,已构建起学科协同创新大格局。

激情满怀的攀登者

“这是一片不失野性和宽广的原野,当她逐渐成长起一份精致和文雅、严密和理性时,她就不止属于湖南乃至中国了。”湘大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党史专业的钟业天,借用湘大校友孟泽教授的话,来表达对学校的信心。

这份自信,来自于湘大科研工作者勇闯“无人区”,攻克一个个难题、打破一项项垄断、攀上一座座高峰。

几十年来,一批批湘大人,“结硬寨,打呆仗”,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潘碧灵介绍,2014年,湘大启动“韶峰计划”,将“品格拔尖、学术拔尖、能力拔尖”三位一体特质作为门槛,设定韶峰班,配备一流师资,推行导师制,采用独立小班授课、动态遴选考核的方式,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只为攀登“科学高峰”。

目前,数学类韶峰班获评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成为湖南省属高校首个拔尖计划2.0基地;物理学韶峰班获批省级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学校入选“英才计划”实施高校。

▲近年来,湘大进入快速发展期,一栋栋现代化教学楼拔地而起。

“博学笃行,盛德日新”是湘大的校训,也是湘大人矢志不渝的使命和追求。

2020年6月,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在湘大揭牌,标志着湖南数学界首个国家级平台正式落户。湘大依托其建立湖南韶峰应用数学研究院,立足打通政、产、学、研、用融通平台。

今年上半年,湘大承担的“碳基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平台的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已建成全球首条碳基传感器芯片小试线、封装线,研制出通用型碳基传感封装芯片及快检测试仪。这是湖南先进传感与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的重要成果之一。

前不久,湘大“再生铅科技创新团队”成功完成第4代技术储备,让中国废铅蓄电池资源回收行业彻底摒弃过去的熔炼环节,做到全过程无废水、废气排放,刷新该领域世界领先技术水准。

化学学院教授王先友扎根湘大30年,瞄准新能源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准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高水平人才。

“每当看到国内众多电池企业的骨干和领军人才出自湘大的‘三拱门’,我感到由衷的欣慰。”王先友说。

同学们谈及“学校最可爱的一面”,除了学术氛围、校园美景和美食文化外,兴湘学院李梦杰同学说:“湘大人勇敢,允许一切不期而至,学会接受所有未知。”

机械工程学院的王康艺同学则认为:“红色是湘大最可爱的颜色,也是湘大人自强不息的特质。”

“湘大人有一种‘像洞庭湖的杨柳枝,倒插着也能生长’的精神。老师们都在为立德树人和学校发展更而努力,同学们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公共管理学院2022级杨鸿嘉同学的这句话,或许说出了众多湘大人共同的心声。

从数学高地,到学科高原,再到科学高峰,博学笃行,盛德日新,这就是湘大,这就是湘大人。

》》》给你一个爱上湘大的理由:

黄自立: 湖南人、湘潭人、湘大人要以敢为天下先、敢创世界巅的精神气概,“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

小V(安徽):去年这个时候,我将我的娃送到湘大,从此,湘大成了娃梦想开启的地方,成了我们日夜牵挂的地方!愿湘大成就你们,也愿你们成为湘大的骄傲!祝愿湘潭大学越来越好!

To BE(河北):毕业十年,依旧清晰地记得自己大一报到时辅导员带路的情景。

湘大文学与新闻学院2021级张佳琪:湘大有种地处湖湘大地而与生俱来的气质。湘大“吃得苦、霸得蛮”的品质,潜移默化中又塑造了我这个北方人,让我变得更加坚韧、充满力量。

湘大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钟业天:最爱黄昏的湘大。那时热气刚刚散去,路灯渐渐亮起,远远的天边飘着彩色的云朵。北京路上,有刚刚下班的老师,有正在校园跑的学生,有开车来湘大散步的一家人,有嬉闹的小孩子,有小猫、小狗……一切舒适又轻松。

袁湘芹菜: 外面的车轱辘烤肉、泡菜,四海益家的炒菜,益阳麻辣烫,琴湖一楼的打菜,二楼的羊汤粉等等[HO加油]毕业一年了,甚是想念。

PS:你觉得,湘大人是群什么样的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