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尸匠田铁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揭开湘西赶尸术的秘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湖南湘西赶尸事件 赶尸匠田铁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揭开湘西赶尸术的秘密

赶尸匠田铁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揭开湘西赶尸术的秘密

2024-06-26 16: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铃声响起,田师傅从黑暗中走来,只见他一身道袍,手持桃木剑,与电影中茅山术士的形象相似。随着他整个人出现在光亮中,我们注意到了他身后跟着的人影,他们似乎也随着田师傅一起接近我们。

但围观的观众突然发现了异样,一阵惊呼:后面排成一排的队伍,不是用走的,是用跳的!传说中恐怖的僵尸形象一下出现在人们眼前,这恐怖的气氛瞬间吓得人不敢呼吸。

在人们屏住呼吸默默注视中,田师傅带着身后的“队员们”缓缓离开了众人的视线。一些人开始故作轻松地调侃起田师傅赶尸的真实性,怀疑他赶的都是群众演员,但当逐渐远去的铜铃声回荡在耳边时,还是不免让人渗出一身冷汗。

虽然田师傅很乐意向大家介绍传统的茅山术,但对于赶尸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他还是表示不太方便透露。

二、揭秘茅山秘术

据田师傅介绍,赶尸最重要的是三点:药,杆和师傅。这三点是赶尸过程中的诀窍,缺一不可。无论哪一点达不到要求,都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赶尸人”。

药便是保证尸体在运输过程中不腐烂的草药,配方是由苗族先辈历代传承下来的。这种神秘的草药,不仅可以使尸体在潮湿炎热的天气中不腐烂,也能让尸体保持生前的柔软度,方便赶尸人操控。

赶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赶尸人带着尸体们翻越崇山峻岭的数日甚至数月间,保证尸体的完好度是赶尸人的首要任务。除了要避开野兽的袭击,便是要借助草药的功效保证尸身不腐。

第二点是杆,赶尸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两根竹竿,用来固定尸体的手臂。因为山高路远,如果只运送一具尸体成本太高,赶尸人赚取的酬劳也很少。用竹竿将几具尸体排成一队,手臂固定好后便可一同上路,从而实现了同时运送多具尸体的目的。

第三点是师傅,一趟赶尸的任务并非可以只依靠一个人独立完成,至少需要两到三人。竹竿的前后各需要一个人抬着,将尸体的脚抬离地面行走,由于尸体是被架空的,所以旁人看来尸体移动时会有一跳一跳的效果。

在硬性条件准备好之后,赶尸人便可以上路了。他们一般会选择人烟稀少的小路,以免遇到村民或家畜,一是避讳,二是避免惊扰村民或是吸引家畜伤害尸体。

夜晚降临后,赶尸人会带着尸体们去往专门的“客栈”歇息,这些客栈一般设立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专供赶尸队伍稍作停留。待赶尸人将尸体运送到家后,在家中等候的亲人便会及时为尸体换上衣物,入土为安。

三、“赶尸”的意义

湘西地处山区,居住在其中的小村落被崇山峻岭环绕,零零散散的茅草屋分布在山间各处。在交通还不发达的旧社会,大山里的人们想要出行基本只能依靠徒步。

山里的物产有限,生活是贫瘠的,于是一些年轻人便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有限的文化水平只能让他们找到出苦力的工作,伴随着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出现健康问题和工伤意外的风险也随之增高。

一些外出务工者客死异乡后,如何将尸体运回故土便是一个问题。平均海拔在两千米左右的湘西山区,健壮的成年人想要翻越这重叠的山脉尚且不是易事,更何况是冷冰冰的尸体呢。

在旧时代,火化制度尚未推行,“落叶归根”的思想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外出的人不幸遇难,家乡的亲人们首先要做的,便是想方设法将去世亲人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

于是,在这种需求下,赶尸人这个职业便诞生了。他们背负着山里的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期盼,也承载着已故之人对故乡的眷恋,来往于山峦之间,在路上创造了一段段神秘的传说。

四、总结

赶尸的过程和赶尸人的形象被影视化拍摄赋予了恐怖和神秘的色彩,让人忍不住对其中的奥秘浮想联翩。通过“最后的赶尸传人”田师傅的表演,我们在亲眼见证了赶尸的过程之后,不禁感叹传说中的茅山秘术的神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祖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赶尸这项业务已经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随着用科学的角度去看待和解释这一切神秘现象,从前令人感到恐惧的法术如今也真相大白。

“叶落归根”的传统思想促成了一代又一代赶尸人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是他们将不能安息的灵魂带回故土,是他们完成了人们回家的夙愿。尽管新时代不再需要他们了,但我们仍要感谢他们曾经为我们传递的爱和眷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