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水质处理药剂及处理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游泳池水处理药剂需要的种类和量 游泳池水质处理药剂及处理方法

游泳池水质处理药剂及处理方法

2024-06-29 07: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游泳池是公众场所,当人进入泳池游泳时,人体分秘物及所携带的细菌、病毒等也会带入泳池水中,为了保证泳客的身体健康,不至于在游泳中发生交叉传染,因此,泳池水必须每天都进行消毒处理,将泳池中的细菌、病毒杀灭。现介绍泳池水消毒处理所用的化学药品类别及其性能、使用方法。

一.消毒药

TCCA--白色结晶粉末,亦有粒状,片状。溶于水几乎全部以次氯酸形式存在,它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带负电荷的细菌表面,并穿过细菌的细胞膜进入细菌内部,产生氧化作用。破坏细菌各种酶的系统,最后导致细菌死亡。因次氯酸分子小,穿透能力强,因此其杀菌效果高。据测定,在同浓度下其杀菌力比次氯酸钠强80-100倍。

二、絮凝药

聚合氯化铝----它是无机高分子物,是出于氯化铝和氢氧化铝之间的产物,它是通过羟基而架桥聚合,其溶液为无色或黄褐色透明液体。有时因含杂质而显灰黑色,黄色聚合氯化铝含氧化铝≥30%。液体产品含氧化铝8%左右。水解过程中伴随有电化学,凝聚,吸附和沉淀等物理化学过程,除去水中悬浮物,除铁、除镉、除氟、除放射性污染、除漂浮物等。其效果是明矾的五倍以上,目前使用此药最为普遍一般用量为每M3水5-10克。

三、PH值调节药

白色粉末或细粒,易溶于水,水溶性呈碱性。水PH值偏低时适量投放此药调节,使PH值合乎标准,用量按实际测试中PH值得出。

四、水质稳定剂

对泳池水的化学平衡起关键作用,它能抵抗泳池水PH值的改变,从而达到稳定水质的目的。用量:40kg/1000㎡水/次。并用总碱度测试剂测定一下泳池总碱度指标,如低于100mg/L,按上述用量加。

五、杀藻剂

亮蓝色粉末、易溶于水,可杀虫,抗微生物生长。用量1000 M3水放1-2kg,注意投入次数不能多,每月投1-2次即可(或发现小虫或菁苔时使用)。

以上四大类药物的投放次数、用量、顺序及新水处理操作过程如下:

泳池放满水后, (视水质情况)投放 TCCA 片剂,速溶片剂按每M32-4克量直接均匀地

撒人池水中,药片即沉人池底约15分钟即完全溶解。放药时间选择收场后或早上无人游

泳时。正常时间最好在开放前1-2小时加药。缓溶片剂在循环系统加药装置投加。

絮凝剂可依据水质浑浊度的标准来施放。不符合此标准应投放,絮凝剂一般每星期1-2

次。用量每1000 M3水放5—10公斤。投放前应测试水中PH值,如PH值偏低(小于7)应加PH值调节药调整到7.5—8。计算好絮凝剂份量后,用10倍水将药溶解,即先用桶盛10倍以上的水,然后再慢慢加入絮凝剂边加边搅拌,絮凝剂很快溶于水中,如果反过来加,絮凝剂会结块,难以分散溶解。有些游泳池是通过加药泵投加,有些是直接投人池水中,直接加效果比药泵加好,但直接加吸污的工作量大一些。絮凝剂的静止沉淀时间最少需6小时,如果游泳池水较深,所需要的时间更长。

注意事项:

1、正常开放的泳池,为了保证泳客的身体健康,应每天投放消毒药,如泳客特别多时,应分两次加消毒药。无客人游泳可隔天使用消毒药,份量可稍减,但应注意藻类的出现,建议15天投放杀藻剂一次。

2、每日分几次时间分别检验水质的PH值及余氯情况,水质的标准余氯(化合态=1.0-1.5,游离态=0.4-0.6)mg/l为正常,PH值=7.0-8.0为最正常。

3、水质开始浑浊,达不到标准时,可按下列程序投药:

a、调节PH值 b、加消毒药 c、投沉淀药 d、吸污

4、如池水发绿,证明有藻类繁殖,可先加杀藻剂。 24小时后投放消毒剂保持余氯0.4-0.6mg/L,再做沉淀净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