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折配股看港股的老千文化 港股的"老千文化"和"绑票文化"2016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港股的供股和配股 从五折配股看港股的老千文化 港股的"老千文化"和"绑票文化"2016

从五折配股看港股的老千文化 港股的"老千文化"和"绑票文化"2016

2024-06-06 00: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杨天南财务健康谈,(https://xueqiu.com/1175857472/64352964)

港股的"老千文化"和"绑票文化"2016-01-27 新财富杂志

来源:港股那点事(ID:hkstocks)作者:Mavis

一、

问及香港人,什么最自信?多半答曰:制度。

在多数香港人眼里,香港有最现代和完善的制度体系。他们认为:制度能解决一切,哪怕人什么也不做。

二、

上周(1月20日),中国粗粮王饮品(904.HK)发布供股公告,一供二,发行23.84-28.95亿股;供股价0.12元,较上交易日收报大幅折让46.67%。

这个公告,99.99999999%的香港市场投资者看完了,都不会有任何反应。因为类似公告太多了,*以为常。但我看完了,仍忍不住满心的怒火:你大爷的!要不要脸?上市公司不要,监管层呢?就硬是不管吗?

香港的供股是一种集资手段,基本类似大陆的配股。但大陆配股,顶多也就10配3,而且配股折价比例有严格限制,一般最多9折。粗粮王这个一供二,等于大陆的10配20!10配20也就算了,而且配股价直接五折。

没错,这就是大家俗谓的老千股玩法。这在香港是个见怪不怪的事,10供20不算什么,10供50,10供70的多了去了,老千界鼎鼎大名的威利国际(273.HK)2002年7月10供100股,供完后马上50股合一股,不把你玩吐血,誓不罢休。

你说,粗粮王这个配股,你是参与呢?还是不参与?

不参与吧,股票账户的钱马上亏一半。咬咬牙,砸锅卖铁参与吧,丫的就不会有个完,隔几天就可能给你再来一次!

你觉得这算神马?没错,这就是赤裸裸的绑票。不付钱?撕票。付钱才放人。当然,它不会就此收手,而会频繁绑你。最恶劣的是,有时候,付了钱,照样撕票——有些圈完钱直接低价私有化,甚至破产,让你骨头渣都没有。

老千和绑票,这两个无比神似的垃圾行为,同时在香港这个“制度最完善”的地方如鱼得水,大行其道,是讽刺,还是巧合?

三、

放眼全世界,也只有香港这个市场有深深的“老千股”烙印,称其为“千都”毫不为过。

“老千股”,顾名思义,就是骗人钱财的股票。股市正常的运行规则是,上市公司把公司经营好了,业绩增长,每年派息分红,股票价格节节上涨,这样公司和股民都赚取了相应的利润,这就是个双赢的局面。而另外一种情况,上市公司没把公司经营好(也根本不准备经营好),业绩一塌糊涂,却可以利用规则不断出千,绑架中小股东,从股市里面圈钱。

“老千股”绝对是香港股市的土特产,成熟的美国股市没有,不成熟的A股市场也没有。最核心原因就是因为香港包括股票发行、融资等制度安排,严重倾向大股东,大股东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几乎可以随时、随地以任何愿意的价格供股集资,完全没中小股东什么事。哪怕白字黑字公告的集资理由是编造的,中小股东也没有任何事后追责机制,只能只认倒霉。

“老千股”的运作,如同吸毒。一旦上市公司发现可以通过财技,而非自身努力经营公司就可以赚钱,这个游戏规则就会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几乎永不会分红,却可以理直气壮的频繁圈钱。哪怕股价跌到几分钱,可以再合股然后继续跌,重新再圈钱,这是一个无底洞。这类公司并不以实现经营性盈利为目的,而是依赖这样的挖坑行为,通过频繁的关联交易,融资,不断的赚取股民的财富。几乎每一个投资过港股的人都或多或少中过招,踩过雷,都有一把辛酸的被绑票血泪史。

此前格隆汇的约翰法雷尔前辈就写过一篇广泛传播的文章《香港,请不要自己抛弃自己:从香港老千股的惨痛经历说起》,文中举例的蒙古矿业(1166.HK)用8年时间跌了99.9955%,这就是最典型的老千股,简直就是把“千股文化“发挥到了极致。而就在上个月,这家公司换了个马甲,取了个新名字“星凯控股“,新一轮坑蒙拐骗又开始了。

现在你知道在香港股市呆久了的“老警察”都只记代码,不记名字的原因了吧——不是装逼,是被逼啊!

老千泛滥的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弄得好的公司也无心经营,就想着坑蒙拐骗。搁谁都会这么做啊:做实业赚钱多辛苦啊,出千赚钱容易多了!最最关键的是,一颗老鼠屎都能坏一锅汤,何况香港本地股里几乎一堆老鼠屎。投资者会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态度对待其他上市公司,以致整个香港股市的估值都被老千这个沉重的包袱拖低到全球最低的水平。

可笑的是,香港监管层以此为荣。殊不知:

高估值是对成长与全力创新的奖励,是荣耀;

低估值是对衰落与固步自封的惩罚,是耻辱。

在这里,香港监管层对“制度”的迷信、依赖和不作为,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事,搁在制度严密、与时俱进的美国,也许会拖上几个月,但一准也解决了。搁在制度疏漏,但对保护中小投资者不遗余力的大陆,也一早解决了。

唯独香港,这么多年,就是解决不了。抱着殖民地时期英国人遗留下来的那套老朽的规章制度,从没人质疑哪里有问题?哪里需要修改?穿着西装,喝着红酒,拿着高薪,出入IFC与长江中心。中小股民关我何事?没有赚钱效应,关我何事?估值低,又关我何事?

其实一招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行,你不是要供股集资吗?行,你爱供多少供多少,但,价格不允许折扣!市价供股。

很多有节操,自觉与老千划清界限的中资公司就是自觉这么干的:1月25日,泛海集团香港旗舰中泛控股(715.HK)宣布二供一,供股价无折扣。

遗憾的是,这种节操,在香港得不到任何奖励。

四、

这就是香港市场特有的“老千文化“:对于不小心踩中的老千股,是割了痛,不割更痛。无独有偶,我们再回过头再看看香港另一种与之极其类似,也是枝繁叶茂的垃圾文化:”绑票“。

哪里都有富人,香港当然也有,如李嘉诚、郭氏三兄弟、李兆基、郑裕彤、何鸿燊等等。问题在于:在其他地方极其罕见的大富豪遭绑架事件,在香港则如同日常连续剧一样频繁上演。

最讽刺的是:绑票与出千,几乎一回事。

前面说了,对于不小心踩中的老千股,是割了痛,不割更痛。对于不小心遇上的绑架,亦是如此,咬牙不给赎金吧,怕绑匪撕票(就像老千股供股,割了就等于兑现了浮亏);忍痛给赎金吧,怕绑匪一而再再而三的勒索怎么办(就像老千股不断供股合股再供股,没完没了),更怕给了赎金也换不回人的(就像老千股直接低价私有化,死不见尸了)。

最贴切的案例莫过于香港华懋集团小甜甜龚如心的老公王德辉了,他先后被绑架了两次。第一次,1983年4月,盗亦有道,支付了1000万美元赎金之后,人被放了回来;第二次,6年后,1990年4月,就没那么幸运了,在支付了6000万美元赎金之后,人还是没回来,据说惨遭撕票,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除了王德辉,另一个著名的绑架对象就是首富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1996年5月,世纪绑匪张子强绑架香港第一富豪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勒索港币10亿3千8百万元,张子强分得4亿3千8百万。记得李泽钜的绑架案有两个小细节让人印象非常深刻,一是当时李嘉诚坚决不打算报警,二是当时张子强是光明正大的只身前往李嘉诚宅邸面议赎金的。

嚣张吧?猖狂吧?

根据李嘉诚的亲述,因为当时的他对香港的警察和司法制度都毫无信心。还记得此前张子强抢劫运钞车被无罪释放吗?1991年7月12日,抢劫启德机场装甲运钞车1亿6000万港元,张子强后来被捕。但法庭以证据不足为理由,将他无罪释放,香港警察局竟然还反过头来赔了他800万港币。受到鼓励的张子强愈发上瘾,1997年9月,绑架香港第二富豪郭炳湘,勒索港币6亿元,张子强独得3亿元。1997年10月,再接再厉,又策划绑架澳门第一富豪何鸿燊,因被警方识破而未遂。

整个逻辑非常清晰:绑匪的猖狂、被绑者的“懦弱“,本质上都是拜警方的不作为和香港司法制度的漏洞所赐。

知道这事最后怎么解决的吗?得意忘形的张子强去了大陆潇洒。然后,这事就解决了。

张子强最大的错误是:他离开了香港这个“制度完善”的“绑票”乐土,去了大陆。

五、

异曲同工的 “老千文化”与“绑票文化”如同一对畸形双胞胎,能同时在香港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只说明了一件事:香港貌似先进完善的制度,徒有其表而已,一戳就破。

制度的背后,是人。

当今的香港,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担当,没有人愿意作为。

人不作为,制度就是画地为牢的囚笼和枷锁。

谨以此文,送香港诸君。但愿我是杞人忧天,希望香港明天更美好!

一一一一一一

香港,请不要自己抛弃自己:从香港老千股的惨痛经历说起

写自2015年12月7日作者:约翰法雷尔

和不少朋友聊天,很多人都会对我提出一个问题:你的投资风格和你的年龄感觉并不是这么匹配,你怎么能如此洒脱,港股一年只玩两个星期?面对那些诱人的短线波动和股价跳跃,你难道不心动吗?

说不心动肯定是假的,可能只是我见识的比有些人略多一些,比较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投资的有所不为。在投资的路上,我自己交过的学费的确不多,但我亲眼看别人交过巨额的学费——这个别人,是我的父亲!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真实而且可能让你瞠目结舌的案例吧,一个关于我的父亲如何在香港被一个老千股坑的血本无归的故事。

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帐户,1166这个化成了灰我都能认得的代码,蒙古矿业!

775股,12月4号的收盘价是0.35,市值271港币。有人可能会说,不就几百块钱吗,亏死能亏多少?

如果我告诉你2年前这个股票的数量是7750股,市值是3000元,你信吗?2年时间亏损了90%!

(汇丰的结账单 2014年1月)

如果我再告诉你,8年前这个股票的数量是15500000股(为了避免你数零麻烦,用中文数字搞死你,是一千五百五十万股),市值是600万元,你信吗?

8年时间,亏损99.9955%。

也就是现在开始,再涨22140倍,就能回本了。

巴菲特历经45年,给最早的投资人带来了5000倍的收益,傲视群雄。从老千的角度来说,这种让人亏钱的能力,也算另一个层面上的“股神”了。

可惜汇丰的电子账单最长只能追溯到2年前的记录,所以我现在无法拿出8年前的证据证明,你们可以当我吹牛。但是!有些东西并不是随着时间推移就会这么轻易消失的,尤其是那种被坑却无能为力的屈辱感和疼痛感。

我父亲是07年底到08年期间陆续买入1166的,平均成本在0.4元,数量是一千五百万股,市值是600万港币。

有人会说,08年7月股价是0.35,现在股价也是0.35,差不太离,马上就能回本了啊。

是的,股价快回来了,但是少了的股票数量却永远回不来了。8年前的1550万股,到现在只剩775股——并不是我们中间卖出了,而是老千股在这期间不断的合股所致。

8年时间,经历了4次合股,曾经的20000股(2万股),变成了现在的1股,这就是香港老千惯用的手法之一。

给大家看看复权的图吧。

图中每一个红色的箭头,指向的都是一次老千行为!不是夸张的合股,就是低到令人发指的低价大比例供股。

我父亲以前一直是玩A股的,后来移民到了香港,也就开始折腾起了港股。在有涨停板限制的A股玩惯了,初到港股必定是充满了好奇和兴奋的。要知道不论行情好坏,港股涨幅榜里面每天总会有些妖股用百分之几十的涨幅吸引人们的眼球,甚至上百的涨幅也并不少见。

我父亲就是07年的某一天,在涨幅榜上看到了1166,然后充分发挥了A股涨停敢死队的优良作风,越涨越追,越追则越有信心。

随后的故事也就没什么新意了:被套,补仓,降成本,越跌越买——都腰斩了,还能再跌多少?买!继续腰斩,继续买!不知不觉就买到了1550万股。

当时的他并不知道港股里面有一种股叫老千!

在他的世界里,跌90%可能就是A股的极限了,而这在港股老千里面,可能只是刚刚起步而已。他不知道港股可以跌完90%,再十合一继续跌90%,并且每年都给你来一次。他也不知道港股老千可以跌90%之后,再折价50%大比例配股。

我还深深的记得09年的1月9号,老千第一次露出了他的爪牙,低价大比例供股开始!此时距离1166深套已经快1年了,从0.4元的成本,股价已经跌到了0.05元,600万的钱剩下了不到80万,完全就是一个装死状态了——这种时候,散户一定是不会割肉的。

收盘价0.05,配股价0.027,折价46%,1股供4股!

我记得当时父亲急得到处找亲友筹钱,准备供股——因为如果不供,就面临瞬间被摊薄的命运。1550万股,就是要供6000多万股,折合167万港币啊。当时所有的钱都拿去补1166了,谁能想到1166能从0.4跌到0.05,哪里还有钱来供股啊。

为了筹这笔钱,家里可以说是砸锅卖铁了。然而最戏剧的事情发生了:当我父亲好不容易把筹到的这笔钱打入汇丰帐户,以为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最后供股失败了!!!

因为香港落后的系统,供股是不会像A股一样,只要账上有钱就会自动执行的,需要提前打电话去券商那里确定,并且还可能需要填写表格。

供股失败之后,我父亲情绪无比低落,也让整个家庭很长时间生活在一种沉闷压抑中。要知道股票直接被摊薄了近50%啊。现在回头来看,真的是要感谢香港券商系统的落后啊!感谢你们的落后让我父亲没能顺利供股——否则,供股的那笔钱,也为烟消云散。

关于我父亲被香港老千坑的历史就回溯到这里吧。然而我父亲却可能并不是在这个股票上亏了最多钱的人,我再发一个1166的全景图给大家感受一下吧。

千王之王这种舍我其谁的豪情呼之欲出有木有!!!2000年的时候,复权回去53万元(你没看错,不是53元,是53万元)的股价,现在0.35元!

真的很难想象2000年山顶的朋友,你现在还好吗?是否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然而这样的千股,在香港却并不是绝无仅有的,甚至还有比他更变态的,比如号称老千鼻祖的威利国际。以下内容引用自格隆汇高手dyc《老千股的鼻祖---0273 威利国际》。

威利国际的财务状况,从1982年到2007年连续15年,无论经济好坏,年年亏损,绝对不会盈利,真是服了他了。公司多年来几易其名,从「首创」到「怡南实业」,再到「华汇控股」及「互联控股」。一直号称从事金融地产业。在2007年能源股火暴的时候,还煞有介事地做了几笔收购,以「进军」煤炭燃气这一相当有前途的行业。

就是这间威利,多年来合股不断。根据港交所网站所提供的数据,仅仅从1999年开始到现在,公司就经历了2合1,5合1、50合1、25合1、10合1、5合1。简单算一算,2×5×50×25×10×5=625,000,亦即假如你与1999年买入62万5千股,今天则仅仅拥有1股。再查其股价,1999年合股前的价格是5分钱左右,如果你当年以30万港元买入六百二十万股威利国际,那么阁下今天这笔“投资”将变成5角钱,损失达99.99984%!

为什么这么多老千股喜欢合股和供股呢?这个问题我最近请教了一个香港朋友,现在我原封不动的分享给大家!

合股通常会出现在「毫子股」或「仙股」身上。由于股价会因合股而上升,公司可藉此吸引一些以股价高低来判断投资价值的市场参与者,因为他们会觉得「大价股」的实力较为雄厚。

另一方面,部分连年亏损的细价股,亦可能透过合股进行股本重组,以减少亏损。所谓股本重组,通常牵涉股份合并、削减股本(即令每股票面值减少)及注销股份溢价。若公司先将股份合并,然后才削减股本,其效果会更显著。例如A公司每股票面值为0.1元,将股份10合1后,每股面值升至1元(0.1元×10)。如公司计划削减股本至0.01元(每股股份的最低面值规定),即是削减每股0.99元的面值,较没有进行合股的削减金额多0.09元 {0.99元-[(0.1元-0.01元)×10]}。

「无良股」藉以配股抽水

进行股本重组的作用有二:

一、将削减股本之金额,用作抵销公司累积亏损(留意资产负债表内的储备帐),为未来派息铺路;二、股价会按合股比例而上升,如公司同时削减股本,便会拉大股价与每股票面值之间的差距,这特别适用于有意发行新股,但股份现价跌至与票面值相若(如1仙)的公司,因为配股价不能低于公司票面值。

须知道,削减股份票面值与股价升跌无必然关系。然而,市场充斥着一些不思进取、欠缺实质业务支持的公司,往往透过股本重组以达到配股抽水的目的,结果“合(股)完又跌、跌又再合(股)”,才令投资者感觉合股是一种不利股东权益的公司行动。

另外除了上面我朋友说的原因,我再补充一个合股的原因,那就是很多人喜欢看图炒股,如果经常合股,那么图就不准了,甚至给人一种股票没怎么下跌的错觉。比如之前08年1166到过0.35的股价,如今也是0.35的股价,初一接触这个股票,看起来并没有这么可怕。

------老千的华丽分界线------

如今我接手了父亲的这个帐户,但我并没有选择把1166卖出。并不是我期望有朝一日这个老千股能重获新生,如之前所说,1166要涨22140倍才能回本,就算巴菲特也做不到。

而是希望这个血淋淋的代码,可以时刻告诫着我自己,在投资的道路上,什么是有所不为,特别是在香港这个全球老千股烙印最浓的市场。

投资肯定是有风险的,亏钱是自己种的因,那么结果也需要自己来承受。

但是,我还是有很多问题,不吐不快,不问不快:

1、市场化、不干涉,和放纵、不作为是两回事吧?难道扛着自由的大旗就可以随意践踏他人,掠夺良民了吗?因为自由,所以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2、我知道合股和供股本身是不违法、也不违规的事情,但难道这么多年以来,就从没检讨过法和规的漏洞在哪?不能想一丁点方法来限制这种肆无忌惮的老千行为吗?堵个漏,那么难吗?

3、你们站在法制和市场化的制高点上,美其名曰放任市场自由,不外加干涉。这难道不是在为自己少扛责任而开脱吗?这到底是无为,还是不作为?你们是否愧对你们的高薪?

4、这么无所忌惮的合股,这么轻松的低价大比例配股,这么显而易见的出千,在中国大陆,是永远也别想着被批准的。而在美国,也是必定会被事后追责的。唯独在香港,我们却只能默默的安慰自己又上了一课,又交了一笔学费,无论这笔学费是否能够承受!保护一下投资者,就这么难吗?

5、香港的股市为什么常年一潭死水,为什么大家都说严重低估,却仍然一直继续被低估?除了香港是个离岸市场,没有本土沉淀资金外,另外一个最、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无处不在、肆无忌惮的老千股啊!前者与香港被殖民的历史有关,只能随着北水南下逐步改变,但后者是香港自己完全可以改变的啊!只要监管层稍稍作为一点!一点!一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港股有这么多优质的中小市值股票,却无人问津!我和朋友常常吃饭的时候会开玩笑,说这个股票在香港是20亿市值,如果回到A股,至少200亿人民币,为什么?为什么它在香港就只值20亿?

因为几乎所有来香港买过股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被各种各样的老千股坑过,而这类老千股几乎全部都是一些中小市值的股票。投资者谈千色变,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踩中一个的原则。甚至到了看见以中国开头,看见福建、农业相关,亦或者看见市值太小,亦或股价太低的股票,就直接绕道!

现在很多文章都在谈香港到底怎么了?香港为什么被卡住?香港到底被谁抛弃?

其实没有人能放弃你,除非你自己放弃自己!

香港卡在以为制度能解决一切问题,所有人都成了僵化制度肌体上的一个没有思维的螺丝钉。

香港卡在没有人肯站出来,没有人肯担责,没有人肯主动作为!

香港,请从今天起,开始作为,消灭老千土壤,消灭自身肌体上的那些腐肉——这个不难!

香港,请不要自己抛弃自己!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