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我们眼下最大的矛盾其实是“资本过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温铁军讲苏联铁幕 温铁军:我们眼下最大的矛盾其实是“资本过剩”

温铁军:我们眼下最大的矛盾其实是“资本过剩”

2023-10-13 12: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89年美国带领西方制裁中国,我当时在中共中央农村城市研究室承接世界银行贷款的工作小组里做技术工作。

那个时候,世界银行贷款是想去推动中国的制度转轨的。我们当时很清楚地意识到,世界银行给中国贷款、帮助中国缓解债务危机,要推进的是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和全球化。

这个贷款目的是想要推动中国按照西方制度来重塑自己的制度,所以这个贷款没撤,其他所有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西方投资全部撤出了。

所以应该说,今天我们遭遇到的美国带领西方国家进行制裁等行为,在1989-1990年已经发生过一次了,一直延续到1993年才有部分的缓解。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遇到的问题比较严重,它是在高速成长的工业化进程中突然发生的外资中断——所有对中国的投资全部撤出。中国当时由此进入一个相对比较长时间的衰退,这是上一轮制裁造成的结果。

那么,这一轮制裁会不会重复上一轮制裁的结果呢?恐怕不会比上一轮更好。

因为现在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很焦虑,我们焦虑是为可能遭遇的制裁而焦虑,全世界的焦虑客观上来讲,是因为全球金融资本过剩已经成为一个直接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

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说白了就是因为2007年次贷危机转化为2008年金融海啸后,当时奥马巴政府出台的QE(量化宽松政策)释放出了4万亿美元,其中60%流出美国,进入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直接造成主要原材料、矿产和粮食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连带导致38个饥饿国家发生粮荒。

那一轮危机发生时,中国正好处在加快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所以我们那时大规模进口了高价的矿产、能源和粮食。

因此当时我们做政策研究的人就讨论说,这叫“输入型通货膨胀”,或者叫“进口通胀”,也就是说中国的大规模进口,帮助美国大量增发的货币消化掉了本来应该发生在美国的通胀,使得美国在大量增发货币的同时不发生通胀。

因此,当时中美之间的战略关系是好的,它也不会说要制裁中国。

应该说,从那一轮量化宽松开始,美国就进入了量化宽松的单行道、没有U形掉头:

奥巴马不断地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特朗普上台遇到疫情打击后,直接给每户发4800美元的消费支票,发钱维持政府运转、发钱维持社会消费,所以也是量化宽松;到拜登接手后仍然是量化宽松。

所以美国从奥巴马救金融危机开始,2008年到现在的十几年时间,一直在维持着量化宽松的基本政策,大量造成了应该发生通胀的基础。

但它之所以没有发生通胀,重要原因在于包括我们在内的、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给它提供了廉价商品。只要消费者价格不上涨,它就可以把大规模增发的货币流向全世界。

我们国内的很多学者,不把美国进入到金融资本扩张阶段所采取的这些政策作为背景来分析,这就使得我们很多人的眼光只集中在国内,以为是我们自己国内的政策没搞好。

当年我们讨论应对“输入型通货膨胀”时,就曾提出过一个观点:在输入型通胀和输入型通缩的压力之下,任何一个国家独立的国内宏观调控都是失效的,因为你控制不了那个大量增发货币的国家。

不仅如此,还得提出,不只是美国在推量化宽松,它还拉着它的西方盟友——欧盟、日本一块搞量化宽松,所以有美国版、欧洲版、日本版不同的量化宽松在向这个世界大量倾泻金融流动性。

这是今天世界危机的主要根源、是今天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和社会公众都有那种莫名其妙的焦虑感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今天的标题叫“资本过剩”,从一般的生产过剩到资本过剩,这是今天这个世界危机的最主要根源。这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大家应该知道,金融扩张,特别是在以美联储为主要货币政策当局这样一个体制下,它一定是跟政府的债务扩张直接捆绑在一起的。

我们看,美国政府的军费开支已经达到8000亿美元这么一个最高开支,而且还在增加。同时无论是军费开支还是其他的社会开支的增加,都得靠美联储去增发货币。

客观上来讲,这两者绑在一起就造成了金融泡沫和债务泡沫双扩张。

每当美国债务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演变成战争。大家都不用去多考虑战争爆发的理由是什么,因为演化成战争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军事是政治斗争最极端的表现,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今天世界上所发生的种种军事冲突,乃至前不久发酵的台海局势到底是怎么回事,实际上它的目的是很清楚的。

接下来我们要说,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认识上的混乱、舆论上的混乱,归因于什么?归因于二战后的冷战意识形态。

从布什政府时代开始,我们就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冷战声音,比如共产罪恶等,这些安排都是在老冷战时期就已经提出、并且运作过了的,而且运作的结果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有效的。

老冷战结束后进入“后冷战”,那就是美国跟欧洲之间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直到特朗普上台才明确表达,美国讲得很清楚,欧盟必须解体、欧元必须放弃,“因为欧盟就是我的敌人”。

所谓的“后冷战时期”,就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欧洲国家因为就近可以使用自己的硬通货,去货币化原来苏联、东欧所留下的巨额实物资产和设施资产,因此形成了发行欧元的基础。

我当年自己一个人背着包走了7个苏东国家,去做调查研究。我很清楚地了解过他们在本地崩溃后,不得不使用西方硬通货来完成本国实体经济的货币化,乃至于后来在推进资本市场建设时,这个资本化过程也是外资完成的。

因此,欧洲得到了巨量经济收益、制度性收益,形成了欧盟、变成了一个整体,然后有了发行欧元的基础。欧元一问世就成了一个比美元币值要高的货币体系,因此发生了美元集团与欧元集团的对抗性冲突,这叫做“后冷战时期”的主要矛盾。

现在中国成了“新冷战时期”的主要矛盾,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这个概念,没关系,大家可以存疑。

但是“新冷战”不是我们提出的,我们也不愿意加入,但“冷战意识形态”至今仍然是这个世界上最主要的软实力工具。所以如果美国和西方在试图打压中国的过程中,不使用这个一直就比较有效的冷战意识形态作为工具、作为软实力,那是它傻了。

它一定会用这个工具。所有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准备、不知道怎么应对冷战意识形态,那就意味着我们在软实力竞争中会屡战屡败。

国内目前出现一些意识形态的混乱、舆论的混乱,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因为从业人员都没有经历过老冷战是怎么回事、不知道后冷战的实质是什么。

而且软实力是和巧实力相互配合的,在军事霸权的硬实力作用下,付出最小的代价,比如策动各个国家的内部矛盾,进而演化为社会冲突、甚至是动乱,然后“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是软实力和巧实力的有机结合。

这两点在老冷战向后冷战过渡的时期,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我们今天如果不把这些事情提出来,就几乎很难理解今天出现的各种乱象。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