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维养殖:理解肉鸡的热中性区以及肉鸡产热散热平衡的原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温度中性区 新四维养殖:理解肉鸡的热中性区以及肉鸡产热散热平衡的原理

新四维养殖:理解肉鸡的热中性区以及肉鸡产热散热平衡的原理

2024-06-29 23: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连续升温环境下肉鸡体核温度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拐点温度,IPTCT)

可见,环境温度由18℃升高至33℃的过程中,在低于某一温度时,肉鸡的体核温度变化不大,处于稳定状态;当超过这一温度时,肉鸡的体核温度开始呈线性上升趋势。

连续升温环境下肉鸡呼吸频率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拐点温度,IPTRR)

随环境温度升高,肉鸡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拐点温度)分别为21.13℃和27.82℃。 根据热中性区的定义,3-4周龄肉鸡热舒适区上限温度为21.13℃,热中性区上限温度低于27.82℃。

肉鸡产热散热平衡的原理

5日龄左右是一个过渡时期,雏鸡体温会升高到41-41.5摄氏度左右,之后维持稳定,到10日龄完全变成恒温动物,也就是说这时肉鸡自身会产生热量,并有体温调节能力。

同样的道理,冬季,我们走鸡群温度舒适区偏下区域,让肉鸡从小适应鸡舍温度偏舒适区下。后期温度曲线设置为肉鸡的生长温度,而不是舒适温度。慢慢锻炼鸡群扩大自己的适应的等热区下限温度。

只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并保持体重不变的情况下的产热量称为维持代谢产热,维持代谢产热量又包括基础代谢产热量和活动产热量。因此,鸡的产热环节主要包括基础代谢产热、活动产热、生产产热以及热增耗。

在实际生产中,肉鸡的维持需要对能量的使用具有优先权,只有当肉鸡的所有维持需要都得到满足后,剩余的能量才能被肉鸡用于增加体重。

精选

张福敬课件分享

新|思|维|养|殖|课|堂

养殖技术专业网,新思维养殖课堂, 来源: 《升温环境下肉鸡体温和呼吸频率对热中性区上限温度估测》, 肉鸡养殖基础技术,作者:杨语嫣等,仅供大家参考, 转载定要注明,尊重作者和翻译者的劳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