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期间发生的紫石英号事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渡江战役历史影响 渡江战役期间发生的紫石英号事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渡江战役期间发生的紫石英号事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2023-12-22 03: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4月21日晨,伦敦号与黑天鹅号由江阴向上游行驶,8时到达七圩港江面抛锚停泊。这里是解放军第三野战军10兵团23军渡江作战区域,部署了炮兵第6团,两个炮兵连执行封锁长江水面的任务,共八门榴弹炮。解放军发现两艘英国军舰后逐级上报请示,英国军舰也用广播表明无意与解放军为敌。

由于英国军舰邻近23军渡江的航道上,在等待上级命令的同时10兵团司令叶飞与23军军长陶勇决定先警告其离开,按照之前新华社的公告发射三发黄色信号弹表示最后警告,英舰开始起锚起航,在未接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炮兵6团1营3连的2炮长梁学成眼看英舰驶离下令开火,英舰随即开火还击。解放军部署在江堤上的火炮阵地很隐蔽,对长江江面上的军舰可以进行直瞄射击,而英舰认为解放军炮兵阵地在江堤后面,所有炮弹都打到江堤后面,在江堤后准备渡江的步兵遭到重大伤亡,23军202团团长邓若波身亡。

伦敦号与黑天鹅号冲过炮兵6团阵地,进入炮兵1团负责封锁江面的四门榴弹炮的火力范围,伦敦号在炮战中多处中弹,舰桥被击中,舰长负伤。英舰放弃援救紫石英号的企图掉头返航。14时英舰返回经过炮6团阵地,双发再次发生激烈的炮战。伦敦号与黑天鹅号脱离解放军炮兵火力范围后汇合伴侣号返回上海。伦敦号15人阵亡,13人受伤;黑天鹅号7人受伤。解放军方面伤亡252人。在紫石英号事件中这次炮战是规模、影响最大的一次。

后续

紫石英号逃出长江口后,由英国远东舰队的牙买加号、哥萨克号和旗舰贝尔法斯特号护送至当时的殖民地香港。全体舰艇于8月11日抵达维多利亚港,由当时的港督葛量洪迎接。

紫石英号其中一名水兵因处理"扬子江事件"有功获颁授MBE勋衔,此人就是其后出任英国驻华大使、香港总督的尤德。

1957年,紫石英号本色出演电影《紫石英号的故事》,再现了中英长江炮战激烈的一幕,因电影拍摄完后舰体严重受损,不久后退役拆除。

影响

整个事件对于双方都是意料之外的偶发事件。尽管英国军舰在敏感时刻开进长江战区主观上对解放军并没有敌意,但是在大规模战役发起之前,并不友好的一方派军舰闯入战区前线,多少带点挑衅的味道。关键是英国海军的指挥官先入为主地认为解放军不敢主动向其开火。而且在前次冲突尚未展开交涉就接连派军舰前往救援,从而引发更大的冲突。

紫石英号事件中、英双方均采取了比较克制态度。英国方面甚至没有提出抗议。中共方面也在紫石英号受困于其控制区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内没有解除该舰武装或登舰俘虏舰员,还提供了某些便利,甚至在紫石英号逃走前一度有任其逃走的态度。最后双方会谈没有进展原因是双方差距较大,英国不愿意示弱,不愿意就"错误进入"认错。

紫石英号事件发生后中共方面就指示部队注意避免与外国军舰发生新的冲突。英、美等国停泊在上海的军舰也在解放军进军上海的过程中相继撤离。 紫石英号事件最大的影响是舰炮政策自1840年以来在中国的终结。西方国家军舰结束了随意进入中国内河的历史。

其实如果严格来说的话,英方当时按照与国民党政府(至少在名义上当时国民党政府还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所签定的条约(尽管是不平等条约)进入长江水域,理论上并没有什么国际法则方面的错误。按照"日不落帝国"的传统,如此引发的争端最终必然是全面战争。不过最终结果却是英国进行了退让。这证明真理确实是在大炮的射程范围内的。

英国于1950年1月5日就宣布承认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大陆长年称英舰先开火,在进入1990年代以后逐渐承认中方先开火。

相关逸闻

"梁前委"

解放军发现前来救援紫石英号的伦敦号与黑天鹅号两艘英国军舰后逐级上报请示,当中共中央军委"……对我渡江在实际上无妨碍,则可置之不理……"的指示到达时,与英国军舰的炮战已经打过了。梁学成擅自开炮引发了与英舰的炮战而被禁闭处分,此后还得了个"梁前委"的雅号。原因是解放军前敌各级指挥部在如何处理的问题上都在等待渡江战役前线最高指挥机关--总前委的指示,也就是说只有总前委才有权决定,梁学成一炮激起炮战,权力等于是总前委委员之列。

关于谁先开炮的谜团

在解放军炮兵与伦敦号与黑天鹅号发生炮战后,上级追查谁先开炮,先有叶飞顺口回答英国军舰先开炮,后叶飞与陶勇随即定下"攻守同盟",一致宣称是英国军舰先开炮,此后宣传根据两人的回答称是英国军舰先开火,英国认定是解放军先开火,在后来几十年中谁先开炮成为一桩公案,直到叶飞将军著书《叶飞回忆录》中才披露解开了谁先开炮的谜团 - -炮兵排长梁学成擅自开炮。

23军军长陶勇被毛泽东一句"那么喜欢打军舰,就去海军吧"而调到海军,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司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