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规律性和非规律性骨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渐变的绘画形式 3.4规律性和非规律性骨骼

3.4规律性和非规律性骨骼

2023-11-16 12: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4规律性和非规律性骨骼-视觉营销设计思维基础平面构成

徐超工作室 2019-04-03 16:02:59

3.4规律性和非规律性骨骼

3.4.1骨骼

人体有肌肉、有骨骼,骨骼起到支撑全身的作用。那么,在构成图形时,我们也需要骨骼来支撑整个画面的秩序,并预先决定形象在设计中的关系。在设计时,我们可能没有有意识地想到骨骼,但当我们对面进行组织时,其实就有了骨骼的意图。

在设计中,我们常借助骨骼来构成某种图形。骨骼有助于我们在画面中排列基本形,使画面形成规律、有秩序的构成。骨骼支配者构成单元的排列方法,可决定每个组成单位的距离和空间。就像我们学习绘画时,无论是素描还是色彩,老师都会告诉我们,在构图上要注意黄金比例,构图要有一个形式线,比如三角形构图,其实就是我们设计中讲的骨骼。

平面构成常见的构成形式分为规律性和非规律性两大类:有规律的构成形式有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等;非规律的构成形式有密集、对比、分割、肌理、空间等。

1. 规律性骨骼

有精确严谨的骨骼线,有秩序的排列。基本形按照骨骼排列,有强烈的秩序感。主要有重复、渐变、发射等骨骼形式。在平面构成上,规律性骨骼应用较多。骨骼线的确定一般采取正方形格式,便于基本形方向的变换,构成灵活多样。也可用长方形、斜向、水平错位、波形曲线等格式。

2. 非规律性骨骼

在规律性骨骼的基础上加以改变,使其成为无规则的多变形。非规律性骨骼是比较自由的构成,有很大的随意性。基本形单元可通过无规律性骨骼形成比较自由、随意的构成形式,它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自由行。非规律性骨骼的构成应尽量简洁,否则,基本形在画面内的构成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在平面构成上,非规律性骨骼应用较少。

3.4.2规律性平面构成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一、重复构成

重复,指同一个单形连续地、有规律地反复使用。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色彩的变化。

图4-1

图4-2

图4-3

1. 认识重复构成

重复是在同一设计中,形状、颜色、大小、方向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构成形式。重复是设计总比较简易的掌握手法,我们知道一个形象反复在我们眼前出现的话,会加深我们对这个形象的印象.因此,电视广告的重复播放、招贴画的重复张贴、歌词的重复出现,都采用重复的手法来传达强烈的感染力。常见的建筑物中的窗与柱、地板上的方砖格子、织物上的图案,都是我们生活中明显的重复。

重复中的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个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重复常常依赖重复骨骼来表现,骨骼决定基本形排列位置。

2. 重复的类型

基本形重复:是重复构成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画面叫重复基本形,这种重复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方向的重复: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比如:基本形在重复骨骼中一左一右、一上一下地重复排列,这种排列使图形有一定的节奏感。

形状的重复:形状是最常用的重复元素,在整个构成中重复的形状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变动。

大小重复: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在大小上进行重复。

色彩重复: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形状、大小可有所变动。

肌理的重复:在肌理相同的条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变动。

一、近似构成

· 近似是指——彼此之间相似,而又决不相同,远看如出一辙,近看变化各异。

· 在自然形态中,有很多这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近似因素。

1. 认识近似构成

近似是指最基本形有相似但不完全一样,比如: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它表现了在统一中呈现生动变化的效果。近似是重复构成的轻度变化,没有重复的严格规律,但是仍不失规律感,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的程度大就产生了重复感;近似程度小就会破坏统一。在我们生活中,近似的形态普遍存在,比如:人的形象、树上的叶子、森林中的树、雪花的造型、天上的白云等

2. 近似基本形的获取方法

关联的近似:即一个基本形,同属一个类型,一个品种或有相似的功能,都能成为近似的基本形。例如,我国古代相传至今的"百寿"、""百福"。

相加相减的近似: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形相加或相减,由于加减的方向、位置、大小、比例不同而获得一系列近似形。

3. 近似的分类

形状的相近:两个形象如果属同一族类,它们的形状均是近似的,如同人类的形象一样。在近似中,形状近似是首要的元素,如果形状不近似,即使其他元素,如大小、色彩、肌理近似,也不能成为近似构成。

骨骼的近似:骨骼可以不是重复而是近似的,也就是说骨骼单位的形状、大小有一定变化,是近似的,这是一种半规律性骨骼,在重复骨骼的基础上显得活泼且富于变化。

三、渐变构成

· 渐变,是指单形逐渐地、有规律地循序变动。

· 单形的位置、形状、大小、方向、色彩等视觉因素,都可以进行渐变。

· 渐变可以形成富有节奏和韵律的美感。

1. 认识渐变构成

渐变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它是一种符合发展规律的自然现象,例如,一天的时间从零时到24时,人从幼年、青年、壮年到老年,包括季节的更替、月亮的盈亏。水纹的运动等都是渐变现象,就像是画一幅画,从第一笔开始到最后完成,都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都属于有秩序的渐变现象。渐变是一种变化运动的规律,它是对应的形象经过逐渐的规律性过渡而相互转换的过程。

渐变构成是将基本单元逐渐地、循环地、有秩序变动集合表现。它给人以节奏、韵律的美。在设计中渐变的构成,显示出渐增渐减进展的速度感,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被经常应用。

2. 渐变的类型

形状的渐变:从一种形象逐渐过渡到另外一种形象的过程,就是形象渐变。形状可以完整渐变到残缺,也可以由简单渐变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象。

大小和间隔的渐变:基本形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排列,基本形的间隔渐变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当基本形变大时,就会感到离我们较近;变小时。就会感到离我们较远,这样的大小渐变就产生了远近的深度感。除了使线的间隔有秩序地渐变外,也可以使线的间隔相等,而线的粗细从窄到宽,或是同时将线的粗细变化从宽到窄,其间隔则相对地从小到大。

方向渐变:基本形的方向,通过平面旋转,发生有规律的逐渐变动,不改变基本形的形状,造成平面空间中的旋转感。基本形按照一定规律在空间旋转时,产生从正面到侧面、再到背面的逐渐变动,其形状由宽逐渐变窄,直至呈线状。

位置渐变: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需用骨骼,因为基本形在作位置渐变时超出骨骼部分会被切除掉。基本形在有作用性的骨骼中,有规律地做上下、左右或对角线方向的平面移动,从而产生位置的渐变。

虚实渐变:即正形与负形的渐变,也称"图"与"底"的渐变。是用黑白、正负变换的手法,将一个形的虚形渐变为另一个形的实形。

四、发射构成

· 发射,是指由放射中心出发,作向四周辐射构成的图形。

· 主要有向心式、同心式、离心式,几种形式。

1. 认识发射构成

发射是重复的一种特殊形式,重复的基本形和发射骨骼环绕着一个共同的中心构成发射的图案。发射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随处可见,例如太阳的关芒、水中的涟漪、盛开的花朵都是发射状的图形,可以说发射也是一种特殊的重复和渐变。

2. 发射骨骼形式

根据发射方向的不同,在构成形式上又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归纳起来有离心式、向心式、同心式、多心式、移心式几种形式。在实际设计中,常常是多种形式结合使用。

1. 离心式发射:这是一种发射点在中央部位,发射线向外方向发射的构成形式。它是在发射骨骼中引用较多的一种发射形式。该构成形式的特点是基本单元从中心或附近开始向外面各个方向扩散,常用的骨骼线有直线、曲线、折线、弧线等,骨骼线的疏密也可以随意变化。

2. 向心式发射:向心式发射时与离心式方向相反的发射骨骼。其发射点在外部,从周围向中心发射的一种形式。该构成形式的特点是基本单位单元由外向内收进。而中心并不是所有骨骼的交集点,而所有骨骼的弯曲指向点,各级骨骼线弯折并指向中心。

3. 同心式发射:同心发射是以一个焦点为中心,基本单元层的间隔可等宽、渐变或宽窄随意变化。常用的骨骼线有圆形、方形、螺旋形等。

4. 移心式发射:发射点根据需要,按照一定动势,有秩序地渐次移动位置,形成有规律地变化。

5. 多心式发射:在一幅作品中,以数个点进行发射,有的是发射线互相衔接,组成单纯性的发射构成。这种构成效果具有明显的起伏状态,空间感较强。该构成形式的特点是画面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基本单元依托这些中心以放射群形式体现。

3.4.3非规律性平面构成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一、特异构成

· 变异,是指构成要素在有秩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秩序,使少数个别要素显得突出,以打破规律性。

· 借这种独特的异常现象,突破规律性的统一单调感觉,达到对感官的刺激。

二、结集构成

· 结集,指众多的单形在画面的某个地方结集,而在其他地方表现为疏散。

· 结集的单形,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形态。

三、对比构成

· 对比,是比较自由的一种构成。

· 它是依据单形自身的大小、疏密、虚实、形状、肌理等对比因素进行构成的。

· 几乎所有的元素都可以作为对比的因素。

四、空间构成

· 平面构成所涉及到的所谓空间,主要是指平面中的形给人视觉上造成各种不同的空间感觉。

· 空间的表现可以使用线、点的渐变的形式来完成,也可以用形与形的重叠来实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