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樽清酒、玉盘珍馐:宴饮欢乐,古人为何却偏要分座分餐而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酒一樽是什么意思 金樽清酒、玉盘珍馐:宴饮欢乐,古人为何却偏要分座分餐而食?

金樽清酒、玉盘珍馐:宴饮欢乐,古人为何却偏要分座分餐而食?

2023-06-12 08: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自原始社会起,分餐就已是风尚

从广义上说,从一开始我们的祖先就是实行分餐制的,无论是茹毛饮血还是陶煮匕食,进食前都会按一定的标准每人一份分配好,各人自取自己的那份食用。不过夏以前这样的形式还是比较随意的到了夏、商则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新石器时期并无桌、椅等家具,进食时人们大都各自手拿碗、钵,或坐或立,用食匙或者直接用手取食。出土的新石器时期食具大都是圆底也说明当时并没有桌、案等盛食具,因为圆底的器具是不方便放置在平面上使用的。

夏朝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生产力有了较大提升,青铜器皿也被制作出来,这一段时间被称为青铜时代。进入青铜时代后,社会出现分化,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开始逐渐明显起来。奴隶的生活极度艰苦,贵族却可以享有种种特权,这些特权在饮食上也有很好的体现。奴隶社会的广大奴隶们进食方式跟新石器时期并无太大变化,还是十分原始的进食方法。而贵族们的饮食方式则改变良多:他们一般是席地而坐,身前放置矮足食案,由侍从为每位食者奉上一份由几样主、副食组成的食物,进食时还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说客人在入宴时,坐的位置要比主人家好年纪大的人更靠后些,而到了进食的时候又要往前坐,防止不小心把食物掉到席上,引起笑话。周朝时,这些规矩经过演变变成了周朝推行的礼仪制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周礼”。根据社会阶层不同,人们需要遵守的礼仪也不同,但是对于规矩人们必须严格遵守,否则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而即使是社会下层的普通百姓,对于饮食也非常重视,甚至将饮食看做和生命一样重要。因饮食而引发纠纷甚至因此送命的都不是什么稀罕事。郑国公子归生受命攻打宋国,宋国华元带兵抵御。战前华元杀羊慰劳将士,无意中忘了给自己的御手(驾车手)羊斟吃。开战后羊斟忿忿地说:“前日给谁吃肉由你华元做主,今天这胜负之事我说了算。”于是驾车冲入郑军阵内,最终宋国惨败。虽然这应该归罪羊斟的狭隘心胸,但也可见饮食对于当时的人们有着特殊的意味。

食具的使用在当时也是有严格的规定的,比如天子用九鼎,诸侯可用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而一般百姓严禁使用鼎,陶鼎也不被允许。可见当时的食具已经并不仅仅是单纯的饮食用具了,而发展为身份的一种象征。从东汉开始,人们的饮食方式有了少许变化,开始从“地上”移到“床上”进行饮食活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床”跟我们现在的概念是有所区别的,当时的“床”是指矮足的床榻。不过由于这种床的高度很低,因此人们饮食的姿势并未发生很大的变化,饮食方式也跟之前基本保持一致,都是一人一案,分而食之。

后来到了隋唐,餐饮文化中等级制的烙印慢慢淡化,交流感情、热闹团圆的氛围不断加强。各种寿宴婚宴、家宴以及朋友聚会,一般都是为实现某种目的而聚餐,如:吟诗作赋、庆贺、道喜等,大家注重吃出情趣、吃出感情、吃出个热闹的气氛,这种情、礼交融的文化,需要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助兴。分餐弱化了这种特色,而大家围坐一桌共同分享菜肴的合食制恰好能满足用餐者的这种需求,合食制得到发展。

此外,唐代由于“胡床”从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也对中国饮食制度的演变产生了影响。因为胡床位置较高,且空间较大, 能够满足人们合餐的需要。但是分餐制在唐朝依然十分流行,在《唐人宫乐图》就能看出,途中的人虽然围在一张大桌子前,但依然是分而食之,有公筷,人们进食时界限分明,互不干扰,秩序严明。

经久不衰,分餐制形成独特特点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分餐制有明显的特点。首先,中国古代分餐制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原始社会初期,原始人主要靠狩猎和采集野果为生,他们结成群体,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生产无剩余。这种消费是原始的平均消费,即先把得来的食物平均分成若干小份,再分配给每个人分而食之,这就是早期的分餐制的形式。

到了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产生了私有制,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开始形成此时,原始人群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状态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家庭劳动,家庭消费。群体用餐被家庭用餐代替。这时的大部分家庭已出现剩余食物,不需再平均分配每个成员都能吃饱。所以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在家庭中用餐不再分餐。但在一些食物严重短缺的家庭中,为了避免争夺食物仍采取分而食之的形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分餐制是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社会财物多寡而变化的。当一个集体或家庭食物严重短缺时,大家都实行分餐,做到公平。反之,当集体食物有足够剩余时,集体或家庭用餐时不再分而食之。

中国古代分餐制是等级制在饮食文化中的体现。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贵族手中。在贵族阶层等级制森严此时的饮食文化中也蕴涵着深刻的封建等级观念。他们在用餐过程中用不同的坐向、不同的餐具、不同的食物来反映用餐者不同的身份和地位。这就决定了分餐制的存在。而在广大民间,贫苦农民都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之间并无高低贵贱之分,等级制的观念并不强烈。所以分餐制并不流行。

从整体而言,中国古代贵族式的分餐制,多存在于中国的上层社会,因为那是一个权利分配、要求昭显等级的场所,是统治者显示其威仪、高贵的需要。而在中国的民间,分餐制并没有大量的出现。

结语

分食制在隋唐之前的中国社会经久不衰自然有它的道理。在古代,分食制不仅是礼法秩序的体现,更是皇权的展示。而在现代社会,分食制的好处就更多了。使用公筷分而食之,可以减少唾液的交流,保证了与餐者的安全。

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我们更应该提倡分餐制度,防止因同桌而食造成的交叉感染。并且分餐而食显然更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控制疾病的传播上有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华夏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民俗学》

《器具的进化》

《史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