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的真实:《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春季清明吗,怎么又看起来像秋天?(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明上河图是哪个城市 遮蔽的真实:《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春季清明吗,怎么又看起来像秋天?(图)

遮蔽的真实:《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春季清明吗,怎么又看起来像秋天?(图)

2024-07-15 18: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画面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满了像茄子一类的作物,赵太丞家门口的垂柳枝叶茂盛,有的画面上还出现了光着上身的儿童,这些都不可能在清明时节出现。

三、画面中有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从的行列,看似好像是上坟后回城。但孔文分析了拿着扇子、光着膀子等人物形象之后认为,“这群人虽然有上坟扫墓的可能,倒不如说它是秋猎而归更恰当。因为,上坟四季都有可能,就插花而言,春秋二季都能解释得通。从画面种种现象来看,说是秋季更符合实际些”。

四、画上有好几个持扇子的人物形象,除个别上层人物有可能用扇子表示风雅外,一般群众持扇应该说是夏、秋季节用于驱暑、驱蚊。如果这画卷画的是清明时节,根本就没有必要拿扇子了。

五、草帽、竹笠在画面上多处出现。孔易宪认为“草帽、竹笠是御暑、御雨的东西,图中既不下雨,这肯定是御阳用的,根据当时东京的气候,清明节似无此必要,这是值得我们怀疑的”。

六、画面上有一处招牌上写着“口暑饮子”字样的小菜摊。孔先生认为“如果‘口暑饮子’中的‘暑’字不错的话,这足以说明它的季节”。

七、在虹桥的南岸、北岸桥上有几处摊子上放着切好的瓜块,孔先生认为可能是西瓜。

八、画面上临河的一家酒店,在条子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这是画家明确地告诉读者,画的是中秋节前后。孔宪易查证了资料,两宋间无清明卖“新酒”的记载,而《东京梦华录》却有“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的记载。至于“彩楼欢门”,根据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酒店的“彩楼欢门”是永久性的,并非清明特有的标志。另外,孔先生认为《清明上河图》中所说的“清明”二字是《东京梦华录》中所提到的汴京“清明坊”这个地名。

在孔宪易的文章发表以后,邹身城又连续发表了《”为什么不绘春色绘秋景?》等一些文章,观点大致与孔宪易相似。如此看来,几百年来,人们都把“清明”两字误解了。我国的词语大多一词多义,“清明”一词并非限于“清明节”一种含义。 “清明”还可以指 “太平盛世”。如《后汉书》有“固幸得生于这清明之世”的活,“清明”即意味着治平。所以画家就用“清明”一词,画龙点睛,表达这幅画的主题。另外,邹身城认为,画家选取秋色而不绘春景的依据就是画中所绘的汴城八景。这八景向来以“汴水秋风”居于首位。《东京梦华录》写得很清楚:汴河是东京主要河道,东南货物均由此入城。张择端为了反映汴京的人物繁阜,秋色迷人,特选取汴河秋景入画,实在是别具匠心的。正由于这样,所以画中店铺林立,酒店、茶馆……过客熙熙攘攘,充分反映了汴京工商经济的繁荣。与此对照,纸马店前门庭冷落,没有一个顾客光顾,丝毫看不出一点清明节上坟祭祖之类的迹象。这也透露出画家张择端立意是描绘汴河畔的升平景象,与清明无关。

不过,孔、邹两位先生举出的证据并不能完全证明《清明河上图》中所表现的是秋景而非春景,而且认为所画为春景和秋景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事实到底是怎样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取证。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谜团一定会被解开。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