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凉茶成为文化遗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凉解毒凉茶的功效 当凉茶成为文化遗产

当凉茶成为文化遗产

2024-07-05 14: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粤港澳联手举起文化保护之旗,引领一个产业健康发展――

广州街头的凉茶摊。(黎旭阳 摄)

    5月25日,在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凉茶。

  27日,联手提出遗产申请的粤港澳三地有关部门和知名企业代表宣布,将严格保护入选的21家企业所拥有的54个凉茶配方。

  一杯小小的凉茶,缘何能被“端”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凉茶行业来说,这个文化名头又意味着什么?

  传统术语难被法律认可

  “申遗”助凉茶摆脱纷争

  凉茶是由一味或多味中草药加工而成的汤剂,是岭南乃至东南亚地区特有的一种功能饮料。据记载,广东凉茶最早出现于1828年,因其具有清热解毒、降火清热的功效,在粤港澳三地深受百姓喜欢,在世界各地华人中也颇有名气。

  但近两年,凉茶也曾是非不断,广东的凉茶企业甚至曾两次出现在被告席上,整个行业面临着危机。究其原因,制约凉茶业发展的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按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100多种植物为药食同源成分,只有名单内的成分能被加入食品中,而大部分凉茶运用的成分并不在其中,其饮用的安全性一时无法被权威部门证明;二、根据《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食品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宣传治疗作用,也不得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暗示治疗作用。因此,作为食品的凉茶,宣传功效即为非法,凉茶长久以来的“清热解毒、利咽止咳”等卖点无法广而告之。

  为挽救广东凉茶产业,2005年5月,广东省文化厅、省食品行业协会联合组织专家,对凉茶的秘方及术语,从历史文化方面进行认真审核,并一致通过将凉茶列为广东省的食品文化遗产。今年2月,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三方联手,共同申报凉茶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5月25日获得国务院批准。至此,凉茶终于从多年的是非纷争中摆脱出来,“祛火”、“消渴”等术语也得到了认可,正规的凉茶产品终于有望打破上述两大制约,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产业保护多些文化眼光

  “申遗”后凉茶前景看好

  有专家评论说,凉茶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我们对于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食品,在保护时也可以多一些思路,或许,思路的转换就可以挽救或促进一个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此次粤港澳的21家凉茶企业、18个凉茶品牌、54个凉茶秘方及术语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其中包括“邓老”、“王老吉”、“夏桑菊”、“黄振龙”等品牌。不过,能入选的凉茶企业毕竟属少数,业内人士称,大部分不够格纳入遗产名单的品牌,很可能化名“清凉茶”或“植物提取液”饮料等继续生存,或者不敌正规企业而被淘汰。

  业内人士认为,成功“申遗”将把广东凉茶产业、凉茶文化带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广东凉茶产销量每年达200万吨。不过,近日一些入选企业纷纷表示将扩大规模。据透露,《凉茶行业标准》目前已向广东省质监局报审,估计下半年即可出台。凉茶企业还将联合在广东贫困山区进行医药种植基地的招标。这批企业每年还将投放不少于5000万元用于技术改造与创新。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意味着凉茶不仅能得到国家文物保护法的保护,还能得到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世界范围内的保护。”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负责人张俊修对凉茶业的发展前景很乐观。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