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顺康雍时期殿试策问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代殿试状元卷 清代顺康雍时期殿试策问研究

清代顺康雍时期殿试策问研究

2024-02-25 10: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自 掌桥科研  喜欢 0

阅读量:

138

作者:

张会会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学术界已经对清代殿试策问的研究有所涉及,并针对时务策的积极与消极两方面有过系统分析.但均是介绍性的文字或资料汇编,并未将其选拔人才的功用表现出来,也未能与当时的政治与社会现实相联系.这就需要我们从制策与士子对策两方面探究殿试策问与时政的关系.殿试策问始于唐武后时期,宋代渐成定制,经过元明的发展改进,臻于完善.清承明制,清代策问沿袭前朝,更趋于时政性,问题也越来越具体,涉及的问题渐趋广泛.直至清末,殿试策问一直是衡才取士的基本手段.? 顺康雍殿试策问制度,经历了一个从发展演进到僵化废止的过程.康熙后期策问开始流于形式,虽然同治,光绪时期做了调整但是仍未挽回消亡的命运,1905年废科举以后,殿试策问也随之废止了.顺康雍时期33科殿试,制策内容集中表现在吏治,民生民食,风俗教化及河患与漕运等.其策问内容既反映出不同时期的关注重点也反映出三朝皇帝的为政风格.顺康雍13科殿试状元卷,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对政治决策都发挥了影响..然而,由于清中后期文化高压政策,应试士子为了仕途通达,确保身家性命,对策谨小慎微,并未尽抒其意,更不会触怒圣颜.但是清代的科场舞弊案,考官案却高于前代,由此更清楚地说明策问的渐趋僵化与腐朽.然而,清中后期殿试策问的价值已经基本丧失."法无尽善,法久弊生",策问日趋制度化也必然越藻饰化.乾隆时期,士子的选拔多注重书法,并出现了应试范文.由此,出现了殿试策问价值的大讨论. 虽然殿试策问形式,既不能对清朝政府的决策形成什么决定性的影响,甚至因为政治上的诸多忌讳与考试形式本身也不可能真正成为建言献策的主渠道,自然也就会丧失制度设立者的初衷.但是它对清代人才的选拔,实学的倡导,以及社会信息及民意的上传,清帝为政思想的下达也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士子的素养.

展开

关键词:

清代 科举 策问 时政

学位级别:

硕士

学位年度:

2010

DOI:

10.7666/d.Y1795691

被引量:

5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