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题与折奏之间:从“改题为奏”看清代奏折制度的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代奏折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具题与折奏之间:从“改题为奏”看清代奏折制度的发展

具题与折奏之间:从“改题为奏”看清代奏折制度的发展

2024-03-22 23: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具题与折奏之间:从“改题为奏”看清代奏折制度的发展 Replacing Tiben with Zouzhe: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Zouzhe System in the Qing dynasty

作者:刘铮云;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7,209(02):-28-45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清代;题本;奏折;改题为奏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清代公文书初沿明制,分题本与奏本二种。地方大小公事用题本,个人私事则用奏本;前者用印,后者不用印。康熙皇帝为了广耳目,防泄密,要求特定官员就所见所闻,亲自缮折,差人送至宫中,经其批阅后,发还当事人。这是康熙在正式公文书外,与亲信间另辟的通讯管道。这种君臣间的私人通讯在雍正朝不仅持续进行,甚而盛大发展。雍正皇帝不但扩大了折奏官员的范围,而且订定规章,确立自缮折、传递、批阅、发还、缴回的程序,清代的奏折制度自此成形。乾隆十三年,以"同一入告,何必分别名色"为由,废除奏本。题本与奏折成为地方与中央的沟通管道,地方例行公事以题本上报,重大事件则折奏以闻,直达天听;这种君臣间公私文书并行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末,成就了清代特有的文书制度。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十五日,以"整顿庶务,诸事务去浮文"为名,谕令所有具题之件全数"改题为奏"。此一谕令结束了题本二百多年来担当上下沟通的公文书任务,而改由奏折单独承担。不过,光绪二十七年的废题本不是改题为奏的开始,而是改题为奏的结束。乾隆朝以后,经由改题为奏的提出,奏折不再只是统治者与臣僚间的私人通信,而是与题本一样具有公文书的性质。我们今日所认知的例行公事用题本,重要公事用奏折,其实是这个改题为奏过程的结果。

参考文献

(1)Silas H.L.Wu,Communication and Imperial Control in China:Evolution of the Palace Memorial System,1693-1735,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0,pp.34-65;庄吉发:《清代奏折制度》,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79年,第17-36页。

(2)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香港:三联书店,1981年,第八章;Wu,Communication and Imperial Control in China,pp.66-106;庄吉发:《清代奏折制度》,第37-60页。

(3)“同一入告,何必分别名色,着将向用奏本之处,概用题本,以示行简之意”。参见《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329,乾隆十三年十一月下,台北:华联出版社,1964年,第33a-b页。

(1)《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86,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台北:华联出版社,1964年,第12-b页。

(2)邓诗熙:《清代本章制度之“改题为奏”考》,《史学集刊》1937年第3期;庄吉发:《清代奏折制度》,第92-98页。

(3)庄吉发:《清代奏折制度》,第46-56页,引文见第52页。

(4)(台北)故宫藏康熙朝奏折计有3712件,其中请安折计1438件,上谕154件,奉上谕3件。

(5)《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宫中档奏折》(以下简称《宫中档》),文献编号401002951,康熙四十七年三月二十五日,闽浙总督梁鼐奏。

(1)《宫中档》,文献编号401001106,康熙四十九年十月八日,直隶巡抚赵弘爕奏。

(2)《宫中档》,文献编号401000695,康熙四十五年十月一日,直隶巡抚赵弘爕奏;文献编号401000696,康熙四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直隶巡抚赵弘爕奏;文献编号401000697,康熙四十五年六月十八日,直隶巡抚赵弘爕奏。

(3)《宫中档》,文献编号401001904,康熙四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贵州巡抚陈诜奏。

(4)《宫中档》,文献编号401001682,康熙五十九年八月六日,河南巡抚杨宗义奏。

(5)《宫中档》,文献编号401001443,康熙年月日不详,四川松潘总兵官路振扬奏。路振扬于康熙五十五年至雍正元年出任松潘总兵官。参见(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与国立故宫博物院合作建置人名权威数据库,http:∥archive.ihp.sinica.edu.tw/ttsweb/html_name/search.php。

(6)庄吉发:《清代奏折制度》,第37-41页。

(7)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第164页。

(8)此词见《宫中档》,文献编号402012883,雍正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兵部左侍郎副总河嵇曾筠奏。

(9)《宫中档》,文献编号4020033704,雍正十一年四月十日,署陕西固原提督总兵官李绳武奏;文献编号402003139,雍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广西按察使耿鳞奇奏;文献编号402015011,雍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湖北布政使钟保奏;文献编号402003132,雍正十一年八月十六日,四川布政使刘应鼎奏。

(10)《宫中档》,文献编号402016198,雍正六年十月二日,江西按察使胡瀛奏;文献编号402008945,雍正六年四月十六日,浙江提督陈天培奏。

(1)《宫中档》,文献编号402016770,雍正八年五月二十九日,署理陕西总督查郎阿奏;文献编号402009777,雍正八年四月二十八日,署理陕西总督查郎阿奏;文献编号402008640,雍正九年四月六日,湖北巡抚魏廷珍奏。

(2)《宫中档》,文献编号402017693,雍正五年九月二十五日,刑部侍郎署理陕西巡抚张保奏。

(3)《宫中档》,文献编号402013950,雍正六年一月二十日,广东巡抚杨文干奏。奏折上杨文干未写明官衔,然根据(台北)中研院与国立故宫博物院共同建置人名权威数据库,杨文干于雍正三年至六年间出任广东巡抚,http:∥archive.ihp.sinica.edu.tw/ttsweb/html_name/search.php。

(4)《宫中档》,文献编号402017559,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九日,宣化镇总兵官黄廷桂奏。

(5)《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96,雍正八年七月,台北:华联出版社,1964年,第4b-6a页。

(6)《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96,雍正八年七月,第6a-7a页。

(1)《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军机处档录副》(以下简称《军机处档》),文献编号005600,乾隆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山东巡抚准泰奏。

(2)《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364,乾隆十五年五月上,第2b页。

(3)《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364,乾隆十五年五月上,第15a-b页。

(4)《(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卷2,《宗人府二·封爵等级》,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91年,第22a页。

(5)关于形制的讨论,参见庄吉发:《清代奏折制度》,第69-75页。

(6)《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624,乾隆二十五年十一月上,第9a-10a页。

(7)《军机处档》,文献编号013496,乾隆三十六年二月十九日,湖广总督吴达善奏。

(8)《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879,乾隆三十六年二月下,第20a页。

(1)《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437,乾隆五十八年九月下,第1a-3b页。

(2)《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206,乾隆八年十二月上,第14b页;《(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卷13,《内阁三·进本》,第166b页。

(3)《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471,乾隆十九年八月下,第20b页。

(4)《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769,乾隆三十一年九月下,第17b页。

(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上谕档》,第17册,第304号,北京:档案出版社,1991年,第104页;《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417,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下,第11a-b页。

(6)《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069,乾隆四十三年十月下,第18a页。

(1)《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462,乾隆五十九年十月上,第15a-b页。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上谕档》,第18册,第1485号,第640-642页。

(3)以上引文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上谕档》,第18册,第1485号,第640页。

(4)《(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卷13,《内阁三·进本》,第167b-169a页。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上谕档》,第18册,第1486号,第642-643页;《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481,乾隆六十年六月下,第12a-b页。

(2)《军机处档》,文献编号002805,乾隆十三年八月,闽浙总督喀尔善奏;文献编号027431,乾隆四十五年六月十八日,江南河道总督陈祖奏。

(3)《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卷258,嘉庆十七年六月,台北:华联出版社,1964年,第31a页。

(1)《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卷171,嘉庆十一年十一月下,第2b-3b页。

(2)《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卷196,嘉庆十三年闰五月,第15a-16a页。

(3)《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卷196,嘉庆十三年闰五月,第1920页。

(4)《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卷258,嘉庆十七年六月,第31a-b页。

(5)《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卷259,嘉庆十七年七月,第3a-4a页。刑部议定的十六条款包括:谋反大逆但共谋者、谋杀祖父母父母者、妻妾谋杀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妻妾谋杀故夫祖父母父母者、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为首者、谋杀期亲尊长外祖父母者、采生折割人为首者、子孙殴死祖父母父母者、纠众行劫在狱罪囚持械拒杀官弁为首及下手杀官者、尊长谋占家产图袭官职杀功缌卑幼一家三人者、发遣当差为奴之犯杀死伊管主一家三人者、罪囚由监内结伙反狱持械拒伤官弁为首及下手杀官者、妻妾因与有服亲属通奸同谋杀死亲夫者、卑幼图财强奸谋杀尊长者、杀一家非死罪二人如死系父祖子孙及服属期亲者、强盗会匪及强盗拒杀官差罪应斩枭者。参见《(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卷750,《刑部二八·事应奏不奏》,第278b-279b页。

(6)《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卷306,嘉庆二十年五月,第22b-23b页。

(1)《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卷196,嘉庆十三年闰五月,第23a-24a页。

(2)《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卷314,嘉庆二十年十二月下,第8a-b页。

(3)《军机处档》,文献编号061190,道光八年八月十七日,松筠奏。

(4)《(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卷906,《工部四五·河工经费岁修抢修》,第453a-b页。

(5)《军机处档》,文献编号061322,道光八年八月二十七日,松筠奏。

(6)《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145,道光八年十月下,台北:华联出版社,1964年,第21b-22a页。

(1)颜伯焘的奏折目前尚未见到,户部尚书潘世恩的一份奏折提供了部分信息,但他提及颜伯焘是在九月具折。参见《明清史料》,登录号059683-001,道光二十年十一月三日,大学士管户部事务潘世恩奏覆。

(2)《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338,道光二十年八月,第16a页。

(3)《明清史料》,登录号059683-001,道光二十年十一月三日,大学士管户部事务潘世恩奏覆;《(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卷216,《户部六五·办铅锡》,第525b页。

(4)《宫中档》,文献编号406006825,咸丰五年九月二十九日,吏部尚书花沙纳等奏。

(5)《(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卷1029,《都察院三二·坐道职掌》,第337a页。

(6)《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卷327,咸丰十年八月上,台北:华联出版社,1964年,第36a页。

(7)义道原折未见,此事载其九月十九日折。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录副奏折》(以下简称《一档馆录副》),档号03-4155-085,留京办事王大臣等义道等奏。

(8)《一档馆录副》,档号03-4155-085,咸丰十年九月十九日,留京办事王大臣等义道等奏。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咸丰朝上谕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0册,第595页;另见《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卷331,咸丰十年九月下,第20a-b页,文字略有不同。

(2)根据会典,嘉庆十七年规定,皇帝驻跸热河时,内阁每隔一日发本报一次,四日发请安折一次,似乎还不至于造成本章的积压。参见《(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卷14,《内阁四·巡幸发递本报》,第192a页。

(3)《宫中档》,文献编号406009762,咸丰八年十二月七日,湖广总督官文奏。

(4)《宫中档》,文献编号406012006,咸丰十年三月十日,湖广总督官文奏;文献编号406014666,咸丰十一年七月七日,湖广总督官文奏。

(5)《军机处档》,文献编号093481,同治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湖广总督官文奏。

(6)李鸿章虽于同治六年正月十一日受命为湖广总督,但并未到任,而是在营督办剿捻事宜;湖广总督一职相继由其兄李瀚章与郭柏荫署理,八年正月二十日李鸿章始正式上任,九年八月初三日奉旨调任直隶总督。相关奏折见李鸿章:《谢授湖广总督折》《谢李瀚章署理湖广总督片》《抵鄂接篆折》,《李鸿章全集3·奏议三》,同治六年二月初一日,同治八年正月二十日,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37、379页;《调任直隶谢折》,《李鸿章全集4·奏议四》,同治九年八月初六日,第73页。

(7)《一档馆录副》,档号03-4645-025,同治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署理湖广总督郭柏荫奏;李鸿章:《湖北各营兵马船数目折》,《李鸿章全集3·奏议三》,同治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第550页;《军机处档》,文献编号104723,同治九年十一月四日,湖广总督李瀚章奏;文献编号112696,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八日,湖广总督李瀚章奏;文献编号118047,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五日,湖广总督李瀚章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档奏折》(以下简称《一档馆宫中档》),档号04-01-01-0914-048,同治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湖广总督李瀚章奏。

(8)《一档馆宫中档》,档号04-01-01-0935-002,光绪三年十月二十八日,湖广总督李瀚章奏;《军机处档》,文献编号120769,光绪七年十二月二十日,湖广总督李瀚章奏,引文见于此折。

(9)部分折子见于台北故宫所藏的宫中档与军机处档中,如《宫中档》,文献编号408007598,光绪二十年十二月二日,湖广总督谭继洵奏;《军机处档》,文献编号136793,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奏;文献编号152595,光绪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二日,湖广总督端方奏;《宫中档》,文献编号408011277,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五日,湖广总督陈夔龙奏;《军机处档》,文献编号184283,宣统元年一月二十五日奉朱批,湖广总督杨文鼎奏。

(1)《军机处档》,文献编号152595,光绪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二日,湖广总督端方奏(故宫目录具奏时间误作十二月二十二日)。

(2)《宫中档》,文献编号408011277,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五日,湖广总督陈夔龙奏。

(3)《(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卷330,《礼部四一·乡会试期》,第918a页。

(4)《军机处档》,文献编号099276,同治三年九月十一日,两江总督曾国藩奏。

(5)《(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卷238,《户部八七·考核二》,第811a页。

(6)参见福建巡抚徐宗干引李鸿章等奏折内容,《筹办夷务始末补遗》,同治三年五月二十四日,徐宗干奏台湾沪尾口第十二结征收洋税扣交英法各二成由。

(7)《一档馆宫中档》,档号04-01-12-0507-005,同治八年三月二十九日,志和、恩锡等奏。

(8)《宫中档》,文献编号408013859,光绪三年十二月三日,崇厚、恩福奏;《一档馆宫中档》,档号04-01-12-0536-074,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庆裕、裕长等奏;档号04-01-12-0546-249,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定安、兴升等奏。

(9)《(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卷329,《礼部四·贡举一·宗室乡会试·光绪二年》,第4册,第904a页。

(10)所谓“封篆期”当指每年岁暮至次年初停止用印的一个月期间。根据《燕京岁时记》,清代每年十二月十九至二十二日四天之内择吉封印,为期一个月,至明年正月十九、二十、廿一三天之内择吉开印。参见富察敦崇:《封印》《开印》,《燕京岁时记》,台北:广文书局,1969年,第63a、6b页。

(1)《(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卷44,《吏部二八·议官掣签》,第552a页。

(2)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卷六,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1970年,第17b-18b页。

(3)《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301,光绪十七年九月,第2a页。

(4)《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322,光绪十九年三月,第8b页。不过,根据《一档馆宫中档》,张煦是三月二十三日上的折子。参见《一档馆宫中档》,档号04-01-01-0995-002,光绪十九年三月二十三日,张煦奏。

(5)《一档馆宫中档》,档号04-01-01-0968-063,光绪十五年四月十日,张煦奏。

(6)庄吉发:《清代奏折制度》,第95页。

(7)《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70,光绪二十六年八月上,第7b-9a页。

(8)《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72,光绪二十六年九月上,第4a页。

(9)《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86,光绪二十七年八月,第17b页。

(10)《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90,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下,第15b页。

(11)《一档馆宫中档》,档号04-01-12-0596-062,湖南巡抚俞廉三奏;《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70,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上,第17b页。

(12)《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72,光绪二十六年九月上,第14b页。

(13)《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74,光绪二十六年十月,第2a页。

(14)庄吉发:《清代奏折制度》,第96页。

(15)《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73,光绪二十六年九月下,第8b页。

(16)《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75,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第4b页。

(1)《军机处档》,文献编号143764,光绪二十七年八月七日,李鸿章等奏。

(2)《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86,光绪二十七年八月,第12a-b页。

(3)庄吉发:《清代奏折制度》,第97页。

(4)《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76,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上,第9a-10a页。

(5)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卷53,第31b页。

(1)刘坤一:《刘忠诚公遗集·奏疏》,卷36,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第1-2页。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文书档案图鉴》,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第34页。

(3)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卷127,《职官考十三·通政使司》,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1987年,第8874页;《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94,光绪二十八年正月下,第11a-b页。

(1)《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249,康熙五十一年元月,台北:华联出版社,1964年,第5a-6a页。

(1)Philip A.Kuhn,Soulstealers: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关闭】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