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的内幕深到离谱,这份避坑指南收好不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深圳哪里有鸡子批发 海鲜的内幕深到离谱,这份避坑指南收好不谢

海鲜的内幕深到离谱,这份避坑指南收好不谢

2024-01-05 01: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余畅晚 丁香生活研究所

要说冬天有啥好,那必须是海鲜肥美吃到饱。

不过,即便是有经验的食客,也难免在吃海鲜上踩坑。

什么海胆蒸蛋没有海胆,800 块的螃蟹全是空壳……

我们甚至听说,一位贝类专家,曾经在三亚吃贝也被宰了!

更别提生活在内陆地区,认识的海鲜不超 10 种的小白们了。

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把海鲜里的门道整明白,最近我们薅遍了各种资源,终于采访到几位资深海王(水产专家、海鲜买手)。

今天这篇从海鲜价格大坑、商家套路,再到挑选原则,都能给你捋明白!

内容稍微有点儿长,绝对值得先 收藏!

图片来源:把社交圈和读者都薅秃了的研究所

为什么海鲜

价格差异这么大?

内陆小白最迷惑的一个问题可能就是:为啥同一品种的海鲜,价格可以差几倍?而同一规格的海鲜价格差别也很大?

季节、捕捞方式、运输成本、天气变化,甚至国际局势都有影响。

展开了说可能得写篇论文,今天先唠几个跟日常选购息息相关的。

01

季节不同,海鲜价格差异大

(5~9 月买海鲜最不划算)

海鲜有很强的季节性,比如螃蟹,冬季较多,夏季较少,冬天的价格就比夏天低。

另外,为了保护水产资源,每年的 5~9 月是我国的禁渔期,长达 4 个多月的时间禁止捕捞。

渔民和大海集体放假,海鲜少了,供给短缺了,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像带鱼、大黄鱼、三疣梭子蟹、皮皮虾等主要靠海洋捕捞的海鲜,不管是活体还是冰鲜,在禁渔期都是不允许售卖的。

图片来源:网络

这段时间,能买到的基本都是冻鲜,或者养殖的贝壳类小海鲜,但价格也会比其他季节高。

所以,想吃到相对便宜的海鲜,挑准季节很重要!文末我们也整理了一份「海鲜上市时间表」,记得看到最后~

02

野生和养殖,身价能差几十倍

(野生相对更贵但不一定好)

在固有认知里,海鲜都是野的美,这就导致野生海鲜普遍比养殖的贵。

其实,很多常见海鲜的养殖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不仅安全更可控,价格更稳定,海鲜品质和口感也更有保障。

比如,养殖梭子蟹吃得都是「营养配餐」,玉米、小鱼定时定量喂得饱饱的。

野生梭子蟹那得完全靠自己,吃了上顿没下顿,更容易出现空壳无肉的情况。

图片来源:网络

再比如三文鱼(大西洋鲑),听起来野性十足。

实际上,目前全球三文鱼供给总量的 70% 都是人工养殖的。

三文鱼头号养殖强国挪威,也规定只有养殖的三文鱼才可以出口。

因为野生环境无法避免寄生虫问题,只有通过养殖才可以有效阻断寄生环节。

挪威的三文鱼养殖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至于「野生海鲜比养殖更美味」的执念,也可以放一放了,还真就不一定。

有 10 年海产品养殖经验的大佬告诉我们:

野生海鲜食性杂,常伴随腐食,容易出现土腥味,甚至苦味。

有些航运繁忙或污染较重海域的海鲜,还会带点柴油味……

03

品相差异,体形大的价更高

(不要傻傻只挑大的)

同品种海鲜,个头大的看起来更诱人,所以一般售价也更高。

尤其是螃蟹,大规格的相对稀缺,那价格,直接呈指数级增长。

二三两的 30 多块一斤,三四两的六七十一斤,五两以上的直接论个卖。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但个头大不一定肉多肥美,也可能是养殖过程中肝脏病变和营养不良出现的虚大,实际空壳无肉。

个头适中、体形饱满匀称就足够啦,没必要多花那个钱。具体怎么挑?文末手把手教。

04

运输和储存,活鲜比冰鲜、冻鲜贵

(一般来说活鲜的确值)

虽然高价可能花的是冤枉钱,但基本上海鲜产品还是一分价钱一分货的。

活鲜,最大限度保留了美味和营养,但对储存和运输条件要求高,一般价格高于冰鲜和冻鲜。

冰鲜,是用碎冰对海鲜进行层层包裹,温度保持在 0°C 左右,以维持海鲜细胞的活体状态。

像生活在深海里的带鱼,基本上出水就死,我们买到的一般都是冰鲜或冻鲜。

但有些海鲜可能是本身品质不好,才做成了冰鲜。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的冰鲜虾大多来自:

国内主养殖区出塘高峰期活力比较差的,无法运输和暂养储存的低价活虾

海外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冰虾

水产市场收的低价死虾或濒死虾

所以,冰鲜虾价格比较低,并且全年波动都很小,品质跟活虾没法比。

冷冻海鲜新鲜与否要看冷冻方式了。

如果是刚捕捞上来就进行 -35~-60℃ 低温急冻,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海鲜的品质和口感。

不过,低温急冻成本高,常见于高附加值海鲜,比如金枪鱼、牡丹虾。

另外,论冻鲜的新鲜度,在船上冻>在岸上冻>运到加工厂冻,价格也是由高到低。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海鲜行业水有多深

看看商家套路就懂了

去海鲜市场或海边旅游,谁还没有过一两次被宰经历?别说普通人了,连水产养殖专家都踩过坑,找谁说理去。

我们采访了一位曾经做水产生意的大哥,据他透露,商家的猫腻包括但不限于——

① 用「九两秤」缺斤短两

海鲜市场的「八两秤」「九两秤」一度是行业公开秘密。

不过近几年管理比较规范了,配有公平秤可以复秤,怀疑被坑也可以向市场管理人员投诉。

图片来源:《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截图

还有个比较绝的方法,买海鲜时带一瓶 500 毫升纯净水(重量大约 510 克),往商家的电子秤上一放,超过 520 克就有问题。

② 用黑塑料袋偷天换日

很多海鲜商家都会用黑色塑料袋,比普通的袋子要厚,再偷摸加点水,绝对压秤。

图片来源:网络

有时,商家还会趁机将活海鲜换成死海鲜,不知不觉让你吃亏。

③ 螃蟹捆绳占总重一半

螃蟹被五花大绑,本来是为了防止逃跑,但心思一歪,捆绳就变成了压秤利器。

像这种吸水橡胶绳,一个差不多有二两,螃蟹可能才四两。

图片来源:新闻网站

不过,商家大概率是不会同意去掉绳子称重的,买螃蟹时尽量选绳子比较细的,遇到用吸水橡胶绳宁可不吃也别花这个冤枉钱。

④ 低盐浸泡让海鲜虚胖

如果买回家的海鲜一蒸全是水,很可能是低盐浸泡过的虚胖海鲜。

海鲜的细胞盐度较高,如果水环境的盐度降低,海鲜会因体液渗透压差异而吸水,重量就会增加。

同时口感变得干柴,鲜味大打折扣,也比正常海鲜更容易死亡。

低盐浸泡的情况在龙虾、贝类中并不少见,但只有少数海鲜吸水后会有明显的外观变化,普通消费者很难判断。

「虚胖」的波士顿龙虾,肉会露出来

图片来源:新闻网站

为了避免被坑,买海鲜,咱还是尽量选择大型商超和正规生鲜电商吧。

到底怎么才能买到

好吃又划算的海鲜?

海鲜里的门道虽然深,但普适的挑选原则还是有的:

01

选应季大量上市的海鲜

其实,除了螃蟹、生蚝我们能明显感知到季节性,大多数养殖海鲜,是没有严格上市时间的,基本全年都能买到。

但,不同季节的肥瘦、口味还是有些差别,要想吃到最好的,还是值得关注下其中的玄机。

我们咨询了水产专家、养殖户、船老大,整理出这份「常见海鲜上市时间表」,记得 转发 给你的小伙伴,瞅准你们爱吃的那种,海鲜局约起来!

上下滑动查看

02

尽量选择常见的海鲜品种

在沿海地区的海鲜市场逛一逛,经常能见到长相稀奇的海鲜,如果没有当地朋友的强烈推荐,建议谨慎尝试。

这是因为,不太常见的品种也会因为稀缺而价格偏高,而且口感特殊,不一定能被所有人接受。

03

不熟悉当地海鲜市场,建议选生鲜电商

缺斤少两、以次充好,买海鲜经常踩的两个坑,在生鲜电商极少发生,不然就是退货退款投诉三连。

另外,据某生鲜电商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内部对海鲜的重量、规格、含水量都有严格的品控要求。

比如,螃蟹的重量不包括绳子,而且要求只能绑两道。

图片来源:某生鲜电商工作人员提供

另外,对合作的海鲜供货商,会要求其出具检测报告,公司内部也会定期送检。

虽然不能说海鲜质量就有百分百保证了,但有标准,往往比自己盲选更靠谱。

04

具体到某一类海鲜,还有一些挑选小技巧

鱼类:新鲜的鱼眼睛凸起且清亮(一些河鱼除外,如鳜鱼,罗非鱼,河鲈鱼,在运输和暂养过程中,水质稍微变化,就容易出现眼球发白的情况),鱼鳃鲜红或粉红,气味新鲜,没有臭味或异常化学试剂气味。表皮没有受损,手感光滑,肉质紧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虾类:色泽鲜亮,虾身弯曲,肉质紧实有弹性不软趴,外表没有粘液,没有异常气味的,一般更新鲜。

另外,冰鲜虾的虾头里发红,并不是虾黄,而是肝胰脏腐烂氧化变色导致,所以红头虾并不新鲜。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蟹类:四肢完整有活力,腿部很难捏动的更肥美。对着阳光观察或者用手机自带的手电照一照,蟹盖边缘不透光说明螃蟹肥美,如果透亮说明螃蟹比较空。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贝类:新鲜的贝类,贝壳和贝肉都很鲜亮。用手轻轻碰一下开口,鲜活的会很自然地闭合,死贝则没有反应。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海鲜产业太过庞大复杂,很多问题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水产专家都不一定有答案。这篇文章只是撕开了海鲜内幕的一角,收藏起来,希望对你的选购有帮助。

如果你知道更多关于海鲜产业的内幕/选购经验,也欢迎来留言区补充,让更多小伙伴抄抄作业~

��

还想看到更多关于行业内幕的文章吗,记得 点个赞 让我们知道哟。

也欢迎把这篇 转发 给爱吃海鲜的 Ta,早看早省钱~

合作专家 余畅晚

华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

南美白对虾养殖专家

合作专家 赵琨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检验工程师

合作专家 陈琪超

生鲜电商买手

科学审核 云无心

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博士

内容策划 梦兄

监制 Emma

助攻 小玉、阿长

封面图来源 站酷海洛

(Alkaid、Alkaid他姑父对本文亦有贡献)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