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传槼《向学习英语者讲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淘汰的英文是pass吗翻译 葛传槼《向学习英语者讲话》

葛传槼《向学习英语者讲话》

#葛传槼《向学习英语者讲话》|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3年1月15日更新边读边总结→2023年1月22日读完。

37 文学英语大部分中国英语学习者会误解文学英语,以为这是一种很文雅的英语,绝对不能用于会话、演说和商务工作中。比如,他们认为文学英语中的“脸”是“visage”而不是“face”,大部分都得是词藻堆砌。这是对文学英语的迷思,是错误的,它阻碍了人们写出自然且纯粹的英文。虽然口语英语是指会话中用的英语,并不能反推会话中的英语必然都很随意很口水话而不能用于写作,前面提到过一个能正确使用英语的人,说的和写的常常不会有太大出入。受过良好教育的英国人和美国人用于会话中的大部分词和习语必然是文学英语。写作中用到的英语不一定为了文学目的而写作,往往为了实用目的而写作。36 词不达意

同义词的研究对于仔细选词很有帮助。仔细选词是对于写作特质之一的精确和严谨是必要的。

葛传槼:“不久前我翻译时,尝试了好多词才能表达我要的细微意义。那个词是“admonish”,在之前我尝试了“advise”“counsel”“warn”“exhort”“reprove”“rebuke”“reprimand”.大体来说,“admonish”的意义是“exhort”或“reprove”,但它又带有亲切的、和善的、严肃的相结合的含义,也有警告和规劝的含义。有时我斟酌很久还是没有找到那个最准确的词,总是引以为憾。”有两个错误需要警惕:①依赖英汉词典中给出的所谓汉语对应语。②研究同义词词条中的解释而忽略例证,也就是通用性。一个人只能靠着阅读合于习语的英语而进步,这件事是不论你有多少词汇量和词义辨析的研究都无法代替完成的。正确的英语有一个前提:大部分使用常见词,常见词的正确使用需要用到的“意义”少,而且依靠所说的惯用法较多。举例来说,一个写正确英语的的人也许不能详细告诉你“for”和“to”有什么区别,但是他永远都会用对那个正确的而非另一个,你可以把它当成约定俗成背下来。他能用那个准确的词是出于习惯而非仔细斟酌。所以从这个日常用语而非研究的角度来说,研究同义词是耗费时间精力且没有帮助的。35 用词警告

中国英语学习者切忌自创词汇。杜绝因为相信自己有着对构词法的良好知识就妄下猜测。无论如何,这都是并未精通英语的人持有的非常不好的通病。

建议你有疑问勤查词典,治学态度要严谨。比如我有次在一篇文章中看到“destruct”,它明显替代的是“destroy”;另一次我再一本上海出版的插画杂志中见到同一个词也是这样;再后来,我见到了“destroyal”被一位英语学习者用“destruction”来同义替换。事实上,“destruction”的动词是“destroy”而非自创的“destruct”和“destroyal”

可能你有时用的一个词确实在词典中有记载,但并不通用,你用它并非因为你确定它存在,而是因为你以为它是你所要的那个词。比如,你知道名词“aggression”和形容词“aggressive”,你可能就用了它的动词“aggress”,但这是一个很少用的词。

34 真正属于你的词什么叫真正属于你的词:知道这个词的核心义或各类义还不够,还需要能够正确使用它。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或《Cambridge Dictionary剑桥词典》 中查阅这些还不属于你的词。以下用斜体和粗体突出的词都是被误用的,请试着纠错,并写下为什么错,正确用法是什么?The boy reads the book very well, and so he may be called a very wise boy.(×)He is probable to pass the examination.(×)Let's congratulate her successs.(×)A radio has been equipped in the hall.(×)He never pays his debts; his personality is bad.(×)I don't like such novels as these short stories.(×)Nevertheless poor, the girl was neatly dressed.(×)I bought some bananas and meanwhile some apples.(×)33 扩大词汇的迷思

“怎么扩大词汇量”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最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但我认为比扩大词汇量更重要的事:只有对自己脑中词汇库里的大多数词获得更深入的了解,才能叫精通英语,可我们现在有限的词汇量也仅仅是靠背单个中文释义突击得到的,而这种词汇量的成就感会使学习者有种错觉:他会在自己并不真正懂得一个词的时候以为真的懂了它。(温习29节提到的写作帮助)

“懂一个词”的标准是:懂得它的真正唯一的意义或者各个意义,而不是指一个或多个我们所谓的汉语对应语。比如“student”我们经常把它解释为“所有的学生”,而且只是因为已经从学校毕业,当被人称作“student of English”就会恼羞成怒。事实上这里的“student”是一个英语研习者,他可能是一个年至耄耋又编撰了很多论述英语的书的老人。我们还特别容易忽略普通词。除了误用和误解普通词,我们还会忽略它们的各种意义,各种合于习语的用法。比如“read”,你肯定脱口而出“读”,但我给你几个例句,你真的会用这个词吗?Can you read dreams?The baby cannot read the clock.He is reading her thoughts.The sentence reads like a paraphrase.Don't read too much into the text.The thermometer reads 68°.搜集到这么多适用于不同语境下的例句,提炼出一个核心词,然后总结出一个常用的发散思考场景,牢记在心里,你才敢说自己已经熟悉了这个词。32 短比长好

希莱埃·贝洛克:“我忍不住要说愚蠢的评论家关于英语中的句子应该是长还是短的一切讨论简直是浪费纸张。”我完全同意。长短是检验句子好坏的假标准:①认为能写一串长句就是某人精通英语的证明完全是错误;②认为简单而明白的英语要求每句至多只可有若干词也是错误。

我曾经就按照这两个错误想法行事,在一句句子里语法和意思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用词,在名词上多叠修饰语。结果导致文体过分庄严和堆砌。后来有一段时间,我努力精简做到每句是语法上的简单句,而且想入门书籍中的一样容易理解。结果是非常不自然的简单。

我就这两种错误向你们发出警告:我认为写长句的错误是两者中更普遍的,学习者应该更注意避免。是因为那些对于词、短语、合于习语的结构没有多少实践的人很难把长句处理得自然。决不能假定或心存侥幸觉得藏在一个长句中的语法或习语上的错误不容易被发现。

31 论"双宾语"错误May I introduce you my brother?(×)introduce...to...(√)Please favour me an early reply.(×)favour...with...(√)I will inform you the result by and by.(×)inform...of...(√)He has presented me a book.(×)present...with...(√)

语法中的双宾语,一个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一个是直接宾语,一个是间接宾语。

Can you recommend me a talior?(√)Please send me an early reply(√)I will tell you the truth by and by.(√)He has lent me a book.(√)语法不能在写作中给你多少帮助,它告诉你什么是对的,可它不太告诉你什么是错的。当你在自己的语法书中见到某种结构,就在自己的写作中使用。可能不会犯错,也可能犯了另一个惯用语的错误。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扩充自己的阅读量,从来不曾看到英国人如此写的便不能自己创造。30 论"for"错误He is studying for serving the people. (×)表目的的“for”可以接名词,但不接动名词,比如“for pleasure”I have met him for five times.(×)“for the five time”是正确的,但是“for times”是错误的Pardon me for I give you so much trouble.(×)“for”用作连词是很弱的,不可以引导任何重要原因For I am a Chinese, I love China.(×)“for”是并列连词,不是从属连词He is studying (in order) to serve the people.I have met him for the five time.Pardon me for giving you so much trouble.I love China, for I am a Chinese.29 对写作的帮助

碰到完全理解但不能翻译成汉语的词、短语、结构,就是只可意会不能逐字翻译的情况。

比如“They will not return for many day to come.”——他们将不能回来,还要许多天时间。——他们将在许多天之后才能回来。(翻译的好像不是那么准确又明白)再比如,一些修饰词“simply cannot;possible;probable” 很难翻译。再再比如,“you cannot be too careful”无法翻译。再再再比如,“society”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用得很多的词,但我很少有人把它用于“companionship”一义。例如在“The old man enjoys the society of young people.”之所以让中国学习者不理解,是因为他们在背诵词汇的时候都是一个单词对应一个中文意思,而忽略了这个单词的不常用词义。鉴于上述情况,很多时候背单词靠中英词典是不可靠的,其实应该仔细阅读并背诵英英词典,领会并提炼核心keywords,然后针对一个核心词发散出不同角度的词义,这是合于逻辑的背诵方法。这些你能理解但又无法翻译得既准确又明白的词、短语、结构我并不建议你去翻译。不要试译它们,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做,你要做的就是记牢它们。当你下次写作的时候,能用上就是如虎添翼,帮你写出更合于习语的英语。

28 一个"笨"原则

葛传槼:“你不该用那些在阅读中未曾见过的结构、表达方式和词组……这个写作原则所有修辞学书上都没有,是我多年前自己发现然后立即开始实行,得益于此有奇效。”

中国英语学习者有相当好的语法知识和强大的词汇量,但他们写英语的时候,会按照自己的语法知识和对于词义的理解来造句造词。结果是:他们的英语往往看似正确但并不真正正确。

正确英语和惯用法有关,不只是语法和词汇。我在改作文的时候之所以改用那个词或结构是因为英国人会在那里用那个词或结构,而不是它语法正确。这也是唯一的评判正确与否的标准。

He was rich enough to live in luxury.(√)逻辑He was rich to live on luxury.(√)习语

这个原则看似愚蠢,但很有帮助,而且我希望你去试着用它。你应该读得仔细,从阅读中学习表达的艺术。如果你不记得怎么叫做表达艺术,可以翻回21课《为学习表达艺术而阅读》重新温习

27 怎么表达

中国英语学习者主要问题不在于说什么话题,而是怎么说。他们看过很多语法书和作文书,也做了很多改写和模仿的习题,但他们连自己写出一句像样的简单句都无法做到。比如,如果你不知道或不熟悉thermometer,你可能就无法很精确地表达“温度计”(量温度的那个玻璃管)的概念。再比如,如果要求你用书面英语申请一个职位,你完全没有头绪,于是搜索了一篇英国人写的求职信,你发现信上都是简单词也一样让你理解到位,但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曾想到把简单的词按照简单的次序排列。所以学习写作非常必要。

例子一是说词汇量问题,例子二是说小词大用的问题。这都是由于读书不够广泛,读书不够仔细造成的,建议把那些曾经认为太容易理解的、不值得牢记的词、短语和句子记入心中。事实上,你需要表达的概念和思想,许多在以前就被人表达过了,你的疑惑都藏在前人的书里。随便找本书挑一页做精读,你就会找到几个能帮你表达事物的方式。这些表达许多可能被你因为太过简单而自动忽略,可是你不可能凭空拍脑袋创造它们,你所谓的“创造”时常是一种想当然的中式英语。26 那么多点要牢记

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两个困惑:①是否所有英语能力优秀的人都要牢记这些建议,每次写作与会话时都要注意?②为什么有些英语能力优秀的人不了解这些零散的细小点也能把英语学得很好?

这些零散而细小的点显示出并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精通英语的标准。但很容易被大部分学习者忽略。必须细心地掌握和积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使用自然的惯用法点。偶然的语法错误并不能确定此人英语不完美,有口误笔误的可能;但是习语上的失误总是暴露出这个人不熟悉一门正确的英语。就像上海人讲“害怕”不会用文读这么逐字的表达,而是“心里halolo”。所以看似不重要的惯用法是值得所有想把英语学好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否把它们牢记,需要看你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还是生来就用这门语言的母语使用者。母语使用者不必作出任何自觉的努力,凭借语感和直觉就可以创造和学到惯用法的。他们每天讲英语大部分是合于习语的表达方式和结构,这对他们是天性一样的,就算错了也不会觉得羞愧自卑,改正即可。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大多数人是在读英语而不是用脑用嘴讲英语。朗读又未必不如讲话。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从讲话中学习到的东西你可能通过朗读学到,虽然会比较慢,但朗读会像讲话一样帮助你。你在读好书面英语时候,可以从所受教育不多的母语者那里分辨哪些是口误、不规范语用与用词不当的危险。25 只是不曾知道

当你有好的语法知识、3~4k的词汇储备、1~2k的习语储备、平时学习惯用法很仔细,你便能写得相当好。但大部分中国英语学习者不能做到,主要症结在于往往不能表达你要说的话。但当你不知道的表达被别人说出来了,你就会想:“看起来挺容易的,只是我不曾知道。”几个普通词被一个精通英语的人按照简单的语法次序排列便能表达意思,知识你不知道选择哪些普通词和怎么排列,不懂怎么用。

因为你读的不广泛更不仔细。看似易理解、易被人忽略的往往是最容易被粗心大意的学习者遗忘的。所以学英语的时候一定不能散漫,抱有严谨治学的态度。24 舌和笔

如果听到有人学了几年英语却不会讲,是可笑的。语言需要开口说话,靠读语法书那样读口语书是荒谬的。

日常书写英语和日常会话差异不大,因此学习讲话是学习写作的好方法。英语讲的好的人也能写好。用舌正确的场合用笔也能用得正确。许多日常短语和结构对于谈话中使用它们的人来说是很自然的。能讲出“in fact”和“as a matter of fact”的人不可能会写出“in a fact”和“as matter of a fact”这样不存在的结构。如何判断这个人英语学的质量,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介词的混搭和误用。学习那些难用的小词用得合于习语将会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一个能讲出“sick of”和“be interested in”和“prefer…to…”的人不用刻意努力就会在正确的地方写出同样正确的介词。我认为,一个学生向他的老师用英语讲他关心的任何东西,每当表达错误的时候有老师纠正,不但是学讲而且是学习写作的好方法。但这个方法对中国大班填鸭教学的课堂显然是行不通的。

23 模仿的好和坏

文体是不能被模仿的。不同人有不同性格,写作便有不同风格,努力去写得像他们一样是矫揉造作的。

建议写正确的、简单的、合于习语的、让人明白的英语,杜绝把某个特殊文体作为目的(尤其不要模仿一百多年前的名著,你的21世纪的人,不该写古英语;就像现代中国人已经不用文言文一样)建议书面正式用于,比如信函、广告传单、借据、收条、商业合同等,可以参照模仿与修改细节。22 模仿英语会话

我有天遇到一个中年妇女,她未进过高校学习,英文水平也乎并不高,但我相信她讲英语比我更像一个英国人。她讲英语不像第二语言,像母语一样自然。后来我才知道:她跟着以为英国老师学英语,无意识的模仿(浸淫在本土环境中)她的英国老师然后学会了讲英语,这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大部分中国英文学习者苦于没有这样的条件和机会,可以采用退而求其次的方法:通过自觉地模仿。比如很多中国留学生到了英美国家过了好几年依然不能讲正确的英语,主要症结在于:他们在外国时取法主动性,更有甚者羞于开口模仿,把中国式错误带过去又原封不动地带回来。其实语言是越不要脸越可能讲好的。通过仔细的有意识模仿,一个人能够容易学到英语,而且不仅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中,在中国的某些地方也能学好,所以环境不该是学不好的借口。21 为表达艺术阅读

通常读短篇小说为了乐趣;读历史传略、人物传记为知识;你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我认为你应该时常为了表达的艺术而阅读。而且为了这个目的,你可能需要读短篇小说、传略、杂文、新闻等任何体裁,只要是任何用好的当代英语写的你都要读。即使一小段材料也能学到好多的表达方式,比如《英国广播公司现代英语》的节选:

Over 100 years ago she opened the first British hospital for women. There are still very few of these hospitals in England. This hospital is in Euston Road in London. Its situation means that women from all over England can reach it quite easily.Her aim when she opened the hospital was to provide a place where women could go and receive treatment from female doctors and nurses. She also wanted the hospital to provide jobs for female doctors at a time when it was very difficult for them to find work. Recently the authorities have tried to close the hospital. They say that it is old-fashioned and wastes a lot of money. However, the Government has decided that the hospital will stay open. Many people feel very glad that the valuable service offered by this hospital will continue.

提炼惯用法

Over → More than.in Euston Road → in … Roadmeans that … → 由that引导了一个宾语从句from all over EnglandPatients receive treatment. 动宾搭配wanted the hospital to provide … → want sb to do sthat a time VS at one time → ①at a time意思是"一次;每次"②at one time意思是"曾经有一段时间"the Government has... → the Government是单数stay open → stay可以是一个系动词,后接形容词用这个方法,你将很快地学习表达的艺术,也许每天一两段的积累会在一个月内教会你几百个表达方式,而这些表达方式将大大改善你写作的中国式蹩脚坏英语。最重要的,我也相信你有能力去把已经用这个方法读过的一两段文字牢牢记在心中,效果将翻倍。20 再论该读什么

如果你的目的是通过阅读来学习写作,有4条关于读物选择的建议给中国英语学习者:

读物一定是现代英语散文,杜绝一百年前读物和诗歌,帮助你用现代英语散文来表写作。读物一定不能有太多俚语,不仅要用现代英文散文写作,还要用标准英语写作。读物日常化而非专业化。你应该学会写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读物一定对你现有能力是相当容易的。如果你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揣摩言外之意和各种专业词汇、引经据典上,很容易让你分心、不知道到底该理解文章大意还是把不认识的都查出来,你的阅读会变得奇慢无比,还会让你觉得枯燥、有挫败感。19 编撰题目词典

《题目词典》在中国还没出现过,不知道为什么中国英语学习者想去做这个汇编撰写工作。对于英语写作一定是有大用处的。因为我们尽管见过一些地道的表达,但我们的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是不靠谱的,用不了半天就会忘光,某个题目的正确表达方式要靠简明的速记,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脑图书馆也要一点点建起来,一边建一边做分门别类。

《题目词典》是一本按照字母次序排列着若干题目,把有关每个题目的有用的短语和句子归类在一道。比如,books这个题目之下可以总结关于books的短语和句子,但不必每个短语或句子中都有books这个词,作为一个模糊的上位概念存在。任何书只给它做一个题目索引让它变成一本《题目词典》,若干本这样的词典就可以组合成相当完备的词典。建议用阅读和做笔记的方法做成。不必把短语和句子抄写下来。你只需要把页数(page)和行数(line)记录,形成一个坐标系( x , y ),再写出一两个词做提取线索(clue)就够了,这样效率很高。18 编撰书籍词典

中国英语学习者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编写属于自己的《惯用法词典》,范围大到他所读的一切书的总量。

建议可以为读过的书做一个惯用法的索引(index),关于每个点,只需要记下有关的书(name)页(page)行(line),将来可以拿出这本词典自豪地说:“这是我的英语《惯用法词典》”——何等伟大的著作,何等伟大的足迹!趁现在有时间赶紧做,书不可以当古董供起来的,为这样一本活的、有创造性的词典打基础——完全不同于只靠一本或几本词典作依据的词典。你自己也可以出版。17 阅读词典

中国英语学习者会觉得这是“笨功夫”,可是好几个名人都是通过这样的笨功夫找到大乐,读得津津有味,就像旅行家在旅行指南和公共交通时刻表里发现乐趣一样。

阅读并研究《简明牛津词典》中的每一个常用词的词条是必修课,对精通常用词和短语很有帮助。就像我们刚进小学学汉语也要从查《新华词典》开始的,然后抄写背诵造句扩写缩句等。英文中的常用词和短语就像汉语中的成语古诗词很容易被母语者随时学到,这是语言环境的优势。可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没有这种环境熏陶,读词典词条是最好的捷径。即使看起来笨笨的。

16 坏英语的价值

中国英语学习者如果要说英语学的坏,那还中国式的蹩脚,不是英国人意义上的。

坏英语是指不识字或没文化的人用的英语,它意味着坏语法、坏拼写、坏用法、坏发音。构成了一个有趣有实用的研究对象。在正式写作中没有,但是在现代小说、戏剧和没文化的英国人的讲话、写作和语言中普遍。希望你认识到作为一个英语学习者应该获取更多的坏英语知识,如果不去积累和了解,你将会错过现代文学中的很多意思,而且将不能理解一些没文化的本土英国人和美国人讲的话。15 不自然或别扭处

中国英语学习者常常会误解或不明白由几个简单词组合在一起的词组。

当你在一个表达方式中碰到翻译得很别扭、不自然之处停下来再想一遍,不要让它就这么过去了。也许不是表达方式有误而是你对它的理解有偏差。14 逻辑和惯用法莎士比亚时代的文学写的不合逻辑,但这个不合逻辑的结构现在也普遍存在,而且成为了习语俚语。当代也有部分英国人很不赞成用这个结构,认为这个结构将来会被淘汰,因为逻辑日后必然是归宿。我们依然要去了解和包容这种用法。因为英语这门语言和白话文是一样的,要经过不知道多少年才能成为一种完全符合逻辑的语言。不必感到大惊小怪。

E.g①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Shakespeare(√)习语Not all that glitters is gold.(√)逻辑

E.g②

All my friends do not know the Han language.(√)习语Not all my friends do know the Han language.(√)逻辑

E.g③

… and this illogical construction is not now uncommon.(√)习语… and this illogical construction is now not uncommon.(√)逻辑

E.g④

I only arrived a few days ago.(√)习语I arrived only a few days ago.(√)逻辑13 语言是主体

中国英语学习者阅读或看剧时,注重故事情节本身多于英语语言的学习。作为语言学习者,要区别于一般读者与观众,不论输入什么,应该把语言看做最主要的东西。

Whatever a learner of English reads, he should, in my opinion, regard the language as the main thing.除了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还应该注意Whatever的让步用法;in my opinion; regard...as...; the main thing。学习作文的方法比光欣赏、享受、阅读后思考作文的原则要好得多。虽然这样学得很慢,但是意识是自主的,记忆从瞬时或短时转入长时记忆,更为可靠。我要劝告中国英语学习者不仅要向自己提问关于选词与结构方面的问题,也要提问关于事实和思想方面的要点。12 习语VS语法

中国英语学习者总是喜欢把不符学习过的语法规则的句子改成合于语法的,这其实是矫枉过正的。

The boy acts contrary to his parents' wishes.显然根据狭义语法观点“副词修饰动词”contrary应该改为contrarily,结果在英国人眼里这简直读起来就不像英语句子。可是习语已经坚持要求此处要用副词“contrary”而非副词“contrarily”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contrary长得像形容词,其实它也有副词的意思,这需要积累记忆。习语是不能用语法规则来反对的。习语中合于语法规则的一定占大多数,而那些违反语法规则的特殊习语应该在你阅读中被记下并设法用于写作中,如此才能地道。11 关于语法学习

在中国英语书的销量看来,语法书的销路比别的书好。语法告诉你一些规则和例外,也许还有一些习惯用语。可是英语的正确使用不仅限这些东西。很多中国英文学习者自以为写出了能不被某条语法规则证明正确的句子,但实际肯定表达错误的句子。

以语法中双宾语为例:He gave her a pen. 我们能理解her和pen构成双宾语;但如果说He introduced her a friend.便是错误表达,因为give是及物动词,introduce是不及物动词。但这一点不能从语法中学到,只能从日常仔细的阅读中积累得到。我劝你不要花太多时间在语法学习上。我们在九年义务教育下花了那么多时间学习语法规则,脑袋都学僵掉了,套用模板写作。但英语是活的语言,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实际使用。语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使用英语,不必把语法的学习看做你为了精通英语而必须攻克的全部。你需要在仔细阅读和反复使用练习中获得小词大用,四两拨千斤地效果。10 双重否定

英语中的双重否定一定表示肯定吗?

双重否定表肯定:比如She isn't unhappy. (她高兴);It isn't unfair(这公平)。双重否定表否定:但是在伊丽莎白时代的经典著作中双重否定是一个加重语气的否定。比如,I don't want nothing. = I don't want anything. / I want nothing. 的着重式。不仅是伊丽莎白时代的文学有这种用法,当代口语中也有此用法,比如《人类之子》中,I didn't tell nobody(我没告诉任何人). NOBODY此处相当于ANYBODY。类似的句子还有I didn't do nothing(我啥都没干)!或者 I didn't kill nobody(我没杀人)!双重否定表否定是一种英语习惯用法。尤其是口语中存在这种现象,是一种非标准的表达方式。我不要你使用这个不合理的结构,你要讲话和书写像个受过规范训练的人,表达要严谨。但你还是应该了解这种习惯用法,以免误解别人的意思。09 More Presently

中国英语学习者具备了一些语法知识,就会有一种迷思:认为只要词汇量够大,单词都认识,就能无障碍读懂一般英语读物。更有甚者,会自以为是地误把一些不能用语法拆分的词组和搭配判定为语法错误。

......of whom more presently.这个表达方式没错,more presently是more will be said presently的省略形式。如果不知道这个合于习惯的省略,就会误把more当成修饰presently的adv.,从而认为whom后应该补主谓构成完整从句,但其实more是从句主语。语法很重要,有很多变体结构。即使精通了狭义上的语法规则也并不能保证人能读懂一般英语读物。在良好的写作中如果碰到不合语法的结构,建议记下来,别自以为是地判定其错误,看看在以后的文章内会不会再次遇到这种相似的结构。08 Would of Come

语言文字规划中第一位的原则不是字理也不是音理,而是社会使用情况:即语言为人服务

would of come; should of gone; might of done; could of learnt; ought to of known不合语法却在短篇小说及口语中十分普遍。其实of是have的不加重语气发音,所以有人写“I of it.”实际是“I have it.”用of代替have绝对是错误的,所以在书面写作中绝对要严谨。理解这些不合于语法与正确书写的表达,也应该理解英国人和美国人通用的一些不正确表达方式,但不采用它们作为自己的表达,仍然要学会正确使用英语。07 举简易句子为例

中国英语学习者不能理解这个简单的短句不是语法知识和词汇量的匮乏导致的,甚至很多人虽然能读懂中国作者写的英语,也能写出长篇幅且语法还算可以的文章,却永远无法彻底理解英国人写的社交短信或用纯粹合于习语的短文,其主要症结在于:我们自己的语言中没有与之相当的表达方式,表达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

They cannot see enough of each other.我的理解:他们不能充分理解彼此。正确理解:他们总觉得彼此见面太少。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是“他们彼此喜欢,尽管时常见面却总嫌相见太少。”“see enough of each other”的意思是“相见得够多”;“see much of you”的意思是“时常见到你”建议在阅读中要养成随时记录哪些“在汉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英文表达”学会提炼与积累英国人思维与精神、以及合于习惯的语言表达06 BOOK on/in En

论述英语的书VS用英语写的原著,前者是为了自学用的理论基础,后者是用英语写的书以供实操。

中国英语学习者切记:要花较多时间读英语写的书,较少时间读论述英文课题的书,可以读任何一本英文小说、杂文、游记、传记、日记、历史或地理课本……语言不是一门精确科学,它不仅是一条原则、规则、例外、定义、公式和图解,论事英语的课题研究与文献书目是有益的,但没有人能通过只读这种理论性质的书籍达到精通英语,这就像能分析电影形成原理但并不能拍出伟大的电影一样——没有广泛而仔细地实战阅读是空谈的。05 背景与历史困难

中国英文学习者在阅读英国人写的读物时会遇到单词生僻意和俚语等涉及英文历史背景的困难:比如Grub Street是一条伦敦街道的名称,现在叫Milton Street,这里从前住着一群简易史书、词典和应时诗歌的作者,所以引申为平庸的文学作品。

关于一个国家的历史与背景是一个大课题,包括了历史、地理、神话、基督教圣经、小说中的人物事迹、俚语谚语、民俗习惯、游戏、运动等等。一个学习者对上述知识有着充分的知识涉猎是几乎不可能达到的,且耗费精力和时间。建议在学习和阅读时必须仔细考虑哪些部分更重要,接触你需要获得的知识且它们能帮助理解,浅尝辄止。04 先实用再精通

高级别英语学习者应该注意和辨析语用的细微差别,深入浅出地研究,这是做学问的严谨态度:比如英语按地域可分英国英语、美国英语、苏格兰英语、爱尔兰英语以及别种英语;按时代分为古老英语、近现代英语;按内容又可分为商用英语、学术英语;按形式分为书面英语、简单口语……

如果没有达到轻松读懂每天的新闻、在口语会话中向英美人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必须继续做更多积累才可以进入高级别的钻研学习标准达到:受过教育的英国人所用的英语水平→能熟练使用日常的、合于习惯的英语纠正中国人普遍的迷思:“实用的”意思是确实被英国人用的,而非仅限于适合中国人心理的英文。一个人不可能只靠描写中国相关事物的文章来精通英语,要习惯于打破只读中国新闻题材的界限,适应写英国事物的英语报纸。03 读懂英国人的英语

中国英语学习者①更容易理解中国人写的中国题材的新闻,却不易理解英国写的英国题材的文章。②虽然学了很多年有关英国语言方面的知识,拥有很大词汇量和句法,但不能了解英国人心理、英国人性格、英国人生活、英国人传统习俗等,主要症结在于他们不能抓住英语精神,习惯用中国人思维理解英国人思维,这是行不通的。

建议尽量多读一般英语读物→养成用英语思维思考的习惯读一些简明英国史→把英国人生活和英国人思想牢牢记在心中02 养成朗读的习惯

中国英语学习者不能读懂诗歌,理解诗歌像理解一篇平淡无奇的散文,主要症结在于他们不朗读,所以不能认识到英文抑扬顿挫的音律美,也就无法领会到诗歌的意境美

朗读是一门丢失的艺术:①朗读帮助记忆;②朗读帮助培养标准的发音和语调;③朗读帮助培养语感,发掘与欣赏语言美感建议可以把诗歌当成一篇文章默读,然后再大声朗读出来,对比前后效果01 论该读什么

中国英语学习者不能用简易英文写短信和看懂新闻条目,主要症结在于他们选择了古典作品作为主要读物

必须是英国人或美国人用简单英文写的文章,杜绝看中国人写的文章短篇纪事文或说明文选集 优于 章回小说或长篇议论文,不必文学著作文章出版时间越新越好,最好不是一百多年前的经典目标达到能写短信和读简易新闻条目,能用为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