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区情介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涵江旅游景点 涵江区情介绍

涵江区情介绍

2023-12-02 12: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产业概况 

  涵江是莆田的工业重区,拥有规上工业企业304家,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增长8.8%。近年来,通过抓招商、引项目、建集群,先后落地建设、竣工投产华佳彩、云度新能源、福联砷化镓、雪津迁建、HDT高效太阳能等产业龙头项目,着力建设以华佳彩、百威雪津、云度新能源汽车等项目为核心的“电子园”“食品园”“装备园”三大专业园区,初步确立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涵江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消费电子、通信终端设备、新型元器件、光电显示、集成电路、五大细分产业,2018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51家,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6.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79.6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7.9%,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27家,增幅在10%以上企业21家,税收超500万元企业5家(华佳彩、新威、德信、安特、新时代)。 

  装备制造产业:机械制造业是涵江工业发展中的后起之秀。2018年有规模企业40家,累计完成产值140.3亿元,占当年度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14%;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21家(占全区产值超亿元181家企业的11.6%),其中3亿元以上企业14家;该产业共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8件,福建著名商标9件;共有4家企业的6件产品荣获省优秀新产品及省自主创新产品称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高新企业6家,省创新型企业2家。 

  食品加工产业:食品产业已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群化的态势,目前已拥有以百威雪津为龙头的啤酒生产基地,以景田饮料为龙头的饮料制造业,以红太阳、海一百、水手食品为龙头的农产加工业。2018年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78.5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1.6%,高于全市增幅7.3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总产值的17.8%,占全市食品加工产业364.9亿元的48.9%,体量排全市第一,有亿元企业23家,增幅在10%以上企业13家,税收500万元以上企业2家(雪津、景田),其中雪津啤酒税收更是突破十亿元,连续蝉联全市纳税第一名。 

   二、投资环境 

  涵江位于莆田“东北翼”,东接福清市、南濒兴化湾,1984年建区,现辖12个乡镇(街道)、2个管委会、199个村居,辖区面积872平方公里,总人口44.36万,常住人口48.5万。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24.54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9.87亿元,增长9.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81亿元,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328.45亿元;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27亿元,增长8.8%;外贸出口总额36.21亿元,增长18.2%;实际利用外资2.52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06元,增长8.2%。 

  区位优势独特。涵江地处福建沿海中部,是莆田的“东大门”、省会福州的“后花园”、福建自贸区的“桥头堡”。陆上交通便捷,“两高”“三铁”“五通道”横贯全境,是北承福州大都市圈、南联厦漳泉城市群的重要交通节点。“两高”即沈海高速、莆炎高速两条过境高速公路,在涵设有4个高速出口站和2个服务区,实现镇镇20分钟上高速;“三铁”即福厦铁路、向莆铁路以及在建的新建福厦高铁,设有2个客运站点(白沙客货站为预留站),已融入福厦两大城市群2小时生活圈;“五通道”即过境的324、228两条国道、201、202两条省道以及城际快速通道联十一线。空中航运优势明显,北距福州长乐国际机场80公里,南离泉州晋江机场80公里、厦门高崎国际机场200公里,可实现90分钟上飞机。港口优势凸显,北距福州江阴港9海里、南离东南沿海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秀屿港54海里,东临台中市100海里,加之正在建设的全省最大围填海工程--涵江港陆域形成工程,成为东南沿海海上交通要道。四通八达的陆、海、空立体式交通网络,让涵江进入了与省会福州、经济特区厦门的“同城时代”,成为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带的重要腹地。 

  历史底蕴深厚。涵江始于唐朝,有夹漈草堂、囊山寺、李富祠、东岳道观、朱熹讲学地等历史遗迹。自古是商埠重镇,商贾云集,人文鼎盛,清末时与石狮、石码、金峰并称福建“四大名镇”。近现代,勤劳智慧的涵江人越洋南下,涌现出李文正、黄廷芳、林德祥等一大批商界精英,成为全省重点侨乡之一,在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80万人,分布在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有“海内一个涵江、海外一个涵江”之称。上世纪30年代,因海运发达、商贸繁华,被誉为“小上海”“东方威尼斯”。多年来,海外侨胞积极回报家乡、引资引智、兴业助学,成为涵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生态资源富美。涵江山、海、平原兼备,呈“七山一海二平原”格局。境内植被丰富,山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拥有4个省级森林公园(大洋瑞云山、尖山寨,新县夹漈山,庄边望江山),其中瑞云山为国家级4A级景区。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内河流域总长208公里、流域面积551.12平方公里,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莆田母亲河木兰溪、涵江母亲河--萩芦溪绕经全境,最终汇入兴化湾,形成海岸线19.57公里。区内还有全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白塘湖,白塘秋月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物产资源优特,盛产枇杷、龙眼、食用菌、鳗鱼、海蛎、缢蛏等多种农特产品,是“中国枇杷之乡”。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砖瓦粘土储量1亿吨以上,铅锌矿已探明储量达29万吨,是全省蕴藏量最大的地区。旅游资源独特,拥有莆田旧二十四景的“白塘秋月”、“宁海初日”、“夹漈草堂”、“古囊峢巘”、“锦江春色”以及莆田新二十四景的“永兴画嶂”、“雁阵归舟”、“望江竹浪”,闽中革命司令部、红军207团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以及江口蒜溪南洋小镇、萩芦梅洋名人故居等特色旅游景点成为广大市民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产业实力雄厚。涵江是莆田的工业重区,拥有规上工业企业304家,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增长8.8%。近年来,通过抓招商、引项目、建集群,先后落地建设、竣工投产华佳彩、云度新能源、福联砷化镓、雪津迁建、HDT高效太阳能等产业龙头项目,着力建设以华佳彩、百威雪津、云度新能源汽车等项目为核心的“电子园”“食品园”“装备园”三大专业园区,初步确立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拥有全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莆田高新区。经济发展新动能更加集聚,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科技型企业8家、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8家、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10家、市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18家。 

  人居环境宜居。主动融入全市中心组团建设,加快城涵一体化融合发展,全面启动莆阳新城建设,莆阳大道、九华大道、东南新工科产业学院项目有序推进,莆田学院、湄职院两院迁建项目取得新突破,其中湄职院明年9月将整体搬入办学。深入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年,重点开发塘北片区、兴涵水都、国际商贸城“三大片区”,加快推进主城八大片区旧城改造,稳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先后通过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生态区、省级森林城市创建考评,连续三届获评“省级文明城区”称号,江口镇被列为国家级建制镇示范试点单位和全国文明村镇、4个乡镇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43个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快速发展的经济产业、更加宜居的人居环境吸引了众多人才来涵投资兴业,也为涵江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全区拥有各类人才约6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约8000人,专业技术人才约1.5万人,高技能人才约2万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4名、省级高层次人才248名,人才数量和层次均走在全市前列。 

  三、招商主要方向 

  近年来,涵江区主要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三大产业为主导,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基础,努力打造工业经济新增长极。依托合力泰、华佳彩、福联、云度新能源、英博雪津等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旗舰项目,加快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 

   1、电子信息产业。围绕市里提出的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一中心二基地”的总体部署,大力引进面板封装、芯片设计、电子终端产品、智能终端核心部件、5G产业等项目,加快形成国内一流的面板、芯片、半导体全产业链生态圈。 

  2、装备制造产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云度项目合作,快速扩大产能,积极拓展市场,提高品牌美誉度。以云度新能源汽车项目为龙头,加快推进汽车配套产业园建设,积极引进电机、保险杠、仪表台、副车架、门板、B类冲压焊接件等配套项目,努力打造千亿产业链经济。 

  3、食品加工产业。围绕啤酒饮料,重点引进麦芽、啤酒花、食品添加剂、制瓶、冠盖、外包装等生产项目;围绕农产品加工,积极与红牛、娃哈哈、六个核桃、喜多多等国内大型制造商对接,重点引进功能型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含乳饮料、谷物饮料等生产项目;围绕海产品,重点引进拓展国圣酱菜、生物保健食品、生鲜制品、海鲜生物熟制品等生产项目,努力打造300亿产业集群。 

  四、投资载体 

  1、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中部兴化湾南岸,东临福州,南接泉州、厦门,距福州约80公里、厦门230公里,距莆田市区约20公里,融入福莆泉厦2小时生活圈,与台湾隔海相望。高新区于2002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规划面积11.05平方公里。201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莆田液晶显示产业基地”、“中俄科技合作(莆田)示范基地”;先后被授予“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标准化建设示范园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福建省产业人才聚集基地”、“省级专家服务基地”等荣誉称号。莆田高新区共聚集企业40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6家。2018年工业总产值近800亿元。莆田高新区正在积极打造福建省重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亚洲最大啤酒生产基地。 

  莆田高新区为了持续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增强发展长期动力,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引导企业与中科院、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研院、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哈工大、厦门大学、福州大学、莆田学院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搭建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莆田中心、莆田高新区创业创新示范中心、科技孵化器等科技服务平台;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莆田科研中心;建立了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引进院士、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200多名。近3年,企业共承担科研项目近百个,多个项目列入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多个技术填报国内空白。 

  2、新涵工业集中区:新涵工业集中区成立于2006年4月,为市级工业园区。园区产业定位为轻工产业园区。区域跨国欢镇、梧塘镇,用地范围西起涵港大道,东至规划塘北路,南临滨海大道,北靠荔涵大道,规划面积800.31公顷。目前已建成区域面积409.86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174.16公顷,房地产面积182.73公顷,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52.97公顷;待开发面积390.45公顷。根据园区产业规划定位,产业布局以食品加工、鞋革服装为主,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为辅。建成区内现有各类企业41家,规模以上企业21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1家,就业人数达2万人。2018年园区企业产值76亿元。 

  3、滨海新区:涵江区规划总面积56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区,北起沈海高速涵江段,南至规划涵江港口岸线,东起萩芦溪南岸,西到木兰溪北岸。投资150亿元的涵江港陆域形成工程已初具规模, 3个万吨码头泊位将于2019年底建成使用,规划建设的江涵大桥将连接福清市江阴港。随着百威英博、中粮两片罐、普洛斯物流、HDT高效太阳能等一批项目的落户,项目带动将释放出巨大的效应,大港口、大产业、大交通的蔚蓝色滨海产业正在这里崛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