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剑池”石刻大字,是谁写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角天涯是谁写的 “虎丘剑池”石刻大字,是谁写的?

“虎丘剑池”石刻大字,是谁写的?

2024-06-24 03: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那为什么大家会误认为“虎丘”是颜真卿写的呢?

这可能与一部书帖有关。南宋嘉定八年(1215),留元刚收集颜真卿传世书法编刻《忠义堂帖》,其中收录了题为“大历五年十二月十日刑部尚书颜真卿书”的清远道士《同沈恭子游虎丘寺有作》和颜真卿《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可是,在这两首诗的书法中,“虎丘”未改名“武丘”,“虎”字也未缺笔避讳。清代黄本骥在编《颜鲁公文集》时,从题衔、避讳、颜真卿仕宦经历等方面展开严谨的论证,证明《忠义堂帖》中这两首诗的书法都不是颜真卿真迹,而是后人的伪托。但《忠义堂帖》是颜真卿传世书法最早最完善的一部汇帖,影响深远,伪托颜书的“虎丘”在南宋后就已借着帖本逐渐广为流传。

倪黎祥 摄

那“虎丘”到底是谁写的呢?写于什么时候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剑池”二字是谁写的。

明代赵均在《金石林时地考》中说:“‘虎丘剑池’四大字,蔡襄真书,相传为颜鲁公书,今查旧《虎丘志》,订为蔡公书无疑。”赵均所依据的旧《虎丘志》,是指明代茹昂的《虎丘山志》,书中记载:“虎丘剑池,蔡忠惠公书,刻崖下。”蔡忠惠公就是蔡襄(1012—1067),《宋史》有传,是北宋大书法家,去世后皇帝赐谥号“忠惠”。今天存世的碑刻《万安桥记》就是蔡襄的手笔,一眼就能看出他的楷书学颜体。

《虎丘山志》说“剑池”是蔡襄写的,但没有给出证据。清代顾广圻《游虎丘山记》中首先注意到范成大《吴郡志》中的一则资料,后来清末的叶廷琯在他的基础上,利用这则资料写了一篇《“剑池”“生公讲台”字皆宋人书》的考据文章,证明“剑池”是北宋蔡襄写的。另外,二仙亭东侧石壁上的“生公讲台”四个篆体字,也不是像《姑苏志》等志书中记载的那样出自唐代李阳冰之手,而是北宋邵必写的。范成大《吴郡志》中这则重要的资料,到底是什么呢?

是北宋蒋堂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收录在《吴郡志》中,没有署题目,一共八十句,其中有这样四句:“国朝有笔札,岩壁刻棱婉。刀矟君谟书,龙蛇不疑篆”。诗中蒋堂自注云:“蔡书剑池,必篆生公台。”蔡襄字君谟,邵必字不疑,因此,“刀矟君谟书”是指蔡襄写的颜体“剑池”,“龙蛇不疑篆”是指邵必写的篆书“生公讲台”,“刀矟”形容蔡襄书法的笔力雄劲浑厚,“龙蛇”形容邵必书法的笔画细长灵动,非常贴切生动。那蒋堂是什么人呢?他的话可信吗?

《宋史》和南宋龚明之《中吴纪闻》中有蒋堂传。蒋堂是宜兴人,曾先后两次担任苏州知州,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富有文采,晚年辞官后迁居苏州,住在灵芝坊,也就是今天的侍其巷,还造了一座名为“隐圃”的园林。蒋堂《绝句》写道:“归来深隐太湖滨,天与扶持百岁身”,可见他很喜欢苏州的水土风情,打算在这里颐养天年。因此,他对虎丘肯定很熟悉。那蒋堂和蔡襄、邵必又是什么关系呢?

蒋堂和蔡襄、邵必是同时代人,而且关系密切。邵必是蒋堂的学生兼女婿,所以蒋堂在自注中以师长口吻直呼其名,说“必篆生公台”。蒋堂比蔡襄大三十二岁,论年龄蒋堂是蔡襄的长辈,但蔡襄的女儿嫁给了蒋堂的子侄辈后人蒋之策,论姻亲关系二人又是平辈。所以蒋堂在自注中说“蔡书剑池”,以姓代人,透露出长者兼好友的语气。另外,蒋堂的儿子蒋长源是当时的书画家和收藏家,而蔡襄的书法“为当时第一”,所以蒋堂和蔡襄一定有交往,两人很熟。

因此蒋堂对蔡襄和邵必书写虎丘石刻的情况一定很清楚,作诗以纪,确凿可信,“剑池”的书写者是蔡襄,而不是颜真卿。

在文章中,叶廷琯还指出“虎丘”二字则是在蔡襄之后有人补刻的。这个推断也合情合理。蔡襄的楷书酷似颜体,再加上当年“剑池”石刻没有落款,于是时间一长人们就误认为“剑池”二字是颜真卿写的。南宋祝穆的《方舆胜览》始刊于理宗嘉熙二年(1238),该书提到唐代虎丘因避讳改“虎”为“武”,而没有关于“虎丘”石刻的记载,因此可以推断,是在《方舆胜览》刊刻后,才有好事者根据《忠义堂帖》新刻了伪托颜书的“虎丘”二字,不过具体时间已无法考证。等到元代郑枃撰《衍极》时,他看到的已是“虎丘剑池”四个石刻大字了。遗憾的是他没能深入考证,也误认为这是颜真卿真迹,并将这一说法首次记入书中。

至此已经清楚,“虎丘剑池”四个石刻大字中,“剑池”是北宋大书法家蔡襄所书,而“虎丘”是后来有人根据《忠义堂帖》中伪托的颜书补刻的。“虎丘剑池”石刻大字是颜真卿所书的讹误之所以广为流传,有多方面的原因。蔡襄楷书学颜体,而“剑池”石刻未落款,这是形成讹误的源头。《忠义堂帖》《衍极》以及历代地方志等书籍中的错误记载,又推动了讹误的传播。另外,这背后多少也有人们崇古泥古的心理在起作用。这种讹误在元代以后陈陈相因,影响越来越大。王世贞、赵均、顾广圻、叶廷琯都是苏州人,但他们不崇古泥古,尊重历史,追寻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内涵,值得我们学习、宣传和发扬。

作者:殷虹刚

编辑:经纬

更多资讯请猛戳阅读原文下载引力播App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