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罗克或是“造反派”的典型代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瑞罢官真实历史 遇罗克或是“造反派”的典型代表

遇罗克或是“造反派”的典型代表

2023-06-05 01: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什么是造反?一般指以草根民众为主体的人民大众,为夺取政权、反抗压迫、剥削的斗争行动。毛主席主张“造反有理”,但他支持的“造反”,不是造共产党、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的反,而是造党内走资派的反,造反动学术权威的反。党中央主席号召群众造党内高级干部的反,这在古今中外都是首例。虽然毛主席和中央文革都支持造反,但“造反派”在文革中依然受到“当权派”的打压,遇罗克很可能是“造反派”被“当权派”打压的典型代表。

  遇罗克1942年5月生于北京,父母都是右派分子,因出身不好,在文革前倍受歧视、命运坎坷。为改变命运,文革中他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起来造反,并于1967年1月18日在《中学文革报》上发表了批判“血统论”的《出身论》,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1967年4月14日,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批评《出身论》是“大毒草”;1968年1月5日遇罗克被捕;1970年3月5日,被扣上“大造反革命舆论”、“思想反动透顶”等罪名遭到枪杀,终年27岁。

  多年来,遇罗克的死因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因为撰写《出身论》被“当权派”所害,有的说是因为反对姚文元批判《海瑞罢官》被姚文元所害,有的说是因为“私藏手榴弹”“妄图谋害伟大领袖”被杀,还有的说是因遭戚本禹批判被中央文革所害。

  遇罗克因反对姚文元批判《海瑞罢官》被害的说法毫无根据,因为他在《文汇报》上发表的《和机械唯物论进行斗争的时候到了》一文具有争鸣性质,在文革前不算什么,而且与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一文争鸣的文章很多,如柯兆利1966年1月9日在《人民日报》的《有革命性》、徐肇庆1966年2月7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要用历史的眼光看清官》、金宏达1966年2月10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对批评的几点异议》等,这些文章的影响都比遇罗克的大,但他们均未被姚文元迫害,有的还活到现在。

  遇罗克被戚本禹迫害的说法同样不能成立。戚本禹虽然曾点名《出身论》是“大毒草”,但他在武汉“七二0”事件后逐渐失势,最后于1968年1月14被中央宣布“请假检讨”,不久被关入监狱,而失势后的戚本禹根本没心情“迫害”遇罗克;遇罗克确实曾因戚本禹的批判受到压力,但影响并不大,否则他没办法离开北京远赴东北,二人都在1968年1月入狱的事实,从侧面印证遇罗克并非被戚本禹所害,尤其是他1970年3月5日被处决时,戚本禹已在秦城监狱呆了1年多,他根本不知道遇罗克被抓被杀的事情。

  遇罗克被中央文革迫害的说法更是荒唐,因为他是中央文革支持的“造反”分子,他批判的“血统论”同样被康生、江青等文革成员反对,在中央文革集中精力对付党内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傻到同室操戈,将打击目标对准遇罗克这样的同盟军呢?

  遇罗克被“当权派”所害倒是大概率事件,因为他造的是“当权派”的反,而且他写的《出身论》颇有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味道,引发包括“黑五类”在内的众多平民子弟的共鸣,已成为“造反派”的舆论武器,肯定为“当权派”所不容,只要形势稍微好转,他们必然对遇罗克下手,而“私藏手榴弹”之类的借口随处可见,在没有大人物干预的情况下,遇罗克被杀仅是时间问题。(2023-5-24)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看今朝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