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亚48小时|以戏剧之名,去海边做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浪象征什么 阿那亚48小时|以戏剧之名,去海边做梦

阿那亚48小时|以戏剧之名,去海边做梦

2023-06-26 08: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界面新闻记者 | 冯霜晴

界面新闻编辑 | 汤威

时隔两年,阿那亚戏剧节在6月的海边再度扬帆起航。这个在2021年刚举办了首届的节日虽是初生事物,却凭借高品质剧目、独特观戏体验和奇思妙想的艺术活动,让无数文艺青年和城市中产们为之着迷,如潮涌般奔赴戏剧的夏天。

11天、15座剧场、110场演出…在海边看戏无需钢筋水泥城市里的正襟危坐、盛装华服,阿那亚最诗意的白色礼堂、海边图书馆,和海水、沙滩、森林、湿地一起化身为梦幻舞台,见证着自然光影和潮汐涨落之间的戏剧之美,也赋予这片北方之海细腻又激昂的独特气质。

在无界的海边,阿那亚不只有戏剧。展览、巡游、装置、对话、音乐…舞台之外,一场天马行空的生活方式派对在大地上恣意生长,慷慨地给予每个闯入其中的人自然与艺术的双重滋养。

48小时可以做什么?不如打开这份阿那亚戏剧节极限玩法说明书。

阿那亚戏剧节期间,从孤独图书馆至礼堂沙滩的一串串脚印,成为参观“外太空”剧场的飞行路线。沙滩上上演着阿那亚戏剧节四年展暨 2023 舞台美术 9+9 人展,18位舞台美术艺术家将脑海中的舞台艺术构筑成型,18种想法和思维变幻出了18个舞台世界,以空间为交流语言表达着自己对“戏剧”的理解。

《筏》

上海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桑琦的《筏》,以话剧《良辰美景》中的“竹筏”成为作品的精神支点,冥想“流浪”无垠宇宙的幻想,达到“心即是宇宙”之境,以此表达人类向外对宇宙未知的渴望与向内反观觉知自我的精神境界;《光锥之内皆是命运——来自外太空的乡愁》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灯光设计王琦的作品,在他的设计概念中,来自外太空的光从翅膀筛下来,光锥之内一切都像精彩的戏剧,观众可以站在光锥之外欣赏、联想、思考。艺术家们用光怪陆离的装置和雕塑构建出一座剧场,为观者创造出全新的戏剧感官体验。

《光锥之内皆是命运——来自外太空的乡愁》

因戏剧而生的戏剧房子,是在阿那亚戏剧节期间限时限地的独特“造梦空间”。这些以经典戏剧命名的建筑散落在阿那亚不同角落,白天供人们参观游览,夜晚预定者可以体验在“剧场中”入眠。阿那亚戏剧节艺术总监陈明昊和建筑师梁琛邀请辛爽、赵又廷高圆圆、章子怡、南派三叔等来自文学、戏剧、电影等各个领域的嘉宾,将各自领域的创想与锐思置入海滨的建筑场景,编织出13+1处海边幻境,如《禁闭》《了不起的盖茨比》《小王子》《仲夏夜之梦》,还包括由AI生成的第14座“海市蜃楼”。

章子怡的房子《小王子》

用戏剧房子发起人陈明昊的话来说,“规矩我们自己定,天马行空,胡作非为,好玩好睡,好聚好散…就要这股不务正业的劲儿。”不论是打卡、探访还是入住,来到戏剧房子的人都能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找到一间房子,沉浸于艺术的梦境中。

何穗的房子《维纳斯和阿多尼斯》

源于戏剧,却不止于戏剧,海边工坊联合来到今年阿那亚戏剧节的艺术家们,以音乐、绘画、建筑、舞蹈等多维艺术形式,邀请公众以全新的方式走进艺术、审视世界,与艺术家们共同完成一次创作之旅,唤醒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丰富感悟。

“随心而动”与自然共舞环境舞蹈工作坊

在“随心而动”与自然共舞环境舞蹈工作坊,可以与专业舞者一起自由起舞,即便是零基础小白也能在北京现代舞团艺术总监高艳津子的带领下用身体感知自我,“1000个女孩纹身项目”手针纹身工坊提供手针体验与创作执导,在“PADDY POST”边角料DIY帆布袋工作坊,可以用出装生产中产生的废料剪成自己想要的形状,制作独一无二的包袋。对于奉行“生命在于静止”的人来说,午后读北岛是美好而短暂的下午时间理想选择。

“PADDY POST”边角料DIY帆布袋工作坊

午后读北岛

当夜幕降临,海边礼堂化身白色剧场,阿那亚戏剧节八大重磅剧目之一、导演陈明昊先锋之作《红色》在风声和海浪中上演。遗世独立的白色礼堂成为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的画室,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携手,用文本、表演、影像和音乐营造出巨大的舞台张力,传递这部享誉世界舞台十余年的作品的激情与生命力。

《红色》演出现场

与第一届不同的是,今年阿那亚迎来了世界各地的剧团,十三部海外前沿作品与二十四部国内顶尖佳作一起在海边开演,汇集了当今世界剧坛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以及国内先锋大师、舞蹈肢体名团和新锐创作者。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戏剧”的阿那亚,呼朋唤友的舞台狂欢让戏剧爱好者们不再是一座座孤岛。

无论古今中外,音乐和戏剧向来密不可分。在没有戏的晚上,不妨去DDC车库音乐现场享受节奏的律动。在阿那亚戏剧节中的音乐“节中节”,车库变身为幻想家们的乐园,打破午夜与黎明的边界,模糊音乐与生活的区隔。

浪漫在荡漾/聲無哀樂特专场

每晚9点,车库DDC上演着阿那亚戏剧节特别演出系列,18组乐队live、10组DJ为从各个剧场走出的人们供应绝佳“脑部按摩”,从特立独行的另类电子到严谨流动的爵士乐,从草原奇妙之声到迷幻古筝,戏剧氛围之下,乐手们奏响欢快热烈的海边之歌。

浪漫在荡漾/聲無哀樂特专场

深夜十点多的艺术中心圆形剧场门外,蜿蜒又整齐的队伍排到了马路对面,这是环境戏剧朗读单元《麦克白》的演出现场。没有在网络平台抢到票的观众可以现场排队碰运气,11点的演出许多人提前一小时就来到剧场门口蹲点。

深夜11点,《麦克白》在艺术中心圆形剧场上演

环境戏剧朗读是阿那亚戏剧节为导演们提供的实验空间,在停车场、健身房、森林、游泳池、足球场等16个风格迥异的空间, 23 部国外经典和先锋作品被搬进了戏剧节限定舞台的观众席上,让观众与导演、演员一同探索戏剧的无数种可能性。没有精致的舞美、娴熟的表演,被朗读的文本直通戏剧内核,也释放出这一艺术形式最原始和纯粹的魅力。

《麦克白》观众席上的演员

紧邻阿那亚礼堂和孤独图书馆的EOSO雲頌酒店,直面沉默静谧的大海,是深夜戏归人的“心归之境”。这家5月底刚开业的酒店是theTANG唐舍主理人在阿那亚打造的第二座酒店,同样出自新生代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的手笔。酒店主体建筑是一座外形简约、平面呈U字构造、直面碧海的两层楼翼,室内兼具了私邸的静谧和当代艺术馆的美学理念。

面海无边泳池

客房以简约流畅的线条、法国白洞石、北美橡木等以奶油色和米色为基调的天然材质,配合柔和温暖的隐藏式照明系统,与造型极富戏剧性和雕塑感的当代名家设计家具。客房中铺有的艺术家签名地毯,每一块都由知名艺术家创作,经尼泊尔匠人超长工时手作而成。

当舞台落下帷幕,如果仍意犹未尽,不妨踏沙踱步到海边的独孤图书馆,近距离聆听艺术家答疑解惑。对于艺术而言,重要的是延续传统还是颠覆创新?在传统与创新之间,艺术家如何构建自己的艺术梦想?在书墙、沙滩和海浪之间,知名主持人陈鲁豫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Philip Tinari、英国艺术家Chris Labrooy和Benedict Radcliffe畅聊传统与巅峰,梦想与艺术。混凝土和木材构筑的阶梯式阅览空间中,人们一起面朝大海,忘记时间。

海边对话“传统与颠覆 梦想·艺术·色彩”现场

今年的阿那亚戏剧节一共邀请了22 组嘉宾,围绕“艺术交流”“建筑与生活方式”“影视创作”“戏剧演绎”等多元话题开展海边对话,探讨时代经验与个人感受,关注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邀约嘉宾与观众一同在矛盾与冲突中寻找答案。

说到阿那亚戏剧节脑洞大开的空间和野生奔放的角落,一定有候鸟300的姓名。300位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艺术家们,从远方迁徙而来,在马岩松打造的沙城 City of Time中共同生活并创作300个小时,正合“候鸟”之喻。孤独图书馆向北200米,装置、雕塑、身体、行为、绘画、影像…住在海边帐篷的艺术家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空间中用作品发声,以崭新的方式呈现194场演出,与观众、与自然面对面地对话。

候鸟300艺术家们的海边帐篷

沙城既是一个限时300小时的海边微型社区,也是一次生活+艺术的社会实验。名字令人忍俊不禁的鸟其林餐厅、24小时不间断的候鸟电波、风浪中随波飘扬的海上鸟帆…300小时中候鸟们的艺术与生活成为了奇迹本身。今年,候鸟300还首次开启了英国海外分会场,成为全球首个跨国境、多地同时联动发生的艺术节项目。

鸟其林餐厅

海上鸟帆

八点半的钟声响起,仙女教母的仙杖变出海边的南瓜马车,在小镇广场的艺术家和游客们集结完毕,共同踏上一条创造梦境的巡游路线。近百位来自候鸟300的青年艺术家,为所有前来巡游的戏剧迷们准备了不同主题的沸腾变形屋。肢体、行为、音乐等艺术形式将人与环境连结,随处都是舞台,人人都是表演家。

巡游队伍

各式花车

喷射彩色泡泡的蒸汽朋克风格飞行器、粉红草绿撞色冰激凌车…天马行空的各色装置花车与路边不断加入巡游队伍的人潮一起,涌向夜色中的大海。在巡演队伍的尽头,唐舍酒店门前的海边沙滩上,艺术家alei的装置作品《山·海·鲸》在熊熊篝火中燃烧,试图通过鲸这一古老物种对地球生态系统的象征意义,激发围观的人群对自然环境脆弱性的反思。

燃烧中的《山·海·鲸》

当白日的喧嚣褪去,在阿那亚戏剧节,午夜去海边散步才是正经事。除了辽阔的黑暗和波光粼粼的诗意,阿那亚礼堂的白墙上跳跃着鲜活的色彩,这是艺术家王之纲、孙瑜的随境影像作品《沉默的独白者》。午夜白色礼堂成为隐喻,在数字影像与建筑的交融中,在电子声浪的错落跌宕中,静谧的大海边升腾起沉默而有力的情感氛围,让夜游的人们沉浸其中,探寻自我。

《沉默的独白者》

图片来源:阿那亚戏剧节,记者拍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