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01 普济河道,这里原来有条普济河吧?为什么叫普济河?怎么听着像个庙的名字?│城市考古01│江工開物044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河是运河吗为什么 UA01 普济河道,这里原来有条普济河吧?为什么叫普济河?怎么听着像个庙的名字?│城市考古01│江工開物044

UA01 普济河道,这里原来有条普济河吧?为什么叫普济河?怎么听着像个庙的名字?│城市考古01│江工開物044

2023-12-24 14: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第1铲 普济河的前世今生 前篇】

图文 │ 江平客

全文4500字,阅读需要15分钟

在讲述张兴庄、宜兴埠地区的时候,我们系统的对「泛宜兴埠」地区进行了三个区域的划分,同时挖掘了「孟家园」等一系列宜兴埠地区固有地名。

藉此设计了3号线站名「天士力/宜北」、「张兴庄/宜白」,以及5号线「宜兴埠北/新宜白」这样三个名称。

▲图1. 「宜兴埠」区域划分及地铁站名设计全图, 点击 上 图,可查看《 如果我问:宜兴埠有什么地名?你们会不会觉得我不正常了? 》一文

对于5号线「宜兴埠北/新宜白」这个名称,有同学提出了一个更为适合的设计, 就是「普东街/普东」,这是一个很好的设计,那么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来说一说。

从哪说起呢?

我们要从一条河流说起。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水患水害一直为历朝历代所关注。广义上的海河是指「海河水系」。

这个水系是由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支流和一个小支流北运河共同组成的,从山西长治的源头算,海河的长度达到了1050公里;而从三岔河口到大沽口这一段的「海河干流」仅有73公里。

从32万平方公里的流域到仅有73公里的干流,海河流域是个典型的扇形结构。

发源自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河流在天津汇聚,并经过海河干流入海,在带来的泥沙逐渐沉积,进而形成了肥沃的华北平原的同时,水害一直是天津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可以说,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只是这位母亲啊…「老娘脾气不好,你们要多担待点」…

▲图2. 海河水系,图│知行互动TV

我们今天重点来说一说北运河。

当北运河上游河道,不管是白河、潮河,或是潮白河、榆河的河水汹涌而至的时候,其下游的北运河会把这些滔滔洪流转手一起卖给海河,而海河就成为了这些洪流的最后一道防线。

而问题是,天津城就在海河边上,每日里枕戈待旦,不,枕河待淹,日子过的下去过不下去,完全看这几位河神爷、河神奶奶的心情。

一旦几位爷不高兴了,天津立刻就是一锅片儿汤汆丸子,这样的情况在天津城的几百年历史中,基本是个常态。

▲图3. 1939年天津大水,图为和平路渤海大楼,图│川名吉郎

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上游的潮河、白河、潮白河的,太远,远水不一定解得了近渴;而海河是海漕的重要航运河道,在没有铁路的年代,这就是运输大动脉,影响了航运,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那么,怎么办呢?

▲图4. 天津开埠之后的海河航运,图│网络

我们必须要在汇入海河的这些河道上行办法,比如,转手卖水的二道贩子动手——北运河。

在历史上,为了减轻北运河对于下游海河的泄水压力,当时开挖了数条减水河道、引水河道,即「减河」、「引河」。

在康熙四十年,即1701年的「津门治河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条河流,丁字沽的对面,有一道河汊子,直通「东淀」。

这里所说的「东淀」和现在所说的「东淀」理论上并不是一个位置,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海河水系以东、后世所说的「塌河淀」南部的一个洼地。

▲图5. 康熙四十年,注意方向和现在正好相反,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津门治河图1701

这是北运河的一条减水河,将北运河的部分滔滔河水引入塌河淀、东淀,以减轻下游海河的压力。这样对这个卖水的二道贩子,进行了相对的制约,我们称之为「一川泄压」。

如果,地图位置标注准确的话,这条减河,很可能就是位于丁字沽对岸、下文会多次提到的「霍家嘴减河」。

到了乾隆四年,即1739年,我们在「天津府图」上可以看到,在北运河与塌河淀之间,存在着三条「减河」,均为连接北运河与塌河淀。

在此后的过程中,雍正、乾隆年间,直隶水系的大规模直隶一共有四次。

▲图6. 乾隆四年,北运河下游三道减河,连接塌河淀│天津府图1739

三条减水河,一起对二道贩子进行了有力打击。

而这三条河都是什么?根据地图的地理位置,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这三条减河,从北向南,依次应该是霍家嘴减河、辛庄减河、与金钟河。

实际上,这样一个上游「多川分流」的模式,是解决海河下游水患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这样的一个模式一直持续到后来的根治海河。

▲图7. 根治海河,图│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而根据《清史稿·程含章传》的记载,虽然雍正、乾隆年间,直隶水系经过了大规模治理,但而到嘉六年(1801)之后,这些治理过的河道基本又淤塞严重,到道光二、三年(1822/1823)前后,直隶水系又开始水患严重。

道光四年(1824)程含章以疏导之法治水直隶。

「治水在一『导』字。欲治上游,先治下游;欲治旁流,先治中流。挑贾家口以泄永定、子牙、北运、大清四河之水。挑西堤头引河以泄塌水淀之水,挑邢家坨以泄七里海之水。另开北岸一河以分罾口之势,修复减河以宣白、榆之源;挑浚三河头水道,添建草坝,为东淀之扼要……」。

这一系列操作之后,使得海河流域的水患暂时得到缓解。

时光荏苒,物换星移,转眼来到光绪年间。光绪年间不太平,几国洋人打完了谈,谈完了打的一顿折腾,然后又是某艺术团跳一阵梁。

在这一系列纷纷扰扰中,北运河者几条分流减河也再次逐渐出了问题。

▲图8. 北运河的记录│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根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记载——

「北运河者……又东南经郎家湾至蒲沟,又南流经马厂,又东南经桃花口、黄秦庄,又东南经北仓、南仓,又丁字沽、直沽、西沽,合而为三沽(同上)。[案此处 有霍家嘴,在丁字沽东,与居上之北仓,居下之辛庄,本为通塌河淀之三减河,通志有漏,据程氏含章原奏,应共为三。今北仓久湮,惟此同治十年(1871)重浚,而存在辛庄下者,光绪十九年(1893)开为金钟河上口……]」。

▲图9. 北运河三条减河故道,北仓减河已不存,中间的引河暂时不知为何│天津县图1884

这里面最为关注的是,北运河带来上游滚滚洪流的同时,也会必然的带来泥沙俱下的局面,程含章治水之后的几十年,这三条减水河实际上已经淤塞的相当严重。

首先 是北仓减河已经完全淤塞; 霍家嘴 减河 在1871年被重新整修、疏浚;而此时的 金钟河也是淤塞严重,使得李鸿章主政天津的时候,不得不于1893年,在原堤头减河的基础上重新挖掘、疏浚,进而而改造为 新开河,取代金钟河。

▲图10. 霍家嘴减河、新开河│天津县图1899

19世纪末的这一次整修、疏浚,使得这几条河道,基本恢复了一定的功能,但是天津城的水患问题远远没有解决。

在这几条减河中,与我们这次相关的是「霍家嘴减河」。

这里有个问题,是因为这条减河在霍家嘴,才称霍家嘴减河;还是因为这条减河的位置,让这个地方叫霍家嘴?

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按照地名志的说法,明永乐年间,有霍姓自浙江迁居至此,因村南河湾似嘴,以姓氏和地形特征结合,得名霍家嘴,别名河嘴子。清道光年间,曾称何家嘴。

其实呢,这是一种很大杂烩主义的说法,很可能是将几个故事掺和在了一起。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图11. 何家嘴、丁字沽,隔北运河相对│道光津门保甲图说

在《道光津门保甲图说》中这个地方被标注为「何家嘴」;但是,在我们前面提到的光绪年《光绪重修天津府志》中,这个地方又被写为「案此处有霍家嘴,在丁字沽东,与居上之北仓,居下之辛庄,本为通塌河淀之三减河」。

为什么一个地方被标注为两个姓氏完全不同的名称呢?

这好像很少见,我们再来看在1908年的地图,我们可看到这个地方被标注为「河嘴」,旁边的「 汗河」即是「 霍家嘴减河」。

▲图12. 河嘴、白庙、汗河│天津全埠详细新图,1908

这个地方到底叫什么?

其实啊,我们稍微调整一下思路就会发现,当你普通话不是那么标准的时候,「河」、「何」、「霍」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基本都是「河」的音。

这样一来,问题实际上就明了了,可以理解为这条减河存在的时间很早,在这个地方形成一个河口,在河口有一个突入水中的地带相对地势较高,有有人居住,称为「河嘴」。

那么至于是不是真的有人姓霍,我们无从考证,但可以理解「河嘴」、「何家嘴」、「霍家嘴」的本质就是「河嘴」。

这也从另一个维度,说明了这条减河存在的时间很早,而且对这一代的地名影像相当的大。

前面提到,到了19世纪末,北仓减河、霍家嘴减河、堤头减河基本都淤塞的差不多了。

同治十年(1871)霍家嘴减河重新清淤疏浚,堤头减河在光绪十九年(1893)在原有河道的基础上,开挖新开河,取代金钟河原有河道。

霍家嘴减河得到了重新的清淤疏浚,获得新生之后,同时换了一个名字「普济河」。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冥冥之中总感觉这是一个很有宗教意味的名字,虽然我每一次尝试各种办法来查询这条「普济河」名字来历都以失败告终。

而至今,我仍旧不知道「普济河」名字的确切的由来。

但是,我却仍然认为,「普济河」一名和宗教不无关系。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我们来看一下这条河的周边。

▲图13. 河嘴、白庙、孤云寺、广济桥、汗河│天津全埠详细新图,1908

1908年,当时的霍家嘴村(180),在北运河与减河的东北夹角处,与之隔减河相对的是白庙村 (181),这段故事要从白庙村的来历讲起。

明永乐年间,来自山西洪洞县的移民在此定居。

到了明万历二十年(1592),有一河南洛阳云游僧行经至此,看中了村东头的一块高地,在此营建了占地20多亩的三重大殿,并以他老家洛阳的白马寺为原型,雕刻了一座背驮经卷的白马石雕,立于大雄宝殿前,人们便将此庙称为「白马庙」,无名村也随庙的名字称为「白马庙村」。

由于天津人说话吃字, 「派出所 」能喊成 「派所 」,那么「白马庙」喊来喊去,也就成了「白庙」。

▲图14. 2001年复建的孤云寺│网络

到了清康熙46年(1707)暮春时节,康熙帝南巡回京时路过天津,适逢白庙正在举行观音像落成典礼,于是康熙驾临为白庙开光。

礼毕,康熙目观庙内两棵百年老槐,耳听钟声悠扬,又见碧空如洗,白云悠然,顿觉心旷神怡,随口吟诵起李白的七绝《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吟罢又挥毫赐题匾额「孤云寺」三个大字,并署落款「康熙四十六年五月十九日御书」,还破例盖上双龙御印。

后石匠将三字刻在了汉白玉匾上,此匾于1993年在白庙村出土,成为天津少数几个留存下来的古匾。

▲图15. 康熙御笔「孤云寺」匾,1993年8月在白庙村出│知乎@西庆余里

《天津县志》记载:「孤云寺,原名白庙,在城北潞河(北运河)东岸,有圣祖(康熙)御书赐额。」此后白庙声价大增,前来瞻仰御赐匾额者川流不息。

但平心而论,御赐「孤云」之寺名,对于平头百姓来说,毕竟显得空灵而晦涩,远不及眼前那个白马石雕朴素实在,于是人们仍以「白庙」称之。

从白庙的村名由来,我们不难看出,这座村庄是因为一座庙宇而得名,而这座庙宇因后来康熙御赐新名而名声大增,也是因为如此,也使得这一地区的各种地标名称往往带有些许宗教意味。

我们还来看1908年的这张地图,从这张地图上,我们可以更多的看到一些端倪。

▲图16. 河嘴、白庙、孤云寺、广济桥、汗河│天津全埠详细新图,1908

这条霍家嘴减河,被标注为「汗河」,「汗」的正字如下图,应该是一个三点水,加上一个干旱的「旱」字,但是在很多历史地图上,也常常写作「旱河」。

▲图17. 「汗」的正字

这个字很容易理解,左边是水,右边是旱,可以理解为时而有水,时而干涸的河道。这也符合减水河的特性,雨季河道充盈,水势汹涌,旱季河床干枯,黄土见天。

在这条汗河上有一座桥,桥的名称被标注为「广济桥」 (184)。

「 广济桥」 这个名字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符合「白马庙」、「孤云寺」所带来的宗教氛围,带有普度众生,广济天下的宗教情怀?

没错吧,这也就是我所能感觉到「普济河」一名中的宗教意味的来源,很可能重新疏浚的「霍家嘴减河」也是因为这周边的宗教氛围而被重新命名为「普济河」,寄希望于这条减河可以减轻水患、造福两岸、普济世人。

先有白马庙,后名孤云寺,上有广济桥,下有普济河,这很可能就是普济河一名真正的来源。

从早年间北运河的「减河」,再到「霍家嘴减河」,最后是「普济河」,以上便是「普济河」的前世。

好了,我们今天从「普济河道」开始切入,逐步分析了海河水系的水患的由来,然后讲到北运河的诸多减河,这一切铺垫之后,我们讲述了天津「普济河」的来历,最后,我们分析了「普济河」名称的由来。

这个故事没有结束,我们只说了普济河的「前世」,在下一期专题中,我们来说一说普济河的「今生」,这里一定有大家见过,但没留过神的细微之处。

感谢大家收听我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ps,其他公众号读者已经用红包啪啪啪啪的羞辱作者了,大家还等什么。

本期到此 下期早敬

江平客 │ 天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