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华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康人寿保险改名叫什么 甲子华章

甲子华章

2024-07-13 08: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甲子华章——中国保险业60年

  60年前诞生,60年成长,在历经停业、复业的蛰伏,分业、混业的变迁中,中国保险业一路艰辛、顽强前行,由弱到强,铸就了今日的辉煌:至2008年底,全国保险公司已经达到130家,从业人员320多万人,实现保费收入近万亿元,市场规模增长2000多倍,保费收入晋升世界第六,成为新兴保险大国。

  60年,共和国的年龄。伴随着共和国的繁荣富强,中国保险业参与管理社会风险、提供经济保障,写下了如歌的历史篇章。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撰文 刘平 本刊记者 胡琼

  ◎老照片来源 中国人保

  60年历史回顾

  新中国保险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49年10月20日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新中国建立刚刚20天,为迅速发展经济,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全国统一的保险机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保60年的足迹,印证了新中国保险事业历经艰辛、由弱到强、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发展史。

  以改革开放为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大阶段。

  新中国保险事业的曲折发展阶段  1949-197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而也揭开了中国保险史的新篇章,使保险事业发展纳入社会主义轨道,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人民福利服务。新中国的成立,彻底摧毁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垄断,中国保险史从此揭开了崭新一页。

  整顿改造旧的保险业  1949-1952

  1949年上海解放后,设立了保险组,专门负责接管官僚资本的保险机构和管理私营保险公司。当时复业的华商保险公司有63家,外商保险公司42家。随着国营外贸系统和新的海关建立,外商保险公司招揽不到业务,到1952年,外商在华保险公司全部退出中国保险市场。

  人民保险事业的蓬勃发展期  1952-1959

  1949年8月,陈云同志在上海主持召开全国财经工作会议,做出了建立国营保险公司的决定,并责成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筹建。同年9月召开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将“保护国家财产,保障生产安全,促进物资交流,安定人民生活,组织社会游资,壮大国家资金”作为发展新中国保险事业的指导思想。这次会议受到中共中央重视,薄一波同志(时任中财委副主任)亲笔致函中国人民银行南汉宸行长:“中央同意搞保险公司”。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宣告了新中国第一家国家保险机构的诞生,这标志着旧中国民族保险业资本实力薄弱、机构更迭不定、缺乏独立自主的状况从此一去不返。

  从1949年至1959年这10年,经过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努力,中国保险业迈开了第一步。在全国总收入只有200多亿元的情况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共收取保费16亿元,支付赔款3.6亿元,积累保险资金4亿元,为国家创造税收5亿多元。在这一时期里,社会主义保险事业取得可喜的成就,完成了对私营保险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保险体系,普遍设立了保险机构,制定了新的规章制度,恢复和开办了许多业务,并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或间接的分保关系和货损、船损检验的代理关系。

  国内保险业务中断期  1959-1978

  由于对保险的积极作用认识不足,在1958年全国人民公社化的高潮中决定停办国内保险业务直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使人员和资料大量丧失,拉大了与国外的差距。

  1958年10月,国务院召开的西安财贸工作会议提出:“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已经消失,国内保险业务应立即停办”。1959年,人身保险业务和其他国内保险业务一道全面进入停办状态。

  改革开放后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阶段  1979年至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国内保险业务开始恢复。改革开放开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宏伟事业,让我国保险业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在中国大地上铺展开了保险事业大发展的壮阔画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保险业也逐渐打破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的传统格局,国内和涉外保险业务都有了迅速发展。

  恢复发展阶段  1979-1996

  1979年4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会议纪要》,作出了“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重大决定。11月,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中断了20年的国内保险业务正式宣告恢复,中国保险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在财产保险业务率先恢复的基础上,1982年,开始恢复办理人身保险业务。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1982年至1995年的13年间,人身保险业务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递增。

  1979年,中断营业20余年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复业。直到1985年以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直是独家垄断中国保险市场。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速,市场发生了变化。

  1986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首先在新疆批设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该公司在2002年被批准成为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

  1987年,恢复了交通银行保险部(其前身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太平洋保险公司)。1991年,交通银行将其组建成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这是继中国人保公司之后的第二家全国性商业综合保险公司。

  1988年,作为改革试验的产物,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在深圳成立,这也是第三家全国性的保险公司。至此,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人保、平保、太保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

  1992年,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子公司友邦保险公司(AIA)重返其发源地中国上海,成立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成为第一家开业的外资保险公司。友邦第一次将个人营销理念带入中国,为中国寿险市场培养出了第一代寿险营销员。随后,寿险个人营销之风随着平安的扩张席卷中国大陆,中国寿险业发生了历史性的革命。目前,友邦保险仍然是中国内地唯一的外商独资寿险公司,足可见国人对“老朋友”的特殊情怀。

  中国保险市场的新变化及其蕴藏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世界各地保险公司纷纷来华设立代表处和开办公司。

  1995年6月30日,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部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保险法》的实施,从根本上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保险立法支离破碎、很多方面无法可依的局面,可谓中国保险法制史上的分水岭。

  专业化经营阶段  1996-2003

  1996年7月23日,根据《保险法》关于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分业经营的要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改组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下设中保财产保险公司、中保人寿保险公司、中保再保险公司和中保海外机构。从此,我国保险业进入了专业化经营时代。

  同年,《保险法》实施后的首批商业性、股份制保险公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保险公司成立。至此,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保险市场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1998年11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成立,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商业保险监督管理职能。保监会的成立是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和管理规范化的标志。随着保监会派出机构的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保险监督体系基本建立。

  同年,国务院决定将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拆分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和香港中保集团四家完全独立的保险法人机构。

  1999年1月18日,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继承人保品牌,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3月,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成为国有独资的一级法人,直接隶属于国务院。至此,中国人寿正式独立登上中国金融保险市场的大舞台。

  2001年,中国加入WTO,保险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保费年均增长达30%。

  2002年,中国人寿提出了“实现保费1000亿,跻身世界500强”的目标,当年实现保费收入1287亿元,并以此业绩首次入选《财富》“全球500强”企业。

  2003年起,国有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革取得突破进展,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所属股份公司相继在香港和纽约成功上市,为国内保险业引来巨额境外资本;三家国有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相继建立,为进一步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率打下基础。

  2003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组后更名为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并同时发起设立了中国内地最大的非寿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首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同年11月6日,中国人保旗下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内地金融机构境外上市第一股“中国财险”在香港挂牌交易,由此刷新了中国人保54年纯国有保险的履历。“中国财险”也因此被称为“民族保险第一股”。

  继中国人保之后,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相续上市,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刮起了一股“中国旋风”。2003年6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重组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并独家发起设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2月17日和18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成功上市,创造了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

  步入综合经营的新阶段  2003年至今

  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重组设立以来,适应金融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开启了集团化发展的征程,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和中国人寿股份公司联合发起设立了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06年,国务院第13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肯定了我国保险业取得的巨大成绩。意见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向未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同年,保监会发布了我国第一个保险行业发展规划——中国保险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目标到2010年,年保费收入比2005年翻一番达到1万亿元,保险深度达到4%,保险密度达到750元。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人寿在其董事长杨超的领导下制定了“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集团化发展战略。同年底,国寿财险公司和养老险公司相继成立。同时,对海外公司、国寿投资公司、保险学院的改革工作也基本完成,一个集寿险、财险、企业年金、资产管理、实业投资、保险教育等业务于一体的我国最大保险集团初具规模。

  2007年1月9日,中国人寿股份在上海成功回归A股。自此,中国人寿成为我国首家境内外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在“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发展战略之下,确立了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奋斗目标。

  2009年上半年,中国人寿总资产达1.42万亿元,占保险全行业的37.8%;总保费收入1865亿元,其中境内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796亿元,市场份额为40.7%,牢牢占据国内寿险市场的主导地位。资产公司受托管理资产1.27万亿元,是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财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41.02亿元,市场地位已上升到第六位。养老险公司后来居上,新增中标基金规模合计132.37亿元,位列同业公司第一位。

  从寿险专业化经营的1996年到实现多元化经营的2008年,短短12年时间,中国人寿总保费收入翻了四番,年均增长率达26.4%;总资产增长了23.2倍,年均增长率达30.4%,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中国人寿连续7年跻身《财富》全球企业500强,2009年位居133位;连续2年入选世界品牌500强,品牌价值已高达824.37亿元,是我国唯一的“双世界500强”保险企业。所属寿险公司位列《福布斯》全球上市企业2000强的第72位,高居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市值500强企业第31位,为全球寿险公司之首。中国人寿已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保险集团。

  与此同时,中国人保在吴焰的领导下也已明确了“以巩固和加快发展传统主业为立业之本,以超常规发展人身保险业务为振兴之策,以开拓资产管理、资本运作等领域为跨越之道,发奋图强,开拓创新,力求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中国人保新的创业和跨越式发展,把中国人保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大型现代金融保险集团”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形成了包括财险公司、寿险公司、健康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人保投控和保险经纪等在内的多元保险产业构架,实现了从保险集团向保险金融集团的跨越。

  2008年,中国人保人身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09%,在集团保费收入中增量贡献达70%。与此同时,作为立业之本的人保财险实现保费收入1019亿元,成为中国保险业年度保费突破千亿元大关的第一家非寿险公司,进入了世界非寿险业大公司行列。

  60年人事盘点

  60年的发展历史,伴随着无数的人和事。其中,每段历史都会涌现出一些典型的代表人物,而每个典型的人物也会演绎出一段精彩的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秦道夫与我国第一部保险法,唐运祥、王宪章与国有险企专业化经营、重组改制上市,吴焰、杨超与国有险企多元化、集团化综合经营,马明哲、陈东升、王梓木与股份制险企的诞生与发展……

  ■天生优势的国企老总

  中国保险业自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而来,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拆分为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再保险,这三家均为人保嫡系,与专注于海外业务的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源于交通银行保险司的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组成根正苗红的“国字号”保险公司。

  这一族群大抵可包括秦道夫、马永伟、唐运祥、王宪章、戴凤举、杨超、冯晓增、王国良、吴焰、刘京生、林帆、高国富等人。

  秦道夫与我国第一部保险法紧密相连,亦是那个充满革命激情年代老保险人的典型代表。这位主政老人保最长时间的老总,见证了人保的诞生,并伴随人保一路成长。

  1950年12月,秦道夫由人民银行调到人保。自1959年始,国内保险业务停办了20年。秦道夫亦守业20年。

  199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秦道夫正是这部保险法的起草委员会主席。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保险基本法,它的出台奠定了我国现代保险的架构,具有重大意义。

  马永伟主政老人保期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1996年的主刀分拆中保集团。马永伟是1994年8月接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其前一职位是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在农行,马永伟主持了农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的分拆。

  马永伟随后的精彩亮相是1998年出任新成立的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任主席。

  唐运祥、王宪章、戴凤举、杨超、冯晓增、王国良有诸多相似之处,堪称典型的红旗下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他们大多出生在上世纪 50 年代前(其中杨超和王国良最年轻,均是1950 年出生),受党的教育多年,有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胸怀实业报国、恢复民族保险业的壮志宏图,又能在国家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顺应潮流,与时俱进。

  唐运祥、王宪章分别在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重组改制、海外上市后,功成身退。

  2003年12月22日,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成立。戴凤举在以原人保再保部为班底的一百单八将的基础上,主刀的中国再保险一次改制完成。

  杨超于2005年6月从香港中国保险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任上接替王宪章,接棒中国人寿继续多元化综合经营的金融集团之旅。有评论认为,中国人寿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国际化,即建成世界一流的寿险公司;另一个是金融控股,即成为以寿险为主业的金融控股集团。如果说王宪章完成了中国人寿上市使命,但还未来得及打造集团经营梦想,而杨超正是要接力前任,并逐步度入跨越式发展时期。

  冯晓增则从中国保监会副主席任上接替杨超执掌香港中国保险集团,引领其二次创业。

  王宪章、戴凤举、杨超、冯晓增都属老人保嫡系,自投入保险行业之初,即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结缘,分别担任过辽宁省分公司总经理、浙江省分公司总经理、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天津分公司总经理。

  唐运祥曾任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任上转任中国保监会副主席。

  在王国良主政的八年中,太保既经历了寿险因偿付能力不足造成的业务停滞期,亦完成了一波三折的战略引资。引资和上市一直是王国良不可回避的两道难题,引资谈判几起几落,上市一直是箭在弦上,2006年7月,王国良最终黯然离去。

  吴焰,少壮派国企老总,有着“强硬作风和铁腕手段”。自2007年1月由中国人寿总经理任上入主人保控股后,即制订了“改革重组、整合创新”的方针,着力打造金融控股集团。不到三年,专注于资本运作的吴焰长袖善舞,人保集团金融控股集团架构初成——保险、信托、基金和证券四大板块齐备。2009年,人保集团整体改制方案获国务院批准,人保集团股改取得突破性进展。

  吴焰曾给自己写下12字箴言——“前瞻,鹜远,求实;善谋,慎断,厉行”。

  2005年6月,刘京生从中国保监会副主席任上转任中再集团,其任务是进行“二次改制”,实现集团公司从国有独资向股份制转化。

  2006年8月,央行与保监会就中再集团注资一事成立领导小组,并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关于汇金公司动用约40亿美元外汇储备,以增资扩股的方式注资中再集团的报告。获批。

  2007年10月30日,中再集团正式更名为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刘京生出任董事长兼总裁。刘称:公司将择机上市。

  然,刘于2008年8月突然离开中国再保险。上市计划亦搁浅。

  2008年8月19日,林帆从因年龄到限的冯晓增手中接过中国太平董事长的舵柄,扬起了中国太平的新风帆。

  2009年6月29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在香港总部举行新名启用仪式,宣布正式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的名义办公,“中国太平”品牌开始启用。同时,中国太平旗下公司名称与品牌整合工作也将渐次展开。

  中国太平旗下拥有太平人寿、太平保险、太平养老保险以及太平资产管理公司等数家“太平系”公司,同时还拥有两家在境外上市的中资保险企业——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民安(控股)有限公司,以及中保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国际再保险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

  2006年7月,高国富接替王国良执掌太保后,太保集团进行了发展战略调整。“以保险业为主、兼营其他金融业务、面向国际的金融控股集团”成为新的战略定位。

  在上市进程上,高国富更是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于早先违规投资的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太保选择将持有的金融学院的出资人权益以1 元对价转让给复旦大学。

  2007 年12 月25 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平稳登陆A 股。七年磨砺终成正果。高国富称自己“忐忑不安、无比激动”。

  ■ 杀出血路的股份制掌门人

  股份制险企掌门人的典型代表是马明哲、关国亮、陈东升、王梓木等。他们大多有在国家政府机关或国有金融机构任职的经历。如马明哲曾在招商局就职、关国亮曾工作于黑龙江省财政厅、陈东升任职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梓木官居原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等,他们现在都具有高学历,均有博士学历,有的还兼任高校的教授,在对宏观经济的理解、宏观形势的把握、与政府机构的人脉上颇具优势。

  与前述国企老总不同的是,马明哲、关国亮、陈东升、王梓木等筹办保险公司的时候,正值体制改革深化之时,泰康、华泰等的设立更是在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1992 年,国家体改委下发的《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和《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两个红头文件,更使他们成立股份公司的想法逐步变成现实。因此关国亮、陈东升、王梓木这一代下海的官员,后来也被称为 “92 派”。

  综合各媒体对他们的报道来看,不论是深居简出的马明哲也好,还是频频出镜的陈东升也罢,尽管受到市场经济的血与火的洗礼,但在他们的心目中,集体主义、理想主义、实干主义的色彩还是比较浓厚。“振兴民族保险业”是时代赋予他们这一代经理人的使命,“模仿国外的成熟市场和先进经验”曾经一度是他们的战略取向之一,但当他们初步把握了保险的发展规律后,“创新”始成为新的动力与目标,公司也就获得了更大的加速度。于是才有了寿险营销体制的辉煌,有了吸引外资参股的壮举,有了集团架构的设想。

  在外人看来,他们已经功成名就,“稳坐钓鱼台”,管理手段日渐圆熟,公司实力蒸蒸日上,治理机构日臻完善,外资机构一时难以撼动他们的地位。对他们来说,进入保险业的原因固然因为“保险业是个朝阳产业”,但保险俨然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一部分。保险,是他们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

  在马明哲的领导下,中国平安集团成功整体上市,形成了包括寿险、财险、健康险、基金、证券、银行等业务在内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其中寿险业务仅次于中国人寿高居第二,财险业务仅次于中国人保、太平洋财险之后位居第三。

  需要补充的是,关国亮,这位曾经以辉煌的光环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的光鲜董事长最终却被免去职务,走上被告席,等待法律裁决。

  2006年9月23日,中国保监会开始对新华人寿资金运用问题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关国亮任董事长的八年间,累计挪用资金130亿元,尚有27亿元未能归还。10月8日,关国亮接到保监会“暂停履行董事长职责”的通知,工作移交给总裁孙兵。3个月后,关国亮的董事长职务被正式免除。

  2008年11月25日上午,关国亮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开庭受审。

  ■ 职业经理人之始

  这一族群的代表是2001 年特别是2004 年后新成立公司的筹建者。他们大多出生于50-60 年代,一般受过高等教育,敢于接受挑战和变革,勇于追求价值实现与个性张扬。他们外语上有优势,思维很活跃,或者精通保险业经营管理,或者熟悉国际金融和保险规则,逐渐通过个人努力掌握公司的实权。他们一般不会在某家同业公司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往往因时、因地需要进行调整;他们也不必只效忠于一家公司,并从基层做到高层,而是习惯于寻找适合自己的空间和土壤。对他们来说,保险的职业味更大于事业味,他们的职业操守更强于事业观念。

  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有业内公司从业经历,并有做过地方“大员”的辉煌历程,尽管他们此前的影响主要偏于一隅,但今后他们的声音将不容小觑。或许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

  在上个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直是中国保险业本土人才最大的资源库和输出地,因为当时保险“别无分号,独此一家”。90 年代中晚期,平安保险公司“取代”人保,成了保险业高管人才的“黄埔军校”。

  平安系包括孙兵、李钢、赵卫星、何志光、陈剖建、刘经纶、田地、林瑶珉、曹湛、丁当、朱仲群、郑秋根、杜林、战鹰等人。

  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平洋保险等国有系包括段求平、赵晓夏、石福梁、段景泉、谢跃、郭林等人。

  监管官员系包括张维功、何勇生、张忠继等人。

  孙兵,曾任平安常务副总经理,为仅次于马明哲的第二号人物,后筹建新华人寿,任总经理至今。

  李钢,曾任平安副总经理,后筹建生命人寿,任董事长、总经理,2008年10月请辞。

  赵卫星,曾任平安第三任常务副总经理,后筹建国民人寿(后更名为嘉禾人寿),任总经理,2006年初“回归”平安,现任平安养老险总经理。

  何志光,曾任平安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后筹建太平人寿,任总经理、董事长。

  陈剖建,曾任平安南京分公司总经理,后筹建天安保险,任总经理、董事长。

  刘经纶,曾任平安寿险协理和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现任泰康人寿总经理。

  田地,曾任平安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后筹建东方人寿,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后东方人寿停业。

  林瑶珉,曾任平安武汉分公司总经理,现任昆仑健康险董事长兼总裁。

  曹湛,曾任平安杭州分公司总经理,后筹建华夏人寿,任总经理。

  丁当,曾任平安北区事业部总经理,2005年11月转任合众人寿总经理,2007年5月“回归”平安,任平安人寿副总经理。

  朱仲群,曾任平安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后筹建长城人寿,任总经理,2009年5月改任副董事长。

  郑秋根,曾任平安石家庄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泰康人寿杭州分公司总经理,后筹建信泰人寿,任总经理。

  杜林,曾任平安青岛分公司总经理,后筹建永诚财险,任总经理、董事长。

  战鹰,曾任平安昆明分公司总经理,后筹建都邦财险,任总经理,2008年11月由于和股东方“暗战”,已离开。

  段求平,曾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任职,现任中银保险总经理。

  赵晓夏,曾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任职,现任海尔纽约人寿总经理。

  石福梁,曾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任职,1998年转任大众保险副总经理,2003年接掌太平保险,2007年“回归”大众保险。

  段景泉,曾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任职,后任民生人寿总经理、董事长,2009年9月请辞。

  谢跃,曾在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任职,后筹建天平汽车保险,任总经理,2009年7月任紫金财险副总经理。

  郭林,曾在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任职,后筹建安诚保险,任总经理。

  张维功,由广州保监局局长任上下海,筹建阳光财险,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后成立阳光保险集团,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何勇生,由大连保监局局长任上下海,筹建百年人寿,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张忠继,由浙江保监局局长任上下海,筹建浙商财险,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另有,张洪涛,国发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保险系主任,后筹备正德人寿,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 痴诚友邦人

  为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独辟篇幅,是为了彰显友邦保险对中国保险业的重要性。

  1992年,友邦保险悄然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滩头阵地——上海,从而一举改变了中国保险市场的格局。目前友邦保险已经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中蓬勃发展,并成为很多保险公司效仿的对象。

  而对于中国寿险营销来说,友邦保险的地位更是重要,正是其将个人代理人制度带入中国。虽然目前寿险营销体制备受诟病,但不可否认其对中国保险业的巨大贡献,并从目前来看,该体制仍具生命力,仍有其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2006年8月,被称为“寿险教父”的徐正广静悄悄地来到南京,开始他在中国大陆的二次创业。和十几年前来内地筹建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一样,他的装备仍是一只皮箱。

  徐正广堪称内地寿险营销第一人。1992年徐正广只身一人从中国台湾奔赴上海,组建内地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他抢先引入国际保险业的保险代理人制度、培养出了中国内地第一位北美精算学会会员和寿险管理师、推出了全新概念的保险产品。2002年,在上海友邦坚守十年的徐正广宣布因受疾病困扰,返回中国台湾养病。

  2002年,徐水俊告别在台湾的舒适生活,来到北京创业。他以“培育青年好榜样,树立保险新形象”为公司愿景,承诺决不挖墙脚,全力树立行业新形象。从零做起,一手缔造了首都北京第一家外资独资保险公司——友邦保险北京分公司。

  徐水俊投身寿险业35年,一直服务友邦保险,他如此拆解“友邦”二字:友情可贵,真心相伴;邦谊永固,始终如一。

  2008年7月,徐水俊升任友邦中国区首席业务执行官,现任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友邦高管皆“从一而终”,大多一生只服务一家保险公司,可谓痴诚,对寿险事业痴心不已,对友邦忠诚不二。

  “48年友邦老人”谢仕荣于2009年5月卸任友邦保险董事长兼CEO一职,正式退休。

  谢仕荣帮助友邦保险打下了“亚太地区的江山”。在他的带领下,友邦保险实现了亚太地区的资产规模自上世纪60年代的2500万美元发展到现今的600亿美元。目前,公司网络覆盖13个区域市场,并拥有25万名业务代表和2万名员工,为超过2000万客户提供服务。为此,AIG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迪在2009年3月19日的备忘录中,将谢仕荣称为“全球寿险业务平台的主要设计师”。

  2009年2月28日,友邦保险完成法律重组,将多个亚太地区的友邦业务整合为友邦保险集团。随后,友邦保险宣布将继续根据市场状况考虑各种策略性的选择,其最终可能包括公开招股、单独上市。此时,71岁的谢仕荣选择了退休,也算是对其工作48年的友邦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 同文同种的合资高管

  从1996年第一家合资寿险公司——中宏人寿在上海成立,至2008年底君龙人寿在厦门成立,十三年间,国内共有25家合资寿险公司成立。其中,除广电日生人寿、中航三星人寿一直坚持由外方股东派遣日、韩高管外,其他合资公司掌门人绝大多数并不是金发碧眼的外籍人士,而是和我们说着同一种语言,有着同样肤色的华人保险职业经理人。

  这些华人职业经理人中又以台湾籍居多,合资公司首任总经理尤其偏爱选用台籍高管,并由此产生了“台湾模式”。

  西进的台干有中宏人寿总经理林重文,太平洋安泰人寿首任总经理张全福、现任总经理陶孟华,中德安联人寿首任总经理张永固,中保康联人寿首任总经理赵国贤、第三任总经理陈履洁,恒康天安人寿首任总经理王天运,海尔纽约人寿首任总经理朱立明,首创安泰人寿首任总经理蔡康、第二任总经理董宏良,中英人寿总经理张文伟,海康人寿首任总经理蔡隆展,中美大都会人寿首任总经理齐莱平,国泰人寿首任总经理张发得、现任总经理龚志荣,联泰大都会人寿总经理贝克俊等。

  其中,除林重文、陶孟华、张文伟、贝克俊外,其他均已离职。值得一提的是,中英人寿是唯一一家自开业来没有更换过总经理的合资公司,张文伟已掌舵中英人寿长达6年之久。

  除台湾之外,还有一些来自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的职业经理人。如,中宏人寿首任总经理、合众人寿现任总经理陈炳根,光大永明人寿第三任总经理张敬臣,首创安泰人寿第三任总经理张剑锋来自香港;信诚人寿首位CEO谢观兴、第三任CEO陈嘉虎,中意人寿首任总经理黄金财来自马来西亚;光大永明人寿首任总经理陈德仁来自新加坡等。

  这些来自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的华人职业经理人,他们都曾经有过外资保险企业的从业背景,他们中的很多人是从基层的代理人做起,一步步成为公司的高管。也正是这样丰富的从业经历,让他们能够把过去的经验成功地复制到中国保险市场。他们中的很多人擅长市场开拓,可以兼顾本土化和市场开拓两个方面。正是这种优势使得他们成为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优先人选。

  台湾一度被当成大陆保险市场的人才库,主因就在于“同文同种”。2002年起,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迅速发展和外资寿险机构在大陆营运牌照的进一步放开,越来越多的外资寿险公司在中国布局。而不管是出于深层次的文化方面还是最现实的语言因素的考虑,“同文同种”的台湾都成了外资寿险公司调派职业经理人的重镇。

  而台湾作为保险业发展成熟的市场,一直以来,都被大多数外资寿险公司当成人才培育摇篮。且由于受到大陆保险市场高度成长的吸引,一些台湾高级保险人才也愿意前往大陆寻找第二春。

  ■ 剑走偏锋的中介新秀

  中国保险专业中介既没有含着金汤匙诞生的先天优势,也没有被父母悉心呵护的后天培育,但仍然坚持蹒跚前行,亮出了自己的精彩,尤其是2007年10月底泛华保险以亚洲中介第一股成功登陆纳市,更是引得市场侧目,掀起中介“淘金热”。

  保险专业中介的成长与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密不可分。仅2006年和2007年,华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中国众合有限公司和泛华联合金融服务集团先后获得了来自IDGVC、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鼎晖投资基金的2500万美元、1000万美元以及1.5亿元的投资。

  “毋庸置疑,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和银行抢滩中国,这些外资金融机构拥有一流的产品,而他们也知道中国是拥有40多家大中城市、2800多个县级城市,潜力巨大的市场,但是,一流的产品和广阔的市场中间没有渠道。”华康首席执行官汪振武曾指出,这些后进入的外资公司想要像友邦当年一样自己打天下是不现实的,并且通过独立中介公司比自建团队销售单一品牌产品可节省三至四成的成本。

  而亦有风投界人士曾表示,在国外,保险公司都是采取两头在外的模式,专注产品开发。国内的保险公司从产品的设计、销售到核保、理赔上下通吃,这种模式存在先天的缺陷,保险中介公司将大有可为。

  在对国内保险专业中介的定位上,保险中介机构和风投商是契合的,合作自然一拍即合。

  2007年10月31日,泛华保险服务集团登陆纳斯达克。泛华保险在资本市场上、保险市场上“一夜成名”。

  对于融资,泛华保险服务集团CEO胡义南曾说,他最大的体会是,融资故事很重要,要有非常明确的战略定位和行动指南,明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而泛华保险这位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毕业、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教师出身、曾经做过木制门生意、最终以创办汽车俱乐部起家的当家人自然为广大投资者及风投商讲述了一个胸怀金融服务业的曲折而精彩的融资故事。

  保险专业中介让市场侧目的不仅仅有纳斯达克,还有目前风头正劲的创业板,不仅仅有泛华保险集团,还有华康、中国众合、民太安保险公估、江泰保险经纪等。

  而目前最值得期待的正是民太安保险公估的登陆创业板。民太安保险公估正是1994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老八家”保险中介之一,杨文明为总裁,一手操持其发展壮大。

  ■ 掌控全局的监管长官

  1998年11月18日,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保集团)彻底解构的基础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专门监管保险行业的国家职能机关。

  在50年中,保险公司的上级主管历有财政部海外业务局、人民银行海外业务局、人民银行金融管理司保险合作社管理处、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管理司保险处、人民银行保险司,直到保险业专门的监管机构保监会。其后,人民银行行使央行职能,保监会则与其前后成立的证监会和银监会组成监管中国金融业的三驾马车,大局笃定。

  保监会机关以中保集团领导为班底建立,办公场所亦无须挪动,仍在位于北京阜成门的人保大厦(后搬迁至金融街),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再保险公司则迁出另觅新址。

  历数保险业监管长官,需从原中国人民银行保险司司长马鸣家说起。马鸣家被称为“中国保险监管第一人”,是保险业为数甚少的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奉献政府津贴。马鸣家还曾担任中国再保险公司副总经理,退休后再出山,筹建国民人寿,任董事长。

  保监会首任主席为中保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马永伟。保监会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处处都需要马永伟张罗。

  保险人才的管理与培训机制的建立,便是其中之一。其中以建立精算师考试认证制度最为突出。保监会成立之初,就在人身保险监管部设立了精算处,负责“中国保险精算制度建设项目”的进行。1999年10月,保监会组织了首届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60多人参加考试。一个多月后,考试结果公布,43人通过考试,中国第一批精算师正式诞生。

  成立之初,保监会各地还没有“分舵”,为了开展地区保险业监管工作,使保监会更好地发挥统筹全国保险监管工作的职能,马永伟要在各地开设保监局。1999年12月,保监会在国内设立派出机构,包括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全国共设立11处,第一次完成了全国性保险监管网络的铺设。

  吴定富是2002年11月接替马永伟出任保监会主席的。上任后,吴定富积极主动,逢会必讲发展。2004年保监会确定保险业发展方向为“做大做强保险业”;2005年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2006年将保险业发展定位为“又快又好地做大做强保险业”;2007年提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进入2009年,保险业发展出现新情况、新问题。2009年全保会上,吴定富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防范风险,调整结构,促进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势要“回归保障”。

  除此之外,2003年,吴定富提出保险主要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三大功能,目前在经济补偿方面中国保险业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在后两个方面亟待快速全面发展。

  2006年6月16日,《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通称“国十条”)下发。这是继2003年底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2004年初推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国九条”之后,国务院对金融业第三驾马车保险业的政策“钦定”,使保险业的发展规划得以成为国家意志。

  评论称,“国十条”的下发是吴定富领导下的保监会长期工作、反复铺垫的结果。

  60年成果辉煌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向未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摘自《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60年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近30年的快速发展上。

  改革开放后,保险业全面恢复并步入蓬勃发展轨道。中国保监会最新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速,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1980年我国保险市场仅由一家公司经营,全部保费收入只有4.6亿元,到2008年底,实现保费收入达9784.1亿元,市场规模增长2000多倍,保费收入国际排名第六,成为新兴保险大国。

  在业务结构方面,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人寿保险与非寿险业务的比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80年代末期,财产保险占总保险业务的比重高达80%。随着寿险业务的长足发展,财险比重大幅降低,目前财险业务约占30%,而寿险业务增至约70%。

  1979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时,我国只有企财险、货运险、家财险、车险等几个财产保险种类。而今,险种已扩展到人寿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等领域,基本形成涵盖所有可保风险领域的产品体系。

  作为经营管理“风险”的特殊行业,提供及时有效的经济补偿是保险业最基本的功能。据统计,仅2002年以来,保险业就累计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超过1万亿元。

  在经济补偿功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本融通功能,则是保险金融属性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资金运用渠道的不断拓宽,保险业积累的大量资金通过投资银行存款、国债、企业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基础设施项目等,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在资本和货币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3.4万亿元,其中持有各类债券达1.8万亿元。去年10月,国务院放开了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股权的限制。今年2月,新修订的《保险法》又首次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和房地产)。

  随着保险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保险具有的社会风险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信用管理功能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最近,公安交管部门宣布将酒后驾车与保险费率和个人信用记录挂钩,即体现了保险的一种社会管理功能。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保险业成长的基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担当“稳定器”和“助推器”,为百姓安康撑起一把“保护伞”,是保险业前进的动力。保险业在快速发展壮大中,不断发挥着自身特有的功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已满30周年。2008年末,已有130家保险主体群雄争霸,比2002年增加88家;另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445家,其中保险代理机构1822家,保险经纪机构350家,保险公估机构273家。保险业从业人员322.8万人,比2007年末增加65.4万人,增长25.4%。其中,保险营销员262.9万人,增加56.1万人,增长27.1%。

  据保监会统计数据,2008年4月底,我国保险资产总规模就达到了3万亿元,实现了保险行业发展历史上首次突破3万亿大关的历史记录。2007年1月,保险总资产数额为2亿元,实现了第二个万亿元。从1980年恢复国内业务到2004年初,保险业积累第一个1万亿资产用了24年,积累第二个1万亿用了3年,从2万亿到3万亿时间仅为1年零4个月。而在保费持续大增的随后8个月时间里,资产仅增加了0.3万亿,增速已经明显降缓。

  2008年我国原保费收入更是迈上一个新台阶,几近万亿,达9784.1亿元, 同比增长更是接近四成,是2002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创6年来的增幅新高,继续大幅高于我国GDP增长速度,提前2年实现了保险业“十一五”规划保费收入1万亿元的目标。

  2008年我国的保险深度(保险深度指的是保费收入占GDP的比例)仅为3.25%,保险密度(保险密度指的是人均保费数量)约为736.74元人民币,远低于2006年的世界平均水平。2006年世界平均保险深度为8%,世界平均保险密度为512美元,相当于3500-4000元人民币。可以预言,作为新的朝阳行业的保险业,仍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高于国民经济增长水平的速度发展。

  百家争鸣  各显神通——保险主体竞争态势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保险市场上,正上演着一场群雄逐鹿的壮丽画面,既有群雄纷争,也有诸侯割据,“海外列强”虎视眈眈者大有人在。可以预言,真正的群雄逐鹿才刚刚拉开帷幕……

  1978年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复业;

  1988年 平安保险在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成立;

  1991年 太平洋保险重新开业;

  1992年 友邦保险阔别中国40年后重返上海;

  1996年 全国性股份制寿险公司新华人寿、泰康人寿等成立;

  1998年 民生人寿、生命人寿成立,太平人寿复业;同年,中国人保(集团)正式分拆成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再保险和香港中保(集团);

  2004年 保监会一次性批筹18家保险公司,其中8家寿险公司;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平安保险相继在海外上市;

  2005年 默默无闻的中意人寿凭借股东业务跃居外资保险公司“霸主”;同年,人保健康险、人保寿险相继成立,囊括产寿险的人保集团重新出现;

  2006年 中国人寿晋身全球寿险“老大”;

  2006年底、2007年初国寿财产、国寿养老险相继成立,囊括产寿险的中国人寿集团出现;

  ……

  目前,在我国有近60家人身险公司和近50家财险公司。在百余家保险主体中,既有“老牌帝国”,又有后起新锐,市场格局在慢慢演化中不断出现一些惊人之举。2005年11月18日成立的人保寿险,借力人保财险的品牌、网络和人力资源,坚持走规模效益化之路,推进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短短三年多时间已跻身寿险第六,大有超越泰康、新华和太保寿险,逼平平安寿险,并最终与中国人寿分庭抗礼的势头。

  2008年,全国56家人身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7337.57亿元,其中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泰康人寿、新华人寿五家公司占据了寿险市场八成的业务份额,构成了新的第一集团。人保寿险、太平人寿、生命人寿、民生人寿、合众人寿、嘉禾人寿等构成了第二集团。

  受由美国发端的金融危机影响,26家外资寿险公司2008年的市场份额有较大下降。2008年,外资寿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61亿元,市场份额为4.92%(2007年为8%)。

  2008年,全国47家财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2446.25亿元,其中人保财险、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中华联合四家公司占据了财险市场75%的业务份额,构成了财险市场的第一集团。大地保险、天安保险、永安财险、国寿财险、阳光财险、安邦、太平保险、都邦、出口信用等100亿以下、30亿元以上的财险公司构成了财险市场的第二集团。其余保费规模30亿元以下的财险公司为第三集团。

  与外资寿险公司不同,2008年外资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较2007年略有增加,但还是仅有1.18%(16家外资财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28.84亿元),远远小于外资寿险公司4.92%的市场份额。

  逆市飞扬  保费暴增——万亿背后有隐忧

  在我国保险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影响我国保险业长远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业务结构、产品结构、基础管理和风险防范等方面。

  2008年原保费收入近万亿是我国保费收入规模的一个历史性突破。然而,从渠道上(业务结构)讲,银保业务超常规发展是主要力量;从产品结构上讲,投连险和万能险是主力军。这种单纯追求规模而忽视业务结构和品质的粗放式发展似乎又重回2004年以前的发展老路,由此我们也可以感觉出其隐含的风险。

  其一,内涵价值低、对资本金消耗大的银保业务占比过大,不仅有违保险的本质,也容易造成偿付能力的压力。

  其二,投连险和万能险的过度销售,容易引起退保风潮和信任危机。2008年上半年,投资型产品占寿险保费收入的比重达79%。2008年初,上证指数仍在5000点上方摆出上行的姿态,与资本市场紧密相连的投险连也仍在牛市盛宴的狂欢中沉醉。但如今,随着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投连险也如过山车随之风云突变,仅一年时间,就经历了收益大跌、退保风波与产品惨淡下架的风风雨雨。

  当沪指从6100点腰斩,投连险保费却大幅提升,2008年一季度保费收入为上年同期的6倍,掀起了逆市飞扬的热潮,因为人们瞄着7000点、8000点的新高峰,甚至有人预言10000点,所以每一次回调都是进场的良机。然而,这一次残酷的现实却击碎了善良人们的美好愿望。

  2008年5月,部分保险公司开始调低万能险结算利率,6%的高结算利率好戏不再。2008年9月,投连险再次爆发退保潮,投资型保险的神话彻底破灭。很多购买投连险的客户,甚至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究竟什么是投连险,就稀里糊涂跟在别人后面买,又人云亦云跟着退!有投保人在网上诉苦,买了5年定期的投资型保险,收益率却远不到银行利息的1/3,买的时候宣传的收益却是至少6%。收益大反差粉碎了投资者的信心。

  十几万买了投连险,到头来只剩几万块的例子不胜枚举;本以为起码可以好过银行存款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也跌破了银行存款利率;天真地以为分红险有了保底收益率就可以保底,却发现也可能一分钱分红都没有……不仅投连险出现负收益,万能险结算利率随着降息通道的打开也不断走低。

  归结起来,在保费高增长的背后,存在着产品结构、业务结构、业务品质、偿付能力、投资能力和行业信誉等隐忧。调整转型,已成为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结构调整  产品转型——明智的选择

  随着2006-2007年资本市场持续走强,投连险、万能险大行其道,人人都想分享资产暴增的盛宴。即或在2008年资本市场深度调整的过程中,人们始终期望回调不会深,结果出现了2008年前三个季度逆市飞扬的壮观景象。然而,其中所蕴含的风险也不容小觑,这已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2009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防范和化解保险风险,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指出,要以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调整转变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2月2日,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快业务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保险保障功能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人身保险行业业务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引导行业大力发展风险保障型、长期储蓄型业务。

  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在全国寿险监管会上强调,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持续的过程,目前还刚刚起步,主要体现在销售渠道、产品期限、缴费方式等方面,要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仍然任重道远。

  陈文辉指出,当前是寿险业结构调整的好时机。寿险业结构调整既是寿险业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保险公司在金融危机冲击中渡过难关;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性选择,是培育行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2009年上半年,结构调整成效初现。从险种看,投连险和万能险占寿险公司业务的比重同比下降14.8个百分点。非寿险投资型业务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农业保险、家财险等业务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77.7%和17.1%。从销售渠道看,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资源配置逐步均衡,寿险过分依赖银邮销售渠道的状况有所改善,个人代理业务保费收入1054.9亿元,同比增长15.4%。从保单期限看,寿险新单期交占比上升,内涵价值有所提高。新单期交保费同比增长28.8%,比新单业务保费增速高26.2%。在寿险新单期交业务中,5年至10年期业务和10年期以上业务同比分别上升18.4%和1%。

  2009年8月,中国保监会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寿险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明确结构调整原则、丰富结构调整内涵、完善结构调整评价指标等方面加强指导,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寿险业结构调整。

  《通知》要求各人身保险公司破除片面强调“规模、市场份额、保费排名”等观念的束缚,坚持重点发展能够提高公司价值和效益的业务,坚持重点发展体现寿险业核心优势的业务,坚持重点发展满足消费者保障需求的业务;要以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为发展核心,大力拓展健康、养老、“三农”等重点领域业务,提高行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通知》强调要从产品、渠道、投资、费用政策等方面多层次、全方位规划结构调整。要求公司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优化产品结构。

  “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已成为未来一个较长阶段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主旋律。展望未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

  1949年后各保险机构成立时间及负责人名录

  ★人保系★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景沄出任总经理。

  1994年8月,中国农业银行行长马永伟出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6年7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改组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简称中保集团),下辖子公司中保财产保险公司、中保人寿保险公司、中保再保险公司。马永伟出任中保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9年初,中保集团被撤销,下辖3家子公司完全分家。1月,中保财产保险公司继承人保品牌,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孙希岳出任总经理。

  2003年7月19日,中国人保控股公司成立,唐运祥出任总经理。同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王毅出任人保财险总经理,唐运祥兼任人保资产总经理。人保财险现任总经理为王银成,人保资产第二任总经理为任道德、现任总经理为周立群。

  2005年4月8日,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刘健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李玉泉。

  2005年11月18日,中国人保寿险有限公司成立,傅助出任常务副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李良温。

  2007年1月,吴焰入主人保,接替唐运祥担任人保控股总经理。随后,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揭牌仪式。

  2007年6月26日,人保控股正式恢复使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的名称。同日,人保寿险更名为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国寿系★

  1999年3月,中保人寿保险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何界生出任总经理。

  2003年8月28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成立,王宪章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杨超。同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王宪章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董事长为杨超,现任总经理为万峰。

  2003年11月,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吴焰出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为缪建民,总经理为刘慧敏。

  2006年12月31日,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李良温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刘建。

  2007年1月15日,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林岱仁出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为王建。

  ★中再系★

  1999年3月18日,中国再保险公司成立,戴凤举出任总经理。

  2003年10月20日,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蒋明出任总经理。

  2003年12月15日,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蒋志喜出任总经理。

  2003年12月16日,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冯宏娟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张晓红。

  2003年12月22日,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成立,戴凤举出任总经理。

  2007年10月30日,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挂牌,刘京生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董事长为刘丰,现任总经理为吴高连。

  ★太平系★

  2001年11月,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复业,谢一群出任董事长,何志光出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为何志光,现任总经理为郑荣禄。

  2001年12月,太平保险有限公司复业,姜宜道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张可。

  2004年5月10日,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成立,彭伟出任董事长,李惠根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刘世宏。

  2004年12月20日,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何志光出任董事长,王连万出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为郑常勇,现任总经理为杨帆。

  2009年6月29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在香港总部举行新名启用仪式,林帆出任董事长,宋曙光出任总经理。

  ★太平洋系★

  1991年5月13日,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戴相龙出任董事长,潘其昌出任总经理。

  2001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产寿“分家”,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太保集团现任董事长为高国富,现任总经理为霍联宏。太平洋产险现任总经理为吴宗敏。太平洋人寿现任董事长为金文洪,经营管理委员会主席为潘燊昌。

  2006 年 6 月 9 日,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现任总经理为汤大生。

  ★中华联合系★

  1986年7月15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成立,刘谦出任总经理。

  2006年5月30日,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孙月生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董事长为张崇进。

  ★平安系★

  1988年3月21日,平安保险公司成立,马明哲出任总经理。

  2001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平安集团现任董事长为马明哲、现任总经理为张子欣。平安产险现任董事长兼CEO为任汇川。平安人寿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为李源祥。

  2005年6月13日,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现任董事长为陆敏。

  2004年12月1日,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现任总经理为赵卫星。

  2005年5月,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现任董事长为陈德贤,现任总经理为万放。

  ★阳光系★

  2005年7月28日,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张维功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罗海平。

  2007年12月17日,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张维功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8年1月23日,阳光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张维功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友邦系★

  1992年10月,美国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成立,徐正广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徐水俊。

  1995年,美国友邦保险广州分公司成立,后于2006年8月更名为美国友邦保险广东分公司。现任总经理为赖均良。

  1999年10月,美国友邦保险深圳分公司成立。现任总经理为周健森。

  2002年6月,美国友邦保险北京分公司成立,徐水俊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赖祥麟。

  2002年7月,美国友邦保险苏州分公司成立,后于2006年7月更名为美国友邦保险江苏分公司。现任总经理为徐正广。

  ★新华系★

  1996年9月6日,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李福臣出任董事长,孙兵出任总经理。后因“关国亮事件”,现董事长一职空缺。

  2006 年6月,新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现任总经理为黄萍。

  ★泰康系★

  1996年9月16日,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陈东升出任董事长,王玉泉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刘经纶。

  2006年3月23日,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陈东升出任董事长,段国圣出任CEO。

  2007年8月10日,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现任总经理为刘永军。

  ★华泰系★

  1996年9月26日,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王梓木出任董事长,于葆忠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赵明浩。

  2005年1月,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现任董事长为赵明浩。

  2005年4月6日,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现任总经理为谭硕伦。

  ★

  1994年12月28日,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徐耀庭出任董事长,陈剖建出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为陈剖建,现任总经理为赵正克。

  1995年1月,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蔡君时出任董事长,黄建平出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为石福粱,现任总经理为陈方。

  1996年9月28日,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王建才出任董事长,陈凤玺出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为张东武。现任总经理为倪正。

  1996年10月18日,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任克雷出任董事长,尹国清出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为李光荣,现任总经理为蔡生。

  1996年11月26日,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陈炳根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林重文。

  1998年10月16日,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邵党娣出任董事长,张全福出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为施解荣,现任总经理为陶孟华。

  1999年1月25日,安联大众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德安联人寿)成立,张永固出任总经理。现任CEO为柏思安。

  1999年6月,金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冼伟超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马哲明。

  2000年6月16日,中保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赵国贤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Wood Alan David。

  2000年10月13日,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谢观兴出任CEO。现任CEO为陈嘉虎。

  2001年2月,恒康天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白春韶出任董事长,王天运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张泽为。

  2001年12月18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立,唐若昕出任总经理。后唐若昕被“双规”,现任总经理为王毅。

  2001年12月,东方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田地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东方人寿后停业。

  2002年1月15日,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林金高出任董事长,黄金财出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为王林,现任总经理为易思乐。

  2002年3月,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李钢出任董事长,李政怀出任总经理。李钢后出任总经理一职,后请辞,现总经理一职空缺。

  2002年4月,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许斌出任董事长,陈德仁出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为解植春,现任总经理为张敬臣。

  2002年11月28日,海尔纽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朱立明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赵晓夏。

  2002年12月16日,首创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蔡康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张剑锋。

  2003年1月,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邬小蕙出任董事长,张文伟出任总经理。

  2003年5月,海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林绍东出任董事长,蔡隆展出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为吴孟飞,现任总经理为博瑞德。

  2003年6月18日,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王耀华出任总经理。段景泉曾出任总经理一职,后请辞,现总经理一职空缺。

  2003年9月8日,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麦云翰出任总经理。

  2003年10月24日,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成立,王真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常青。

  2003年11月25日,恒安标准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胡丽云出任董事长,冼书湧出任总经理。现任代理总经理为爱伦·爱德智。

  2003年11月25日,广电日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津田启二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尾崎靖。

  2003年12月,瑞士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成立,高璁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陆勤。

  2004年1月7日,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曾冬漉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洪令德。

  2004年3月25日,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齐莱平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比尔·伯瑞特。

  2004年7月27日,中银保险有限公司成立,祁泽瑞出任董事长,段求平出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为周凝。

  2004年9月17日,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李中宁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4年10月19日,永诚财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魏云鹏出任董事长,杜林出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为杜林,现任总经理为孙元彪。

  2004年12月24日,国泰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张发得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龚志荣。

  2004年12月30日,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张咏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周建辉。

  2004年12月30日,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胡务出任董事长,汪德生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刘洪。

  2005年1月11日,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成立,梁敏出任董事长,孙振军出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为孙振军。

  2005年2月3日,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戴皓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后任总经理为丁当、陈炳根,现因陈炳根退休,总经理一职空缺。

  2005年2月25日,国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严峰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国信人寿后注销。

  2005年6月23日,三星火灾海上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成立,李水彰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为郑贤俊。

  2005年7月6日,中航三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姚维汀出任董事长,徐彦东出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为曹建雄,现任总经理为沈在琥。

  2005年8月10日,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贝克俊出任CEO。

  2005年9月20日,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王功伟出任董事长,朱仲群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董利平。

  2005年10月18日,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王建东出任总经理。

  2005年10月19日,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王丽影出任董事长,战鹰出任总经理。后战鹰被罢免,总经理一职空缺。

  2005年11月29日,国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嘉禾人寿)成立,马鸣家出任董事长,赵卫星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赖观荣。

  2005年12月23日,中法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比肖普出任总经理。

  2005年12月30日,瑞福德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郝正明任董事长,李良军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饶江山。

  2005年12月,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何界生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为林瑶珉。

  2006年5月17日,苏黎世保险北京分公司成立,张学江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赵亦斌。

  2006年6月19日,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李英儒出任董事长,陈建材出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为刘立,现任总经理为王连万。

  2006年11月6日,正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张洪涛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6年12月,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孟勇出任董事长,曹湛出任总经理。

  2006年12月30日,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华渝生出任董事长,郭林出任总经理。

  2007年6月,英大泰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张世才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庄荣璇。

  2007年9月4日,现代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成立,朴仁秀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7年9月,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成立,南喜一郎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7年9月,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谭庆琏出任董事长,刘智出任总经理。

  2007年10月,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孟晓苏出任董事长,杨军华出任总经理。

  2007年11月8日,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乔林出任董事长,付永进出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为刘益谦。

  2008年1月15日,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马佳出任董事长,郑秋根出任总经理。

  2008年5月14日,中煤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吴建民出任董事长,张云翔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吴昌瑞。

  2008年5月22日,鼎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李文中出任董事长,张晓英出任总经理。

  2008年9月18日,新光海航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闻安民出任董事长,方正培出任总经理。

  2008年12月17日,君龙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吴小敏出任董事长,高瑞华出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为林耀。

  2009年4月,爱和谊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井上高宏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9年5月18日,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董启彬出任董事长,许坚出任总经理。

  2009年6月3日,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何勇生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9年7月23日,浙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张忠继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9年8月28日,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汤德信出任董事长,老建荣出任总经理。

  2009年9月2日,日本兴亚财产保险(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江熊康将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五老”见证中国人保60年

  中国人保60年的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日前,中国人保财险举办了“亲情‘寻五老’、共庆嘉年华”活动。活动试从“老客户、老员工、老保单、老照片和老故事”中,找寻中国人保60年成长历程,见证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足迹。

  1949-1959年:十年积淀

  从1949年至1959年,中国人保靠着政府的有力支持,迅速建立起了覆盖全国的分支机构。在全国总收入只有200多亿元的情况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共收取保费16亿元,支付赔款3.6亿元,积累保险资金4亿元,为国家创造税收5亿多元。

  一位老员工讲述一段历史

  出生于1930年7月的蒿敏昇,1950年11月毕业分配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河南省分公司”工作,直至1993年8月退休。

  1950年进入人保公司后,19岁的蒿敏昇便成为河南省分公司宣传队的一员,除了日常工作以外还练习腰鼓,有对外宣传的时候便穿上演出服装跟随宣传队伍外出宣传。那时的宣传形式是腰鼓队、舞龙舞狮队在街头表演,吸引群众围观。当大家都聚到一起后,一名宣传人员向围观群众介绍保险公司的功能、讲解保险知识。

  老客户回忆一段往事

  一位湖州的老客户送上了他珍藏多年的一张老保单。这份老保单是1956年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湖州市支公司承保的木船船舶保险单。保单的被保险人是这位客户已逝的父亲,沈阿水。据这位客户介绍,作为保险标的这艘木船是他们全家当年唯一的生活来源。船在50年前经常行驶于于湖州至上海的“小莱茵河”——老长湖申航线上,帮两地的商行运输一些食品或土特产。当时水上作业风险非常大,所以父亲购买船舶保险,防患于未然。如今父亲和木船都已不在,但这张珍贵的保单却被家人小心地保留了下来。

  另有一位杭州的老客户高先生,送来了一份1956年的简易火灾保险单。这张老保单的被保险人是这位客户已过世多年的外婆,被保险财产所在地是浙江省湖州市衣裳街竹安巷7号(后门牌号改为4号),保额为500元,保险费为1.5元,保险期限为1956年10月至1957年10月。50多年前10月的某一天,高先生的外婆在这间密不透风的灶间烹饪一家大小的美食,由于天干物燥,很快灶间就着了起来,窜起了缕缕黑烟,幸而只是烟而已。这一场虚惊,引起了当时人民消防委员会工作人员的重视。他们不仅向外婆出具了一张消防经费缴款书(类似现在的罚款单),罚金1.55元,还责令外婆一家迅速装起排烟管道,以免火灾灾情的再次发生。由此,引出了外婆一家与保险的一段旧因缘。外婆得知简易火灾保险费只要1.5元,能使全家财产得到保障,就向当时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湖州市支公司投保了简易火灾保险。这张保险单和消防缴款单一起成了高家的“传家宝”。

  1979-1996年:全面复苏

  这一时期,保险业务得到迅猛发展。就中国人保而言,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保的国内保险业务仅有企业财产保险、运输工具保险、种植业保险、简易人身保险等130余种产品,如今中国人保的保险产品已有3000多种,平均每天开发1个新产品。保险服务不仅涉及航天航空、核能、航运工程等事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科研项目,而且全面覆盖了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人身保障、医疗健康和“米袋子”、“菜篮子”。从1980年至1990年,仅中国人保国内保险业务收入共累计549亿元,累计支付赔款199亿元。

  如今已八十多岁高龄的老员工吴祖兴老人回忆当年保险业恢复时的情形,仍记忆犹新。20年的保险空白发展,20年的保险意识停滞,使得国内业务恢复之后,开展工作仍然是困难一重接着一重。为了打破僵局,吴老和他的同事们选择了上海染料化工六厂作为突破点,重点宣传,鼓舞士气。吴老对于这恢复保险工作后的第一笔业务记忆深刻,原来化工厂投保是从1980年1月1日开始的,但是厂领导被吴老和同事们的真情付出、专业精神所感动,决定提前一个月也就是从1979年12月1日开始投保。这笔保险费也是全国恢复保险业之后的第一笔保险费。

  1996年股改后:突飞猛进

  从一开始的手写保单到打印保单,再到现今的电子保单;从刚开始只有企业财产保险、运输工具保险、简易人身保险等保险业务,到现今涉及航天航空、核能、航运工程等事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科研项目,中国人保无论在客户服务形式还是服务种类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股份制改革不仅是中国人保这家老牌国有企业的一次凤凰涅槃,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和保险市场的完善也具有促进和带动作用。继中国人保之后,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相续上市,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刮起了一股“中国旋风”。他们在踏上现代保险金融集团化建设的征途中,为中国保险市场培育、保险人才培养、保险技术升级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建国60年保险业巡礼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