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底世界字体设计 2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2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2024-06-20 22: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23、《海底世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在经过学习训练后,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平时通过课外书的阅读对海洋和海底会有一定的了解,90%的学生理解课文难度不大,但在词汇的运用、口头表达、与人交往合作、自学学习及习作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有待进一步的提高。3.三年级的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年龄阶段,他们阅读这篇课文往往会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理解力零星地关注文本中具体的知识点。根据单元语文要素,本课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课文的思路将自己关注到的零星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和提炼,了解课文的结构,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海底世界的特点写清楚的,了解文章的构段方式,继续巩固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学会提取关键信息,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本课训练学生阅读思维的重点。【教材分析】1.《海底世界》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科普说明文,本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回顾三年级的语文学习,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和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已经提到“借助关键关键语句理解、概括一段话的意思,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等语文要素。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步提升,从怎么把段话写清楚到怎么把事物写清楚,体现了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写清楚”的内涵,一是指文章主要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二是了解文章是从“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具有以下语文学习的价值:首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2内容。其次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再次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从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方法。3.《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围绕“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个写作目的,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选择从“暗中闪星光”“静中藏声响”“动物活动奇”“植物差异大”和“矿藏丰富”五个方面来展开介绍。前四点突出了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的特点,是课文的重点,写得很详细;最后提到海底世界“物产丰富”的特点,写得比较简略。课文文质兼美,作者恰当地采用了“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常用的说明方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海底世界的奇异特点介绍得通俗易懂,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目标】(一)会读“窃”私”等 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写“宁、官"等 12个字,认识“宁静”等 13个词语。(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的构段方式,能迁移运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会读“窃”私”等 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写“宁、官"等 12个字,认识“宁静”等 13个词语。。2. 通过朗读品位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教学难点:1.体会关键句子的表达方式,学会体会拟人、比喻、作比较等方法在表达上的妙处。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从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及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方法。【教学过程】(1) 创设情景,激趣导题谈话导入:(出示图片地球)同学们,课前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生答:我发现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海水覆盖着。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大海 70.8%的面积被海水覆盖着。大海是生命的摇篮,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澎湃,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今天就让我们化身为潜水员一起到《海底世界》去游览一番吧。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海底世界),大家注意海底的“底”字下面有个点。好,请大家齐读课题。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海底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生 1 海底世界肯定有鱼,还有什么?生 2海底世界有声音吗?引导:学贵有疑,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课本中探索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圈出字词谈话:现在请同学们提笔读书,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还有困惑的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2.导拨自学,识记字词(1)认读生字识字正音提问:(出示词语),大部分同学读完了,老师也把这些难读的生字词语请到了屏幕上,先自己大声读一遍。指名领读,正音。bāo zǎo yùn chǔ jǐng shǔ jī zhāng xùn sù tuì shēn chā细胞 海藻 蕴藏 储量 警报 金属 肌肉 章鱼 迅速 后退 海参 差异师:谁还能读得更好些?(指名生 1读)师;读音标准,谁还能声音更响亮些?(指名生 2读)师:现在请同桌互读,相互纠正读音。(同桌互读)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让我们开火车和识字游戏里面的生字宝宝打招呼吧。(生开火车读)师:“差”是本课的多音字,谁能读准其他读音吗? chā(差异)差 chà(差不多) chāi(出差)过渡:孩子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能把这些词语读会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怎样写好这些字。(2)识记字形学习写法引导:课前老师检查了同学们的预习单,发现有两个字全班只有一半的同学写对了,第一个字就是后退的“退”字。第二个字是危险的“险”字。请看老师书写(老师板书生字),仔细观察。提问:“退”第六笔应该写什么?生答:点。师:你真会观察,这一笔不能写成“捺”,本课还有一个“速”字右边“束”的最后一笔也是点。“险”也是本课的易错字,左右结构,我们先写左耳旁,再写右测。注意一瞥一捺下方还有一道短横不能漏掉。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在练习本中把两个字工工整整写两遍,注意正确书写姿势。写好后先自评再同桌互评。展示评价。3.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现在让我们带着对生字词的理解,再次走进课文。①梳理结构提问:作者在课文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课文在哪里回答了这个问题 请你画出来,读一读。谁想说?(指名生答)生 1: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生 2: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师:根据生回答出示课文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出示 ppt:师: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个词语简洁地概括出了海底世界的特点。(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提问:朗读文章开头结尾,想一想:文章结尾与开头是一种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名生答)小结:这个句子回应了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前后呼应。文章以问句的形式开头更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这种写法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1)感受海底宁静过渡:孩子们,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海底世界的?让我们扮成潜水员,到大海深处去探索一番吧,记得带好潜水电话,随时向老师汇报你的发现。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第 2自然段,随我们的下潜,你有什么发现?提问: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下潜了,现在你潜入到海底多少米了?你来说?生 1:现在我下潜入到海底 50米了。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① 感受海底深度与亮度的关系师:此刻老师站在海边发现海面上波涛澎湃,阳光明媚,请问海底 50米也是这样的吗?生 1:不是的,海底 50米很宁静,而且有点黑。师问:你还下潜到了海底多少米?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呢?生 2:我下潜到了海底 100米,感觉眼前越来越暗。追问:为什么海面上波涛澎湃而海底却依然很宁静,而且还越来越暗呢?用上“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来说一说。师出示 PPT:生 3:之所以水越深光线越暗,是因为阳光很难射进深海。师评价:你能熟练而准确地运用关联词,真了不起!② 感受海底的景色师:我们继续下潜,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生 4:我看到了星星点点的,还若隐若现的。生 5:我仿佛看到了天上的星星在闪呀闪。谈话:出示有发光鱼的课件。看,这就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它们在黑暗的海底游来游去,你觉得它们像什么?生:就像满天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此时的海底就像布满星星的夜空。这样的景色可真奇异啊!评价:你的想像别具一格,表达的很精彩,文章三分写七分读,请把你的感受送进朗读中。指导朗读,读出感受。(2)感受海底的热闹①学文读句提问:我们继续往下潜水,刚才在潜水的过程中小潜水员告诉我海底很宁静,那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请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生:我发现是围绕第一句,我还知道这是个设问句。师出示(出示句子)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第一句话是设问句的?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设问句生 1:预习时妈妈告诉我的。生 2:我以前学过设问句。评价:温故而知新,你获取知识的途径真多呀。师提问: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而用一个设问来开头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 1:我觉得是引起读者的兴趣。评价:你很会思考。师问:海底有哪些声音?你听到了吗?请你来读。追问:海底的声音需要用水中听音器才能听到,说明声音?(很小)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生:窃窃私语。师:什么是窃窃私语?你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吗?请同桌做一做。窃窃私语就是偷偷地小声说话,请听。(出示海底动物的声音)这就是海底动物们在窃窃私语。指导朗读:理解了窃窃私语的含义,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谁能读得更轻些?继续追问:这句话作者是怎样描写海底的声音的?生 1:我发现这句话运用了我发现了这句话用了“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排比句式。生 2:我发现这句话运使用了嗡嗡,啾啾,汪汪这些表示声音的叠词。师:像嗡嗡,啾啾,汪汪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称为拟声词。孩子们,让我们想象一下,海底世界还会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呢?请你加上拟声词也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的排比句式说一说。生练习后发言。③学习写作方法提问:边读边思考,看谁能读出这一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生 1:我读出了这段的写作方法是先总后分。生 2:我发现是围绕关键语句,通过具体事例把关键语句的意思写清楚的。谈话:你概括得很恰当,仿照这种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再用上“有的......有的......有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还好像在打鼾......的......还有的......”的排比句式,写一写天上的变化多端的云彩。看谁第一个写出来。出示小练笔:生练写后读自己的文章。评价:你们不仅能学以致用,而且还运用得如此熟练,真了不起!(3)感受动物特点谈话:谈话: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奇妙无比!它们有怎样活动方法呢?小潜水员们咱们抓紧进入下一段航程,请自读课文的第 4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作者选择哪些动物来写,它们有怎样的活动方法?选择你喜欢的动物部分读一读,想一想。稍后,老师请同学们以你喜欢的动物的身份做自我介绍,要想介绍好,就要把文章读熟,甚至背过,在介绍的同时也可加上动作来体会。提问: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课文描写了哪些动物的活动方式?生 1:课文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有些贝类四种动物活动方式。师:谁想先为大家介绍一下 生 2:我是海参,我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我的特点是爬得慢。提问:通过你的朗读感受到了这真是一只慢悠悠的海参,你从哪个词语中具体感受到了海参的速度慢?生 2:我从“只能”“四米”这两个词语感受到的。总结:你真会学习,一下找到了关键词。“四米”是在用数据说明事物特征,这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提问:课文中哪里也用到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生 3:有一种身体像梭子的鱼每小时能游几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梭子吗?这就是梭子,是用来织线的扁平型工具。其实呀,海底有很多鱼身体都像梭子就是为了减轻水中阻力,方便在水中游得更快。梭子鱼速度到底有多快呢?生 4: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追问:你坐过火车吗?速度快不快,梭子鱼居然比火车还快。你能通过动作表现一下吗?把鱼的攻击速度和火车相比,这种这种说明方法叫作比较。运用这两种说明方法梭子鱼速度极快的特点写得更加生动形象。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梭子鱼的快速吗?天上的云彩千变万化,一会像,一会像,一会又像。最后变成了。指导朗读,读出感受。提问:章鱼和乌贼是怎样的活动方法呢?乌贼和章鱼在哪里?请你们两人合作来读。生 5、生 6加动作合作读: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追问:听了他的介绍,你有什么疑问吗?生 7:别的鱼都是往前游,乌贼和章鱼为什么是退着游呢?师:你真爱思考,谁能帮她回答这个疑问?那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播放视频)师:原来这就是乌贼和章鱼退着游的奥秘。师:谁想当贝类,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生 8读句子。提问:什么是“巴”?怎样吸住、粘住?引导;紧紧地吸是巴,紧紧地粘是巴,你们通过朗读展现出“巴”这种活动方法吗?指导朗读,读出感受。师:这些贝类可真悠闲啊,自己不动,巴在船底就能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旅行就是指被船带走了,这里把“免费的长途旅行”改成“带走”行不行?请同桌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个哪个句子更加生动形象?生:第一个更生动形象,因为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师:我们习作时也可以运用拟人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咱们涛雒孩子都是在海边长大的,你知道这些喜欢巴在船底的贝类有哪些吗?生:牡蛎、海虹、扇贝......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海洋生物有多少种吗?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有 21万种,光海底就有 210种生物,它们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方法,作者为什么只写了这四种动物呢?生:因为他们比较特别。小结:是呀,他们有的爬,有的游,有的退,有的巴。21万种海底生物作者仅仅选取了这四种有代表性的动物,抓住活动特点就把海底动物们的活动方式写清楚了,你们真棒!抓住了作者写作的奥秘。总结学习方法:我们回顾一下,我们用了什么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的?一找:找出关键语句;二填:思考从哪几个方面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三读:读出自己的感受。(4)感受海底植物语言过渡:在辽阔的海洋里,除了生活着形形色色的动物之外,还有海洋植物,现在请同学们用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生汇报填表结果,教师相机指导。师:最小的单细胞海藻有多小你知道吗?其实我们用肉眼根本看不见,请看屏幕(出示单细胞海藻),这是显微镜下放大一百倍的单细胞海藻。而最大的单细胞海藻有二三百米长,是世界上最长的植物。海底植物差异可真大啊!他们颜色各异、大小不一,这可谓是“景色奇异”。(5)感受海底矿产丰富师:海底世界不仅景色奇异,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六段。提问: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海底有哪些能源?它们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帮助?生各抒己见。师总结:浩瀚的大海,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更有真正意义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能源。如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海流能及盐度差能等。海底的资源不可计数,人类现在已经在开发海底的资源了。这些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五)总结提升,拓展延伸1.总结提升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作为潜水员游览了海底,现在你知道了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海底世界的吗?生齐声回答,教师出示句子。2.拓展延伸师:同学们,这次海底之行即将结束,但对海底世界,人类还没有认识完全。老师希望你们不要因为这节课的结束而结束了对大海的探索。科学家断言,二十年后,人类将移居海洋,你相信吗?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希望你们继续关注大海,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资源,让海洋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让我们的海底世界景色更奇异,物产更丰富!(出示推荐书目的图片)同学们课下可以去看一看《海洋》纪录片这档节目,你还可以读一读《海底两万里》这个绘本,请同学们结合相关资料,想象未来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探讨海底今后的开发探索。我们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