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加加比不过一个海天?李锦记、厨邦默默笑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天酱油那个好 10个加加比不过一个海天?李锦记、厨邦默默笑了

10个加加比不过一个海天?李锦记、厨邦默默笑了

2024-07-03 01: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94年体制松绑后,海天在董事长庞康的带领下,迎来了和大佬扳手腕的机会。

彼时的调味品市场异常混乱,酱油多是散装散卖,消费者对品牌其实并没有多少意识。庞康的破局点便是要让大众记住海天这个品牌。他先是将标签上的品牌名做得更醒目,然后采用一次性免洗专用瓶,再次,庞康利用整齐有序的销售终端宣传品牌形象。

于是,海天成了重塑行业形象的标杆,而曾经的老大致美斋却受缚于体制和营销策略的失败,眼看着海天成为行业老大。

而加加酱油则诞生于海天称霸的年代。

1997年初,加加酱油以“小清新”的面貌登场,引领了一场酱油瓶盖的“包装革命”,迅速占领了湖南市场。

董事长杨振发现,传统酱油瓶的瓶盖大多为封闭式的塑料瓶盖,使用时量无法有效控制。就创造性德将传统的塑料瓶盖改为带拉环、带孔的瓶盖,这样使用就较为方便、美观与卫生。

2000年至2004年,加加又打出实惠牌,逐渐向外围扩充。2005年至2008年加加实施市场细分战略,提出“炒菜用老抽、凉拌用生抽”的理念。经过了一轮轮扩张,加加食品在2012年顺利上市。

在起家的这一阶段,可以说,海天以实力致胜,加加以理念居高。

2多元化

其实双方上市步伐前后,也都在谋求多元化发展。2009年10月26日,加加食品召开面条鲜上市新闻发布会,2012年收购王中王,除此之外,茶油也是加加多元化发展的重头戏,食醋、鸡精等产品协同发展。

而海天除了酱油,在蚝油、黄豆酱、拌饭酱等产品上也深耕多年,今年初更是斥巨资收购镇江的丹和醋业,动作频频。

3业绩

前几日,海天发布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营收108.46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25.39亿元。

相比于海天味业的高速增长,行业新锐加加食品的业绩显得有点拿不出手:2017年1-9月实现营收13.59亿元,同比增长1.47%,净利润则只有1.29亿元。

曾经被誉为“中国酱油第一股”的加加食品,营业收入相当于海天味业净利润的一半。

翻看2014-2016年年报,可以看出双方在体量上的差距较大,作为中国酱油产业的老大,海天味业涨幅也不小。而反观上市后的加加,明显动力不足。

4科研创新

在科研投入方面,加加食品和海天味业,双方均很重视。加加食品在创新单品“面条鲜”、“原酿造”,并围绕“淡酱油”做文章,聚焦高毛利产品。

2017上半年营业收入9.76亿元,研发投入1530.56万元,研发投出占企业营收比重的1.56%。而海天味业同期营收是74.38亿元,研发投入为1.74亿元,研发投出占比为2.33%。作为酱油行业的老大,海天在研发上投入比重更大。

5经销模式

海天奉行自上而下,先进城再下乡。截至2016年底,海天已经在全国撒下天罗地网,营销网络全覆盖,甚至有媒体称“有食品店的地方就有海天”。其在超300个地市中,拥有1100个左右的县份市场中,终端网点达33万余。

加加食品由于底子相对薄弱,走的是自下而上的路线,从农村向城市聚拢。多年来,其在全国各地发展了1200家左右的总经销商,以湖南长沙、河南新郑、四川阆中三大生产基地为中心,向外扩散。

2

加加食品四大痛点

“小清新”加加食品,其实从诞生之日起,不断提出新理念,获得不少消费者好感,只用了15年时间,就完成了上市路,让百年老字号望尘莫及。

但在上市之后,加加食品的发展,并没有让人达到想要的高度。那么,加加的哪几步棋落错了?

1KA和餐饮渠道占比过低

一直以来加加酱油主要通过流通渠道进行销售,KA和餐饮渠道占比非常低。面对李锦记、海天70%左右稳定的餐饮占比,败下阵来。面对餐饮渠道的市场竞争,加加并没有更好的策略应对。

2产能不足

产能不足更是加加食品的一大痛点。

▲数据来源:中国调味品协会

加加食品早在2014年宣布投资12亿元建设科技工业园新项目,内容包括“年产20万吨优质酱油生产线”,但尽管加加将产能提升到50万吨,在海天酱油的147万吨的产能面前,依然不够看。

3主业不强,副业太弱

上市后实施多元化战略太过,造成主业不强,副业太弱。加加推出面条鲜、原酿造、原浆等新品时,立即将推广重点放到新品种上,致使重头戏“老抽”资源不足,销量下滑。

调味品业营销专家陈小龙表示,加加食品力推的茶籽油,用以应对湖南市场的金浩,推挂面应对湖南市场的克明面业,但并未取得成效,上市后的加加食品,扩张步伐显得太过急躁。

4产品同质化严重

面对产品同质化严重困局,加加创新进程缓慢。可以说,加加在建立之初就迅速发展,和其不断创新脱不开关系。然而在上市之后,加加忙着多元化,向多个品牌宣战,但近几年在创新上颇少建树,营收和利润上遭挤压。

反观海天味业,在面对李锦记、厨邦、淘大、味事达、东古、翠微六大门派的围剿时,依然稳扎稳打,不断投巨资用以产品创新,凭借其密集的终端网络,实现迅速覆盖。

3

未来:加加该何去何从

无论是新品牌也好,老势力也罢,谁能引领一个潮流,谁就能赢得一场战役。

之前的加加,作为在华东、华中的新势力,发展的苗头十分旺盛。“一个瓶盖引发的变革”,将产品的便捷性、实用性亮出来,很快打进了终端市场,并以高端酱油的身份受到消费者青睐,引得多家调味品厂家竞相效仿。

“尽管是新企业,但加加食品目前给消费者的感觉是品牌老化、产品老化,加之体量较小,整个运作链不顺畅且资金缺乏等,多方面的桎梏之下,下一步加加如何走,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表示。

如今的加加食品,提出“淡酱油”和大单品战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未来何去何从,能否推陈出新,改变现状,再现之前15年的辉煌,还很难说。

·END ·

(文章为调味品商界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