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苹果价格全球第一,换个角度看“水果焦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南水果价格贵吗现在 韩国苹果价格全球第一,换个角度看“水果焦虑”

韩国苹果价格全球第一,换个角度看“水果焦虑”

2024-06-24 21: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个苹果18元,一个梨30元,一个西瓜要100多元……

今年4月,韩国统计厅发布“2024年3月消费者物价动向”,韩国的水果价格持续走高,尤其是苹果和梨的价格分别暴涨88.2%和87.8%,涨幅分别创1980年和1975年以来的新高。

韩国的果蔬价格一直名列世界前几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天价”?名优水果如何稳定实现“优质优价”?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应当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既要用适当的“优质高价”来带动名优农产品的转型升级,也要运用科技手段向“优质优价”“优质平价”来过渡,最终实现“优质优牌”。

 

“天价”水果从何而来?

数据显示,韩国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1%,而主要原因就是水果的价格持续上升。苹果和梨的价格飞涨8成之多。截至3月26日,韩国本土苹果每公斤价格为6.82美元(约合人民币49.42元),排名世界第一。

高价也造成了销量减少,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农经研”)8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月位于首尔松坡区的可乐市场苹果和梨进货量同比分别减少51.1%和 52.1%。随着水果进货量的下降,苹果(10公斤)的平均批发价格达到7.9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21元),梨(15公斤)的批发价格达到11.25万韩元,分别环比上涨11.1%和13.1%。

实际上,从今年年初开始,受到气候异常等因素影响,韩国的水果价格就开始“狂飙”。韩国统计厅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韩国水果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约28%,创下近13年来的新高。

为了应对本土水果的产量锐减,韩国开始加大水果进口力度。今年3月,韩国香蕉进口量同比增加27.7%,达3.84万吨,进口额为3813.4万美元;橙子进口量和进口额同比分别增加1.7%和8.5%,均达到近年来最高值。

韩国的水果“天价”,一方面是由于其地理气候条件的先天劣势。韩国与日本的条件相似,国土面积小,并且气候更多严寒,不利于大多数水果的生长,因此韩国本土的果蔬都十分“金贵”。

另一方面,为了保护本土农业的发展,韩国实行农业保护政策,对进口水果实行严苛的进口检疫和高关税,这也就进一步抬高了韩国水果的平均价格。今年2月,韩国苹果协会和韩国果园合作社协会强烈反对政府首次进口苹果的举措,认为这可能会对全国 7 万多家相关苹果生产商的国内苹果产业造成破坏。

此外,韩国对于水果的质量标准也比较严格,一系列的检验认证、包装要求等都增加了水果的销售成本。这与韩国本地消费群体的素质也有关系。作为发达国家,韩国人对于水果的品质以及其礼品性质都相当在意,尤其也具有与日本相似的“原产地”思维,认为国产的水果就是比进口的好,因此也就更加物以稀为贵。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冷冻水果进口量同样在去年创下历史新高,据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的《农业展望2024》资料显示,2023年韩国冷冻水果进口量为6.4万吨,较前一年增长6%。有分析称,由于冷冻水果价格相对低廉、保管方便,尤其受到B端客户的喜爱。

韩国的农业尽管受到二、三产业的反哺,但其农业技术和加工产品的多样化依然十分领先。以苹果种植为例,韩国的果园大多数是观光园的性质,大部分苹果园的面积都在100亩左右,并没有太大规模。但是通过与旅游观光结合,做出苹果相关的餐饮业务和产品延伸,如果酱、果汁以及家庭餐厅等业态,实现收入的多元化。

优良的品质也让韩国水果有机会得到出口。从水果的品种发展来看,韩国的优质水果品种有很多都是从日本引进。韩国的梨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一次品种大革新,90年代以后开始自主育种,培育的“圆黄梨”以及改良的新高梨等都是有名的梨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出口量年年增加。

但是,韩国的水果销售模式与日本还有所不同。日本的水果讲究极致精致,削皮、切块、摆盘是基本操作,并且家庭和个人对水果的需求量也并不大。然而,在韩国的水果市场上,大宗购买水果却比较常见,韩国人对水果的购买需求也远远超过日本。

说到底,价格的变化取决于供求关系,由于以上多方面的原因导致韩国的水果供不应求,也就自然出现了“天价”水果的局面。

 

“水果焦虑”还是“水果自由”?

随着日韩的“天价”水果进入中国市场,也带来了一波“水果焦虑”。

从阳光玫瑰的“辉煌历史”开始讲起。2023年,一串韩国进口的阳光玫瑰价格在100多元一斤,比国产的特级果还要高出不少。

韩国出口的香印青提(Shine Muscat)主要输送给了中国,韩国葡萄输出联合株式会社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一般来说,韩国香印大致有「优」及「特优」两级,如顶级香印,每一束总重量需达 600g 以上,糖度平均值达 16Bx 以上,上色度为 3度以上,日照率达150天以上。

近些年,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众多白领群体纷纷分享各自周边高昂的购物经历:诸如单价十元的梨、八十元的西瓜,乃至高达九百元的榴莲,这些价格不菲的商品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不同于日、韩的小国国情和农业保护主义,我国的农产品一向以便宜著称,不仅土地面积广阔,水果品种丰富,以及农业技术等各方面条件的提升,都能让我们不缺水果吃。

“水果焦虑”的本质,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结构的变化,导致传统的供销体系无法满足现在的消费需求,另外也有一部分媒体炒作的因素,打造出一批“中产水果”“超级水果”,继而萌发各式各样的“水果自由”之讨论。

不难发现,消费端的思想发生着更为快速和明显的变化,人们开始注重中高端水果的社交属性,并对自身的健康和饮食品质做出实质性的改变。然而,国产水果的销售模式还需要改善,品质良莠不齐,原产地、品质和品牌之间的关联度尚待提高。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互联网时代的品牌是一种梦想。美食越来越与社交和文化圈子的发展融合,特别是年轻人对于高端水果的需求将会持续旺盛。

“水果焦虑”或许可以被看做是消费升级过程中一个必然的情绪课题,重要的是如何打破“焦虑”。

分级和订单是稳定“优质优价”的核心,减少消费者辨别和购买成本,从而更好地疏通不同层次的市场供应链。

在这方面,我国的大型商超、电商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例如盒马的产地直采计划,今年4月,全国首个蓝莓盒马村在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草坝镇鑫荣懋蓝莓基地揭牌。盒马将通过订单农业的模式,把蓝莓盒马村1100亩蓝莓基地的云南蓝莓销售到全国各地。

蓝莓盒马村从2018年开始投产,在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之后,盒马将“大、脆、甜、香”作为四项核心指标,指导基地定向种植。盒马通过垂直供应链建设,定向采购云南蓝莓,推出18mm、22mm果径两个规格,因减少了中间环节和损耗,两款蓝莓售价仅为国际大牌一半,拉动盒马蓝莓月均销量增长近一倍,不仅让用户实现蓝莓自由,还带动产业工人的平均月收入为6000元左右,打造水果升级的双赢机制。

除此之外,淘宝利用电商优势进行原产地直播,新鲜水果在热门十大美食中排行第一,通过顺畅的销售渠道,来自核心产区的优质水果源源不断被输送到了消费者的餐桌。

阳光玫瑰的案例证实,国产水果已经“强得可怕”。通过选用国产平价替代品来替代价格高昂的进口超级水果,并结合订单农业模式,以确保全行业各链条利益的均衡与稳定,这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商家共同探索的有效路径之一。

强大的产业为基础,相比于“水果焦虑”,也许我们离“水果自由”会更近一些。

参考资料:

[1] 中国水果门户:韩国水果价格飞涨,苹果“全球最贵”

[2] 真故研究室:中产的下一个抠门对象:超级水果

[3] 财经无忌:喊了大半年的“水果焦虑”最后并没有到来,这是为什么?

[4] 水果信息中心:国产与进口阳光玫瑰,300元与10元/斤的区别在哪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