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动画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力生招聘 用中国动画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用中国动画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4-03-25 23: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传传 中国传媒大学

编者按:近日,在2023德国斯图加特国际动画节上,由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段雯锴老师指导,卢思杰、李金泽等同学创作的动漫作品《象群挽歌》荣获最佳儿童动画电影奖。短短8分钟的作品,抒写了人与动物之间跨越三十年的情感史诗;没有对白,却引起了世界观众的情感共鸣。融媒体中心采访了师生主创,一起倾听他们如何用中国故事触及世界观众的内心。

“动物和人类是带着相似的情感光谱生活在同一个可感的世界里的”。一次偶遇,小象娜娜被一位傣族老人救下,结下缘分;三十年后,领头象娜娜带领象群跋山涉水,只为完成老人最后的挽歌。

学生主创采访

▲ 卢思杰

Q

《象群挽歌》荣获2023德国斯图加特国际动画节最佳儿童动画电影奖,请谈谈获奖感受。

卢思杰:动画节儿童评审团在评价《象群挽歌》时说道:“我们发现这部影片几乎没有对话,但信息却能被全世界理解,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个奖不仅肯定了我们能将中国故事传向全世界,更说明了我们的作品能跨越文化差异获得大家的认同。

李金泽:收获这份大奖,获得全球各地小观众们的喜爱,无疑是让人兴奋且满足的。我会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动画作品!

Q

谈谈此作品的创作灵感及创作意义。

卢思杰:故事最初的灵感来源于2021年云南象群北迁事件。一群大象突然向北迁移,后又突然止步返程,其中的原因令人好奇,我们也由此展开联想。随后,我们又了解到在1999年,南非有一支象群也曾跋山涉水迁离栖息地,一度险些命丧枪口,但在劳伦斯·安东尼(《象语者》的作者)的帮助下脱离危险、复归自然。十三年后劳伦斯去世,曾经的象群受到感召,不远万里重新回到劳伦斯的木屋前,以长久的哀鸣为其送别。我们被这个事件深深打动,震撼于大象表现出的灵性和威严。我们将上述两个事件融合改编,以云南作为故事背景,构思出了剧本。

创作这个动画短片一方面是向大家展现亚洲象的魅力,希望更多人能关注到亚洲象的生存现状;另一方面也希望这个故事能够给予曾失去过至亲的人们一些慰藉和温暖。

▲ 李金泽

Q

主创之间是如何分工协作完成作品的?

卢思杰:2021年8月开始构思,2022年6月底正式成片,历时11个月。最初,是编剧张淙乐和熊炜找到了故事灵感,并梳理出剧本大纲,大家帮忙增添了很多细节;佘钰奇和马心玥分别承担了角色美术和场景美术的任务,利用出色的建模技术为我们完成了场景、灯光、角色动画等关键工作;而我和李金泽一起,完成了从设计分镜、layout到最后的剪辑、特效、渲染等工作。漫长的创作并不容易,感谢团队每个人的坚持与付出,才有了如今的《象群挽歌》。

▲ 佘钰奇 马心玥

Q

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卢思杰:由于和组员分两地制作,沟通和管理方面难度增加。我们建立钉钉群、在云端租SVN空间传输文件,尽力解决异地同步的问题。

李金泽:最困难的要数时间上的安排了。作品制作过程相当紧凑,大家互相鼓励、共同解答难题,互相支撑着完成了作品。

Q

请谈谈这部作品带来的收获或者感悟。

卢思杰:创作《象群挽歌》让我对生命和自然都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未来我也希望能去云南见见亚洲象。

李金泽:作品的题材、表达方式或许不一样,但最终都要回归到人类的情感诉求。好作品是立足于情感并触及心灵的。它要能始终引导观众的情绪走向,注意每一次细微的起伏,把握情感的流动。

Q

请问目前是继续从事动画作品创作吗?对国漫未来有哪些期待?

卢思杰:我们团队成员仍然走在动画创作的路上。不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工作,大家都在不断前进,期待创作出下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希望在未来,中国动画能有更多样的美术风格、更丰富的故事主题,涌现出更多愿意去挖掘生活中点滴的写实题材佳作。

李金泽:近几年,中国动画产业化分工逐渐成熟,技术不断进步,内容质量显著提升,网友们也常常提到“国漫崛起”,认可中国动画正向着光明奔去。未来,我希望能见证中国动画不光在国内,更是在国际上百花齐放。

▲ 海外官网获奖截图

Q

在中传读书的几年,母校和学院、老师对自己有哪些影响?

卢思杰:感恩母校,传授知识、提供优质的平台,让我拓展了自己的知识边界。感谢王雷、艾胜英、李智勇、段雯锴、陈天任等学院老师,他们是带我入门的恩师,他们对动画的热情感染了我,让我更加喜欢动画创作。

李金泽:在自己梦想的专业,和志趣相投的伙伴一起学习进步,是我曾梦寐以求的。中传的校园、动画学院以及可爱的老师同学们,就是这个梦最具象的表现。

中传的校园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我能心无旁骛地精进专业技能、拓展眼界。大学4年,我认识了很多人,交了许多的朋友。在他们的支持与陪伴下,我突破了很多难关,并收获了继续在动画道路上走下去的勇气与动力。

感恩母校给予我自信,坚定我选择动画专业的初心。未来也希望能与朋友们一起奋斗在动画领域,遇到更多可爱的人。

Q

想对师弟师妹们说什么?

卢思杰: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够朴实沉毅,打磨专业技能,发掘自己的光亮,做出更多有态度、有温度的作品。

李金泽:时代在变化,每个人都要经历浪潮的考验。有时押中了命题,我们会洋洋得意;有时被裹挟着徘徊,难免觉得力不从心。搞动画就要耐得住寂寞,偶尔疲惫、受挫,不必苛责自己,给自己一些时间,“满血复活”后,继续勇往直前。

指导老师段雯锴采访

▲ 指导老师段雯锴

Q

作为指导老师,您如何评价《象群挽歌》这部作品?

《象群挽歌》能荣获德国斯图加特国际动画节最佳儿童动画影片奖,我真心为学生们感到高兴。他们成功借助作品角色,和评审团中来自不同国家的上百位儿童评审员产生了情感共鸣,最终打动了这群文化背景各异的孩子们。

这部作品能斩获国际大奖的关键在于,它建立起了跨文化的情感联系,让世界观众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活。《象群挽歌》用无对白的演绎手法和动画语言,拉近了中国角色与世界观众之间的距离。

故事取材于西双版纳保护区的亚洲象群意外北迁,运用了前沿的三维制作技术,刻画和渲染出了细腻真实的作品观感。作品中角色表演丰富精彩,特别是在人与动物的互动和眼神沟通中,表现出了真挚感人的叙事张力。学生们创作时,把艺术感染力和资料真实性结合在一起,形成一部人文情感充沛、艺术表现优美、技术应用先进的佳作。

▲ 剧照

Q

您认为《象群挽歌》的创作意义有哪些?

首先,我们希望能通过讲述云南野生象群北迁的故事,来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傣族老人与象群的情感,跨越了物种,超越了生死,既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也暗示着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缘分。

其次,我们希望将《象群挽歌》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实践。创作时,学生们根据云南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风俗等地域特色,打捞和提炼了丰富的“中国元素”,着重刻画了傣族百姓特有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我始终认为只有真诚地面对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生动地展现国人形象,发掘其可爱之处。

最后,好的作品不应停留于事件的复盘,而是要进行提炼和创作。《象群挽歌》作为作品思政的典范,巧妙地融合了现实事件与艺术创作,既“重逻辑”,更“有情感”。

Q

您认为动画专业的学生应该如何学好专业知识,创作出好作品?

一个优秀的动画人必须靠好的作品来说话,那什么才是好作品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

一方面,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造就了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也构成了我们动画创作者、动画专业师生取之不尽的创意宝藏。我们需要掌握和利用多维度的技术手段来创作有深度、接地气、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优秀作品。

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需要“以艺通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利用我们的专业优势,在立足中国大地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世界和全人类,创造出既传递中国价值观、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动画作品,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与自然和谐相处,与生命共享蔚蓝星球。《象群挽歌》中傣族老人与象群之间的情感,打动了无数国际儿童。未来,希望中传师生能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中国动画作品,打动世界观众。

原标题:《用中国动画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际动画节获奖作品《象群挽歌》师生主创专访》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