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的浙商银行,如何迎难而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浦发最近怎么了 动荡的浙商银行,如何迎难而上?

动荡的浙商银行,如何迎难而上?

2023-06-29 05: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浙商银行为什么最近的糟心事这么多?

从被监管部门警告和罚款,到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沈仁康被查。浙商银行的头上似乎一直都高高悬挂着“达摩克利斯之剑”,时不时地落下给其带来品牌形象层面的伤害。

浙商银行到底怎么了?它究竟该如何守护好自己似乎是有些伤痕累累的品牌信任力呢?

1

从高管更迭到掌门人暴雷:内部动荡引发的不稳定性?

管理调整这件事本身其实是件很正常的事,但是对于浙商银行而言这种人事调整似乎是有些频繁了点,尤其是对于一家上市时间不足四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似乎更是如此。

在2021年6月7日,第三任行长徐仁艳辞去了浙商银行执行董事、行长、战略委员会委员及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委员职务;同日,副行长徐蔓萱、副行长及首席风险官刘贵山也纷纷请辞,三人的辞职原因均为“工作安排”。

2022年1月11日董事长沈仁康辞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及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随后,吴建伟、盛宏清皆因“个人原因”分别辞去了公司副行长、行长助理的职务。

2022年6月30日,外部监事、监事会提名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委员程惠芳提交的辞职报告。两个月后,潘建华又因工作需要辞去浙商银行股东监事、监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

最引人关注的,或许还是2月6日,浙商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沈仁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随后,庄粤珉因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处理其他个人事务辞去公司非执行董事职务。

很多时候,为了更好地发展,人事层面的动作频繁往往反映出企业主动求变的一种心态,通过管理层面的变动给予自身发展新的活力。

然而很多时候,一个团队成员的稳定性往往至关重要,更不要说浙商银行这样的庞然大物了。频繁的人事调整有时候可能会造成目标不明确、工作流程不稳定,工作得不到有效执行等情况发生。任何战略的实施一定是需要延续性。在过去商业社会当中,不少企业看起来战略还不错,就是因为领导换了思路变了导致原有路线没能坚持下去,最终导致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从人的角度来看,辞职离开浙商银行,从外人的视角去看,要么就是尊重银行未来发展,和平分手,体面辞职。要么就是自己主动愿意辞职,而这或许会让人觉得他们似乎并不看好浙商银行发展?当然了,具体人事变动细节或许也只有内部人士才能知道吧。

内部管理层面因为违纪违法问题被抓的情况存在,这或许很难让外人对其发展情况充满信心。尤其是当沈仁康这样的关键位置出现问题,这样的金融机构该如何守护自己的品牌信任力呢?

公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浙商银行规模与效益稳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57.80亿元,同比增长2.53%。截至2023年3月末,集团资产总额2.75万亿元,增长4.77%;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56.25亿元,同比增长9.91%。

乍一看,结果似乎还不错。然而与此同时,在股价方面,自从上市以后浙商银行的表现在印象好像并不怎么好,而这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投资人对其发展前景可能不是特别看好的样子。

6月11日,浙商银行发布了《A股配股发行公告》,本次A股配股按照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向全体A股股东配售,均为无限售条件流通股。本次A股配股采取网上定价发行的方式,本次A股发行价格为2.02元/股,A股配股代码为“760916”,A股配股简称为“浙银配股”。

想通过配股让股东们追加投资?然而,市场层面似乎是对于配股价格争议较大。据媒体报道称,截至6月9日收盘,浙商银行A股股价为2.88元/股,相当于配股价的1.43倍,更低于一季度末的每股净资产6.72元/股。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2022年上半年,与浙商银行同处100亿-500亿元营收规模的11家银行中,平均营业收入为260.81亿元,平均营业利润率为43.84%。但浙商银行的营业利润率仅有26.69%,远低于平均值。

不得不说,浙商银行的表现或许很难让投资人放心。单单高管违纪问题,可能就会容易给外人一种不安全感,对于浙商银行而言,如何降低这些负面消息对自身所造成的影响,或许已然成为当前发展的当务之急。

2

屡次被罚负面缠身:浙商银行该如何实现“肖申克的救赎”?

如今的浙商银行,在品牌形象层面上似乎并不怎么好的样子。

6月20日,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衢州分行因贷款管理不审慎,被处以罚款35万元。

而在此之前,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发布了一张罚单,针对的是浙商银行沈阳分行,被警告并给予70万元罚款处罚。

今年年初,北京银保监发布1号罚单,浙商银行北京长虹桥支行因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责令整改,并处以50万元罚款。不久之后,据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浙商银行南京分行又因小微企业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30万元。

数据显示,2020 年以来浙商银行总行被罚款金额超过 1 亿元人民币。屡屡被罚的浙商银行,怎么可能会给外人留下好印象呢?

此外,从投诉层面来看,据媒体报道称,3月22日深圳银保监通报2022年下半年深圳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投诉情况,浙商银行深圳分行以平均每百营业网点投诉量216.67件/百营业网点的数据高居榜首。根据浙商银行2022年客户投诉分析报告显示,当年共受理客户投诉超10万笔。

投诉量如此之高,浙商银行的用户满意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或许是很难令人满意。如此的品牌形象,该如何让投资人、让大众去信任它呢?

很多时候,股民和用户在不了解浙商银行的时候可能都会通过互联网检索的方式去了解,一搜显示这么多处罚这么多投诉,这也会让人对其下意识地产生不好的印象。尤其是资本市场,负面消息过多的情况下可能会增加其发展的不确定性,进而选择“用脚投票”。

而在企业“眼光”层面,浙商银行的表现似乎也并不怎么好,印象中它好像多次出现在暴雷企业债权人名单中。据媒体报道,浙商银行踩过的雷有乐视控股、安信信托、康美药业、北大方正等。

此外,房地产下行的发展情况依然成为一种共识,过于依赖房地产是不可取的。然而,根据浙商银行2022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前十大贷款客户中,第1名居然还是房地产业,而在2022年全年,浙商银行多家分行因资金违规流向房市等问题被罚。

在房地产下行的情况下,依旧坚定不移地把更多资金流向这个领域。或许浙商银行本身也有自己的考量,只不过从外人的角度来看,这可能并不是特别明智的选择。2021年,房地产企业连环暴雷,各大银行对于房地产贷款的表现是唯恐避之不及,或许也是房地产贷款本身比较高的缘故,这可能导致浙商银行很难割舍,但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这可能会增加其发展的不确定性。

任何形式的金融业,风控都是行业的命门所在。

根据2022年财报数据看,浙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29.0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54亿元,增长约2.5%;不良贷款率1.44%,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但其截止2022年末的不良贷款总额为223.5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了16.86亿元。

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实现了近五年来首次下降,但无论如何,风控或许依旧是摆在浙商银行管理层面前的头等难题。

对于浙商银行而言,如今面临的问题似乎有些多了点,而浙江银行似乎也拿出了一系列举措去改变现状。但就现在而言,浙江银行或许是压力巨大的。具体效果如何,我们还有待更进一步的观察。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