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浦兴路街道整体提升打造“精品城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浦东上浦路规划最新 关于印发《浦兴路街道整体提升打造“精品城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

关于印发《浦兴路街道整体提升打造“精品城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

2024-06-07 11: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机关各科室(部门)、各事业单位、各居民区:

《浦兴路街道整体提升打造“精品城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已经街道党工委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浦兴路街道办事处

2023年5月29日

浦兴路街道整体提升打造“精品城区”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指导意见》和《浦东新区街道整体提升打造精品城区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精神,借力金色中环核心区辐射带动,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十四五”期间总体引领浦兴路街道建设宜居宜业的精品城区,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坚持人民至上,积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未来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定位为大“爱”浦兴·美好家园,聚焦城市绿带两侧重点地区更新提升,围绕“居住、就业、出行、服务、休闲”等方面要素,通过提质增效的措施,以四“爱”建设为抓手,构建“一带(金色中环)、两轴(杨高路、张杨北路)、三水(赵家沟、马家浜、曹家沟)、五街区(荷泽路、五莲路、长岛路、胶东路、巨峰路5个美丽街区)、八园(党群同心园、大爱公益园、科普示范园、金桥公园戏曲文化园、双桥服务园、长安法治园、大爱乐业园、浦兴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八个综合服务园)”的整体框架布局。

二、具体行动计划

(一)关“爱”老弱:提供多样便捷的公共服务设施

围绕高品质生活,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在做好“底线民生”各项保障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做好社区创就业、养老、“家门口”服务等工作,大力提升社区服务保障水平。

    突出底线保障,积极协调完善社会事业配套。做好日常沟通协调,协助落实杨高中路和杨高北路改建工程项目实施,预计2023年底前完成。协助启动轨交21号线项目实施,重点协助落实街道范围内2个站点的建设工作,预计2027年底完成。协调推进派出所迁建项目实施,按节点推进。协调推进巨峰路地块养老设施和第二卫生服务中心立项实施。

    突出品牌建设,整合资源促进就业。进一步优化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大爱乐业园平台优势,加强阵地建设,打好创业孵化、就业帮扶和技能培训的组合拳。紧贴社区群众就业需求,内挖潜力、外拓资源,线上服务和线下活动相结合,大型线下招聘会和直播带岗、小微型专题招聘会互为补充,为求职者搭建双向选择平台。将长期失业青年、应届毕业生、大龄低学历人员等重点就业帮扶群体纳入一对一帮扶,落实普遍联系制度,做到“一人一档”“一人一策”。通过平台孵化、政策扶持、项目指导等有效途径,营造良好社区创业环境。

    突出特殊群体,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根据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要求,通过盘活存量资源,在双桥路184号改建一处综合为老服务分中心,将其打造为融“医食助行乐”为一体的为老服务空间。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辐射效应,在现有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胶东路555号)和新建综合为老服务分中心(双桥路184号)设立“云诊室”,打造“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互联网医院”,满足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需求。协同区、街道、居民区,实现三级联动,融合各级各条资源,形成为老服务联盟,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等,提升居家养老照护能力,和机构养老相结合,切实提升老人幸福感。

    突出做实底版,完成“家门口”服务站智能化改造。街道常住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公建配套设施基础差,空间布局上先天不足,公共服务设施短缺,城市服务功能不完善,街道通过发挥“家门口”服务站底版优势,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在“家门口”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增设养老、医疗、就业三大功能,通过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及健康云平台,做实健康服务。

(二)珍“爱”自然:完善蓝绿交织的开放空间体系

坚持“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聚焦滨水两岸公共空间及配套设施更新提升,构建连续的绿道网络,增强河岸开放空间的可达性,扮靓老百姓家门口的交往空间,方便人们观赏水、亲近水、享受水,大幅提高浦兴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打造大型城市公园绿地。满足居民对大型绿地和体育公园的需求,重点推进地区体育中心、体育公园等新建项目建设。预计2023年启动,2025年底前完成。整个项目由01-02地块、01-22地块、01-04地块共3个地块组成,规划分别为地区体育中心、体育公园和防护绿地,项目总用地面积 27011.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65.6 平方米。由于该项目毗邻01-01地块,其范围内需叠加长江口风暴潮预警中心功能,影响了项目整体进展,目前,01-01地块已经完成图则更新,后续深化设计方案,尽快推进项目实施。

    落实金色中环高品质慢行网络。从区域整体层面构建联通黄浦江与张家浜楔形绿地的连续安全的滨水慢行网络。重点围绕马家浜、曹家沟两条绿道,建设慢行友好城区。重点协调滨水沿线两侧区级项目推进实施。协调东陆路沿线11-11地块收储完成,协调08-10和11-11地块尽快完成商业项目立项实施。协调启动计划范围内的08-09等绿地项目、马家浜防护绿地项目推进实施,争取2023年底启动实施。协调11-12等公共绿地项目和中环绿带防护绿地项目尽快推进立项,解决部分历史遗留问题。

    加强街道绿化改造提升力度。重点打造荷泽路(博兴路-长岛路)精品街区,实施街区铺装更新、沿街商铺立面优化、围墙美化、街角绿地建设、点位局部提升等,2023年同步实施双桥路街区整体改造,2024年计划完成点位布局整体优化完善。协调巨峰路嘉里地块项目开发商,推进曹家沟河道防护绿地建设,美化周边整体环境。协调区级主管部门,协调推进曹家沟(五莲路——杨高北路)段防护绿地改造工作,打造更多公共开放活动空间。

    探索公共开放空间价值最大化。完善生态空间内部和周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高生态绿地周边城市界面的开放性,使多样化城市面貌与生态空间相互融合;鼓励引进国际性文化、体育赛事,为绿地公共空间注入人文活力。

(三)热“爱”生活:构建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品质

围绕围墙内外同步提升的工作部署,坚持以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落实便民、惠民、利民措施,打造开放、活力、共享的社区,提升疫情后的社区韧性,实现浦兴路街道“美丽家园”新提升。

    协助推进金色中环项目建设。重点围绕嘉里巨峰路地块推进,拟建设3幢100米住宅塔楼,1幢100米甲级办公楼及1座大型购物中心,充分利用地铁站点(TOD)、公交枢纽等人口疏散资源,打造具有引领性的高品质商业新地标,助力建设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目前正在全面推进开工建设,计划2025年年中住宅竣工交付,2025年底商办竣工验收,2026年中商办正式开业。项目建成后将提供420+个品牌,8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年客流量1800-2500万人次,年销售额约35亿元,税收超过一亿元;办公能进驻30家优质办公租户,年产值10+亿元。

    构建活力社区邻里空间网络。重点围绕社区配套商业,打造集菜场、超市、日常服务、社区餐饮、共享空间为一体的,步行可达的社区邻里空间,按计划启动浦兴集贸市场建设。该地块位于凌河路归昌路口,属浦兴社区Y000901编制单元07-01地块,性质为RC(社区服务设施用地),建筑容积率1.5。目前已与区国资委协调,将地块使用权划转至国资委,国资委已注资到浦商集团。浦商集团已完成设计方案,协调推进地上存量构筑物清障,项目建成后将以集贸市场为主体,融入社区服务、公益及体育等功能。

    逐步推进旧小区整体改造。按照年度计划,力争3年内统筹尚未整新的旧小区项目安排,重点解决屋面漏水、排水、墙面渗水及社区环境整体品质偏低的问题,通过每年有序安排实施项目,着力推进居民意愿强烈、生活品质提升明显、示范引领效应显著的重点项目,结合浦兴特色抓好围墙内外实事项目落实,争取完成一轮整体改造。

    优化社区交通组织。指导各小区优化小区内停车管理措施,通过制度优化、内部挖潜、外部互动和合力分配等模式,推广应用“上海停车”APP,逐步优化社区停车布局,缓解居民“停车难”。通过协调市政管理部门优化交通设施,协调交警部门完善日常交通组织,缓解社区内早晚高峰车辆拥堵问题。

    完成旧小区雨污水治理。结合本轮新区雨污水改造项目,全面梳理排查小区情况,开展分类处置工作。对于雨污混接小区,废除重建原出户管、化粪池、原混流的雨污水管道,实现雨污水分流。对于失管失养小区,开展专项排查整治,督促物业服务企业规范管理,确保依法排放。对于汽修场所、餐饮企业和集贸市场等,督促进行设施改造,依法办理《排污许可证》,并落实日常督促检查,保证整体管理实效。

    持续深化美丽家园建设。通过树立“美丽家园”典型,发挥标杆引领效应,深入推广小区治理经验。搭建社区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等沟通平台,推动加梯进展。做实垃圾分类工作,深化智能发现“一网统管”平台,落实闭环管理。每年有序安排5-8个小区,实施绿化整修、微更新、微改造项目,根据居民诉求合理安排本级财政实事项目。

    筑牢社区安全底线。完成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建设,在居住小区遴选合理点位,协调业委会共同参与改造工作,在居民区新建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安装智能充电设施,计划每年不少于300个点位。着力消除小区安全隐患,对既有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追加简易喷淋等消防设施、对辖区内高层建筑消防设施开展检测、维修及改造、对辖区部分公共部位消防设施进行更换维修,开展常态安全检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四)深“爱”文化:塑造氛围浓郁的社区文化空间

坚持以文化引领城市高品质建设,始终以居民的获得感为目标开展精细化设计,塑造氛围浓郁的高品质社区文化空间,提升居民获得感、建设人民城市、推动文化软实力发展,因地制宜塑造社区独特魅力。

    推进党群融合文化发展。按照《上海市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及区委相关专题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心体系功能建设,在打造“1+8+40”党建新格局的基础上,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等资源对接平台,力争实现“五个融合”任务。同时,进一步健全区域化党建资源共享机制,聚焦居民需求,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确保资源与服务下沉,将为老、助餐等项目化运作,统筹构建党群服务圈,实现“一站式”服务供给。

    创新共享共治社会治理新模式。围绕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为党员群众提供均衡化、便捷化、优质化“家门口”服务,有效驱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足于发挥街道的主责和本职,通过共享共治手段,在存量资源上下功夫,通过转化一批、开放共享一批、联动一批,充分挖潜资源,盘活公共服务设施。

    完善文体设施建设。持续举办第六届上海(浦兴)淮音艺术节、开展星剧场“月月演”等活动以满足居民高品质文化需求;以戏曲文化园为点,带动社区居民区戏曲团队的建设;加强校园淮剧课程延伸服务。继续推进“作家进社区”系列活动、开展作家好书推荐活动,在社区图书馆开展社会化运营模式,创新性的活动更好服务社区居民,尤其发挥好金桥湾图书馆分馆“特色馆”作用。重点培育精品团队——校园淮剧团,定期举行各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班,提升文化骨干的业务水平。加强公共体育场所的梳理和管理,对健身苑点进行安全巡查及老旧器材的更换,社区三个公共场地做好设施维修及规范管理。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街道打造精品城区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班子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各单位、各居民区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综合协调,统筹推进精品城区建设。

    (二)健全推进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建立沟通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各单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项目清单,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任务落实。

    (三)统筹要素保障。充分挖掘街道现有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争取各方支持,引入更多社会力量,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