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上明珠广运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浐灞这几年的变化 灞上明珠广运潭

灞上明珠广运潭

2024-06-30 17: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灞上明珠广运潭

  滨河大道

灞上明珠广运潭

  观景吊桥

灞上明珠广运潭

  沙洲水影

  在古城东郊,日新月异的浐灞生态区内,备受关注的广运潭景区成功蓄水7000亩,引来了市民热切关注的目光。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天宝年间,广运潭作为京师漕运的一个大码头而名噪一时。一千多年后,一个新的广运潭生态景观区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西安城市和谐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过去辉煌过也荒废过

  令人瞩目的广运潭,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

  唐朝京师长安,地处关中腹地。历史文化学者李郁,曾参与了早期浐灞生态区总体规划的论证,据他考证,当时在唐长安城外开凿广运潭,供装载粮食等物资的漕运船舶停靠卸货。

  史料记载,广运潭开凿于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由时任陕郡太守的长安韦曲人韦坚主持修建。《旧唐书·韦坚传》载:“于长安城东九里长乐坡下,浐水之上架苑墙,东面有望春楼,楼下穿广运潭,以通舟楫,二年而成。”通船之后,扬州、镇江、常州等地装满特产的船舶纷纷停靠在潭里,“望春楼下连樯弥亘数里,观者山积”,在望春楼上观看的唐玄宗赐名曰“广运潭”。

  但时间不长,便发生了安史之乱,漕运阻塞。随后又因浐灞泥沙沉淤,潭不可漕,成了个大鱼塘。

  1000多年过去了,曾经环绕唐长安城的浐灞河淌进了21世纪。但就在新的广运潭生态景观区开建之前,这里是一片垃圾和污水的荒滩。住在附近香胡湾村的刘亚茹说:“野荒荒的河道,到了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人走不到跟前。”据刘亚茹讲,村里很多人在河道里挖沙卖钱,形成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沙坑。这些残留的沙坑,给城市防洪和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经有关部门调查,当时,沿浐、灞河两岸垃圾堆放量近500万立方米。多年来的日挖夜取,浐灞河床下切达6米之深,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建国以来,浐灞河西安城市段洪灾损失已超过12亿。多年来,几乎每个夏天,沙坑都要吞噬几个幼小的生命。

  浐灞河西安城市段的生态恶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此时,宏大的浐灞生态区建设拯救了这片原本有着无限生机的地域,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和谐发展的新生态区开建了,广运潭就是其中的重点项目之一。

  现在烟波浩淼生机勃勃

  “这些柳树连同其他的树,都是我们后来栽的,还有这些草坪,大都是我们这几年新栽的。”指着灞河两岸的垂柳和绿草茵茵的河堤,广运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利平感慨万千地说。

  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成立于2004年9月,生态区规划面积129平方公里,其中集中治理区89平方公里,是西安市委、市政府重点发展的“四区两基地”之一。

  西安浐灞生态区的发展建设赶上了好时候。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战略目标,这为西安的复兴创造了绝佳良机,为浐灞加快发展率先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期盼拥有更加和谐优质的生活环境,这为浐灞的跨越发展营造了万众期待的心理需求,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浐灞生态区一成立,就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明确了“河流治理带动区域发展,新区开发支撑生态建设”的发展思路和“都市型生态区、生态化商务城”的产业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生态区实际,致力于“打造西安第三代新城”。

  三年多来,浐灞生态区在区域河流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推进方面成效卓著。累计完成投资50多亿元,相继开工和完成各类工程50多项,建成道路40多公里,同步修建雨污水、电力、电讯等各类管线300多公里,道路交通格局初步形成;打通了10个区域主出入口,实现了与主城区全面对接;建成河道一级堤防36公里、新建橡胶坝4座、新增水面7000亩、新增绿化近6000亩;实施浐河上游千亩湖泊湿地工程,启动并完成浐河截污工程等生态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治理初见成效;欧亚经济论坛、广运潭生态景区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并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有效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完善了区域功能,确立了区域品牌,扩大了区域影响力,构建了现代化、生态化和国际化的第三代新城大格局。

  广运潭生态景区是浐灞河综合治理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安实施“大水大绿”工程和实现“生态化”的扛鼎之作。广运潭项目是浐灞生态区成立后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重点项目,位于我市东北部灞河东岸,史称“霸上”地区,南起陇海铁路,北至绕城高速,长8.1公里,东起灞河东岸,西到灞耿路,整个项目面积13.53平方公里。自2004年底开始建设后,浐灞管委会因地制宜,将采沙形成的沙坑进行整形,取坑为湖、取陆做洲,引灞河之水以济之,遂使湖中有岛、岛洲相连,洲内有潭、积潭成渊……到现在,已经完成工程建设30余项,其中修建堤防10.8公里,橡胶坝2座,完成道路建设20余公里,新建5个亲水码头,新增蓄水能力7000亩,新增绿化2000亩。如今,得宝湖、永丰湖已经蓄水,昔日烟波浩淼千帆百舸的广运潭就要实实在在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作为西安最具活力,最能体现西安时尚、现代、新兴、绿色城市特质的区域,浐灞生态区是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的所在地,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欧亚经济论坛;还成功举办了“2007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西安大奖赛”。而所有这些提升西安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活动的举办中心,都在广运潭景区内。

  第三代新城绿色而和谐

  正是阳光明媚的5月,记者来到广运潭景区内,只见平坦的滨河大道蜿蜒曲折,道路两旁,柳树拂风,河堤坡面上,郁郁葱葱的芦苇花草,惹得游人纷纷驻足留影。最吸引人的,还是浩淼的广运潭水面,清风吹来,微波荡漾,站在水边,人们披襟带风,心旷神怡。欣赏着满目的美景,数千年往事,涌上心头, “关中风情广运,灞上烟柳长堤”的诗句,回响在耳边。

  以广运潭建设为标志,浐灞生态区开始了建设第三代新城的宏伟目标。

  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王军说,第三代新城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整体协调的发展,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形成完整有序的城市社会和功能结构,集产业、居住、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城市体系的第三代新城,两个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产业与人居和谐)是其根本特征。第三代新城既区别于各类产业园区,也不同于大型居住社区堆积而成的“睡城、卧城”。第三代新城是从“企业新城”、“产业新城”走到“和谐新城”,从以“经济为中心”走向以“人为中心”的根本转变。

  按照浐灞生态区总体规划,建成后的浐灞生态区拥有水面面积20000亩、城市公共绿地1951.1万平方米、绿化率达48.5%,不但可形成“大水大绿、大疏大密、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还可每年吸收二氧化碳3700吨、产生氧气2600吨、消纳粉尘4400吨,不但成为西安名副其实的生态补偿区和重要的都市“绿肺”,还将基本建成集生态、会展、商务、休闲、文化、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城区,成为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西安“第三代新城”!

  蓄水面积将达到10000亩的广运潭的建设,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广运潭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文化、休闲、观光、度假、娱乐等为一体西北最大的自然生态景观区,也将成为西安市区的重要生态补偿区,能够有效地提高西安市整体空气质量,缓解城市噪音污染和热岛效应。景区内的生态湿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观光旅游等重要功能。

  与广运潭景区相邻,还将建立浐灞金融商务区。浐灞金融商务区位于浐灞生态区灞河西岸,东三环以南,陇海铁路线以北,毗邻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与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主会址隔灞河相望。其中灞河滨水岸线约2.5公里。项目总用地约470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配套车位2800余个。

  2007年9月4日,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落户西安浐灞生态区,西安也成为第一次通过竞争性申办而取得举办权的城市。2011年西安世园会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将于2011年4月11日~10月11日举办。世园会会址就位于广运潭景区内,园区占地约250公顷。园区将以先进的设计理念,集园艺展示、展会活动、文化娱乐、创意PARK、综合服务于一体,将水域、绿地和花海完美结合,为世人贡献一届别具特色的园艺盛会。届时,将有约40个国外城市和60个国内城市相约西安参展,预计接待国内外各方游客1000万人次。

  修葺一新的河堤上,垂柳依依,行人迟步。碧绿的广运潭水边,卖饮料的女孩说,现在的游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到了节假日和星期天,滨河大道上就会停满了车,她们的生意也是空前火爆。站在名为“折柳渡”的灞河3号码头上,村民刘亚茹的手从左往右一挥而过,她说:“浐灞这一块,天天都有新变化,快得让人想不到。”

  文/记者 雷县鸿 实习生 高源 图/记者 张波

  (相关评论见今日本报4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