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 往期公报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公报》2021年第1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济南契税2021年9月1日新政策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 往期公报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公报》2021年第1期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 往期公报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公报》2021年第1期

2023-04-09 13: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公报》2021年第1期.pdf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公报》2021年第1期.docx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公报2021年第1期(总第27期)主管主办: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

2021年4月30日编印

目录【重要报告】政府工作报告.......................................(1)关于槐荫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19)关于槐荫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27)【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文件】中共槐荫区委办公室槐荫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槐荫区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济槐办发〔2021〕4号)...............................................(38)【区政府办公室文件】槐荫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槐政办发〔2021〕1号).................................(41)槐荫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构建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一体化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槐政办字〔2021〕1号)....... (52)【人事任免】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关于任免吴春国等工作人员职务的通知(济槐政任〔2021〕1号)................................. (59)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关于任命张怀擎等工作人员职务的通知(济槐政任〔2021〕2号)................................. (60)【统计数据】2021年1-3月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61)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4月13日在济南市槐荫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槐荫区代理区长  孙常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和2020年政府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槐荫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主动融入“西兴”“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解放思想、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这是综合实力跨越提升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连跨3个百亿级台阶,由2015年的38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624.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9亿元增长到52.8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4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92亿元,年均投资达到3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432亿元增长到512.6亿元。新增新三板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7家,116个项目进入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库。二机床、中车山东机车、九阳、华联、润华、华润等一批骨干企业持续壮大,山东机施、世纪金榜、世博文化、天齐平带、开思科技等一批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开创、永芳、金恒丰、源动力、西城时光等一批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正式运行,北园高架西延快速路、刘长山路延长线等城市交通主干道顺利通车,西客站高铁通达城市总量居全国第二位。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破题起势,城市形象与人气大幅提升,常住人口在“十二五”末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倍。

这是现代产业厚积成势的五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1.03∶28.01∶70.96调整为0.34∶29.22∶70.44。医养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启用招生,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建成运行,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的医学科学高地雏形初现。文化旅游产业亮点纷呈,省会文化艺术中心支撑起济南西部文化新高地,成功创建1处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方特•东方神画成为省会新的旅游热点。商务会展产业领跑全市,107栋、220万平方米的高端商务楼宇企业云集,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展会火爆,会展业成为槐荫新的经济增长点。消费物流产业业态丰富,银座和谐广场、西市场商圈、张庄路茶叶特色商业街区持续繁荣,宜家、麦德龙、迪卡侬、百联奥特莱斯等知名品牌首店开门纳客,持续引领高端消费西移。智能制造产业蓄势突破,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小镇成为济南千亿级半导体产业集群的率先引爆点,天岳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山东省独角兽企业,九阳等3家企业入选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发展,鲁味斋、乐羊羊、西城高科等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这是深化改革成效显著的五年。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承接市级下放行政许可事项141项、承接率达到100%,“一枚印章管审批”“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等新模式、新机制顺畅运行。顺利完成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17项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老屯经验”在全省推广。稳步推进平台改革,济南槐荫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组建。有序实施综合执法、财税等体制改革,圆满完成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任务,逐步构建起职责明确、运行顺畅的政府现代化治理体系。

这是城市形象快速改善的五年。深入推进城市更新,累计完成21个棚户区改造和片区整合项目,老旧小区改造面积超过540万平方米,承载群众热切期盼的经十一路等10余个棚改项目顺利回迁,近9万户居民彻底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累计拆除兴济河商城等各类违建临建950万平方米,建成南辛康养公园等20余处城市公园,新增绿地41万平方米。圆满完成四好农村路、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建设任务。黄河清“四乱”专项行动和兴济河、小清河生态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66.7%,较“十二五”末改善了89%。

这是民生答卷异常亮眼的五年。精心为群众办成107件身边实事,民生领域支出连续5年超过70%。新建及改扩建27所中小学、21所幼儿园,新增学位37875个。搭建30余个各类人才发展平台,新增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12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7.3万个、新增就业9.6万人,提高低保标准至821元,为失业职工发放失业保险1.65亿元,提供大学生就业援助岗位1453个,为全区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和生活补助资金及退役士兵专项公益岗资金3.3亿元,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金及相关补贴1.42亿元。“雪亮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双拥共建成效显著,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

“十三五”期间,我区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复审,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中国创新百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国家级会展经济促进示范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区、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等省级以上荣誉。这一时期成为槐荫发展质量最高、城市功能优化提升最快、环境面貌改善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部署,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强力推进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保护、营商环境、社会民生等领域改革攻坚行动,经济社会运行全面恢复、好于预期。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引进市外投资增长23.6%,实际使用外资8196万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31.4亿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2618户,新增各类上规入库企业225家,主要经济指标按可比口径,较好完成了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精准施策保安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指示要求,坚决执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迅速启动一级响应机制,在全市率先采取疫情关联楼封闭措施,率先启用手机小程序登记重点地区人员信息,率先发放2000万元扶持资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率先开展“敲门行动”恢复市场主体运营,发放500万元消费券促进消费复苏,用最快反应、最佳服务建立起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佑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广大干部群众坚守岗位、冲锋在前,涌现出刘云香、姜淑娟、王希提、张敬鹏、杨中霞、崔连保等一批国家和省市抗疫先进个人,区疾控中心、区公安分局、区水务局、区应急局等单位先后获得省市表彰。在此,向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干部职工,向参与配合抗疫的全体市民,向关心支持槐荫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二)抢抓机遇促发展,城市功能区发展齐头并进。加快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实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战略,统筹谋划重点片区、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引进204个精准医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医疗大数据等高端医疗康养项目,山东肿瘤医院质子临床研究中心正式启用,医疗硅谷项目全面开工。央企总部城“京沪会客厅”开门纳客,积极承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吸引京沪高铁沿线城市人才、企业,签约引进中铁、国网等11个总部项目,远大购物广场、中科创新广场等高端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国晶均和半导体小镇、中稷互联网总部基地等项目快速推进。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性开发取得新成效,赛石玫瑰园、黄河大堤银杏林、格桑花海成为泉城最美“后花园”。

(三)转型升级调结构,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建立健全重点产业链长制,医养健康、商务会展、文化旅游、消费物流、智能制造五大主导产业迸发活力,建链、补链、强链、延链能力持续增强。现代服务业多元发展,启动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济南报业大厦电商直播基地、云麓跨境电商小镇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夜间经济日渐繁荣,海那城特色商业步行街、印象济南•泉世界成为济南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103届全国糖酒会等32场大型展会,吸引观众120万人,累计拉动消费40亿元。工业强市战略深入推进,九阳、二机床、中车山东机车、重汽特种车四大骨干企业创新发展,天岳碳化硅行业龙头优势进一步巩固,德迈国际信息产业园工业打印产业集聚能力加快提升,我区被认定为“济南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槐荫四宝”特色化、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扩大,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基本建成“泉城稻花香”田园综合体,成功创建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经济效益持续增强。

(四)凝心聚力抓项目,城市建设能级全面跃升。集中开展“重点项目攻坚行动”“征收拆迁攻坚百日会战”等攻坚行动,先后完成42批次用地征迁任务,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和低效用地再开发有效推进。进一步完善网格化服务企业专员制度,153个区级重点项目开工率达94.5%,20个省级、市级重点项目加速建设,树兰(济南)国际医院项目现场承办了2020年全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11个棚改和片区整合项目完成拆迁10万平方米,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安置一区二区、顺祥社区2000余户居民顺利回迁新居。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88个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济南精准医学产业园等34个项目主体封顶,省科技馆新馆等10个项目即将投入使用。齐鲁黄河大桥跨桥主体合龙,S101济德线主线贯通,轨道交通4号线启动建设,腊山河西路北延(小清河北段)建成通车,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

(五)改革攻坚扩开放,创新驱动活力明显增强。积极营造尊商、重商、护商、惠商环境,组建乡村振兴服务队和民营企业服务队,开展“遍访民企”活动,精准服务各类市场主体。深化“一次办成”改革,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功能,全面推行一网通办、网上并联审批,创新推出“淘宝式免费刻章套餐”,个体工商户等四类市场主体登记实现无人工干预“秒批秒办”。与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管委会、济南城市投资集团建立“三位一体”协同招商机制,举办4次招商推介活动,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对接新城吾悦广场等362个项目,成功签约落地199个项目。搭建“政银企合作”和“百家企业高效上云”服务平台,协调各类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授信6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30亿元。新增泰山产业领军人才5人、市级以上领军人才22人,新引进研究生和高层次急需人才同比增长86.8%,聚集了一批涉及生物研究、医疗数据、科技研发、5G智能等领域的优质人才和项目,我区入围2020胡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榜。

(六)精细治理优环境,区域形象面貌显著改善。探索建立区级领导24小时带队联防联控督导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抓好污染防治。蓝天保卫战扎实推进,大力开展扬尘集中整治、移动源污染管控、工业源深度治理,新增清洁取暖改造用户2.4万户。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建成筐李村污水处理工程,小清河源头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重点控制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五类以上。净土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土壤环境监测实现全覆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稳步提升。以路长制、“行走城管”为载体,探索实施“街呼区应、上下联动”城市综合治理新模式,全面推广城市家具一体化保洁、垃圾分类和无违建街道创建等工作。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17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2783户。新建15个公共停车场,向社会开放1579个共享车位,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1054个、5G通信基站847个,新建14条绿化特色道路街区,新增绿地25万平方米。建立农村厕所长效管理机制,农村污水治理率达100%,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10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位居全市前列。

(七)千方百计惠民生,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大力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保障民生领域支出36.5亿元,占全年财政支出比例达到80%,圆满完成区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16件重点民生实事。精准落实扶贫政策,顺利完成与湘西花垣县、临沂沂南县和长清区的扶贫协作帮扶任务,贫困群众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开展“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会”等招聘活动,城镇新增就业1.8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4%,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与华东师范大学开展区域优质均衡发展战略合作,挂牌成立融贯教育集团,新建24处基础教育设施,建成中小学、幼儿园14所,新增学位1.4万个。新建群众健身场地35处、健身路径20条,安装健身器材438件。启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试点工作,打造11处网红图书馆分馆,举办公益性阅读推广活动374场,区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26万人次,服务水平达到国家一级图书馆标准。新建4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省内首家街道级社会工作服务站、10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处农村幸福院和45处“长者助餐点”。免费开展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儿童牙齿涂氟和老年人白内障复明手术,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购买“银龄安康”普惠保险,为427名特殊群体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6783名残障人士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精准康复服务率达到85%。持续扩大食品抽检监测覆盖面,进一步巩固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果。认真落实区级领导公开接访及包案工作,5年以下及5-10年信访积案全部化解,284件城建领域信访突出问题化解率达到99.7%,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过去一年,区政府自身建设也取得新成效,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圆满完成“七五”普法任务。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抵制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减轻基层负担,扎实做好省委巡视“后半篇文章”,政风行风焕然一新。深入推进意识形态领域专项整治,大力弘扬和传播正能量。认真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131件、政协委员提案163件,办结率均为100%,满意率均达到98%以上。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阶段性任务,国防动员、双拥、人防、老龄、档案、史志、慈善、残疾人、妇女儿童、台侨事务、民族宗教等工作也都取得新进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和“十三五”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引领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区干部职工凝心聚力、拼搏奋斗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中央和省、市驻区单位,向驻区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参与槐荫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劳动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区域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较重;城市治理方式仍较粗放,城市功能品质仍需提升;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水平与群众期待还有一定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压力仍然较大;政府系统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担当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强有力措施,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打造“五个济南”、实施“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发展战略、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极其重要的五年,也是我区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战略部署,加快打造“齐鲁门户,医养之都”,担当“西兴”龙头、争做“中优”先锋极为关键的五年。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在国家战略全局和区域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找准路径、明确目标、赋能赶超。

根据区委《关于制定济南市槐荫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区政府立足区情、着眼长远,认真总结“十三五”成就,系统谋划“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制定了《济南市槐荫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经大会批准后,区政府将认真组织实施。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省会战略等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发挥区位交通、特色产业、生态文化、战略叠加等优势,坚持党建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聚力“产业兴、科创兴、文化兴、生态兴、教育兴”,聚焦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央企总部城、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百年商埠历史文化区、乡村振兴生态区五大主战场,担当“西兴”龙头、争做“中优”先锋,全力蹚出新旧动能转换新路径,打造“齐鲁门户,医养之都”,建成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区,力争迈入千亿俱乐部。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7.5万人,全面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保持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实现现代化一流城区建设新突破。

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是:全面建成引领全省、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国际医疗康养高地、高端智能制造高地、现代化商务会展高地、文化旅游示范高地、乡村振兴大美高地。全区综合实力、产业能级、创新力、影响力跃上更高台阶,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现代经济产业体系逐步构建,优化形成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均衡发展、互促并进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要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激发科技动力,建设创新策源先行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打造创新创业载体,着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速就地转化创新成果。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促进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海外人才加速集聚。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和产业功能区建设,支持新建一批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载体向专业化、精细化、互联网化方向发展。加快承接重大创新载体和科研重器建设。探索推行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揭榜挂帅制”,落实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减少阻碍科技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障碍。加强科创企业要素供给,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浓厚氛围。

(二)厚植经济实力,建设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坚持构建高能级产业生态圈目标导向,强化央企总部城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着力培育新经济新动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增强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聚力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槐荫样板”。高标准推进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产业导入和项目建设,打造京沪经济动脉的黄金支点和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京沪会客厅”。加快五大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兴金融,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着力发展创意经济,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打造新动能集聚区。

(三)催生外向活力,建设对外开放活力区。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全力实施辖区黄河生态大保护,健全黄河岸线管护长效机制,加强全区沿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打造黄河流域最美城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以济南“走出去”企业联盟为依托,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商贸物流、先进制造等领域务实合作。建立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和长效管理机制,形成权界清晰、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政府职能体系。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实施“互联网+监管”,扩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范围,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市场监管机制。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深化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打造省会城市对外开放西部新高地。

(四)聚焦品质魅力,建设美丽泉城展示区。坚持城乡统筹、品质提升、功能拓展和环境优化并举,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城区有机更新。突出人文传承、景观塑造、融合发展,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合理布局购物市场、便民中心,改造提升集贸市场,打造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圈。统筹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布局,加快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确保不出现返贫问题。实施道路微循环改造,改善城区道路交通环境。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强化城市规范化、精细化和智慧化管理,推动“行走城管”常态化,进一步优化网格管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提升区域生态宜居品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现代化美丽槐荫。

(五)惠聚民生民力,建设共享和谐宜居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养老事业水平,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落实国家人口政策,加大托育资源供给,加快构建槐荫特色托育服务体系。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社会福利制度。按照“一年强基础、两年展形象、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加快建设“优质均衡、内涵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区,让槐荫的孩子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一流的优质教育。

(六)提升治理效力,打造平安建设示范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战略,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将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切实防范化解现代化进程中各种风险,营造良好安全环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强用好“书记直通车”“代表来了”“商量”议政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四社联动”社区治理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完善依法治区体制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争创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县)。健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和联动处置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快速反应、联动响应的大应急救援体系。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各位代表!“十四五”宏伟蓝图催人奋进,高水平现代化“齐鲁门户,医养之都”新征程即将扬帆起航。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科学设定路线图、施工表,攻坚克难勇争先,锚定目标向前冲,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贡献槐荫力量!

三、2021年政府工作主要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以党的建设为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目标,精准聚焦“产业兴、科创兴、文化兴、生态兴、教育兴”五大主攻方向,积极开展“十大重点行动”,全面开辟“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央企总部城、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百年商埠历史文化区、乡村振兴生态区”五大主战场,主动担当“西兴”龙头,积极争做“中优”先锋,全力打造“齐鲁门户,医养之都”,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槐荫发展实际和“十四五”规划目标,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引进市外投资增长20%;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5%;进出口总额增长15%;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率完成市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在以下八个方面实现“新提升”:

(一)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实现新提升。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平台支撑作用和人才关键作用,全力提升全区科技创新能力,争当“科创济南”主力军。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开展政策宣讲和培训,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创新活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70家。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工程,全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提升企业专利质量。鼓励引导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等高端平台,支持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创新资源加速向企业聚集。

加快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探索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支持企业与高校专家团队建立技术创新联合体,成立一批高校院所创新和成果转化联盟,推动形成“重大设施--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完善引进大院名所共建“高尖精特”创新载体机制,建设天岳碳化硅材料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做好争创碳化硅国家实验室基础工作,吸引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创建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区。

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区,持续深化“智汇槐荫”人才工程,进一步完善区级人才政策,积极引进“山大系”入驻,助力“第一医大系”品牌建设,实现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新突破。继续完善优化引才体制机制,组织企业参加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依托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央企总部城、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等载体,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重点产业紧缺人才,持续培育壮大泰山、泉城系列人才队伍。

(二)聚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发展动力活力实现新提升。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强化投资拉动和消费驱动,策划更高水平的对外交流合作,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扶优扶强、以点带面”原则,发挥“链长制”作用,积极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全力推动主导产业迈向现代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挥天岳、国晶电子龙头企业作用,加快构建碳化硅下游产业链。围绕5G、工业互联网技术加强数字赋能,推动高档数控机床核心技术国产化。完善楼宇服务机制,提升楼宇经济品质,重点打造山东数字金融产业园、城市之光科技信息产业园、汇金大厦科技总部基地、中科高速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型、金融结算型特色楼宇。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传承齐鲁文化、黄河文化和老商埠文化精髓,统筹推进乡村旅游特色村落和田园综合体优化升级,加快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推动全域旅游融合发展。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研究出台“要素跟着项目走”配套政策,完善项目服务保障机制,健全项目调度、推进、督导全流程、全要素闭环管理,加快推进总投资2733亿元的155个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德迈国际信息产业园二期、省会文化艺术中心三馆二期等项目建成达产。加快区委党校选址和规划建设,高水平打造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主阵地。抓住槐荫率先迈入“地铁时代”契机,统筹规划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全区产业形态、经济格局重塑升级。编制辖区内成片开发方案,全力破解城建领域遗留问题,加快重点地块征收拆迁和挂牌出让,推动土地、载体、政策、金融等要素向项目集聚,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

加快内外循环联动发展。抢抓济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机遇,以纬十二路都市消费带、印象济南•泉世界为引领,大力发展新零售、直播经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着力打造集知名度、影响力于一体的省、市级特色商业示范街区。持续建设“多彩夜槐荫”品牌,推动夜间经济提档升级,实现多功能、品质化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鼓励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提升,实现集网上商城、线下商店于一体的消费新模式。发挥云麓跨境电商小镇企业孵化、人才培育等平台作用,加速形成网络完善的跨境电商消费体系。

全面提高双招双引质效。以提升双招双引质量效益为导向,建立“区级领导+产业主管部门+服务保障部门”一体化产业招商体系,分行业分门类建立专家智库,加强引进项目、企业论证,探索实施双招双引长效评审机制。修订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全面摸清招商载体资源底数,提升招商队伍专业化水平,发挥好招商大使、合伙人人脉优势,形成各司其职、上下联动、横向配合的全领域招商合力。围绕主导产业精准对接、靶向施策,聚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国际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链引擎性重大项目。设立外资产业项目储备库,发挥外资政策叠加效应,提高外资项目引进质量。坚持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加大人才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完善人才生活服务保障体系,创新落实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医疗保健、安居保障等绿色通道服务项目,加快引进“候鸟型”专家等海内外高端人才。

(三)聚焦五大主战场,推动重点片区发展实现新提升。

全力保障“西兴”“中优”战略落地见效,分类施策推进五大主战场建设,加速形成以点带面、错位发展的城市格局,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加快推进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运营。继续开展征收拆迁清零攻坚行动,保障市应急救援储备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及高端医疗孵化研究中心等项目落地开工。加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齐鲁研究院、树兰(济南)国际医院、山东大学国际医学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山东中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济南基地、精准医学产业园、医疗健康技术产业园等项目尽快竣工验收。发挥省市共建、资源集聚作用,聚焦肿瘤、心脑血管、生殖等八大优势学科,引进国内外顶级医疗机构和医生团队,优化产业布局,初步形成“医教研产养服”协调发展的医养产业生态圈。

加快推动央企总部城集聚发展。积极融入高铁“十字”型通道城市发展,高水平建设“京沪会客厅”,完善支撑配套,提升环境品质,强化服务功能,积极承接北京、上海两地都市圈功能和产业转移,将“高铁朋友圈”发展成“产业合作带”。全面对接央企、跨国公司、外资企业、知名民企,着力引进区域总部、职能总部、研发中心、进出口贸易中心等机构入驻。加快推进吾悦广场落地开工,确保弘阳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进一步集聚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助推济南融入京津冀、长三角区域经济圈和“一圈同城、共建共享”省会经济圈。

加快释放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发展活力。坚持“去行政化”“市场化”改革方向,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实现主导产业集群化、园区化、基地化、高端化。发挥侨梦苑、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品牌效应,围绕“一城两区三园”产业发展布局,做大做强德迈国际信息产业园、济南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小镇和山东天岳、永芳、九阳等一批龙头企业,推动奥特莱斯二期、半导体产业园、西沙商业地块等七大特色载体招商项目全面突破,全力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发展的“小而美”省级都市园区。

加快重塑百年商埠历史文化区魅力。积极配合济南城市投资集团,加快推进“一园十二坊”规划建设,整合宏济堂、阜成信棉花行东记西记旧址、经四路基督教堂、山东丰大银行旧址等文物资源,持续完善老建筑、老街区形象功能,有序启动老商埠片区现有地块改造,科学谋划实施福音里、大生里等传统里弄、街区保护开发,重塑片区城市肌理,增加历史文化底蕴。适时启动忠厚街、槐荫医院东、经一纬十二路三角地开发建设,不断提升路港商业广场、嘉华购物广场、西市场小商品城的商业氛围,加快打造集文化旅游、时尚创意、特色商业等于一体的百年商埠历史文化区。

加快提升乡村振兴生态区功能品质。以贯彻落实黄河战略为契机,加强黄河沿线生态保护和环境提升,有序推进济西湿地周边、小清河源头睦里庄、席庄周边和黄河大坝、济齐路沿黄绿色生态廊道环境综合提升。提高“泉城稻花香”田园综合体建设水平,高标准建设席家庄片区2000亩“水稻-油菜花”轮作区,整合赛石玫瑰园、喜盈门草莓园、双龙湾藕荷观赏园和兴沃高效农业园等项目,发挥济西高科农业园区示范作用,带动周边村庄农业产业向高、精、特转变,打造黄河沿岸特色田园最美旅游品牌。

(四)聚焦精细精准管理,推动城市功能配套实现新提升。

下足“绣花”功夫,聚焦彰显情感温度、提升治理效能、凝聚治理合力,建立健全“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城市治理机制,推进全域功能品质大幅提升。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坚持“留、改、拆、建”并举的指导思想,加快推进五里牌坊、3520片区、匡山城中村等8处棚改旧改项目,有序组织群众回迁入住。适时启动儿童医院周边、市立五院北城市更新项目。高标准实施新沙小区西片区、7313片区、纬六路165号片区等2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完成80栋楼、33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9个街道范围内的6000平方米无障碍设施改造。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实施重点区域环境提升工程,完善照明、健身步道、公厕等基础设施,抓好京沪会客厅、银座和谐广场商圈等周边综合治理。加快建设经十路沿线、西客站出入口、省会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周边特色街区、花漾大道,新建8处城市公园,完成3个老旧小区绿化改造,增加市民身边绿地。推广“路长+网格”模式,深入开展“行走城管”行动,大力实施市容秩序整治。对已完成无违建任务的街道提档升级,努力实现街道无违建建设工作全覆盖。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实现绿色分类新常态。持续开展“厕所革命”,新建、改造7处公共卫生间,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开展交通安全设施“四进”工程,加大公共停车设施建设、道路微创改造及交通违章综合整治力度,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秩序。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扎实做好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完善精细化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健全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建设基层党建、城市管理、社区服务、平安建设、综合执法等“多网合一”的基层治理新体系。开展社工乡村振兴“伙伴计划”,实现全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构建“区街居”三级社会工作服务网络。用好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实施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制度,完成社区用房改造提升任务,全力创建“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实验区”。

(五)聚焦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协同发展实现新提升。

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集中整治行动,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推广优质良种,加强绿肥还田和绿色防护技术运用,持续推进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建设,确保粮食安全。依托黄河湾、五洲等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制定黄河大米国家标准,打造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进一步提升“槐荫四宝”“稻香蟹”等特色农业品牌影响力。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大农村清洁卫生、绿化美化资金投入,补齐村与村之间以及村边、路边、河边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短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提档升级。启动第二批5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完善农村改厕、清洁取暖等后续长效管护机制,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大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力度,因地制宜发展民宿旅游,让黄河沿岸村庄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抢抓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机遇,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基础性工作,加快推进银农直联系统试点,探索农村宅基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偿退出机制,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完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力争家庭承包耕地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80%以上。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吸引人才回乡、资本回流,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六)聚焦优化城市环境,推动区域品位品质实现新提升。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环境与发展环境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不断增强区域吸引力、竞争力。

高标准建设黄河风貌带。健全黄河岸线管护长效机制,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提升防洪行洪能力,保护沿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全市“三段、四节点、五湿地、多园”的总体空间结构规划布局,加快建设黄河生物防护工程,增加配套功能设施,擦亮黄河流域最大千亩银杏林名片。深度挖掘黄河流域生态和历史文化内涵,整治提升沿河周边村容村貌,打造“十里黄河风景带”“水景扇形画生态玉清湖”和“沿黄九美”观光农业示范区,做好黄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文章,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

高质量推进生态环境改善。突出精准治污、科技治污,持续抓好扬尘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治理、尾气排放治理和油气管控,有效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厘清空气质量管控责任,建立精细化管控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大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管控力度,严格落实国三重型柴油车区域限行政策,督促涉挥发性有机物行业企业深度减排。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认真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和河流断面水质考核,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抓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整改,建立农村污水处理站长期稳定运行保障机制。抓好收储、规划、出让等污染地块管控关键环节,全面提升固废危废处置能力和监管水平,坚决守住土壤污染防控红线。

高效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一次办成”改革,建立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全城通办、异地通办”,以“在泉城•全办成”为基础,全力打造“槐荫快易办”服务品牌,实现群众企业服务“就近办”,打造便民服务15分钟服务圈。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公证监管、失信约束,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模式,加快构建权责明确、公平公正、简约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推动审批监管联动、事权履职联动、部门执法联动、监管评估联动、响应惩戒联动、协同共治联动,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和水平。建立联系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设立政务服务总客服,实现24小时线上客服帮办,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惠企纾困政策,变“企业四处找”为“部门协同办”,打通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发扬“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服务精神,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开展流程再造,探索实施新产业、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体制机制,努力实现法无约束皆可为,打造极简审批槐荫模式,全力创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七)聚焦共建共治共享,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实现新提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加快建设教育强区。实施教育提升三年行动,积极筹建1所国际学校,年底前再建成23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完成群众反映强烈的西客站片区学区划分。深入实施“名校、名校长、名师”战略,引进国内、省内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和培养一批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实施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开展“锻铸师魂、涵养师德、提升师能、激励惠师”四大行动,强化教育强区建设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合作成立2个幼教集团,深入推进幼儿园网格化触点式管理,提升幼儿园办园品质,积极创建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品格教育示范区。完善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扩大数字化教育资源覆盖面。建立幼儿园法制副园长制度,建设“泉校安”校园安全风险防控监管平台,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打造平安校园。全面提高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大力发展优质均衡教育。

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好重点人群、重点领域风险管控,提高全员核酸快速检测能力,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稳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开展“智慧共享中药房”试点,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水平。实施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要创新完善智慧康养平台建设,培育1-2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街道,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坚决守住疫情联防联控底线。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健康街道、健康村(社区)建设,积极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

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能力。健全就业扶持政策体系,加大稳企稳岗力度,确保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健全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优化简化临时救助、社会救助审核审批环节,全面做好孤困儿童保障服务工作。积极与国内外各类优质养老服务企业对接,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多元化、多类型养老服务,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全力打造“荔枝花开”文化创业及“银光璀璨”中医技能就业两大全国助残品牌,推动残疾人实现高质量就业。扎实开展国防教育,持续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双拥共建,谱写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新篇章。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以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为契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做精“俏品槐荫”系列城市文化旅游活动,开展国学讲堂、书香槐荫、泉城书房、公益电影放映、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做好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试点工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大文物和非遗保护力度,加快打造兴福寺大槐树广场地标式群落,传承槐荫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强力推进“五七”车站红色主题公园建设,积极申建全国首个“毛泽东同志调查研究教育基地”和山东省党性教育基地,力争一期工程“七一”正式对外开放。加强群众身边健身场地建设,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提升各类体育场地15处,建设健身路径18条,扩大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覆盖面。深化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加强城市空间艺术、文化创新事业和艺术振兴乡村等领域的研究塑造,综合提升槐荫城区美誉度。

筑牢安全发展底线。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落实全市安全生产攻坚年工作要求,突出抓好道路交通、消防、危化、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统筹开展十大领域信访专项治理和信访矛盾治本控源工作,建立完善“四调联动”大调解工作机制,发挥公共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工作优势,积极回应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推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高“雪亮工程”覆盖率,织密社区公共安全监控网。深入开展住房建筑质量、物业服务等专项整治行动,有效破解开放式老旧小区治理难题。完善从源头到餐桌全过程监管,创建新一批“食安山东”生产加工示范企业、流通示范单位、“放心肉菜示范超市”,维护“食安槐荫”金字招牌。加强舆论引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大网络安全、大数据安全保障力度,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推动“平安槐荫”建设取得新成效。

(八)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政府自身建设实现新提升。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要求新作为。面对全区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抓紧抓实政府自身建设,以政府有为促进市场有效、企业有利、社会有序、百姓有益。

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局,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依法行政慎用权。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健全完善依法决策机制,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寻求和提供最为有效的制度化解决方案和途径。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开展“八五”普法,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

提高效能抓落实。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持续增强政府效能,不断提高政府系统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专业能力。认真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畅通社情民意渠道,聚焦复杂棘手问题、急难险重任务,攻坚克难、挂图作战,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完善担当作为激励机制,让快干事、真干事在槐荫蔚然成风,让真抓实干、有效落实成为政府的鲜明底色。

端正作风守纪律。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从严从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开展作风境界提升行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推进精文减会,切实为基层减负。着力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确保政府花的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做到精打细算、依法合规。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努力营造政府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前期,区政府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遴选确定了23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一并提交大会审议。区政府将增强责任意识,细化分解任务,精心组织安排,确保把民生实事抓实办好。

各位代表!只争朝夕不停步,不负韶华立潮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甘当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勇于担当、开拓奋进,抢抓机遇、辛勤耕耘,加快打造“齐鲁门户,医养之都”,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现代化强省会一流中心城区,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关于槐荫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4月13日在济南市槐荫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槐荫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王东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槐荫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全市“1+495”工作体系和区委“1+543”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全区重点工作攻坚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科学决策、攻坚克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24.3亿元,增长0.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2.8亿元,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12.6亿元,增长1.6%,全市排名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4.7%;进出口额31.4 亿元;实际使用外资8196万美元;引进市外投资176.2亿元,增长23.6%。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夯实基础,乡村振兴发展后劲十足。粮食功能区建设成效显著,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现代高效农业蓬勃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0%;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稳中有升,同比增长28.7%;生猪稳产保供超额完成任务。“泉城稻花香”田园综合体基本建成,都市休闲农业取得新突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活力增强。3000亩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顺利完成,综合技术水平国内先进,黄河水“一步法”稻蟹生态种养技术国内同行业领先。槐荫区黄河流域优质水稻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吴家堡黄河大米被收录到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区101个村的产权制度改革全部完成,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强力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老屯经验”在全省推广。高标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我区荣获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县称号。

(二)贯彻工业强市战略,强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引导二机床、中车山东公司等骨干企业创新转型,提升德迈3D打印产业聚集能力,巩固天岳碳化硅行业龙头优势,我区被认定为第一批“济南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4.8亿元,增长246.3%,其中技改投资8.8亿元,增长24%。新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单项冠军、独角兽等企业41家。完成44家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积极推进节能技术应用,3家企业被评为市级第二批“绿色工厂”。加速聚集了一批涵盖科技研发、5G智能等众多领域优质项目,天岳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独角兽企业认定,中车山东公司智能组合扳机填补国内货车制造业空白,二机床“基于5G的智能生产线开发与应用”入选济南市“5G+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项目,全年完成847处5G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排名第一。

(三)强化引导,坚持发展服务业首位经济。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39.7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70.4%,全年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51家,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3家。推出“多彩夜槐荫”系列品牌,出台《槐荫区推动夜间经济规范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海那城特色商业步行街区、印象济南·泉世界街区被认定为“济南市市级商业街区”。开展“春暖槐荫消费节”“嗨购糖酒会·金秋消费季”等主题促销活动,持续引领高端消费西移。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复展以来,共举办展会32场,总展览面积98万平方米,吸引观众120万人(次),拉动消费约40亿元。圆满完成第103届秋季全国糖酒会等5个国家级展会保障任务。抢抓电商直播发展机遇,全市首家正式挂牌的“济南电商直播基地”落户槐荫。全力推进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九阳、二机床被评为第三批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印象济南·泉世界、济西高科都市农庄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区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9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物流企业3家,山东汇宝医药物流有限公司获国家AAA级信用等级物流企业资质认证。金融业增加值完成19.3亿元,增长13%,税收7.3 亿元,增长51.7%。疫情期间协调各类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授信6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30亿元。山东数字金融产业园已入驻企业27家,实现基金管理规模100亿元。

(四)投资平稳回升,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020年全区项目建设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开工率实现100%,153个区级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94.5%。重大医学康养项目顺利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竣工运行,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平台项目主体完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二期、精准医学产业园、医疗健康科技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树兰(济南)国际医院、医疗硅谷、中科院微生物所等项目实现开工建设。省科技馆新馆竣工验收,济南远大购物广场、中科创新广场、三馆二期、绿地齐鲁之门等项目快速推进。智能制造项目进展迅速,德迈国际信息产业园二期、宽禁带半导体小镇等项目主体封顶。基础设施项目进入快速施工阶段,轨道交通2号线正式运行,4号线顺利开工,S101济德线主线贯通,齐鲁黄河大桥跨黄河主桥钢箱梁已主体到位,长平滩区护城堤工程(槐荫段)主体完成。西沙王庄城中村配建小学、世纪中华城小学和幼儿园、育华中学等一批教育项目竣工招生。2020年全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树兰(济南)国际医院项目现场举行,我区在全市重点项目观摩评议活动中,位列全市第七名。高度重视各级各类扶持资金申报工作,2020年宽禁带半导体小镇等5个项目获得各类债券7.14亿元,为我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实施拆迁攻坚“百日会战”行动,先后完成42批次用地征迁任务,推动医学中心片区快速建设。

(五)担当尽责,抓实抓牢财政收入。持续开展“联系企业年”活动,联合街办走访纳税重点企业,坚持以服务为基础,强化综合治税工作机制对税收深挖细抓的积极作用。及时抓牢建筑业增值税征收工作,紧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税源。做好房屋交易契税征收服务工作,坚持全方位、多角度深挖零散税源;强化非税收入征管,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进一步完善“以票控收、以票促缴”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精细化、科学化、高效化水平,做到规范征收、应收尽收,有效缓解了财政减收压力。

(六)夯实外贸新业态发展基础,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积极培育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全市首家跨境电商小镇项目正式落户我区,已孵化跨境电商企业8家,济南炜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完成济南市跨境电商B2B出口济南关区第一单。举办“创新发展建设外向型经济新引擎”外贸企业战“疫”系列活动,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出口信用风险培训、涉外法律培训座谈会30余场。举办4次招商推介会及签约仪式,全年对接项目362个,签约项目199个,计划总投资864.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2个,央企、500强项目11个。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包装策划绿地齐鲁之门总部基地、山东数字金融产业园等16个楼宇项目。面向全国的“双招双引”平台—“京沪会客厅”,5600平方米的“客厅窗口”完工并投入运营。医学中心签约项目46个,落地项目18个、投资金额约408亿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齐鲁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项目成功落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闻健康科技公司、宣武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山东分中心等高端项目陆续签约,推动美国太平洋大学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

(七)民生保障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民生资金投入达36.5亿元,占全年财政支出比例达到80%。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新建24处基础教育设施,建成中小学、幼儿园14所,新增学位1.4万个。新增4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处农村幸福院、45处长者助餐点,427名老人享受政府买单的居家养老服务。强化帮扶救助,城乡低保保障水平提高至每人每月821元,城乡特困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提高至每人每月1232元。新增就业1.8万余人,开发大学生就业援助岗位344个;拨付补贴1374万余元,超额完成全年技能培训任务。完善基层卫生体系,建成的核酸检测实验室,已检测完成标本4万余份,投入“两癌”筛查项目专项资金150万元,投入162万元为适龄儿童免费牙齿涂氟防龋。建成各类体育健身场地35处,建设总面积2.57万平方米。对10条重点道路、100多条主次干道及街巷道路坑槽进行了重点养护维修;投入2300万元,进行路面局部整修和雨水管网提升改造。受理核准租赁住房补贴1092户,投入10657.21万元,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改造117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2783户;投入1350万元,开展老旧小区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投入200万元,开展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着力强化完善“六大体系”,牢固树立“六大理念”,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实现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扶贫协作花垣县工作任务已全面完成,湖南省政府已正式批复同意花垣县脱贫摘帽。此外,统计、物价、档案、史志、老龄、慈善、残疾人、国防教育、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等工作也都有了新的进展。

202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平稳增长,这是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上下攻坚克难、团结拼搏的结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有待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较重,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引进外资的途径和办法较少,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与群众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对于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省会战略,聚力“产业兴、科创兴、文化兴、生态兴、教育兴”,聚焦“两核三区,三纵三横”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开辟“医学科学中心、央企总部城、槐荫经济开发区、百年商埠历史文化区、乡村振兴生态区”五大主战场,担当“西兴”龙头、争做“中优”先锋,全力打造“齐鲁门户,医养之都”,以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良好开局。

综合分析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和发展需要,确定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引进市外投资增长20%;

——进出口总额增长15%;

——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5%;

——万元GDP综合能耗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

三、202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一)落实产业链“链长制”,高效推进我区主导产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扶优扶强、以点带面”的原则,推动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统筹产业发展的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资源,明确产业链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统筹推进产业规划、技术创新、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人才引进、基金扶持,打破产业发展壁垒;加快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打造符合槐荫发展方向的优势产业链条。全面构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高效、产业生态循环畅通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融合、提升创新能力、实施精准招商,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省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保障。

(二)抓好医学科学中心建设,打造医学和大健康产业新高地。聚焦肿瘤、心脑血管、生殖等八大优势学科,举办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发展论坛、“一带一路”中医药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论坛等高端会议,加大对前沿、高端项目的引进力度,进一步提升医学中心国际影响力、美誉度。按照“一线、一片、多点”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济南微生态生物医药山东省实验室、中医药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重离子中子肿瘤治疗等重大平台项目的规划论证和落地建设。加快征地拆迁和回迁安置工作,推动国际智慧颐养城等重大产业项目以及医学大道等路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山东分院、绿城国际康养中心等一批签约项目顺利落地。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开工,济南医疗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园、精准医学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竣工验收,保障国家健康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项目投入运营,厚植高端医疗产业优势,初步形成“医教研产养服”协调发展的特色产业生态圈。

(三)积极推动沿黄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坚持质量兴农、科技兴农,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特色农业和品质农业,重点推动高科农业体验园等重点园区建设。优化“水稻—油菜花”轮作模式,积极推动点状供地试点,破解农产品加工、文旅康养用地困难等问题。加快推动“槐荫四宝”等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提升以稻蟹为代表的槐荫农业品牌影响力。努力培育特色农业品牌,开展地理标志认证,力争打造3个区域公共品牌。加强耕地保护和推动耕地规模化经营,坚决遏制住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有序启动第二批齐鲁样板示范乡村创建和省级美丽乡村创建任务,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研究制定社会资本参与人居环境和乡村振兴的鼓励政策,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四)依托“京沪会客厅”,加快打造央企北方总部基地。依托高铁西站高端人流聚集、生态环境优良、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完善支撑配套、提升环境品质、强化服务功能,主动融入京津冀、长三角区域经济圈和黄河流域“一字型”大通道经济带,政企联合运营,打造“两展馆、两中心”,不断完善商务设施,构建政策咨询、简易审批、投融资对接、衣食住行游等全方位服务体系。加强对央企的双招双引与产业合作,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建设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核心区。依托“京沪会客厅”投资促进平台,务实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招商宣传和推介活动,通过每月“一主活动一副活动、多子活动”形式,举办不低于30场双招双引推介会、行业论坛、签约仪式、专题会议等活动,持续为“京沪会客厅”引流、宣传,扩大平台知名度、美誉度,推动招商项目洽谈落地,高质量将“京沪会客厅”打造成为“齐鲁新客厅、泉城新名片、产业新高地、招商新前沿”。

(五)内循环扩量提质,外循环创新突破。大力发展智慧零售、绿色零售,着力提高零售行业供给质量和效益,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持续提升夜经济重点片区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开拓新载体、新资源,推进夜经济多业态、品质化、融合式发展,扶持夜经济运营载体不断做大做强。依托“西城新媒体电商直播基地”,打造“老字号”“特色工业产品”等直播业态,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推动街区升级与区域建设协同发展,打造以“泉文化”“茶文化”“风情小镇”为特色的槐荫特色商业示范街区。

(六)增强服务意识,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狠抓全区155个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保障续建项目的进度、狠抓新建项目的开工、推动储备项目的落地,实现投资量的增加、开工率的提升、储备库的扩容,做好项目建设和接续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街道优势和项目单位积极性,确保省重大、省优选、市重点、区重点等各类重点项目按时按计划推进。定期召开全区投资和项目建设分析会,采取会商的方式解决手续不完备、拆迁未完成、资金不到位等问题,为项目建设扫清障碍。紧紧抓住“西兴”龙头、“中优”先锋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谋划策划一批重大项目,服务项目快速落地。抓住国家支持地方建设的重大机遇,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各类资金的争取工作,力争更多的项目纳入到支持范围,拉动投资快速提升。全力推进202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确保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教育及居住用地、轨道交通6号线等一批项目征收工作顺利推进。

(七)提升城市品质功能,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养护管理,创新、健全市政设施维护工作长效机制,完成好轨道交通2号线道路恢复,组织实施好党杨路(槐荫段)道路整修,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抢修维护机制,确保市民投诉处结率达到100%。认真做好区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加速土地供应,继续开展耕地保护督查整改工作以及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摸排整改工作。夯实林业管理职责,继续推行不动产“全链条”登记模式,稳妥做好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加快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工作,继续推进以公租房、租赁住房补贴为主要方向的住房保障体系,投入7000万元,对老旧住宅小区进行整治改造,推进“互联网+信用”监管机制,加强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六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严格落实“四个一律”和“六个百分之百”的防尘降尘措施,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预案,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督查机制,全面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巩固提高流域治污成果,加大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执法监管力度,废旧放射源安全送贮率达100%,科学构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

(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好社会民生改善。深入推进教育“双优工程”建设,提升教育服务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创济南”为抓手,积极助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推进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稳步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构建城乡居保经办管理服务体系,提高全区城乡居民参保率。做好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困难群体三大重点人群的就业助民工作,实现大学生就业率96%,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开发大学生就业援助岗位34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继续开展低收入人群、困难群体救助工作,人性化施策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健全医疗机构院感防控管理体系,加快核酸检测实验室改造提升,大力推进智慧康养平台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街道,广泛推进中医药合作进度,推进卫健领域“信用+综合监管”试点工作,提高重大疫情应急防控能力。落实国家人口政策,深入实施出生人口监测机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举办“俏品槐荫”系列城市文化旅游活动,构建业态丰富、服务齐全的全域旅游产业链,编制全区旅游服务点建设方案,建设旅游服务点5处;投入500万元,新建和提升各类体育场地15个,健身路径18条。策划筹建不少于2000平米的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建成5处达到市级标准的应急救援站,进一步强化措施,预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推动全区能耗双控工作。持续抓好信用体系建设,抓牢、抓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按照党中央新的战略部署和省市两级有关要求,启动新一轮的东西帮扶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任务,同步做好县域帮扶平阴相关工作。

各位代表,实现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坚信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指导下,全区上下继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加快打造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现代化强省会一流中心城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关于槐荫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1年4月13日在济南市槐荫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槐荫区财政局局长  肖兵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提交槐荫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财政工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市“1+495”工作体系和区委“1+543”工作部署,以“四个槐荫”建设和构建“五大主导产业”为主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认真落实“六保”任务,聚力推进战疫情、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财政预算执行运行平稳。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528,374万元,完成调整预期523,000万元的101.03%,同比增长1.0%。

分部门收入完成情况是:税务部门完成464,132万元,财政部门完成64,242万元。

分收入项目的完成情况是:增值税实现150,530万元,同比降低12.96%;企业所得税实现41,557万元,同比降低16.59%;个人所得税实现29,962万元,同比增长67.11%;土地增值税实现83,623万元,同比降低4.44%;契税实现67,492万元,同比增长8.9%;耕地占用税实现2,575万元,同比降低69.63%;其他地方各项税收实现63,324万元,同比降低10.23%;非税收入实现89,311万元,同比增长65.8%。

省市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为37,699万元。

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458,61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7.11%,同比增长1.09%。

主要支出项目的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8,672万元;国防支出186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9,011万元;教育支出90,062万元;科学技术支出3,872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19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3,421万元;卫生健康支出45,05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4,431万元;城乡社区支出73,000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5,132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住房保障等其他各项支出33,581万元。

根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和省市财政体制改革结算办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一般转移支付补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和上年结转等收入,减去上解省市财力、调出资金等支出,全区实际可用财力为451,254万元,调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814万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458,619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449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20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为261,491万元,其中:上年结转资金168万元,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204,741万元,调入资金6,582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50,000万元。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261,426万元,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83,514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73万元,其他支出50,575万元,债务付息支出6,532万元,抗疫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20,732万元。上解上级支出5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5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20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为49,844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3,88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5,964万元。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为43,721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支出6,88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支出36,837万元。全区社会保险基金结余资金为69,865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65,939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结余3,926万元。

(四)上级补助预算执行情况。2020年按照残保金管理条例,残保金支出实现1,841万元,主要用于支持残疾人康复、就业和保障残疾人生活。

(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2020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完成360万元,其中:区属国有企业上缴利润140万元,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20万元。减按规定调入公共财政预算42万元,支出为318万元,主要用于企业改革等相关支出。

(六)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截至2020年底,全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71,61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56,417万元,专项债务余额215,200万元,未达到上级下达的债务限额。

二、2020年财政运行情况和“十三五”发展情况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国际形势严峻复杂,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特别是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给财政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和压力。在挑战面前,财政部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攻坚克难,担当尽责,聚“非常之力”保民生、保重点、保稳定,为全区经济社会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

(一)强化生财聚财,财源建设稳步推进。财政部门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将服务产业发展,服务营商环境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始终将财源建设作为重大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里。多措并举,优化服务厚植税源。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科技创新成果运用,全年共有384家企业申报22类项目补贴,申报金额10,164万元;用足用好融资费用补贴政策,支持小微企业纾困发展,为145家企业发放融资费用补贴1,417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宣传监督力度,聘请多名企业家代表作为涉企收费监察员,监督减税降费工作有效落实;持续做好“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的财政保障工作,筹集区级产业扶持资金1亿元,支持促进了幽兰康养大脑全国总部项目、济南报业大厦电商直播基地、云麓跨境电商小镇等新业态载体落地达效。聚力攻坚,强化创新广开财源。精确把握财政政策,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创新债券使用机制,管好用好各类专项债券和一般债券。全年共申请各级专项资金29.55亿元,申请专项债券资金5亿元,再融资债券1.1亿元,有力保障全区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继续规范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市政道路建设、城市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共计0.8亿元,并建立了PPP储备项目库,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为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奠定了基础。担当尽责,抓实抓牢财政收入。坚持服务至上理念,持续开展“联系企业年”活动,联合街办走访纳税重点企业,强化综合治税工作机制对税收深挖细抓的积极作用;紧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税源,及时抓牢建筑业增值税征收工作,做好房屋交易契税征收服务工作,坚持全方位、多角度深挖零散税源;强化非税收入征管,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进一步完善“以票控收、以票促缴”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精细化、科学化、高效化水平,做到规范征收、应收尽收,有效缓解了财政减收压力。

(二)强化资金统筹,民生领域保障有力。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生导向不动摇,坚持基层“三保”支出兜底不松懈。全区民生支出共计36.5亿元,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民生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安排资金2,863万元,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完成社会救助类提标补发工作;安排资金7,593万元,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安排资金2,293万元,推进全区社会化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多元化;安排资金7,926万元,积极落实退役军人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安排资金2,600万,用于开展稳定就业保障工作。教科文事业实现新跨越。全区教育支出9.01亿元,增长8.2%。新建24处基础教育设施,建成中小学、幼儿园14所,新增学位1.4万个;安排城市社区党组织群众工作经费1,760万元,用于88个城市社区文体活动和宣传阵地建设;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274万元,用于重点高精尖人才(团队)项目的引进与培养、创新创业平台载体的奖励、人才发展环境建设。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38,341万元,安排29个项目,规划引导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和集中投入,统筹推动乡村五大振兴、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重点在吴家堡、美里湖、玉清湖等街道7个村打造了齐鲁样板村和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保障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农村改厕等重点任务;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以田园综体建设为抓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城市面貌实现新提升。安排参与式预算公益性项目资金2,300万元,对涉及环境卫生、文化设施等24个项目进行集中整治提升;安排资金4,118万元,用于清洁取暖建设任务补贴发放和平原地区清洁取暖攻坚任务;安排资金1,500万元,用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安排资金1.29亿元,用于全区环境卫生及道路保洁;安排资金3,300万元,用于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及道路大中修等事项;安排资金4,300万元,用于全区绿化提升及建设项目。

(三)强化财政支持,疫情防控及时有效。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时拓展资金筹措渠道,简化资金拨付流程,帮助企业争取省市区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启动资金应急机制。统筹各类专项资金5,875万元,优先用于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机动调度。启动资金拨付绿色通道。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实行快捷拨款,实现1个工作日内“办文报批、指标下达、资金支付、款项直达”四个到位,确保疫情防控各项资金第一时间拨付;对卫健、疾控、医院等防疫部门采购的防控物资,实行特殊审批手续,简化资产购置审批流程,对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困难的街道,及时给予资金调度支持。启动复工复产扶持机制。筹集设立复工复产专项资金2,000万元,出台多项企业扶持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提高融资能力,落实企业减税降费7.5亿元;落实行政事业单位房租减免政策,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500余万元,涉及减免户数145户;用好国家开发银行应急贷款,为相关部门单位提供低息贷款。启动申报审核简易流程。疫情期间,采取预约办理、分散办理、线上办理相结合的方式,简化流程、减少聚集,业务申报工作更加便捷安全高效。

(四)强化财政改革,财政收支运行平稳。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大力压减一般性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控预算追加和调整,大力盘活存量资金,严把资金支出关口。全年一般性支出压减0.85亿元,压减率13.06%。坚持向绩效管理要财力。将绩效理念贯穿于预算管理全过程,建立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事前绩效评估、重点绩效评价、绩效信息公开等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逐步构建了事前、事中、事后“预算绩效精准控制”闭环系统,推进了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坚持向精准高效要财力。实行预算公开评审,完成了人大与财政综合业务平台系统联网,确保预算收支管理透明规范;推行“零基预算”,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做到精准编制预算,精准执行预算,精准盘活存量;严格按项目实施进度及支出进度分期拨款,对预计年底无法支出的项目资金及时进行调整和收回,2020年盘活区本级存量资金约2.5亿元;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成立了直达资金监控工作领导小组,有效保证了有关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坚持向风险防控要财力。统筹处理稳投资与防风险的关系,制定了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控制和预算管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化解存量;加快债券结余资金重新投入使用的报批速度,加强政府债务资金绩效管理,对项目单位债务资金安全性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总体来看,我区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运行平稳,财政支出较好地保障了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财政改革持续深化,财政实力持续增强,财政支出保障持续有力,财政工作理念持续完善。

——五年来,财政工作坚持以政领财,不断提升财政功能定位。把准财政工作方向,强化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坚决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坚决落实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坚决推进城市功能提升,坚决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坚决保障“四个槐荫”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五年来,财政工作坚持稳中求进,不断增强财政实力。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2.8亿元,省内区县排名由2015年的第33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27位,五年间上升了6个位次。税收收入在全省排名第22位,上升了3个位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达到210.96亿元,年均增长8.8%,有力支持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五年来,财政工作坚持以人民为本,不断改善民生保障。教育、住房、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支出从23.8亿元增加到36.5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连续五年达到70%以上。保障实施了五里牌坊棚户区改造等21个棚改旧改项目,打通了机床二厂路、拥军路等12条断头路瓶颈路,保障实施了兴济河生态综合治理和小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改善了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

——五年来,财政工作坚持精准施策,不断加大经济扶持力度。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多方面筹集资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资源向关键领域关键行业聚焦。全区财政产业引导资金累计投入5亿元,科学技术支出累计投入2.8亿元,有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精准服务为标尺,管好用好中小微企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红利,5年来累计为427家企业发放融资费用补贴5,806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减轻了企业负担,优化了营商环境。

——五年来,财政工作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高财政治理效能。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实行滚动预算,打破支出固化思想,实行零基预算;统筹四本预算实行综合预算,盘活存量资金实行精准预算;率先实现人大与财政综合业务平台系统联网,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确保有关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有效防控政府债务风险,逐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财政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依法监督、民主监督和鼎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上下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改革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财政收支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大规模减税降费短期内导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保工资、保民生、保重点项目等刚性支出压力持续增强。二是财政运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引导带动能力还不强,“四两拨千斤”作用发挥还不明显,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压力也在逐年加大。三是财政精准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这些都需要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三、“十四五”财政发展思路和2021年预算草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区在新的起点上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把握“黄12河战略”和“强省会”战略机遇,担当“西兴”龙头、争做“中优”先锋极为关键的五年。财政部门将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新定位,锚定新目标,充分发挥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为全区实现一流城区建设目标贡献财政力量。

(一)“十四五”时期财政发展思路目标

1.坚持统筹兼顾,实干担当。强化经济服务职能,充分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厚植财源建设基础。提高全面聚财、高效理财、精准用财本领,实现财政收入提质增效,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2.坚持守正创新,广开财源。积极探索聚财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在财政股权投资、政府引导基金和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上进行改革创新,引导资本有效汇聚,更好发挥财政调控经济的“四两拨千斤”作用,不断注入改革发展源动力。

3.坚持科学高效,精打细算。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提高精准意识,精准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拨付资金、组织收入、制定政策、服务保障、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发挥预算指导和刚性约束作用,统筹做好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等各方面工作,管好钱袋子,做好粮草官,确保预算管理改革取得实效。

4.坚持底线意识,阳光监督。加强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研究谋划,全面梳理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风险点,筑牢财政资金安全运行防线。依法依规管钱用钱,从严从实防范和化解风险,全面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强化风险意识、防范意识、底线思维,树立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勇气和信心,推动法治财政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2021年预算草案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力推动槐荫创新发展的起步之年。2021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实现财政资金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增强对全区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坚持“过紧日子”思想,主动适应财政收支“紧平衡”特征,精打细算、开源节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系统观念,增强政府综合财力运筹能力,积极探索创建“政府、财政、金融、平台、社会资本”五力联动机制。坚持改革创新,向绩效管理要财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加快建设现代财政制度,为我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1.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意见。综合考虑我区实际发展情况,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为570,650万元,同比增长8%。

分征收部门的安排情况是:税务部门预期530,650万元,增长14.33%;财政部门预期40,000万元,降低37.73%。

上述收入,加上税收返还、一般转移支付补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上年结转、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以及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还债付息资金等收入,减去上解支出等事项,全区可供安排支出的一般公共预算财力为409,603万元,实际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9,603万元。

各预算单位积极化解存量资金,用结转结余资金安排2021年支出17,296万元。主要支出项目的预算安排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227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4,928万元;教育支出86,729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343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41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1,659万元;卫生健康支出36,878万元;节能环保支出2,726万元;城乡社区支出37,326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7,595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住房保障等各项支出92,782万元;安排预备费8,000万元,用于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2.关于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意见。经测算,全区存量政府性专项债券2021年应付息资金7,285万元,列入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2021年预算支出为7,300万元,其中专项债券付息支出7,285万元,上年结转支出15万元。

3.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预算安排情况。截至2020年底,提前下达的2021年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为9,522万元。

4.关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意见。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49,794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7,87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41,923万元。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为48,569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支出7,449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支出41,120万元。全区社会保险基金累计收支结余为70,247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收支结余为66,403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收支结余3,844万元。

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意见。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717万元,减按规定调入的公共财政预算215万元,支出相应安排502万元,主要用于企业改革等相关支出。

6.上级补助收入情况。按照残保金管理条例将残保金纳入预算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支持残疾人康复、就业和保障残疾人生活,2021年安排支出为2,000万元。残保金由区残联提出具体实施项目,并会同财政部门严格按残保金使用管理办法执行。

7.关于政府债务预算管理情况的说明。根据《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我区强化了对政府性债务的管控措施。截至2020年底,我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71,617万元。2021年需偿还债务本金40,200万元、债务利息9,132万元,其中:一般债务利息1,847万元、专项债务利息7,285万元。

8.关于三公经费安排情况的说明。根据《预算法》和区政府工作安排,经汇总,2021年区级预算部门,包括区级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和其他单位,使用当年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为599万元,比2020年预算数下降38.37%(主要是各单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的原因),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107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328万元,公务接待费164万元。

四、坚持“四为方向”,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2021年,财政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区委工作部署,围绕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围绕担当“西兴”龙头、争做“中优”先锋,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坚持“四为方向”,努力打造创新、高效、民本、法治的现代财政。

(一)坚定不移强化财源建设,为经济行稳致远注入内生动力。主动对标“五兴促西兴”工作要求,聚焦“五大主战场”核心要素,坚持服务经济发展,夯实财源基础,保障形成“两核三区、三纵三横”发展新格局。强化财政政策预期管理。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改革方向,重点关注土地、房产交易和重点行业的发展态势;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强化巩固减税降费成效。持续抓好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着力减轻企业负担,提升企业研发能力;规范涉企收费,确保收费项目合法合规、公开透明;持续发挥减税降费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内生动力。强化提高资金筹措能力。加大对各项财政资金的争取力度,研究吃透财政扶持政策,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资金;加大对建设项目政策的争取力度,联合各职能部门对接上级主管部门,形成对上争取的合力;拓宽融资模式,统筹运用PPP、专项债券转贷、特别国债、产业发展基金等新型融资模式,多渠道、多维度、多元化提高资金筹措能力。强化夯实财源建设基础。坚持放水养鱼、做大财政蛋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科技创新,涵养财源税源;建立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机制,为经济发展增强后劲;围绕重点项目、重点纳税企业进行贴身式纳税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成果及时转化为税收增长点。强化深度优化营商环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绣花功夫”跟进服务,落实项目、人才政策鼓励措施,促进更多优质项目、优秀人才扎根落户;深化流程再造,巩固“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进政府采购、票据管理信息化,不断优化服务便民利企。

(二)坚定不移优化支出结构,为资金高效投入构建常态机制。厉行节约、精打细算,积极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和绩效差的支出,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切实提高支出管理精细化水平,全力保障实施“十大重点行动”。全面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按照先压后保原则,深度调整支出结构,深度挖掘内部潜力,从严从紧管好财政支出;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对纳入预算管理的存量资金一律统筹使用,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全面优化支出结构。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加强财政资金政策设计,改革资金管理体制,创新资金分配机制,优化财政投入供给,着力构建权责匹配、相互协调、步调一致的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更加突出政策重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教育强区、乡村振兴、形象提升、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投向先进制造、基础设施、民生建设等短板领域。全面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加快资金拨付和使用进度,提高项目支出预算执行效率;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积极配合区人大开展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及时批复和公开预算及相关事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坚定不移践行人民至上,为民生保障有力提供坚实来源。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聚力增进民生福祉,全力保障打造“共享和谐宜居区”。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集中财力确保医疗、教育、文化、养老、就业、住房等民生项目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支持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以上投入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大多层次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对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投入,支持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支持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逐年提高,支持优抚对象抚恤、退役军人安置政策全面保障;以医养槐荫建设为依托,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困难就业人群、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切实做好稳定就业和充分就业的保障工作;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污染防治,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加大现代化教育强区建设。全力支持保障“教育强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教育设施建设水平,优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布局,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优质教育,提升齐鲁门户形象,推动槐荫教育高位均衡优质特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力保障教师待遇,实施“名校”“名校长”“名师”工程,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提档升级。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为财政良性运转筑牢制度基础。持续推进向绩效管理要财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鼓励企业20创新发展等改革措施,争做财政改革创新先锋。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在继续推进“零基预算”、“三年滚动预算”的基础上,谋划新一轮预算改革,全面实施综合预算、精准预算,推进“预算一体化”建设,坚持预算精准编制、精准执行、精准监控、精准考核,提高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促进财政预算管理提质增效。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构建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系统,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运行,促进核心绩效指标和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强化绩效成果运用,确保有限资金高效利用。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积极推进区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实现财政支付、清算业务的无纸化办公,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进一步抓好直达资金机制落实,提高直达资金管理水平。深化资产管理改革。充分利用资产信息系统,规范资产管理流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有效开源节流,一手抓资金压减,一手抓资产盘活,最大限度挖掘存量资产潜力。加大财政资金监管。完善预警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强政府采购、国有资产、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深入开展财政财务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防控债务风险。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及融资行为,建立健全债务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机制;提高政府债券的撬动作用,在确保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用足用好债券额度,优化债券投向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各位代表,2021年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财政工作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本次大会决议,自觉接受区人大的监督指导,虚心听取区政协的意见建议,凝聚合力、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砥砺前行,为全区打造“齐鲁门户、医养之都”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中共槐荫区委办公室

槐荫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槐荫区教育提升三年行动

计划》的通知

济槐办发〔2021〕4号

 

各党(工)委、党组,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单位),有关协管单位:

《槐荫区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槐荫区委办公室   

                              槐荫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2日        

 

 

槐荫区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的实施意见》,建设与“西兴”战略定位相匹配、与群众优质教育需求相契合的新时代教育,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行动目标

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指导,围绕现代化教育强区建设目标,聚焦教育设施建设、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名校培育、名师培养、教育产业发展和教育国际化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通过实施“四大提升行动”,实现槐荫教育“一年强基础、两年展形象、三年大变样”,增强群众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以“教育兴”促“西兴”。

二、行动计划

(一)实施“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提升行动”

1.新建33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用3年时间,完成 4所小学、1所初中、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23所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增中小学学位20160个、公办幼儿园学位9180个。(责任单位:区委编办、区教育和体育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街道)

2.改建扩建4所学校。完成阳光100中学、泉新学校、古城中学、西张小学等4所学校改建扩建工作。(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管局、区城市规划协调服务中心、相关街道)

3.筹建1所国际学校。面向全国优秀办学机构,以招商的方式,引进教育资源,举办1所国际学校。加快国际学校地块征地拆迁进度,力争2022年9月开学。(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管局、区投资促进局、区城市规划协调服务中心、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服务中心、相关街道)

(二)实施“教育教学品质提升行动”

4.培育打造名校。引进国内、省内优质教育资源,每年打造2—3所在全市有影响力、对济南“西兴”战略有强大教育支撑能力的名校。(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区财政局)

5.完善培养机制。用3年时间建成10个名校长(园长)工作室、30个名师工作室,培养15名市级以上名校长(园长)、名师。(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6.加大引才力度。落实教育引才政策,以开放的胸怀,吸引全省优秀校长、优秀教师来我区任教。(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人才办)

7.丰富办园模式。再成立6个幼教集团,全区幼教集团达到14个。引进高水平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参与办园。(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8.提升办园品质。以29所品格教育示范园为引领,用3年时间,再建设15所品格教育示范园,基本建成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品格教育示范区。(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9.发展教育产业。注重线上线下教育结合,3年内引进一批国内从事线上教育的品牌企业。(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区投资促进局)

(三)实施“改革攻坚提升行动”

10.建立激励机制。坚持把师德教风作为第一标准,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出台并落实《“槐荫教育领航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让为槐荫区教育发展付出努力的教师得到鼓励和肯定。鼓励并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各级高层次人才选拔。(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改革办、区教育和体育局、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1.创新体制机制。编制部门会同财政、教育部门每年核定一次教职工编制总量,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不断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办法,建立岗位动态调整机制,做到按需设岗。(责任单位:区委改革办、区委编办、区教育和体育局、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四)实施“教育安全提升行动”

12.打造平安校园。持续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高质量完成年度“4个100%”建设任务,推进“泉校安”校园安全风险防控监管平台应用,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完善护学岗管理机制,完善维稳机制,全面落实信访维稳责任和评价机制,构建校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教育和体育局、各街道)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任组长,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各项教育工作任务的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及时研究解决教育发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项工作任务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具体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协调指导,完善工作制度、标准规范和考核办法,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和工作责任制。

(二)加大教育投入。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求”三个优先。健全保障财政性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两个“只增不减”。

(三)加强宣传引领。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和宣传沟通机制,定期发布教育改革发展动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加强引领和指导,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先进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积极打造教育改革发展的槐荫样本。依法推进教育信息公开,有效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四)加强督查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将三年行动计划进行任务分解,区考评办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两办督查室进行督导,区纪委监委对工作不够重视、推进滞后、保障不到位的严肃问责。

 

(2021年4月2日印发)

 

 

槐荫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2021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槐政办发〔2021〕1号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槐荫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26日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2021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为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根据《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济政办发〔2021〕4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推进简政放权,释放发展活力

(一)规范精简审批,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1.及时承接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取消、下放和改变管理方式的行政权力事项。对省、市调整下放的行政权力事项,组织开展评估工作,保障各承接事项有效落实。(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2.开展行政许可实施情况监督,实施行政许可案卷评查。(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司法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3.规范行政备案事项管理,编制并公布区级层面设定的行政备案事项清单。(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区司法局等有关部门)

4.深入研究论证区级行政权力事项,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分类实施取消或转变管理方式。(牵头单位:区司法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5.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创新投资管理服务方式,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制定可由项目单位编制申请材料的事项清单,不断优化“一张表单、一套材料”申报模式。(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区发展改革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6.进一步压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和条件,将同一阶段、同一部门办理的多个审批事项合并为一个事项,对同一阶段、不同部门办理的多个审批事项实行并联审批。精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涉及的技术审查、中介服务事项,压缩审批时间。(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二)降门槛转方式,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1.做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受理、审批等相关工作,严格落实对食品相关产品、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及容器、电线电缆、化肥等4类产品实行告知承诺审批程序的要求,审批时限由10个工作日压缩为5个工作日。(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2.认真落实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措施,指导相关企业完成自我声明评价程序。(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3.优化零售药店开设审批,对申请开办只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的零售企业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按要求取消零售药品企业筹建审批,实施分类管理和网格化监管。(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4.全面梳理调整数字经济领域行政审批、市场准入、检查检测、行业监管等权责事项,放宽市场准入。有效治理移动应用程序(APP)重复检测问题。结合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修订工作,进一步规范网约车行业市场准入制度。(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公安分局、区水务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区网信办等有关部门)

5.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2021年年底前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分类改革。(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区司法局、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6.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持续深化建筑业企业资质告知承诺审批试点,以制度创新为基础,以标准化为保障,以流程再造为突破,以数据共享为抓手,通过数聚赋能实现减材料、减时间、减流程,提升“智慧审批”能力,打造“智慧审批”槐荫样板。(牵头单位:区司法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7.积极对接企业注销“一网通办”系统与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优化税务注销等程序,实现办理进度和结果实时共享。推进企业登记简易注销改革试点,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选择简易注销方式退出市场,进一步降低企业办事时间和成本。(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区税务局等有关部门)

(三)减税费降负担,增添市场主体发展动力。

1.制定完善财政直达资金监控工作实施方案,优化工作流程,加快支出进度,强化问题整改,确保财政直达资金指标及时分配、下达、拨付,充分发挥财政直达资金效能。(牵头单位: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2.采取“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方式办理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提高非税收入退付工作效率。推进实施税费优惠“一户一策”,实现税收政策及税费缴纳信息个性化精准推送。依托减税降费综合监控平台,实时掌握税收优惠政策享受情况,确保纳税人、缴费人充分享受税费减免红利。(牵头单位:区财政局、区税务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3.持续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加强市政公用行业等领域涉企收费检查,整治转供电主体违法加价等行为。(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水务局、槐荫供电公司等有关部门)

4.持续开展行业协会商会违法违规收费检查行动,提高抽查频率,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合理降低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利用年报、“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抽查、涉企收费专项检查等方式,抽查检查全区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情况。(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四)提便利促优惠,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

1.引导商业银行落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政策,完善金融优惠政策操作指引,纳入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操作程序,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牵头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管局)

2.加大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山东济南)推广应用力度,开展涵盖市场监管、公用事业、纳税、社保等领域信用信息的市场主体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全力推广“信易贷”,积极推进落实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评价,依法依规开展“联合奖惩”和“信用核查”。(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税务局;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医保局等有关部门)

(五)减环节提服务,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

1.简化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推动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到证,进一步落实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政策,强化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保障服务。(牵头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公安分局、区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2.依托全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业务平台和网上办事平台,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同城一体化”和“一点存档、多点服务”。指导零工市场为务工人员提供共享用工信息服务,实现“一点登录、全城共享”。清理对职业技能培训类民办学校设定的不合理要求。(牵头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3.支持企业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推进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技能人才,按政策发放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补贴。(牵头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4.拓展外国专家来槐荫工作通道,对持有外国人才签证的人员来槐荫工作继续免办工作许可,持续提高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受理签发效率。(牵头单位:区科技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六)精准防控疫情,确保安全平稳发展。

1.完善疫情防控及处置相关工作方案,严格管理重点人员,对出现散发病例的区域,精准快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传染源追踪、人员管控、疫点消毒等处置工作。优化客运场所体温检测、健康码核验、通风消毒等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水务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

2.落实餐饮业、住宿业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支持餐饮业、住宿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健康发展。优化旅游景区、演出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娱乐场所防控措施。(牵头单位:区商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

二、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质量

(七)持续提高监管水平,实现“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1.督查检查全区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落实情况,认真落实国家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指导意见,严格执行市级执法裁量基准。(牵头单位:区司法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2.持续推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常态化,实行部门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动态管理,降低守法诚信企业抽查比例。(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3.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息平台、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权力网络运行系统、部门自建监管业务系统等平台数据汇聚共享,根据风险预警模型,建立风险识别、处置和反馈机制,推动应用常态化、精准化、智能化。推进全区监管事项清单和检查实施清单认领编制工作,及时录入监管数据,上传部门曝光台信息。(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司法局、区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4.严格落实公共信用信息认定、归集、共享、应用和联合奖惩有关要求,指导推动各部门依法依规加大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力度,积极拓展信用应用场景,确保联合奖惩举措发挥实效。依法依规做好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的列入、移出、信用修复及公示工作,对失信企业及相关当事人实施市场准入和任职资格限制。(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区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八)完善监管标准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建立重点监管事项清单,依法依规对清单事项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严格监管。制定重点领域安全管理标准,落实监管信息共享和可追溯机制。重点监管事项清单报市场监管部门备案。(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水务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2.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三定”方案明确的监管职责和监管事项,健全监管规则和标准,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方案,依法监管市场主体,实现监管全覆盖,杜绝监管“盲区”和“真空”。区政府有关部门事中事后监管方案报区市场监管局备案。(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3.认真落实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农业、文化市场等领域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动态调整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事项清单、一般违法行为减轻处罚事项清单等行政处罚 “四张清单”。(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水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司法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4.深入抓好《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标准化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济政字〔2020〕68号)落实,推进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5.规范城管执法行为、程序和标准,强化预警提示、教育引导、督促改正等手段,处罚适度,实施柔性执法,加强对城管执法有关人员的监督考核。(牵头单位:区城管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九)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守住安全和质量底线。

1.加强疫苗监管,督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苗储存运输管理情况。(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2、加强全区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分析,开展重点领域特种设备风险研判和隐患治理。依法组织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督查,对受到投诉举报和涉嫌存在事故隐患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实施重点检查。(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3.健全医保基金监督检查制度,开展医保基金违规使用专项治理行动,建立欺诈骗保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对欺诈骗保行为加强部门联合排查,保持打击欺诈骗保的高压态势。持续开展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和医疗卫生领域涉及民生问题专项整治。强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防控重大安全风险,实施安全生产分类整治,确保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牵头单位:区医保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十)压实市场主体责任,严肃惩处违法犯罪行为。

1.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商标、专利侵权判断标准。开展“铁拳”“双打”“蓝天”“昆仑2021”等涉及知识产权执法和打击制假售假的专项行动,加大对制假源头和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群体侵权等行为的查处惩戒力度。深化行刑衔接,加强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联勤联动,健全信息共享、案件会商、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共建共治合力。(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2.积极组织食品企业参加诚信管理体系标准培训,鼓励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宣贯《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加强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3.深入推进移动应用程序(APP)侵害用户权益整治行动,对移动应用分发平台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实施督查,对重点移动应用程序(APP)开展技术检测。严厉打击利用移动应用程序(APP)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完善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数据安全责任体系,开展网络数据使用合规性安全评估工作。(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市场监管局)

(十一)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支持“四新经济”发展。

1.持续开展“互联网+”行动,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创新监管方式,完善数字政府建设指标体系,推进信息技术服务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构建数字社会。(牵头单位:区大数据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2.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政策,探索对新设立的“四新经济”市场主体给予1-2年包容期,在包容期内不触碰安全底线的一般违法行为,给予一定合理“观察期”,采用预警提示、行政指导、行政告诫等柔性监管方式,引导和督促企业依法经营。(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局等有关部门)

3.加大对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网络电商价格行为监管,积极配合省、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互联网领域反垄断执法调查。(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4.积极推进“新一代地方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系统”应用。鼓励高校同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共同组建合作团队,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全面推进省创新券和济南市大型仪器共享券应用工作,扩大大型仪器共享共用。(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教育和体育局、区科技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5.鼓励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强化互联网医院建设管理,不断优化互联网诊疗流程,推进分级分类管理。(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三、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十二)推行网上办全域办,实现全天候在线政务服务。

1.提升“一网通办”水平和能力,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功能,优化网上政务服务大厅,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建成“上下联动、机制完善、运行顺畅、就近办成”的区、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区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除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原则上均实现网上全程可办。扩大电子证照建设范围,全面推广电子印章应用。推行“快易办”“指尖办”“淘宝式公章刻制超市”“电子档案查询”等政务服务模式,打造全天候服务型“掌上政府”。在街道和村居政务服务场所试点部署政务服务自助服务终端,实现企业和群众自主选择线上或线下办理方式,并加强对老年人、视障听障残疾人等群体的引导和服务。(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区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

2.提高企业开办智能审批水平和企业开办“异地通办”便利度。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梳理公布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事项清单,2021年年底前各推出46件高频事项集成办、极简办、全域办。(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医保局等有关部门)

3.积极推行多税种综合申报、跨区税源管理等套餐式服务,完善多渠道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功能,推广云上办税服务厅应用,2021年年底前基本实现企业办税缴费事项网上办理、个人办税缴费事项掌上办理。全面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分类有序推进涉税资料事前报送改为留存备查。(牵头单位:区税务局)

4.2021年年底前,实现水电气暖报装、查询、缴费等业务全程网办,10千伏及以下电力接入工程全部实现“一链办理”。水电气暖等市政外线工程审批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统一出件”。(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自然资源局、区水务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槐荫供电公司;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5.落实山东省线上公证服务办理指引,积极推进高频公证事项实现申请受理、身份认证、材料提交和缴费等各环节全程网上办。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推广落实企业公证服务收费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扩大协商收费事项范围。(牵头单位:区司法局、区发展改革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6.实现群众可自主选择电子健康卡、社保卡(含电子社保卡)就医购药,自主选择使用社保卡(含电子社保卡)、电子医保凭证报销支付。推动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家庭医生签约系统与电子病历数据库、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健康档案及身份识别、电子病历、诊疗信息、报告单结果等信息在不同医院互通互认,并严格保护个人隐私,减少群众重复办卡,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医保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7.梳理对国家、省级、市级数据资源需求,做好国家、省级、市级数据资源落地应用工作。推进国家第二批74项“跨省通办”事项落地。聚焦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高频政务服务事项,2021年6月底前推进落实“全省通办”事项不少于36项,12月底前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省通办”。(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十三)推进一窗办一链办,推动一号响应一次办成。

1.深化“一窗受理”改革,推动“一窗受理”指引标准化,巩固“好差评”标准化试点成果,注重加强评价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应用,完善工作规范,提升标准化水平。推动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进入区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2.持续扩大“一链办理”服务范围,制定推进方案,坚持“成熟一批,运行一批”,2021年6月底前将“一链办理”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各级各类大厅综合窗口。(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

3.加强区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运行中心建设,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强化技术支撑,推进政务服务向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和基层治理延伸。(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4.完善不动产登记系统,扩展申请人在线身份认证体系、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应用,实现网上办、手机办、自助办。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金融机构、公证机构、街道社区等延伸服务并深化服务内容。实现不动产登记与银行抵押贷款、公积金贷款、公证等业务联办,与水电气热过户等业务协同办理。(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十四)惠民生优服务,不断提升基本民生服务便利度。

1.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和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一地办理”。简化工伤保险领域证明材料,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自受理之日起7天内作出认定决定。按要求探索开展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牵头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2.推进医保转移业务网上、掌上办理,实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业务全流程网办。加强全省定点医药机构医保智能监控系统、药品与耗材结算监管子系统等系统的本地部署和使用工作。(牵头单位:区医保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3.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通过省社会救助综合管理平台,开展社会救助受理、审批等业务。依托省信息平台,开展社会救助移动端服务应用,推行“指尖办”“掌上办”等便民服务模式,实现救助政策、救助对象、救助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大数据局、区残联;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

4.优化车检服务,打造检测流程最简最优模式。不断优化交车代检“交钥匙”服务及济南车管微信公众号预约检验,推进机动车检测全流程“一窗受理”,深化“环检、安检、综检”三检合一。(牵头单位:区交警大队、区生态环境分局、区水务局、区大数据局)

5.提高公共体育场馆管理服务水平。开展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依托济南智慧体育平台,管理全区公共体育场馆,为市民提供快捷高效的体育场馆服务。建立应急救治机制,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落实场馆工作人员急救技能培训制度,明确定点急救医院。充分发挥公共体育场馆健身站点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加强对健身群众的指导和服务。(牵头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6.加强和规范公共厕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建设与城市整体环境协调、内部设施完善实用、充分考虑男女比例和特殊人群需求的公共厕所。2021年,全区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建设改造公共卫生间7座,其中新建4座,改造提升3座。完善公共厕所标准化保洁流程及规范,落实专人管理、标准保洁以及便民服务措施,重点区域全天候开放,为市民游客提供良好的如厕环境。(牵头单位:区城管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相关街道办事处)

(十五)稳外资稳外贸,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1.按省、市统一部署,对与外商投资法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开展专项清理,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司法局、区投资促进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2.充分利用稳外贸稳外资服务平台,有效解决外商投资企业用地、用工、用能、融资等问题。落实外资优惠政策,为鼓励类外资项目办理进口设备免税,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境外债券。(牵头单位:区投资促进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发展改革局、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

3.全面推行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力争2021年年底无纸化退税办理率达到98%以上。省级重点出口企业享受“随报随批、随批随退”的退税服务。对出口退税办理用时再压缩,确保全年全区出口退税审核审批平均时间在4个工作日内。(牵头单位:区税务局)

四、强化统筹协调,狠抓工作落实

(十六)实施专项突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认真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发挥优化营商环境协调机制作用,针对短板弱项,对标国内先进地区,制定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开展营商环境突破行动。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关切,推出一批含金量高的改革举措,不断完善“街办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模式;鼓励各部门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区深化“一次办成”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具体负责)

(十七)强化工作落实,完善工作推进机制。针对政务服务管理、网上政务服务、事中事后监管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 “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组建政务服务工作专班,负责推进全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组建网上政务工作专班,负责推进全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组建监管工作专班,负责推进全区“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事中事后监管等工作。(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牵头,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区大数据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具体负责)

(十八)加强督查考核,落实落细改革任务。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筹调度,建立任务台账,定期调度、通报改革任务进展情况;强化督导考核,制定考核标准,将改革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重要内容。对改革进度慢、政策不落实的单位,及时督促整改;对严重损害营商环境和企业、群众利益的,予以公开曝光并依法依规追责问责。各牵头部门(单位)要按照任务分工,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工作时限;各责任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强化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街道办事处要完善“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对照全区重点改革任务制定具体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牵头,区政府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单位)贯彻落实情况、重大工作进展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及时向区政府报告。

 

 

(2021年4月26日印发)

槐荫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构建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一体化

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

槐政办字〔2021〕1号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整合各方力量,凝聚管理合力,提升道路交通事故预防能力,持续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按照全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部署要求,经区政府同意,现就构建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一体化工作体系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突出“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工作思路,通过全区域统筹、全要素管控、全流程闭环,把若干分散的交通管理力量融合纳入到统一的道路交通安全一体化治理格局之中,实现交通治理从分散到统筹、从粗放到集约、从传统到科技、从共管到共治的转变,努力在交通安全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新突破,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工作目标

构建以“一体六维十二项机制”为基本架构的道路交通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一体”,即:“一个体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道路交通安全一体化治理体系;“六维”,即:“六个维度”,坚持顶层基层一体化驱动、社会共治一体化推进、安全隐患一体化治理、交通秩序一体化管控、信息数据一体化融合、宣传教育一体化拓展;“十二项机制”,即:死亡事故现场督导机制和重大安全隐患约谈机制、运输行业协会自治机制和路长制、重点运输车辆风险隐患管控机制和道路安全隐患动态排查整治机制、重点运输领域数据共享机制和智能化道路管控机制、重点领域联合执法机制和道路应急处置机制、社会化宣传机制和交通安全诚信机制。通过全维度的一体化防控,实现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三、任务分工

(一)坚持顶层基层一体化驱动,确保责任体系更加完善。

以实施死亡事故现场督导机制和重大安全隐患约谈机制为抓手,明确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职能定位,理清权责边界,建立全链条、闭环式的组织领导和监管责任体系。

1.加强党政领导。按照《山东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省政府令第315号)和《济南市实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实施细则》(济办发〔2018〕41号)要求,建立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明确各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行政区域和本行业领域道路交通安全第一责任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承担全面领导责任;分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负责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承担重要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领域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承担直接领导责任。(责任单位:区交警大队等区政府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

2.加强议事协调。充分发挥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区交安委)的作用,加强跨领域、跨部门重要工作的统筹推进和组织协调,强化调度、督导、检查、考核、通报等职能作用,推动各街道办事处及相关职能部门抓实基层治理、公路安全、“黑点”整治、事故追责“四大环节”,强化督导检查、定期通报、事故曝光、问责约谈、追责发布“五项制度”,为一体化治理提供支撑保障。(责任单位:区交警大队、区城管局、区水务局、区应急局,各街道办事处)

3.建立重大安全隐患约谈机制。针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突出、死亡事故多发的街道办事处,建立区交安委主任、区交安委副主任、区交安委办公室主任三级约谈制度,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补齐工作短板,消除安全隐患。(责任单位:区交警大队)

4.建立死亡事故现场督导机制。制定区政府、街道办事处两级负责人按照死亡事故等级分别到现场督导处置的有关规定。发生死亡1人事故的,事发地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必须到现场督导;发生死亡2人事故的,区政府负责人必须到现场督导,推动隐患整改,严格追责问责。发生死亡事故后,由区交警大队通知相应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区交警大队,各街道办事处)

5.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严格执行《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考核评价办法》,明确隐患排查整改、交通事故预防、交通管理力量建设等考核项目的评分标准,科学实施考核,推动责任落实。应急管理部门要在全区安全生产考核中增加道路交通安全分值权重,推动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责任单位:区交警大队、区应急局)

6.严肃追责问责。发生有影响的死亡生产安全交通事故,由区政府成立调查组,推动对事故责任单位的民事、行政和刑事“三责同追”。(责任单位:区交警大队、区应急局、区公安分局、区总工会、区检察院,各街道办事处)

(二)坚持社会共治一体化推进,确保综合治理更加高效。以实施运输行业协会自治机制和路长制为引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企业、基层组织、文明单位等示范引领作用,动员各有关方面积极参与,建立自管自治与多元共治相结合的全民防控模式。

7.完善运输行业协会自治机制。充分发挥运输行业协会自管自治作用,夯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安全生产由企业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利用现有长途客运、渣土运输、物流运输、快递、保险等行业组织,推动制定自治公约,加强内部交通安全管理,推进规章制度落实,整改消除安全隐患。鼓励重点行业建立管理协会,实现安全管理自查自纠。督促重点运输企业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引导职工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及时检查和整改车辆安全隐患,以高度自管自治保障安全运营。(责任单位:区交警大队、区水务局、区城管局,各街道办事处)

8.扎实推进路长制。健全完善由区政府统筹、街道办事处负责、公安交警指导、村居“两委”具体实施的路长制,明确路段、片区、辖区三级路长具体责任人,开展道路巡查、违法劝导、宣传服务、隐患排查等工作,构建覆盖城乡的道路交通安全基层防控网络。(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交警大队)

9.加强“两站两员”建设。围绕“平安乡村” 建设,持续加强“两站两员” (交通安全管理服务站、交通安全劝导服务站、交通安全管理员、交通安全协管员)建设,深化警保合作,加快推进高标准警保合作劝导站建设,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及手机APP的推广应用,夯实农村交通安全第一道关口。(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交警大队)

10.做强交通志愿队伍。加强文明交通志愿者队伍建设,从文明单位向社会各行各业拓展,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拓展示范引领效应。强化公众监督,鼓励交通违法举报,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作用,促进自觉守法文明出行。(责任单位:区交警大队、区文明办、团区委、区水务局,各街道办事处)

(三)坚持安全隐患一体化治理,确保风险防控更加有力。以实施重点运输车辆风险隐患管控机制和道路安全隐患动态排查整治机制为导向,聚焦人、车、路、环境四大要素,分类管控,统筹推进,构建全环节闭环防控模式。

11.强化重点运输车辆风险隐患管控机制。针对大型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危化品运输车辆、校车、营转非大客车、重型货车、重型挂车、农村面包车8类重点车辆,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教育等部门要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严查非法拼装、改装、报废车等不合格车辆从事营运行为,确保营运车辆安全运行。交警部门要严把重点车辆检验合格标志发放关,对不符合标准的一律不予发放检验合格标志。工业和信息化、水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对机动车生产、销售、维修企业加强监管,依法查处非法制售拼装、改装车辆等违法行为,消除机动车源头安全隐患。(责任单位:区交警大队、区水务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教育和体育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市场监管局)

12.落实道路安全隐患动态排查整治机制。应急管理、水务、交警等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要建立道路安全隐患动态排查整治机制,围绕学校周边、农村集市、城乡接合部、穿村公路,重点排查急弯陡坡、临水临崖、桥梁涵洞等危险路段,动态整治道路规划不合理、设施标线不健全等隐患问题,最大限度改善道路通行环境。(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区水务局、区交警大队,各街道办事处)

13.强化重点驾驶人管理。要对驾驶人培训机构加强行业监管,提高培训和考试质量,提升新学驾驶人驾驶技能和法治文明素养。交警部门要加强对交通违法记满12分驾驶人的再教育,通过理论学习考试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提高驾驶人整体素质水平。对持有AB类准驾车型并从事客货运输的驾驶人,交警部门严格落实审验、换证等日常监管措施,及时共享交通违法和事故信息,实施联合惩戒,开展警示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并组织相关应急演练,提高重点驾驶人安全守法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区交警大队)

14.加大重点运输企业管理力度。交警部门对重点运营企业实施红黄蓝三色预警管理制度,会同水务、应急管理等部门依法运用违法抄告、约谈、问责制度和暂停营运、停业整顿、取消资格等处罚措施,督促落实主体责任。(责任单位:区交警大队、区水务局、区应急局)

15.加强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监督和安全管理。市场监管部门要对电动自行车的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以及产品销售加强监督管理。交警部门要强化电动自行车登记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范道路通行秩序,严查不合格车辆。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交警等部门要建立健全执法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全过程监管。(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交警大队、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坚持信息数据一体化融合,确保治理方式更加智能。以实施重点运输领域数据共享机制和智能化道路管控机制为载体,挖掘智能科技管理潜力,加快机器换人步伐,通过系统平台对接、数据信息共享和软硬件设施提升,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智能化、数字化、集约化管理效能。

16.健全完善重点运输领域数据共享机制。交警、水务、应急管理、教育等部门要对重点车辆和驾驶人加强监管,建立大中型客车、危险品运输车、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工程运输车辆、渣土车、校车、公交车、出租车驾驶人的严重交通违法信息、道路交通责任事故信息、客货运驾驶人从业信息共享机制。要重点加强长途客运和旅游客运安全管理,监督旅游客运企业按规定配备包车驾驶人,杜绝疲劳驾驶。(责任单位:区交警大队、区水务局、区应急局、区教育和体育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17.健全完善智能化道路管控机制。交警、水务等部门要会同各街道办事处结合新建改建道路施工,不断升级完善道路交通管理科技设施,提高城市道路智能化管控水平,补齐国道特别是县乡道路交通管理科技设施短板,完善交通信号灯、区间测速、视频监控、电子警察、诱导屏等前端设备,构建覆盖全区城乡道路的动态感知体系。(责任单位:区交警大队、区水务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18.优化完善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平台。指导旅客运输企业、危险品运输企业、拥有50辆以上重型载货汽车或牵引车(总质量12吨及以上的普通货运车辆)的运输企业、提供校车服务的企业单位等道路运输经营者,按标准建设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平台,或者使用符合条件的社会化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对所属道路运输车辆和驾驶人的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道路运输经营者要确保卫星定位装置正常使用,保持车辆运行实时在线。(责任单位:区水务局、区交警大队、区教育和体育局)

(五)坚持交通管控一体化联动,确保交通出行更加安全。以实施重点领域联合执法机制和道路应急处置机制为重点,坚持重点违法整治和应急管理双管齐下,健全完善部门联合执法保障机制,提高道路交通秩序管控水平。

19.健全完善重点领域联合执法机制。加强长途(旅游)客运和货车超限超载联合整治,水务、交警等部门要固化联合执法机制,将长途(旅游)客运和货车超限超载整治列入常态化执法工作,采取设置固定检查站、流动执法等方式,围绕主要客运、旅游、货运通道和夜间等重点时段,严查违法车辆,消除违法状态,落实“一超四罚”和联合惩戒措施。加强渣土车违法联合整治,交警、城管等部门要健全长效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严查闯红灯、违反通行路线规定、车身不净、扬尘撒漏等违法行为,依法落实处罚记分、停运整顿等惩戒措施。交警、住房城乡建设、城管等部门要加强智能管控平台融合对接,对渣土装载、运输、消纳实施全程监控,精准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规范道路通行秩序。加强交通环保联合整治,生态环境、交警等部门要结合大气污染防治,健全联合路检机制,采取定点检查与流动巡逻相结合方式,针对大型客货运输、柴油客货车等重点车辆加强路检路查,依法查处机动车冒黑烟及其他交通违法行为,减少大气污染,消除安全隐患。(责任单位:区交警大队、区水务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管局、区生态环境分局)

20.健全完善道路应急处置机制。交警、消防救援、水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部门要建立完善道路交通应急处置联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发布道路预警信息,提高恶劣天气、交通事故等异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防止造成大规模交通拥堵和二次交通事故发生。(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区交警大队、区水务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各街道办事处)

21.提高交通事故救援救治效能。应急管理、交警、消防救援、水务、卫生健康、保险协会等部门(单位)要建立交通事故快速发现、及时救援、有效救治、妥善救助“四位一体”联动机制,共享交通事故灾情信息,布建交通事故救援点、专业定点医院,组建重伤救治医疗专家库,提高交通事故救助基金使用效率,降低事故死亡率和死伤比。(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区交警大队、区水务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消防救援大队)

(六)坚持宣传教育一体化拓展,确保法治文明更加凸显。以实施社会化宣传机制和交通安全诚信机制为切入点,坚持宣传教育和约束自律相结合,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法治观念和文明意识,凝聚社会共识,塑造交通文化,持续形成守法出行、文明出行的良好社会风尚。

22.丰富社会化宣传教育机制。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深化交通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制作契合实际、贴近生活、易于传播的宣传作品,采取灵活多样、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弘扬文明交通理念,培育交通规则意识。要重点围绕“一老一小”两大群体,开展针对性宣教活动,提高守法出行和安全防范意识。常态化开展“泉城好司机”、“122全国交通安全日”、“一盔一带”等主题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努力营造守法出行、文明交通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区交警大队、区教育和体育局,各街道办事处)

23.发挥融媒体宣传优势。融合“报、网、端、微、屏”等全媒体资源,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机结合,提高交通安全宣传的覆盖面。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开发个性化宣传产品,拓展短视频、直播等宣传模式,努力做到宣传教育无死角、全覆盖。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常态化曝光严重违法驾驶人和运输企业,借助事故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文明守法氛围。(责任单位:区交警大队、区融媒体中心、区水务局,各街道办事处)

四、工作要求

区交安委负责统筹协调全区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一体化工作体系建设,区交安委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推进实施。各街道办事处要建立完善相应组织领导机制,统筹做好本辖区推进落实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进一步明确责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各行业领域一体化体系建设工作。要落实一把手负责制,细化责任分工,制定推进计划,确保任务落地。区交安委办公室要加强工作调度和督导检查,科学评估考核工作推进情况,对工作推进有力、成绩突出的,要及时总结、通报表扬;对工作推进缓慢、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槐荫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3月10日   

(2021年3月10日印发)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

关于任免吴春国等工作人员职务的通知

济槐政任〔2021〕1号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区政府决定,任命:

吴春国为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研究室主任、济南市槐荫区大数据局局长(兼);

王  东为济南市槐荫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主任、济南市槐荫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兼);

刘成文为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振兴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试用期一年);

陈建防为济南槐荫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张  翮为济南槐荫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田  磊为济南槐荫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免去:

陈建防的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济南市槐荫区政府项目资金管理中心主任职务;

田  磊的济南市槐荫区政府项目资金管理中心副主任职务;

梁绍鹏的济南市槐荫区西市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主任职务。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   

2021年3月20日     

 

(2021年3月20日印发)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

关于任命张怀擎等工作人员职务的通知

济槐政任〔2021〕2号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区政府决定,任命:

张怀擎为济南市槐荫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挂职,时间一年);

刘一颍为济南市槐荫区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挂职,时间一年);

郑仕川为济南市槐荫区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挂职,时间一年);

胡芳铭为济南市槐荫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挂职,时间一年);

李  擎为济南市槐荫区财政局副局长(挂职,时间一年);

王光辉为济南市槐荫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挂职,时间一年)。

钱学铭为济南市槐荫区水务局副局长(挂职,时间一年);

陈  亭为济南市槐荫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挂职,时间一年);

杨士芬为济南市槐荫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济南市槐荫区沿黄流域生态农业促进中心、济南市槐荫区扶贫发展中心)副主任(挂职,时间一年);

张庆春为济南市槐荫区商务局副局长(挂职,时间一年);

杨  爽为济南市槐荫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挂职,时间一年);

邢美堂为济南市槐荫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挂职,时间一年);

张  彤为济南市槐荫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挂职,时间一年);

刘红兵为济南市槐荫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挂职,时间一年);

刘  玮为济南市槐荫区金融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挂职,时间一年);

刘  健为济南市槐荫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服务中心(济南市槐荫区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中心)副主任(挂职,时间一年);

宇富生为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挂职,时间一年)。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   

2021年4月1日     

 

(2021年4月1日印发)

 

2021年1-3月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累计

完成

同比

(±%)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46.1  

20.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31.7  

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

亿元

36.7  

30.5  

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

亿元

1.8  

260.3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0.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30.7  

33.0  

     #限额以上零售额

亿元

76.0  

60.7  

进出口总额

亿元

    #出口总额

亿元

     进口总额

亿元

实际使用外资

万美元

1356.4  

1315.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13.7  

15.0  

注:带*的指标为季度出数;市商务局未反馈本月进出口分区县数据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