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记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洛阳明代刘润墓视频 寻龙记⑧

寻龙记⑧

2024-07-04 22: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中国历代留存至今的万千文物中,龙是极为常见的造型或纹饰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6500—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正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展是近年来江苏举办的文物价值最高、人气最旺的展览之一。来自全国四十余家考古、文博单位的600余件(组)玉器珍品打造了一场极致的玉器盛宴。在这场展览上,龙的身影同样无处不在。

“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展。 宋宁 摄

一走进“玉润中华”展厅,很多人的目光都会被一件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时期的玉龙所吸引,其展柜前总是挤满了观众。玉龙由一整块黄绿色的闪石玉雕琢而成,躯体似蛇,弯成C形,遒劲有力。它头部吻长而前凸,鼻上翘,脑后长鬣飘逸,神气生动。

据考证,中国人崇拜的龙,其最早的原型是蛇。根据神话传说,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远古以蛇为图腾的华夏族,在与周边各种以马、鹿、羊、鹰等为图腾的少数民族部落长期交融过程中,逐渐将蛇身、马头、鹿角、鹰爪、鱼鳞等元素重新提炼,组合而成新的图腾——龙。1971年,在内蒙古发现的三星他拉玉龙,属于红山文化,距今约五千年,可能就是最早的龙形。

红山文化玉龙 故宫博物院藏。宋宁 摄

专家介绍,此次“玉润中华”展出的这件红山文化玉龙,来自故宫博物院,系著名收藏家傅忠谟先生的旧藏。这件C形玉龙简约、神秘,是目前发现玉器中龙的最早形态之一,它不但是史前红山文化的崇拜物,也是中华龙文化的源头之一。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另一种典型器物,它似龙,又似猪。“玉润中华”展出了一件出土于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的玉猪龙,外形生动可爱,反映了红山文化先民将龙崇拜和猪崇拜合二为一。

1993年出土于山西侯马晋侯墓地的西周时期“玉人龙合体”,也是一件有趣的文物,将人物和三条龙组合在一起。人物戴帽,脸部刻画出眉、眼、鼻、嘴,其头顶、身躯中、背部各有一条小龙,充满了神秘色彩。

安徽寿县老赵家孤堆集出土的战国中晚期玉龙。

玉龙是战国时期最具特色的玉器之一,造型多样,充满动感。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对战国中晚期玉龙,1951年出土于安徽寿县老赵家孤堆集。专家认为,这类扁平状的成对玉龙,多见于战国中晚期的楚国墓地的内棺中,对称放置在墓主身体两侧。它们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色,是与“乘龙升仙”观念相关的礼制葬玉。

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早期四节龙凤活环玉佩,出土于著名的湖北随州曾侯乙墓。这件玉佩表面雕刻了七条龙、四只凤鸟和四条蛇,除了雕刻精美,其最大的特点是设计精巧,玉佩由一块玉料设计透雕而成,打开呈一大三小的四环组合。中间一环为活环,上下两环为固定环,可以灵活折卷。各节上龙、凤、蛇纹分列左右,两两对称。

洛阳出土的战国时期龙珩。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晚期龙首珩。

珩,是古代一组玉佩上面的横玉。形状像磬而小。因其独特的外形,常被古人设计为龙形。此次展览展出的多件“龙珩”,包括山西太原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的春秋晚期龙首珩,河南洛阳出土的战国中期绞丝龙珩,山东淄博出土的战国晚期龙首珩、龙凤纹珩,无锡鸿山邱承墩出土的战国中期越国龙凤珩等。无锡邱承墩出土的龙凤珩等玉器,反映了越国玉器的特点,即多用淡绿色玉料,部分可能由良渚玉器改制,虽然与中原、三晋地区玉器的造型纹饰近似,但工艺更加繁复,更注重用线条刻画细节。

江西海昏侯墓地出土的玉龙。

前几年,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地的考古曾引起极大的轰动,在那里也出土了两件玉龙,其中的一件亮相了此次“玉润中华”展。玉龙身体竖直,两侧出钩形翼,龙尾盘旋呈筒形,通体浅浮雕蟠虺纹龙首纹。据介绍,根据原料特征和造型,研究者认为这件玉龙本是一件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的玉琮。春秋晚期,有工匠将玉琮沿对角线剖开,改制成了两件玉龙,它们很可能是海昏侯刘贺收藏的前代古玉。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龙首衔环双身玉带钩。

除了对龙充满敬畏,古人也崇拜威武凶猛的虎,工匠们常常将龙虎的造型设计在一起。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龙首衔环双身玉带钩展现了“龙争虎斗”的激烈场面。这件玉带钩由一块整玉雕成,钩首呈虎头形,钩尾雕作龙首,龙虎并体呈S形。钩的中部透雕一环,龙张口啮环,虎亦伸爪攫环,互不相让,难分上下。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云气双龙玉佩。

上世纪90年代,考古专家对徐州狮子山楚王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包含龙图案的珍贵文物,此次展出了来自狮子山楚王墓的双身双首龙纹璧,S形玉龙饰、云气双龙玉佩、云龙玉饰等珍贵文物,其中的云气双龙玉佩整体为共用一龙身的两条虬龙,龙头朝上,二龙身后部相连,龙身有凸起的谷纹。据介绍,龙形玉佩有单体龙、双龙同体等形制,但联体双龙佩数量极为稀少;以浅浮雕、透雕技法整体雕出的S形玉龙饰,龙身中部拱曲方正,身饰勾连涡纹,有腾云驾雾、飞跃于天之态。整条龙鬣毛飞扬,威风凛凛,充满力量和气势。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S形玉龙饰。

展览上,同样来自汉代诸侯墓的龙纹玉器,还有1969年出土于河北定州中山王刘畅墓的龙虎出廓璧、透雕双龙出廓璧。极其珍贵的透雕双龙出廓璧形体硕大,周缘起棱,玉璧上端饰透雕双龙卷云纹钮,双龙昂首相背,曲身张口挺立于璧缘,有腾云欲飞之势。

除了上述文物,“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中的“龙文物”还有很多,包括上海博物馆所藏商代晚期的龙虎玉饰,河南三门峡战国时期虢国墓地出土的龙纹璧、龙凤纹圭(戈)、玉龙、龙纹玉管,陕西韩城战国时期芮国墓地出土的龙纹玉耳坠,广州汉代南越王墓出土的龙凤纹环,盱眙出土的西汉晚期新莽墓的噬尾玉龙佩,上海博物馆藏元代龙首玉嵌饰,南京博物院藏明代龙纹玉带,北京明十三陵博物馆藏定陵万历皇帝棺木中出土的团龙玉带饰(绦环)、嵌宝碧玉龙带钩、金花丝云龙纹盒,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乾隆皇帝使用过的青玉交龙钮“太上皇帝之宝”等。这些“龙文物”都各有看点,反映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龙的敬畏和喜爱。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文 宋宁 于锋/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