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烟花易冷,人事易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洛阳伽蓝记作者杨炫之怎么读 洛阳伽蓝记,烟花易冷,人事易分

洛阳伽蓝记,烟花易冷,人事易分

2024-05-28 14: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洛阳珈蓝记》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笔记文学作品,是一部珍贵的国学经典。作者杨衔之在重游北魏旧都洛阳之后,追忆洛阳城往日的繁华景象,借记叙佛寺建筑的兴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历史、社会变革和风俗人情。

全书共五卷,分别按洛阳的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几个方位区域,记述佛寺七十余处。可以说,每一处寺庙背后都有一段传奇故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珈蓝是梵语“僧加蓝摩”的略称,意为园林,指僧人所居之寺院、堂舍。《洛阳珈蓝记》文章典雅华丽,可谓韵味悠长,字字玑珠。近代文史大师顾随先生说过:“《洛阳珈蓝记》漂亮中有沉痛,杨衔之写建筑与佛教,实写亡国之痛,不可只以浮华视之。”

作者杨炫之,北魏散文家,曾任抚军府司马、秘书监、期城郡太守等职。在魏孝庄帝永安年间(公元528—529)官奉朝请,见过洛阳极盛时期。时隔二十年,在孝静帝武定五年(公元547),又经过洛阳,见永熙(公元532~534)兵乱之后,一千多座佛寺大多已成废墟的景象,物非人非,深有所感,“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顿生黍离之悲。于是撰写《洛阳伽蓝记》,尽可能留下洛阳极盛时的一点印迹。

《洛阳伽蓝记》和《水经注》并称北魏双壁,都是以山川名胜为纲而旁及人文的地理撰述。《水经注》主要描写自然河山,《洛阳伽蓝记》记各种寺院建筑,因讲述不少北魏王朝的故事,又被称为拓跋别史。

讲述首先是从一座座寺庙开始的。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五卷徐徐展开,千万条里巷,星罗棋布的佛家寺院。有的寺院是歌舞升平的景象,有的寺院背后隐藏着阴谋和血腥。这些文字记录了一个久远且不复存在的城市,就像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中各种用想象搭起来的城市。卡尔维诺借马可波罗之口写威尼斯:“在我讲述其他城市的时候,我已经在一点点失去它”。当我们通过文字在想象各种寺塔的时候,已经逐渐看不清并失去它们。

只可惜历代王朝治乱循环,已如过眼云烟。真可谓烟花易冷,人事易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