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洛奇巴赫 附录: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

附录: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

2024-07-10 09: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 H·列平:《代用与备忘》,载《结构》,巴黎,1980年,第7期,第104页。(原注)

[2] 从“与世界主义作斗争”时起直至斯大林逝世,以别人的名字写剧本、小说、文章,尤其是学位论文成了司空见惯的事,几乎是失业的“世界主义者”的主要生活来源。在大多数情況下,这是件“各分一半”的事,除了在成功时还有笔职业和经济上的“捧场费”以外。直到目前还保留着准备论文时的脑力劳动“黑市”,这种“黑市”是一般“黑市”中的—种。(原注)

[3] B·科日诺夫、C·孔金:《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生平和活动简述》,载《诗学和文学史问题》论文集,萨兰斯克,1973年,第5—15页。(简述的基本部分——1945年前的M·M·巴赫金传记,由B·科日诺夫撰写)。(原注)

[4] M·M·巴赫金、M·И·卡甘、(根据家庭档案材料)K·涅维尔斯卡娅发表的。《回忆。历史文集》,第4册,莫斯科,1979年;巴黎,1981年,第273页。(原注)

[5] 《回忆。历史文集》,第4册,第274页。(原注)

[6] 关于M·И·卡甘生平和活动的更详尽材料,参见:M·M·巴赫金、M·И·卡甘、(根据家庭档案材料)K·涅维尔斯卡娅发表的。《回忆。历史文集》,第4册,第249—281页。我们从中吸取了许多关于巴赫金的,在B·科日诺夫和C·孔金的《……简述》中没有提到旳重要资料。(原注)

[7] B ·H·沃洛希诺夫给M·И·卡甘的信(1921年秋)。载《回忆。历史文集》,第4册,第278页。(原注)

[8] M·巴赫金:《文学和美学问题》,莫斯科,1975年,第6—71页。(原注)

[9] M·И·卡甘在涅维尔几所犹太学校里任教,组织过犹太学校师资培训班(一年制);1918-1923年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犹太大学讲课。他的著作《犹太和文化危机》(至今未发表)也是当时所撰的。参见:《回忆。历史文集》,第4册,第274—275页。(原注)

[10] 通灵术:一种神秘论,宣扬超自然的灵物的存在,并认为少数人能与之心灵相通。(译者注)

[11] П·B·蓬皮扬斯基给M·И·卡甘的信(1926)。《回忆。历史文集》,第4册。第266页。(原注)

[12] 《回忆。历史文集》。第4册,第257页。(原注)

[13] 同上注。第260页。(原注)

[14] 《回忆。历史文集》,第4册,第262页。(着重号本文作者所加)。(原注)

[15] 同上。第263页。(原注)

[16] 《诗学和文学史问题》论文集第7页。(原注)

[17] 参见:H·П·安齐费罗夫:《回忆录中的三章》,载《回忆。历史文集》,第4册,第55—144页。

[18] 《回忆。历史文集》,第4册,第267页。(原注)

[19] 同上。(原注)

[20] 由于书刊检查的禁止,巴赫金被捕一事本身、判处服刑索洛韦茨基集中营、改判流放库斯塔奈,在B·科日诺夫和B·孔金的《……简述》中甚至都未提及;只是说“在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书出版后不久M·M·巴赫金定居在西伯利亚和哈萨克交界的库斯塔奈城。他在这里度过了约六个年头,在当地机关里供职。”(《诗学和文学史问题》,论文集,第8页。)(原注)

[21] 自此以后的文字,疑系原版本脱漏。(译者注)

[22] H·亚涅维奇:《一位老共产党员的笔记》,手稿,1979年第68—69页。(原注)

[23] M·M·巴赫金:《语言创作美学》,莫斯科,1979年第395页。(原注)

[24] (无作者名)《现实主义发展史中的拉伯雷》载《苏联科学院学报》,1947年,第5期,第123页。(原注)

[25] H·亚涅维奇:《1930年至1970年间的世界文学研究所》,载《回忆。历史文集》,第5册,莫斯科一巴黎,1982年。第99页。(原注)

[26] 同上注,第5册,第100页。

[27] B·科日诺夫:《文学与文艺学》。载《文学与生活》,1962年3月16日;《科学性即是同生活的联系》,载《文学问题》1962年第3期。(原注)

[28] A·迪姆希茨:《独白与对话》,载《文学报》,1964年7月11日。(原注)

[29] И·瓦西里耶夫斯卡娅、A·米亚斯尼科夫:《探究问题的本质》,载《文学报》,1964年8月6日。(原注)

[30] B·阿斯穆斯、A·叶尔米洛夫、B·佩尔佐夫、M·赫拉普钦科、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致编辑部》,载《文学报》1964年8月13日。(原注)

[31] B·维诺格拉多夫、H·柳比莫夫、康·费定:《一部人们所需要的书》,载《文学报》,1962年7月23日。(原注)

[32] Г·M·弗里德连杰尔、Б·С·梅拉赫、B·M·日尔蒙斯基:《M·M·巴赫金著作中的诗学和长篇小说理论问题》。载《苏联科学院学报》,文学语言集,第30卷,第1分册,第53—81页。(原注)

[33] 参见:Вяч·Вс·伊凡诺夫、《M·M·巴赫金关于符号、言谈和对话的思想对现代符号学的意义》,“符号体系论著”,第4卷,1973年,第5—44页。

[34] M·M·巴赫金:《语言创作美学》。С·Г·博恰罗夫选编;С·С·阿韦林采夫、С·Г·博恰罗夫注释。莫斯科,1979年,第384—415页。(原注)

[35] 《诗学和文学史问题》,文集,第6页。(原注)

[36] 《符号体系论著》,第6卷,第44页。(原注)

[37] M·M·巴赫金:《语言创作美学》,第399、403页。(原注)

[38] V·N·Voloshinov:Freudianism·A Marxist Critique·Translated·I·R·Titunik·Preface Neal Bruss and I·Titunik·Academic Press,New York,1976,p·Xiii。(原注)

[39] V·N·Voloshiriov·Freudianism,Translator’s Introduction,p·Xiii。

[40] V·N·Voloshinov,Preface,p·Xiii。(原注)

[41] V·N·Voloshinov·Freudianism,Preface,p·Xiii。

[42] 米哈伊尔·巴赫金:《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白银时代出版社,纽约。1982年,第6页(出版者的话)。(原注)

[43] M·M·巴赫金:《语言创作美学》,第360页。(原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