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残唐(廿八)桑维翰主导了后晋的诞生和灭亡,是五代第一奸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泽潞节度使 浅析残唐(廿八)桑维翰主导了后晋的诞生和灭亡,是五代第一奸臣

浅析残唐(廿八)桑维翰主导了后晋的诞生和灭亡,是五代第一奸臣

#浅析残唐(廿八)桑维翰主导了后晋的诞生和灭亡,是五代第一奸臣|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读史书时,我们常常佩服那些为名请命的清官能吏,对那些贪官污吏恨得咬牙切齿。然而在史书中还有比普通贪官污吏更可恨的,那就是主导朝政的奸臣。这些奸臣为了自己私利而做出的祸国殃民的政策,能够主导国家的兴衰和灭亡,也给百姓造成很大的灾难。本章节要讲的后晋宰相桑维翰便是这样的奸臣,大的奸诈可恨堪称五代第一奸臣。他政治能力极为出色,治国理政上在历代宰相中是数一数二的。可是他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而推动的政治决策,主导了后晋的兴衰成败,也为中原百姓带来上百年的战乱。

桑维翰是洛阳人,父亲为河南尹张全义的客将,出身于官宦家庭。由于长相丑陋,在科举中受到主考官嫌弃,屡试不第。后来靠着父亲向张全义推荐,才在后唐时期进士及第。后来石敬瑭当河阳节度使,便调桑维翰作掌书记,于是桑维翰成为石敬瑭的心腹谋士。

在石敬瑭的一生中,桑维翰给他出了不少主意,也主导了历史的进程。其中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以此借契丹兵攻打后唐的事情,就是桑维翰主谋的。所以后人对这两个卖国贼恨之入骨,在历朝历代对桑维翰的评价都将其视为汉奸。

在向耶律德光借兵的问题上,石敬瑭手下中绝大多数将领都持反对的态度,只有桑维翰和刘知远支持。然而刘知远却没有被打成汉奸,桑维翰却遗臭万年。其主要原因便是桑维翰除了割让幽云十六州,并让石敬瑭拜耶律德光为爹的主意。这么个祸国殃民的主意,就连刘知远都看不下去,天下藩镇节度使皆唾弃之,只有石敬瑭和桑维翰一意孤行。为此桑维翰亲自前往契丹,与耶律德光商议借兵和割地的事情。而当时耶律德光正野心勃勃的准备入侵中原,于是和桑维翰一拍即合,如此便让幽云十六州的土地被割让出去达四百年之久。

可是说出卖国土这个事情上,桑维翰的积极性比石敬瑭还大。石敬瑭毕竟是被迫的,他被李从珂的军队围攻,不得不向契丹借兵。但借兵方式有很多,如刘知远的打算是出钱贿赂,甚至岁币输出,这都没有卖国恶劣。可桑维翰搞出个割让国土的方案,是实实在在的汉奸行为。

而在石敬瑭建立后晋后,作为后晋宰相的桑维翰也是坚持当契丹走狗的国策。所有的国家政策都向契丹靠拢,将大量的国家利益出卖给契丹,以保证自己宰相的高位。这使得契丹兵马年年南下打草谷,河北几个军镇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最为离谱的是,他几乎成为耶律德光在后晋朝廷的代言人。当幽云十六州和河北的各族百姓受到契丹掠夺而南逃时,他居然主张把这些百姓送回契丹人的铁蹄之下。为此他不惜出动军队围剿反抗契丹的地方势力,驱逐南下逃生的百姓,逼他们返回幽云十六州。

他这样的做法虽然帮助石敬瑭保住了后晋皇帝的位置,却让后晋朝朝廷为天下千夫所指。中原的各大藩镇节度使纷纷排斥朝中诏令,以阳奉阴违的方式应付,甚至打着割据自立的主意。而石敬瑭的手下大将刘知远也因此和他们分道扬镳,在河东节度使的地盘上成为半独立的藩镇势力。

因此后晋石敬瑭时期叛乱频出,不少藩镇节度使都打起了反叛的大旗,其中不乏跟着石敬瑭创业的大将。如安重荣的叛乱就是因契丹而起,最终让这位跟随石敬瑭创业的大将分道扬镳。而后晋朝廷为了向契丹妥协,不得不派兵攻打安重荣。虽然这场战争以安重荣的战败被杀,却也使得朝野反对契丹的情绪达到了最高点。为了减轻政治压力,石敬瑭不得不将桑维翰下野,以平息朝野的众怒。可没了桑维翰的支持,石敬瑭的日子更难过了。在朝野和契丹的两面政治压力下受夹板气,不久就忧愤而死。

桑维翰虽然在对契丹方面搞得丧权辱国,割地卖国,但不能否认其执政能力的出色。可以说他的执政能力在历朝历代的宰相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很多执政模式都被后世名臣所利用。在他执政期间,中原虽然混乱不堪,各方藩镇阳奉阴违,但后晋的国力仍旧从战乱中得以恢复。尤其是在财政能力上,他的很多观点和做法非常超前,而这种务实的财务思维模式成为后来宋朝和明朝经济腾飞的基础理念。可是这仍旧不足以洗去他汉奸的骂名,尤其是在后晋被契丹灭国的问题上,他也需要承担主要的罪责。

石敬瑭临死前把儿子石崇睿托付给宰相冯道,希望冯道能扶持石崇睿当皇帝。可冯道却以石崇睿年轻为由,联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掌控了朝政,扶持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登基,是为后晋出帝。石重贵上任后虽然招回了桑维翰,但朝廷却被分到和景延广掌控,开始走反契丹路线。景延广坚持石重贵只能给耶律德光称孙,但不能称臣。也就是说,后晋和中原的政务要由后晋朝廷独立做主,而不是向石敬瑭时代那样事事请示耶律德光。这让耶律德光非常不满,于是引发了契丹三次南侵后晋的战争。

由于后晋国力的恢复,再加上中原藩镇们积极响应景延广反契丹的号召,给耶律德光南侵后晋造成了很大的阻力。三次战争中,前两次都是以契丹军队的失败而告终,损失了大量的人马和财物。可是第三次战争中却出现了前线将领杜重威、李守贞和张彦泽反叛的兵变,数十万晋军投降契丹,使得耶律德光最终打开通道,南下灭了后晋。而投降契丹的这三位将领,在前两次契丹南侵中都是抵抗军的主力,尤其是张彦泽将契丹军打得节节败退,立下战功无数。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为什么在第三次战争中会率数十万军队投降契丹呢?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是因为在第三次战争发生前冯道和景延广先后下野,而做成这件事的很可能是桑维翰。当时朝中有人离间冯道和石重贵的关系,说冯道是和平的宰相,打仗要用鹰犬。这种说法很快成为朝中主流,于是冯道被外派到同州当节度使。同时他们又抓住景延广在父亲去世时没回家丁忧的过失,逼迫石重贵让景延广下野,把他调去洛阳当地方官。如此一来朝中两大主战派大臣下野,朝中就剩下一帮奸臣和投降派。最可怕的是桑维翰和冯玉这两个奸臣还互相看不过眼,没事就互相挖坑陷害,这搞得仗就没法打了。

前方杜重威率领数十万军队和耶律德光的契丹军拼命,后方既没补给,又没援兵,弄得他们在前线日子难过。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杜重威和李守贞、张彦泽等人商议,干脆投降了耶律德光,成了契丹军南下的带路党。有了这个带路党,契丹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攻到汴梁城下。张彦泽带兵斩关入城,然后攻打皇城,抓住了石重贵,后晋宣告灭亡。

而桑维翰也在这场兵灾中被杀死,只是各部史书说法不一。旧五代史说是被石重贵灭口,新五代史说是张彦泽挟私报复,也有人说是张彦泽贪图桑维翰的财物。在我看来这三种说法都不对,我认为张彦泽杀桑维翰,是因为惧怕耶律德光重新启用桑维翰。因为桑维翰和耶律德光的私人关系,可比杜重威等人好得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