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刻 “果然”二字的来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泰山石刻鉴赏300字左右 泰山石刻 “果然”二字的来历

泰山石刻 “果然”二字的来历

2024-07-12 14: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泰山石刻展示了多彩的泰山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文化史的缩影,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史学价值、书法价值、美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泰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民族文化的缩影,是东方文化的宝库,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泰山石刻 wbr“果然”二字的来历康熙书“云峰”二字,字体俊秀挺拔   “云峰” 题刻在大观峰西侧石壁上,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题书。字面高130厘米,宽270厘米,“云峰”2字横列,字径100厘米,楷书。因大观峰西侧山常有云雾缭绕,故名为“云峰”

    特别是自秦汉以来,随着帝王封禅告祭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宗教活动也相继涌入,群众性的游山崇拜活动愈来愈盛,历代文人墨客、社会名流接踵而至,为泰山留下了丰富的石刻资源。

泰山石刻 wbr“果然”二字的来历     中国的古文字目前公认的是甲骨文,但造纸术出现前,用竹子和木材制成的简牍是古代的中国主要的书写材料。将文字刻于石头—这种特殊的载体之上,可能与人类利用石料做建筑材料有一定关系。公元前2686年至2181年之间的古埃及古王国时代中就有了大量宏伟的石质神庙、金字塔和高大的方尖碑。这些大量应用于当时社会的石刻向我们表明:古代人类已经把利用石刻表达思想作为一种常用的手段了。因此,石刻也就有着深厚的人类文化内涵。

泰山石刻 wbr“果然”二字的来历 泰山石刻 wbr“果然”二字的来历“孔登岩”石刻在“五岳独尊”西北、无字碑南15米处。该石刻上款经初步认定为“万历壬寅□四月”(公元1602年)。查《岱览》、《泰山道里记》等文献,均无对此石刻的记载。位于石刻顶部的底座表明,该石刻上方可能还有其他组成部分 泰山石刻 wbr“果然”二字的来历位于岱顶玉皇阁的石碑,上书"孔子小天下处",相传为孔子当年俯瞰天下之地。这其实是明朝山东御史颜继祖根据孟子的名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所刻之石,现已为泰山上诸多与孔子有关的胜迹之一。孔子小天下处,天青石,碑身高1.98米。碑首仿瓦垄兀脊式。楷书,字径28厘米;上款:大明崇祯岁次丁丑(1963年)仲秋之吉,;下款:巡抚山东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颜继祖,巡按山东监察御史洪启遵,守济南道山东按察使李时芫,东昌府推官郭启重立。明崇祯十年(1637年),山东御史颜继祖根据孟子的名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在岱顶尼父台立碑,原碑于1967年被毁,仅存碑座,2007年由泰山管委重立。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出于《孟子·尽心上》。原文是“孔子登东山(尼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其用意是以此为喻,说明“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道理     与西方这几个文明古国相比,中国古代文字石刻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古埃及的石刻可以早到公元3000年以前,西亚古文化中可以早到公元前3500年,在两河流域,在古伊朗地区,都有公元前一、两千年的文字石刻保存下来。这些石刻主要有几种类型:保持原始石块形状的碑、加工成一定形状的碑(特别是方尖碑)和摩崖石刻等。

泰山石刻 wbr“果然”二字的来历唐摩崖在玉皇顶盘路东侧,大观峰削崖为碑布满了历代题勒。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登封泰山时御制御书的《纪泰山铭》。《纪泰山铭》、亦称《东岳封禅碑》、《泰山唐摩崖》, 刻于唐开元十四年(726)九月,为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后撰书的铭文。摩崖高1320厘米,宽530厘米。文隶书24行,满行51字,现存1008字,字大16x25厘米。额题“纪泰山铭”竖列2行4字,字大45×56厘米,亦隶书。开元十三年,唐玄宗为宣扬国力,挑选各种颜色的马各一千匹,组织了浩浩荡荡的队伍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在大观峰下凿出巨大的摩崖石碑。即唐摩崖

 

    而中国古代成型的石刻可能要在公元前500年到300年才开始出现。现存最早的石刻秦《石鼓文》就是雕刻在天然石块上的,外部稍加修饰,它的年代大约在春秋时期。西亚北非的一些古代石刻,如在两河流域发现的汉漠拉比法典,就是这种石刻形制。中国古代把这样的石刻叫做“碣”。  

泰山石刻 wbr“果然”二字的来历

中国文人并非时时忧郁刻刻沉重,如正剧中的插科打诨,时不常地整出点调侃打趣。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济南历下才子刘廷桂题镌貌似“虫二”碑就坦坦荡荡立于端庄壮丽的众石碣中间,嬉皮笑脸。但文人墨客们却将其释为“风月”(风该作繁体)的字心,各去外框,意为这里的景物“风月无边”

 

    “碣”应当是人类石刻史上较早出现,比较原始的石刻形制,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文字石刻。在中国,现存的早期刻石是非常罕见的。而在泰山,就极为难得地保存了中国古代石刻中硕果仅存的几件早期刻石之一——泰山秦刻石。     

泰山石刻 wbr“果然”二字的来历仰对泰山题刻,直通人们感官的首先是中国书法五体极尽变幻的神韵,镌刻工匠再现书法精髓的功力,个中当然还包含诗歌的风骚、散文的天籁、哲学的博奥,更甚释家的妙悟和道家的超脱

    正式成型的石刻,即具有人工加工的固定外部形状的石刻,就现有材料,应该是在西汉晚期才出现的。现存的西汉文字石刻很少,大约只有不到10件。这表明在西汉时期还没有大量地、普遍地使用文字石刻。      到了东汉时期,石刻才被普遍使用,并再现了定型的碑石、摩崖、神道、阙、画像石等多种形制的石刻门类,中国石刻史上第一个高潮才到来。

泰山石刻 wbr“果然”二字的来历

    作为石的宝库,石刻文化在泰山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泰山得以获得世界双遗产的美名,其中石刻文化功不可没。1987年底的世界遗产大会,泰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改写了世界遗产的分类。

    泰山周边地区,伴随着泰山文化的传播,也产生了大量石刻。可以说,泰山就是一座中国石刻文化的博物馆。因此,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华泰山发展史、研究中国书法镌刻艺术、研究自然与文化的交相辉映,都不能不研究泰山石刻。泰山石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种类完全,体现了古代石刻的方方面面,同时成为石刻制作和其形制研究的绝好材料。其文字内容中记载了近两千年中泰山地区的历史变迁、人文风貌,含有珍贵的历史资料与文学艺术资料。

泰山石刻 wbr“果然”二字的来历岱顶平顶峰北侧,“雄峙天东”碑,康熙已卯(1699)仲夏,山东巡抚王国昌立。碑高244厘米,宽70厘米。碑阳题“雄峙天东”,竖列4字,字径57厘米,行书。泰山上有些石刻颂扬泰山的雄伟神奇,像“肤寸升云”、“擎天捧日”、“拔地通天”、“雄峙天东”;有些石刻盛赞泰山的崇高地位,像“五岳独尊”、“冠盖五岳”、“天下第一山”、“天下名山第一”

 

    泰山石刻不仅体现了泰山文化的深邃内涵,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果然”为康熙甲午年所写。此题刻在岱顶平顶峰北侧石壁上,近“雄峙天东”题词碑,刻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字面高60厘米,宽140厘米。“果然”2字横列,字径35厘米,行书。

泰山石刻 wbr“果然”二字的来历

历代贤达名士的才情与书艺,凝固于石,诚与泰山俱传。摩崖题刻,成为泰山最佳点缀,使原本就壮美的丘壑,更见风致

 

    何谓“果然”,题字有意说泰山之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之下,所见实胜所闻,心中感叹,实非数字所能表达,急中生智,便有“果然”二字。山果然,水果然,旭日果然,落霞果然。二字概括了山下所有的题字,亦是康熙对临途所见题字的肯定。对于游者,一路至此便有种前后照应之感,一路风景,一路心境,到此终融会贯通,大有豁然开朗之感,果然,果然。

泰山石刻 wbr“果然”二字的来历泰山多石,且多呈方正的巨岩,一如齐鲁子民的品性,石上题刻则成了泰山的灵魂。“五岳独尊”的泰山,具有多重的自然与人文价值,而所谓“泰山文采风骚甲天下”,着重指的是摩崖题刻了

 

    从秦始皇的一统天下,到南北朝的战乱纷争,从汉唐盛世到北宋朝的没落,乃至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元明清各代,无论是帝王将相的封禅祭祀之举,还是平民百姓的朝山之愿;无论是文人墨客对秀山丽水的吟唱,还是官逼民反、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从泰山石刻的文字中都有准确、可靠的记载,这些都是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料。

泰山石刻 wbr“果然”二字的来历

泰山,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数以千计的石碑,使壮丽的泰山笼罩着历史、艺术、诗文的浓重气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