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中区推行村(社区)干部管理“1+3+1”制度体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油田科级干部工资待遇 枣庄市中区推行村(社区)干部管理“1+3+1”制度体系

枣庄市中区推行村(社区)干部管理“1+3+1”制度体系

#枣庄市中区推行村(社区)干部管理“1+3+1”制度体系|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6月21日下午,枣庄市中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村(社区)干部管理“1+3+1”制度体系新闻发布会,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温文杰作新闻发布会。

温文杰介绍说,市中区聚焦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两委”成员、普通党员等群体,先后出台1项实施意见、3个管理办法、1个激励措施,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让村(社区)干部有方向、有动力、有活力。

落实“1”项实施意见,管出担当作为“好书记”

围绕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区委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把住关口选好人。将“三好三强”标准作为选拔使用“硬杠杠”,压实镇街管村治村主体责任,对碌碌无为、滥竽充数的村党组织书记坚决予以调整。参照科级干部标准,为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建立人事档案,全面规范党员关系、教育学历、奖励处分等12类材料,为选人用人提供参考。

压实责任履好职。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明确村党组织书记应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村级工作,研究确定村级重大事项,了解群众急难愁盼,每月结合“28日主题党日”向党员群众汇报当月联系服务群众情况。督促各镇街强化教育引导,党(工)委书记每季度与村党组织书记开展1次谈心谈话,每年开展1次全员轮训,全面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能力素质。

强化约束定好责。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有错无为”退出机制,对存在涉黑涉恶、“三资”管理混乱、长期不履职等9种问题情形的,经镇街党(工)委集体研究,予以免职处理。严格执行村级重大事项“阳光议事七步法”,持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廉洁用权、阳光理政。

落实“3”个管理办法,管出干事创业“好队伍”

为进一步扩大村(社区)干部规范化管理覆盖面,区委组织部研究出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管理办法(试行)》《村(社区)“两委”成员管理办法(试行)》《村(社区)党员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制度文件,实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

抓好村(社区)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在作用发挥上,指导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聚焦1件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民生实事,作为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必答题,每月开展“擂台比武”活动,讲思路、比变化、赛成绩,年底还将评选出一批“群众最满意的书记工程”。在考核评价上,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月评估、季考核、兑奖惩“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每月10日前对行政村和网格党组织书记逐一排名通报。

抓好村(社区)干部这个“关键群体”。严格日常管理,规范“两委”成员坐班值班、集中办公、请销假等制度,明确每名“两委”成员固定联系若干户群众,及时解决急难愁盼。严格教育考核,镇街每年至少开展1次“两委”成员集中轮训,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绩效报酬直接挂钩。严格调整退出,制定12个“不得”、5个“不宜”担任村(社区)党组织成员、村(居)民委员会委员“负面情形”,划出纪律规矩底线、红线、高压线。

抓好村(社区)党员这个“关键力量”。抓好日常管理,明确村(社区)党员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28日主题党日”制度,每年开展1次民主评议,积极开展民主议事、志愿服务等活动。

落实“1”个激励措施,管出比学赶超“好局面”

为提振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士气,区委组织部研究出台《市中区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享受镇街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实施办法(试行)》,树立“以实绩论英雄”“让实干者得实惠”的鲜明导向,“七一”前将为首批符合条件人员兑现待遇。

高要求评定。坚持优中选优,除任职年限、考核成绩、个人荣誉等6项共性要求外,明确农村党组织书记需达到“专业化管理村党组织书记”标准、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需在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等工作中表现突出。坚持层层把关,严格按照个人自荐、镇街推荐、区镇联审、实地考察、区委组织部部务会把关、镇街批复、公示等7道程序产生人选,确保每个人选都经得起检验。

高标准激励。在工资标准上,参照所属镇街同等工龄、学历的公务员副科级干部实发工资兑现报酬,绩效报酬纳入镇街月评估、季考核,持续调动工作积极性。在关怀保障上,加大评先树优、定向招考等政策倾斜力度,优先推荐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体悟实训、学历教育,积极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关心、支持村(社区)干部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

动态化调整。建立人员退出机制,明确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享受镇街副科级经济待遇“一年评一次、一次管一年”,期间不再符合农村“9项基本条件”、城市社区“7项基本条件”的,及时予以调整清退。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对存在“落实上级党委政府重点工作不力、任职村(社区)发生重大负面问题、个人出现违纪违法行为”等7类负面问题的,取消相关待遇,并严肃追责问责。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远性。今后,市中区将把“1+3+1”制度体系作为加强村(社区)干部管理的“四梁八柱”,强化抓镇(街道)促村(社区),严格制度执行,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村级规范化管理水平,为全区改革发展打造一支可靠生力军。也恳请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对市中区基层党建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多作监督指导、多讲基层故事。

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娜,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王友才,文化路街道党工委委员黄士虎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请问区委组织部的同志,贵区在推进村(社区)“书记工程”过程中,总的思路和方向是什么?

温文杰:群众反映最集中的问题,就是“书记工程”确定的方向,就是村(社区)书记重点推动落实的内容。

今年以来,市中区为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拧紧抓基层党建工作链条,组织实施了村(社区)“书记工程”,引导全区村(社区)书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确定工程项目。

“广泛调研”问需。通过“村民接待日”“我和书记拉拉呱”村(居民)提,区级领导、镇街科级干部帮包村(社区)点,村(社区)“两委”成员全覆盖走访找等途径,将村(社区)群众呼声最高的事项摸清摸透。

“现场打擂”互促。为进一步推动“书记工程”往深里谋划、往细里落实,市中区分领域开展了多轮“擂台比武”活动,围绕“书记工程”项目概况、要攻克的难题、打算争取哪些支持、预期达到哪些效果,今年以来,51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先后登上区级擂台现场比武,镇街党(工)委副书记交叉点评、现场提问,参赛村(社区)书记现场答疑,搭建了比学赶超、互相学习的平台。

“一月一主题”督促。为保证工作落实,市中区在“书记工程谋划月”的基础上,将采取“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模式,组织开展“书记工程”推进月、“书记工程”攻坚月等系列活动,对“书记工程”进行量化考核,用“书记工程”这个“小切口”实现居民群众“大满意”、基层治理“大提升”、乡村振兴“大发展”。

记者:请问区委组织部的同志,“书记工程”作为村(社区)落实民生实事的新载体,请问贵区在“书记工程”确定上有什么特点?

温文杰:“书记工程”实施以来,累计确定老旧小区改造、修路架桥等项目267个,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

紧跟中心工作。与老城更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结合。如,永安镇怡华园社区、龙山路街道前岭社区将“老旧小区改造”“安装门禁道闸,规划停车位”等作为“书记工程”,集中攻克了一批老旧小区居住环境差、停车难等堵点问题。

紧扣群众诉求。各村(社区)在摸清摸透村(居)民需求的基础上,想村(居)民所想,解村(居)民所需,从“小切口”入手、从“微治理”出发,让村(社区)治理更见温度。如,税郭镇王家庄将“村内路灯整改”、光明路街道周庄社区将“安装天然气”作为“书记工程”,实现了与村(居)民诉求的精准匹配。

紧盯发展需要。部分村立足村情实际和资源禀赋,发掘、放大、做强特色优势,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如,光明路街道田庄村将“盘活楼宇经济”、齐村镇后村将“齐村花卉市场建设”作为“书记工程”,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当年提升、当年见效。

记者:请问区委组织部的同志,贵区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书记工程”落实落地?

温文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书记工程”的“操盘手”,素质高不高、能力强不强,直接关系着群众对村(社区)工作满不满意、赞不赞成。

今年以来,市中区通过出台村(社区)干部监督管理“1+3+1”制度文件,进一步压实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两委”干部、党员抓党建促基层治理的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树立鲜明导向。聚焦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实绩、遵规守纪、群众口碑等情况,压紧压实“月评估、季考核”责任,每月开展一次履职评估,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考核,用量化考核的方式营造了“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浓厚氛围。

精准反馈问题。镇街党(工)委在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月度评估的同时,聚焦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推进“书记工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广泛征求包村(居)科级干部意见,逐人明确反馈点评问题和下步工作建议,有效保证了“书记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用活激励措施。季度考核结果位于本镇街后2位的村(社区)书记,镇街不得将其确定为评先树优对象;季度考核结果位于本镇街末位的,将确定为“工作后进村(社区)”。今年“七一”前,将为表现优秀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落实镇街副科级经济待遇,让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有督促、有奔头、有干劲,激发“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干事活力。

记者:请问区民政局的同志,贵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提升社区服务工作?

王娜: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市中区有59个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在维护社会稳定、化解基层矛盾、防范社会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市中区从加强队伍建设、发动社会力量、完善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党建领航、齐抓共管、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

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推进头雁引领培训行动,开展社区“两委”成员知识技能提升班、社区工作者业务培训班等培训活动9期,对社区工作人员特别是社区书记、主任进行全面培训。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目前全区已配备社区工作者733名,今年将继续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配备,将社区工作者定岗社区网格一线,加强日常管理考核。组织开展第三届十佳社区工作者评选,之前已有8名社区书记和2名主任获得荣誉称号,有效激发社区人员干事创业热情。

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印发《市中区“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联合二十个部门,从十七个方面,推动更多资源向社区倾斜,不断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全覆盖。成立全省首家群团公益发展基金会,充分发挥群团组织资源优势,联动更多资源力量开展社区服务。依托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针对社区“一老一小”等群体,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开展精准化服务。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社区服务效率。按照“四个统一”标准设置“一站式”大厅,规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争取市级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项目3个。在社区服务大厅全面推行“一窗受理 全科服务”模式,明确服务边界,再造服务流程、整合服务窗口,在服务质效上提效。巩固“牌子多”问题专项整治成果,为社区服务阵地“瘦身”,实现社区政务服务减负增效。

记者:农村集体“三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请区农业农村局的同志介绍一下我们区是如何规范管理农村集体“三资”,守好群众“钱袋子”的?

王友才:去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目标,着力构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监督有效的村级“三资”管理机制,促进农村财务规范运行,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下面,我着重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作一介绍。

开展专项整治,促进“三资”管理规范化。去年4月份,我局牵头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将村集体资产资源底数不清,登记入账不及时、不规范,违规出租(出借)、非法占有(占用)集体资产资源等问题作为整治重点,建立工作清单,明确整治责任,完成一笔、销号一笔。整治期间,共清理不规范合同1513份,补签经济合同527份,收回被侵占的土地资源252.89亩,收回被侵占的固定资产1处,清收资源、资产租赁发包费69.17万元。

完善制度体系,推动“三资”管理长效化。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相关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完善了《市中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试行)》《市中区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办法(试行)》《市中区农村集体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市中区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市中区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示范样本(试行)》5个规范文件,对全区208个村的村会计进行了专项培训,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规范村级干部履职行为。

创新监督手段,实现“三资”管理信息化。实施数字赋能,用好“三资”监管两个平台。一是农村集体“阳光三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集体资产“阳光管理”、集体合同“阳光履行”、集体资金“阳光支付”。目前,系统已录入资源信息9520条、资产信息3727条、合同信息8966条,线上支付资金319.01万元。二是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网上平台,公开发布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租赁信息,吸引意向方网上报名,竞价交易,实现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公开化、收益最大化。去年以来,税郭、孟庄、西王庄通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公开交易村集体资产10笔,总成交额460.48万元。

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局将牢牢抓住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关键环节,严格规范、守正创新,持续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质增效,为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壮大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请问文化路街道的同志,贵单位在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方法和措施?

黄士虎:近年来,文化路街道党工委聚焦提升社区干部履职本领和服务能力,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管理考核等方面持续用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配强一个好班子。为进一步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动态调整社区党组织书记3名,择优选派4名机关干部担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充实社区工作者18名,公益岗177名,持续增强一线力量。抓实干部动态管理,综合一线考察识别和日常工作推进情况,建立社区后备干部储备库,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育出一支好队伍。充分发挥街道党校分校阵地作用,抓好日常教育培训。今年以来,围绕社区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设置《二十大精神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向前一步》等专题课程,针对社区“两委”成员等开展专题培训4次,组织12名社区党组织书记赴南京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多措并举提升社区干部专业能力素质。

建立一套好机制。根据区级有关政策要求,建立“月评估”考核制度,制定重点任务清单25项65条,每月对社区党组织书记从工作实绩、群众口碑等方面进行考核,结果同报酬待遇、评先树优相挂钩。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实施“书记工程”,每年度每个社区确定十件惠民实事,从中选择一件作为“书记工程”重点突破,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今年以来,累计确定“爱心食堂、环境整治、便民服务”等各类项目12个,在网上公开公示,持续抓好跟踪问效。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报道)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