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透视丨国际原油价格暴跌 油市寒冬已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油价暴跌对股市的影响 热点透视丨国际原油价格暴跌 油市寒冬已至?

热点透视丨国际原油价格暴跌 油市寒冬已至?

2024-07-02 23: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聚焦国际油价暴跌

  2020年3月9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跌幅创下近20年纪录。当天,全球最大金融市场美国股市出现暴跌,三大股指跌幅均超过7%。国际原油价格为何如此暴跌、全球金融市场又会产生怎样的波澜?伴随着国际油价下跌,我国货币政策又将如何应对?针对以上问题,本期《热点透视》为读者一一解析,敬请垂注。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姜业庆

  3月9日,布伦特原油期货大幅跳空低开,开盘跌25%,随后跌超31%,报32.14美元/桶。WTI原油期货跌幅迅速扩大至27%至30.07美元/桶。由于受疫情冲击叠加OPEC+谈判失败,亚太市场开盘之际,国际油价崩盘,布伦特原油期货数秒内崩跌31%,每桶从45美元跌至31.52美元,WTI原油期货盘初狂泻28%,跌至30美元/桶。

  3月12日,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48美元,收于31.5美元/桶,跌幅为4.49%。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57美元,收于33.22美元/桶,跌幅为7.18%。

  如此剧烈的下跌幅度,也带动了全球相关期货与股票市场狂跌,金融市场呈现出震荡态势。震惊之余,不免疑问,造成这次油价暴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否意味着石油行业的寒冬已至?

  油价暴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市场供需不平衡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大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景川表示,原油通常与经济运行紧密相关。由于产油国受到国际政治影响不断地调整产量,使得原油价格受到供需两方面的扰动。而此次备受市场瞩目的OPEC+会议最终意外“谈崩”,沙特表示,如有需要将增产,这对于当前“神经紧张”的油市来说,可谓是重重一击。

  就需求端而言,疫情的暴发,使大量航班取消,不少企业停产,旅游业陷入萧条,全球经济活动节奏显著放缓,原油需求也随之大幅下滑,从而造成石油市场疲软,也给世界经济的增长前景蒙上了浓重的阴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上周也大幅下调了全球增长预期。牛津经济研究院报告预测也颇为悲观,若疫情出现全球暴发的态势,2020年全球GDP增速将较基准下滑1.3%(1.1万亿美元),且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速恐将降为0。

  英国金融数据公司Markit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对原油的日需求量减少近400万桶。伊朗石油部部长赞加内日前也表示:“这是前所未有的季度下降纪录。”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减少了石油需求,导致了石油市场供需失衡。进入2020年以来,国际油价呈现大幅下跌趋势,布伦特油价从最高点的71.75美元/桶跌到了3月5日的45.18美元/桶,累计跌幅超过37%。

  就供给端而言,“降价+增产”是油价暴跌的导火索。天风期货研究所所长贾瑞斌认为,原油重挫,首先是受到了需求塌方带来的压力。随后,各产油国为了自保,打破了过去脆弱的减产协议,其中沙特等国甚至选择增产来保障自己的财政收入。这就意味着原油市场出现了需求塌方、供应增加的双杀局面,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罕见性的下跌。

  金联创石油首席研究员钟健指出,目前,可以追溯的原因是OPEC+减产谈判失败以及会议后沙特的“降价”。这表明,油价中因恐慌而造成的价格泡沫已到了极度膨胀的时刻。但是,这也恰恰说明,这将是大跌行情发生转机的前夜。

  为了稳定国际油价,以沙特为首的OPEC计划采取“限产保价”措施。此前的石油减产协议将在今年的3月底到期,业界人士普遍推测近期将签订新的协议。其方案是将现有210万桶/日减产计划延长至2020年底,同时,额外减产150万桶/日,相当于全球需求的1.5%左右。在额外减产计划方面,OPEC成员国削减100万桶/日,非OPEC成员国则削减50万桶/日。

  但这一方案没有得到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非OPEC产油国的支持。随着谈判破裂,沙特打出了“降价+增产”的“组合拳”,一举震惊了国际能源与金融市场。在展示其国际原油市场“独特地位”时,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也让沙特率先尝到了油价下跌的滋味。据悉,沙特股市开盘后即大幅下跌,沙特证券交易所股指当天大幅下跌8.3%。其中,沙特阿美股价重挫9.1%,跌破了去年12月IPO时的32里亚尔的发行价,市值蒸发约1500亿美元。受沙特股市连累,海湾国家股市3月8日纷纷出现暴跌,单日跌幅创下过去15年来之最。

  供需关系失衡是此轮油价暴跌的表面因素,而其本质则在于政治博弈,这也将加大国际能源市场的持续动荡。

  分析认为,迫于财政压力和经济支柱只能依靠石油的单一性,沙特希望伙同俄罗斯与OPEC一起减产,以维持供需平衡和相对较高的油价,其本意是追求更多的产油国经济利益。而俄罗斯则认为,OPEC减产的市场份额正不断被美国页岩油产量所占据。

  由此而形成的低油价格局,将令包括沙特和俄罗斯在内的产油国经济遭遇严峻挑战。股市震荡加剧,财政压力加大,而如果超低油价一直持续下去,很多产油国将面临致命压力,同时,也会对美国产生巨大影响。页岩油的生产成本较高,面临竞选压力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不愿看到股市和其他经济数据有所恶化。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认为,本次油价暴跌的直接导火索是俄罗斯退出OPEC与OPEC+减产协议“谈崩”。多年来,沙特通过OPEC+构架拉拢俄罗斯,以对抗美国页岩油。但是,眼看着美国石油出口产量年年见长,沙特不仅既定的目标未能达到,其市场份额还被俄罗斯分走一部分,这令沙特感到失望。

  对外经贸大学海湾研究中心丁隆教授认为,长期以来,国际油价主要靠OPEC+的限产协议才得以维持,并没有真实反映出实际上供过于求的市场情况。

  许勤华认为,全球油价自2015年起就已经出现低油价新常态,这次暴跌后最理想结果是OPEC+减产协议重启,油价回归到合理的价格区域。

油价暴跌:货币政策将更趋灵活适度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姜业庆

  3月9日,国际油价暴跌,专家预判,今年油价或将持续下行,低油价将给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交通运输业带来直接利好,总体上对我国经济发展利大于弊,而我国的货币政策也会相机抉择、灵活适度,以保障实体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对我国经济发展是“双刃剑”

  “此次油价大跌是由供给端和需求端因素共同导致的,对国内实体经济可能是利好。”星石投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在实体经济方面,由于中国本身不是产油国,国内大部分的石油消费都依赖进口。所以,对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而言,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并不算坏事,反而有助于降低实体企业的生产成本。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张启迪认为,油价下跌,不仅可以降低国内进口成本和经济运行成本,还可以降低国内物价水平,更可以有利于增加出口。

  张启迪指出,原油价格下跌给原油进口国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降低原油的进口成本,进而降低整体经济的运行成本。原油是基础能源产品,涉及炼油产品、农药、化肥、煤炭等多个行业,油价下跌将通过产业链的传递降低相关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对国内物价水平而言,原油价格是国内物价水平变化的重要输入性因素。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较高。原油涉及的相关行业和产业众多,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会影响到食品、衣着、交通等居民终端消费产品的价格。因此,油价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国内的物价水平产生影响。此次原油价格下跌有助于一定程度上降低国内的物价水平,稳定消费者预期和货币购买力。

  就出口而言,油价下跌可以降低出口产品的价格。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这种影响会更加明显。出口产品价格的下跌有助于提高出口产品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对冲因全球经济下行带来的外需下降。

  业内专家表示,从目前来看,中国作为原油进口大国,油价暴跌有利于我国原油进口和储备,但从油价暴跌影响全球经济的角度看,中国可能间接遭受全球市场萎缩导致的产品出口受阻等一系列挑战。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原油价格暴跌对中国经济发展利大于弊。”华泰证券分析师沈晓峰指出,虽然油价下跌对不少行业形成明显冲击,但也有不少行业受益。特别是航空、快递物流、油运等行业得益于油价下跌将会整体受益。

货币政策将更趋灵活适度

  “此次央行定向降准就是对疫情扩散和油价暴跌的很好对冲。”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伴随着国际油价下跌,通胀对于国内货币政策的约束将下降,进一步的宽松将成为一种必然。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也指出,从效果来看,此次定向降准属于“加量版”。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在当前全球股市震荡的情况下,既有助于保障市场充足的流动性,也有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潘向东表示,对于我国来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以结构性政策居多,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专项信贷额度,调整完善企业还款付息安排,加大贷款展期和续贷力度,适当减免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择机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未来,我国央行可能会继续降息、降准,甚至不排除下调存款基准利率。

  张启迪则表示,2019年9月至今,CPI持续处于高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致使经济陷入“滞胀”风险显著上升。过去一段时间,通胀因素一直是掣肘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惧于进一步增加通胀压力,货币政策始终无法达到理想的幅度。另一方面,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方面也面临制约。而此次国际油价下跌有助于缓解国内通胀压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大央行降准和降息的政策空间。如果油价维持在低位的时间较长,对央行今后实施货币政策也将更加有利,将有利于央行根据实际经济情况更加灵活地调整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增长目标的实现。

  下一步,我国宏观政策将如何进行?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应主要依据国内经济形势、通胀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来决定,并加强与主要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的沟通和协调。人民银行将进一步释放LPR改革潜力,引导贷款实际利率明显降低,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潘向东则指出,在国内宏观政策方面,除了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PSL投放规模、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可能扩大。同时,还需要阶段性、有针对性地推出减税降费政策,甚至不排除发行特别国债。此外,还要通过基建发挥好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在产业政策方面,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因此要加速经济转型。

油价暴跌叠加疫情扩散冲击全球股市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姜业庆

  受国际油价暴跌叠加新冠肺炎疫情海外扩散的影响,上周全球资本市场惊心动魄,暴跌与熔断频频上演。美股史无前例地一周发生两度熔断,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3次日跌幅超过5%。尽管上周五大幅反弹,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当周累计跌幅仍达10.36%。

  上周利空接连,全球股市及商品市场暴跌,投资者恐慌情绪严重。上周一,国际油价盘中一度大跌30%以上,美股随后时隔23年再现盘中熔断。有海外分析师坦言,油价暴跌的冲击超过单纯的疫情冲击,若油价不止跌,美股几乎不可能持续反弹。上周四,包括美国在内的10多个国家股市上演熔断大戏。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当日跌幅达9.99%,创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多国股市陷入技术性熊市。一方面,股市暴跌几乎不分地域,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全部“沦陷”。意大利是海外疫情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意大利富时MIB指数上周累计大跌23.3%。俄罗斯RTS指数上周下跌21.17%,今年以来累计跌幅逾35%。中东多国受累于油价暴跌,以色列、阿联酋、黎巴嫩等国上周最低股指创近5年新低。

  另一方面,美股跌入技术性熊市的速度超快。美股连续11年长牛,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2月12日还创出过历史高点。但在3月12日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竟然比2月高点累计回落约28.5%。有统计显示,标普500指数此次由牛转熊仅仅15个交易日,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花了64个交易日。不少知名美国公司的跌幅远超过股指,例如,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前不久买进达美航空股票,而达美航空上周跌幅达16.41%。20多年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的波音,上周股价更是暴跌35.12%。油价走低冲击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上周股价大跌22.30%。

  对比上周国际油价与海外股市走势可发现,油价收盘最低是上周一,上周三与周四的回调并没有创新低,而海外股市上周三与周四的大跌再创新低。尽管多国股市上周五大幅反弹,但没能回到上周一收盘的水平。对股市来说,油价暴跌严重挫伤了市场信心。今年以来油价大跌的起因之一是新冠肺炎疫情,而海外疫情正处于扩散阶段,疫情出现拐点还需有个过程,油价很难快速回到年初的水平。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指出,在美国当前企业整体杠杆率已高的背景下,低油价和高波动加剧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从“风险资产跌避险资产涨”到“风险避险资产齐跌”,市场进入恐慌新阶段。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油价暴跌反映出国际投资者对全球工业需求萎缩的悲观预期。随着疫情在全球暴发,国际投资者预期工业需求将会出现收缩。原油价格持续走低虽然可以降低工业品的价格,但会打击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全球需求可能会进一步萎缩,加剧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

  国际油价暴跌还对美国页岩油市场的影响较大。高盛的分析报告认为,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是高收益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其信贷状况继续恶化,将不可避免对美股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稳定性造成冲击。

  相比之下,A股在这波全球冲击中表现得最为抗跌。上周的亚太市场上,日经225指数、韩国KOSPI指数、富时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恒生指数分别大跌15.99%、13.17%、11.04%、8.08%,而上证指数的跌幅只有4.85%。

  值得一提的是,A股还“顶住”了外资流出的冲击。北向资金上周累计净流出近418亿元,创下单周历史最大净流出额。北向资金的净流出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全球市场巨震引发国际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二是外资在海外市场暴跌后有补仓的资金需求。A股相对抗跌,无惧北向资金流出,反映出市场抗海外波动的韧性增强。知名私募东方港湾近日指出,这充分体现了投资者对中国疫情防控的认可度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政策空间和估值优势也让A股市场有望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

  多国采取措施应对疫情以及维稳金融市场,上周五受到利好刺激,美国三大股指反弹超过9%。但市场人士提醒,目前影响国际油价与海外疫情的风险因素较多,本轮股市调整或远未结束,接下来仍极易出现震荡行情。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