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毫克即可致死,无特效药!这种鱼千万不要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河豚致死原理 0.5毫克即可致死,无特效药!这种鱼千万不要吃!

0.5毫克即可致死,无特效药!这种鱼千万不要吃!

2023-05-18 22: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河豚又名河鲀,是一种无鳞鱼,它体态圆胖,腹皮呈白,遇敌害时能吸水吸气使胸腹膨大如球,所以也有人称其为“气泡鱼”。广东省渔民捕获的常见天然河豚鱼鲜或冰鲜主要有弓斑东方鲀、铅点东方鲀、棕斑腹刺鲀、暗鳍腹刺鲀。

河豚生长在哪里?

河豚主要生活在海里,有时也会在淡水与海水的交汇处和淡水水域出现,特别是每年清明节前后,常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区域。

河豚哪些部位有毒?

河豚种类繁多,部分品种有毒,其毒性的强弱与河豚的品种和季节有很大差别, 每年春季(2-5月)为河豚卵巢发育期, 此时毒性最强。

河豚的毒素主要分布于内脏、卵巢、血液、鱼皮、鱼头等部位,其中内脏和卵巢的毒性最强。食用野生河豚很容易因加工处理不当导致中毒。

0.5mg河豚毒素即可致人死亡

河豚虽美味至极

但它身上却带有一种剧毒

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就是导致

食用河豚中毒的“罪魁祸首”

河豚毒素有以下特点

毒性强

河豚毒素是自然界发现的 毒性最强的神经毒素之一, 仅0.5毫克即可致人死亡,目前尚无河豚毒素的特效解毒药。

耐高温

河豚毒素是一种非蛋白质神经毒素,耐高温, 100℃加热4小时仍有毒性。

食用河豚中毒后

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短

短至10-30分钟

长至3-6小时

•中毒起初感觉手指、口唇和舌有刺痛,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

•同时伴有四肢无力、发冷、口唇、指尖和肢端知觉麻痹,并有眩晕。

•重者瞳孔及角膜反射消失,四肢肌肉麻痹,最后出现语言不清、血压和体温下降。

看到这里你是否有疑问

“是不是所有河豚都不能吃?”

答案并不是

温馨提醒

•如果身边有朋友进食河豚后出现了呕吐、腹泻、麻痹等不适时,应立即就近就医,并保留剩余的食物。

•如发现违法违规售卖河豚的行为,请及时拨打12345、12315举报投诉。

除了河豚

这类东西千万别采摘、别购买、更别吃!

3月16日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醒

河粉、肠粉、粿条、米线等湿米粉

以及泡发的银耳、木耳等食品

在高温潮湿天气下容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中毒的风险增大

另外近期是 野外蘑菇生长旺季

也千万别采摘食用!

相关链接

↓↓↓

广东突发1起食物中毒事件!近期千万注意这几类东西

紧急提醒!这些“菜”千万别吃,已有人中毒!

当下“正是河豚欲上时”

不要逞一时口欲之快

更不能在追求“极鲜”的路上“狂飙”

杜绝侥幸心理,切莫以身试毒

自觉做到不食用河豚鱼

外出就餐时谨慎选择鱼类等水产品

防止河豚鱼中毒事件的发生

来源:新华社、广州日报、广东疾控、广东禁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