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宁波 扬帆起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河姆渡文化遗址特色 滨海宁波 扬帆起航

滨海宁波 扬帆起航

2024-06-28 13: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考古发掘表明余姚、宁波乃至浙江沿海地区是中国海洋文化发源的重点区域。出土遗存和所处地理环境表明河姆渡文化直接来源于宁波沿海地区,由此把余姚和宁波的人文历史源头在河姆渡文化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是宁波历史轴线的极大延伸。

井头山遗址出土的每一枚贝壳、每一块陶片都展示着中国和宁波地区的先民,如何在8000年前就迈出了拥抱海洋和探索海洋的坚定脚步。

舟楫船舶见证的海洋文化发展

作为滨海依水城市,宁波自有一部舟船史。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修建了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港口城市句章。也正是从句章港开始,有了大规模、远距离的航海活动,它为以后明州港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1976年,宁波云龙镇甲村土墩墓中,出土一件战国时期的羽人划舟纹青铜钺;1973年,和义路甬江印刷厂门口挖防空洞,从北侧江畔淤泥中,发掘出宁波第一艘古船——唐代独木舟。

“羽人竞渡”青铜钺(左)

唐代独木龙舟模型(1:10)(右)

宋代,宁波造船业在船舶吨位和技术水平方面都位居全国前列,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当时宁波制造的舟船形式多样,制作考究,装修设施丰富多彩。其中吨位大、技艺要求高的“万斛神舟”出使至高丽,引起“倾国欢呼”。1979年4月,在宁波城东海运码头发现了一艘宋代船舶。该船整体上呈尖头、尖底、方尾状,是中国传统名船“浙船”的代表。

△宋代船舶模型(1:10)

近代以来,宁波率先引进现代轮船,中西舟船文化的碰撞在这里孕育出了现代造船业和现代宁波商帮,在世界造船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直到今天,远洋航船的汽笛仍时时在宁波港鸣响,驶向无尽的海洋空间。

海上丝绸之路 东方始发港

宁波,古称“明州”,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运河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在历史上一直与国外保持着往来。

早期越窑青瓷在东晋时期已通过海路输往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及东南亚国家。而东汉墓葬中出土的一些玻璃、玛瑙质地的随葬品,都是当时从海道进入的舶来品。唐时,为了向大唐学习,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其中有4次在明州登陆。

宋元时期,宁波已经成为一个繁荣的外贸港口,为我国三大国际贸易港之一。北宋淳化二年(991)始设市舶司,成为中国通往日本、高丽的特定港,同时也始通东南亚诸国。

△来远亭遗址碑

宋代宁波的文化特别繁荣。两宋期间,宁波出现了大量文化人才,“满朝紫衣贵,尽是四明人”,这是时人对南宋宁波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形象概括,这句话能较好说明宁波在当时所拥有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此外,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又东传到日本,对日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海洋文化在宋代可以说是宁波文化的亮点。

△天童寺

自唐至元,宁波作为当时我国一处重要的贸易口岸,也因此留下了众多内涵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来自各地、运销内外的珍贵文物。

永丰库位于唐宋明州子城之内、今宁波鼓楼之东,在元代是宁波的一座城市仓库。该遗址于2002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出土的文物标本既有国内各大窑口生产的各色瓷器,也有来自海外的波斯陶片,还有建筑构件、钱币、唐代“文房之印”铜印、记有“苫思丁”名字的元代残碑等文物。

这些种种反映了宋元时期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繁荣的历史真实,充分说明宁波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港。

天下宁波帮 通商贸易的历史见证

宁波谚语“要窜头,海三湾。”意思就是要发迹,出海闯世界。宁波另一句老活“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这里虽然有谁不说家乡好的意思但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宁波人闯天下的普遍。而“宁波帮”正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近代,宁波帮更是涌现了邵逸夫、包玉刚这样的优秀人才,包玉刚还被称为“世界船王”。他们的成就,与宁波悠久的海洋文化密不可分。

中国历史上的会馆一般是基于乡谊而建,伴随着异地通商贸易而出现与兴起。宁波人外出经商古已有之,最早创办的会馆始于明末。到清代,除了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大都邑创办会馆,为团结海外宁波商帮,日本、泰国、新加坡、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也成立了宁波会馆。宁波商帮以会馆为纽带向全国及世界各地拓展。

#家门口的世界遗产#

庆安会馆是全国唯一“宫馆合一”的古建筑群,也是全国会馆类国家级文保单位中唯一的海运业会馆,堪称近代商贸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经典之作。作为浙江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天后宫的它,又是祭祀妈祖的神殿,承载浙闽两地远洋航船的古老信仰。

会馆建成时引进了中国第一艘机动船——“宝顺轮”

庆安会馆是大运河沿线因运河而繁荣发展的贸易和工商业的缩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遗存。该会馆见证了浙东地区航运业的发展,是我国近代繁荣的海外交通、贸易的重要实证,也是大运河(宁波段)的核心文化遗产。

镇海口海防遗址:多样呈现海洋文化

海上丝路的拓展和海上贸易的发展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西方列强东进和倭寇在沿海地区的骚扰给当时我国沿海地区带来了战争和硝烟。

镇海地处我国海岸线中段、甬江入海口,特殊的山水环境使这里雄关险要,有“海天雄镇”“浙东门户”之称,为历代海防重镇。

这里的海防设施建设时间早、规模大。海防建置始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当时设沿海制置司;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建威远城,抵御倭寇侵犯;清光绪年间先后建安远、靖远、平远、宏远、镇远等炮台;光绪十一年正月十五日(1885年3月1日),法国侵略军进犯浙江镇海,军民奋起反抗,取得中国近代御外战役中的一次重要胜利。

△威远城

宁波镇海口海防遗址在我国海防建设发展史上极具代表性,是我国沿海军民英勇抗击外敌入侵的历史见证。

从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文人雅士传承宋韵文化,到靠海而生的渔民自心底里朴素地喊出“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宁波这座城市对于探索海洋、眷顾海洋、拥抱海洋的努力和尝试从来不曾停歇。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宁波,已吹响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号角……

一城三湾六片四向!

宁波明确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宁波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丰富的“岛、涂、渔、景、油”等海洋资源——境内有500平方米以上海岛516个,约占全省的1/5;海洋旅游、渔业可开发滩涂资源占全省滩涂总面积的1/3;象山港、杭州湾、大目湾、三门湾、春晓油气田……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其中。

作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在建设“海洋强省”“海洋强国”上,宁波无疑承担着重大的国家使命。宁波也把“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作为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使命。

如何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能级,无疑是宁波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2021年12月,宁波市政府印发的《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确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格局地位。

《规划》对今后5年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勾勒了宏伟的发展蓝图——

2025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目标

海洋经济实力位居前列,力争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200亿元,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 世界一流强港基本建成,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3亿吨,稳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500万标箱,稳居全球前三; 海洋科创能力大幅提升,争取新建1家海洋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涉海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达到25个以上; 海洋旅游中心率先形成,力争建成3个省级以上海岛公园和湿地公园、10个海洋旅游主题风景区和运动中心、10条以上海洋生态旅游线路; 海洋综合治理成为标杆,海洋综合管理改革和数字化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实现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海洋,给了宁波恢宏视野

让她兼收并蓄,开放包容

海洋,给了宁波硬核力量

让她务实笃行,奋楫远航

滨海宁波 扬帆起航

内容来源:爱宁波精选综合整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