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县级)参考答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河南省考乡镇卷真题答案解析 2022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县级)参考答案

2022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县级)参考答案

2023-12-22 00: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问题一:请结合“给定资料1”,梳理概括T市柠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有概括性。不超过300字。

  1、依托自然条件优势,发展最适宜作物。2、强化科技投入,依托农科院技术力量建成种苗繁育中心。3、推广标准化示范栽培技术,产量、品质大幅提升。4、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就业增收。5、多渠道拓展市场,共建共享柠檬全产业链服务平台,持续开发线上业态发展。6、依托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大力推动柠檬精深加工。7、以柠檬产业为抓手,聚焦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带动农村交通、人居环境建设。8、强化金融服务,开办农业新险种降低种产业风险,建立普惠金融基地获取稳定投资收益。

   问题二:请结合“给定资料2”,分析理解“新的枝桠”的含义。(20分)

  要求:准确,深入,有条理。不超过300字。

  S县的古道修复,犹如老树发新枝桠,起到了很好的带动意义,焕发出新的功能和价值。具体来说,一是带动了旅游业发展。修复的古道串联起沿线自然景观、民宿农家乐、人文古迹、民间传说等旅游资源,形成古道系统,提升游客旅游体验。二是带动了乡村振兴。修复的古道带动沿线乡村,成立旅游发展公司,整村运营,开发古民居、古廊桥、古道、古树、古民俗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创立餐饮品牌,体验传统民俗等,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S县的古道修复工程,启示我们要认识到文化古迹的时代新价值,古迹修复要系统建设,让传统文化资源在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带动意义。

  

  问题三:永新县领导准备与第一批入驻“人才科创飞地”的企业和研发人员进行座谈。请结合“给定资料3”,拟写一篇座谈会上县领导的发言稿。(20分)

  要求:主题突出,层次清晰,不要求格式。不超过400字。

  “飞地引才”书写永新发展新篇章

  首先,诚挚向首批入驻“人才科创飞地”的企业和研发人员表示问候和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步入新时代,永新县迎来了发展新机遇。一是守水保生态,用水谋发展。汉云江穿永新县城而过,水质优异。永新坚守绿色发展理念,谋划“以水发展”,依靠江水走出一条新路。二是以水为“媒”,助推大健康产业强劲发展。成立水经济产业园,引进智能化饮料制造,年产值达10亿元。用“健康水”发展健康产业,带动农产品品牌,助力低收入农户增收。三是校地全方位合作,科技研发实力不断提升。永新与省农林科技大学共同投资成立大健康产业联合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硕果累累。四是“科创飞地”引来人才活水,打造“研发在省会、产业在永新”的引才、留才、用才模式。未来,让我们跨越地域鸿沟,携手共进,共谋新发展、共绘新蓝图!

  

  问题四:“给定资料5”中提到“这一过程决非一日之功,但必须完成”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联系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观点明确,见解深刻;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总字数1000字左右。

  走好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足见党中央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认识与坚定决心。

  制造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非一日之功。天下事,往往“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从传统制造业到现代化制造业,新旧动能的转换必然充满阵痛和挑战。细看那些传统制造企业,随着发展和竞争加剧,国外厂家很多新技术开始对中国企业实行封锁。同时,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平台把信息流和物流全数再造,传统制造业的传统渠道优势逐渐失去。外患内忧,让制造业者临着“不变等死,变则找死”的发展困境,未来的发展蜕变过程注定不会是一蹴而就、一日之功。

  制造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国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就证明了制造业对国家特别是大国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意义。从发展大局考虑,面对当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动荡的复杂形势,只有坚定不移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实现提质增效、跨越发展,才能不断释放经济活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新的动能和力量。所以说,制造业转型升级避不开,拖不得,再难走也要必须完成。

  可以说,制造业转型升级“前路”难、“退路”无。那么,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的“出路”何在?

  以创新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卡脖子”困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必须要把科技革命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输入制造业的体魄,进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然而,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当我们一步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真正握有自己的“大国重器”,把产业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制造”进阶到“中国创造”才能说指日可待。

  我们也在呼唤更多技术人才,成为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中流砥柱”。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以低技能人员为主,高技能人才占比较低。随着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将不断上升。技术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未来,只有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强化中高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引进“新动能”制造业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方能有效解决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助力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日不懈,久久为功,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必将交出更为精彩的答卷!(狐狸,站长)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