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家族,如何在阿拉伯半岛崛起?三次建国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沙特建国时间是哪一年 沙特家族,如何在阿拉伯半岛崛起?三次建国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沙特家族,如何在阿拉伯半岛崛起?三次建国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2024-07-10 00: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为受人敬仰的埃米尔,他有权力向自己管理范围之内的所有人征收贡赋,同时也有义务保卫绿洲的安全,对民众的生命财产负责。

他的野心绝不止于此,与伊斯兰教大改革家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瓦哈卜的相识与合作,成为了他政治道路上的转折点。

瓦哈卜是伊斯兰教瓦哈比派教义的传播者,他所在的谢赫家族,与沙特家族一样,都在阿拉伯半岛拥有显赫的地位。

不过两者不同的是,沙特家族以综合实力见长,谢赫家族则以宗教影响力见长。若是两大家族能够合作,那必然能够实现优势的连接,从而征服阿拉伯半岛。

他们的合作,是基于野心和共识之上的一次强强联手。

前者需要借助后者的宗教势力,通过思想来控制人们的行为,实现意识层面的统一,进而为政治层面的统一提供保障。

后者则肩负着传播宗教的使命,有了前者的帮助,他们可以更加迅速和广泛的推动瓦哈比派教义在阿拉伯半岛流传。

18世纪末,19世纪初,第一沙特王国原本坚固的统治基础逐渐变得摇摇欲坠,尤其是在遭受了奥斯曼帝国的外部侵袭之后,他们的统治更是岌岌可危。

随着埃及人成为内志的统治者,沙特家族政权灭亡,整个王国也在随后不久覆灭。

虽然家族政权倒台了,但整个家族没有散,家族的实力仍然存在,所以沙特后裔图尔基并不甘心就这样低头认输。

他高举着复国的大旗,在1824年左右向着利雅得进军,把埃及人赶出了内志,并且恢复了沙特国家。他本人也摇身一变,成为了第二沙特王国新的埃米尔。

第二沙特王国虽然暂时实现了统一,但这一政权结构同样并不稳定。就算没有外来势力的破坏,家族内部各大野心集团的明争暗斗,也足以摧毁安稳的秩序。

野心家们有1万种理由为自己争权夺利的行为辩驳,你的身体里留着高贵的先祖穆罕默德的血液,我的身体里同样也有。你能够登上埃米尔的宝座,我同样也有资格站在巅峰。

一个宏大家族的优势和劣势,在沙特家族的发展过程中展露无遗。

家族的掌舵者可以凭借集体的影响力,迫使其他部落对自己臣服,也能通过个人掌握的实际权力,推动家族的进一步扩大。人和集体,有着正向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而当家族内部人心涣散,群体凝聚力荡然无存时,它便会暴露诸多小型家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问题。手足相残,父子相杀,一点小小的利益,比亲情贵重千百倍。

或许在家族中,亲情本也就是无关紧要的东西。成员多了,每个人分摊在其他人身上的感情自然就会变得稀薄。

内忧外患之下,第二沙特王国最终也土崩瓦解。如今的沙特阿拉伯王国,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1932年,沙特两次灭亡后第三次建国,屡次灭国再重建堪称奇迹。

经历两次沉寂,沙特家族又会怎样重回昔日巅峰?

沙特家族第三次建国,离不开一个“天降猛男”,伊本·沙特。

他率领40个人从科威特出发,向着内志前进。祖先的光辉,将在他这里重新降临。

虽然成为了新埃米尔,但没有土地,何谈统治。要想获得更多的权力,进而征服整个阿拉伯半岛,他就得一步步把利雅得周围的土地蚕食。

据守欧奈宰和布赖代的拉希德家族,是他当下的重要敌人之一。这个家族可不简单,他们背后有奥斯曼帝国的支持,自己本身也有着世代积累的势力。

用了两年的时间,一本沙特情绪力量伊本·沙特积蓄力量,完成对拉希德家族的进击,成功从这个庞大的家族手中夺取了两块重要的土地资源。

如果说从前拉希德家族还没有把沙特家族放在眼里,那么经过这次失败,他们便会重新审视阿拉伯半岛的关系,有计划的和奥斯曼帝国提条件,依靠外来力量重新拿回对峙的主动权。

只要拥有奥斯曼帝国源源不断的支持,拉希德家族就不可能真正被沙特家族打败。

伊本·沙特或许也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没有继续在土地争夺的问题上与拉希德家族纠缠,而是将矛头对准了藏在背后的奥斯曼帝国。

新仇旧恨,现在可以一起清算。

从前沙特王国两次覆灭,这都和奥斯曼帝国脱不开关系。沙特家族在阿拉伯半岛沉沉浮浮,只有家族内部的人知道他们经历了多少艰难和酸楚。这个罪魁祸首,他们自然不能放过。

伊本·沙特率领的军队,与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正式交战,并且成功将对手击败,也算是一雪前耻。

此后几年的时间里,沙特家族与拉希德家族持续交锋,奥斯曼帝国也没有完全从阿拉伯半岛上退出,而是继续在这混乱的局势中间搅浑水。

众所周知,政治交锋中,妥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尤其是在双方争斗可能出现两败俱伤结果的情况下,必要的低头,也是政治智慧的一种体现。

沙特家族与奥斯曼帝国,原本是不死不休的斗争关系,但还是在1914年签下了协议,针对双方的矛盾和冲突做出了合理的解决。

这个时候,身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也加入到了阿拉伯半岛的你争我夺当中。斗争主体越复杂,结果就越不明朗,所以与其苦苦纠缠,不如学会放手。

奥斯曼帝国借由这一协议,承认了沙特家族在内志的统治权。从前被他们支持的拉希德家族在接二连三的落败之后,已经成为了一枚弃子。

至于沙特家族,他们也需要表现出诚意。伊本·沙特承诺沙特不会与其他任何国家结成同盟,也不会允许任何国家的军队进入内志。

英国和奥斯曼帝国随后也签订了协议,各自划分了在阿拉伯半岛上的势力范围。

随着拉希德家族的投降,在确定了自己对于内志绝对的统治地位之后,伊本·沙特又放眼汉志。利雅得埃米尔国被他变更为内志苏丹国之后,这个政权的进攻重点也逐渐明朗。

1926年,汉志也被伊本·沙特征服,内志苏丹国的局势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阿拉伯半岛要变天了,这是毋庸置疑之事。

手握内志与汉志的首领,实现了自己最初的目标,把整个阿拉伯半岛都控制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和扮演殖民角色的英国政府交涉。

沙特家族势力正盛,英国不得不正视他们的存在感。尽管心中可能百般不情愿,英国也必须得承认伊本·沙特的领袖地位。

作为回报,伊本·沙特也承认英国对于海湾各个国家的保护权。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政治世界里,妥协并不能够与软弱划等号。某些时刻,它代表着权衡利弊的过程。

1932年,内志和汉志两个王国合并为了沙特阿拉伯王国。第三次建国大业,由此终于完成。

沙特家族屹立不倒,到底靠的是什么?

1932年,沙特第三次建国,家族长盛不衰,其背后有独特倚仗。

在阿拉伯半岛上再次崛起的沙特家族,拥有什么样的秘诀?

纵观沙特的建国史,有一样东西在每一个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宗教。

第一沙特王国建立,靠的就是代表了军事实力的沙特家族与代表了宗教实力的谢赫家族的联合。两大家族各司其职,使半岛之上的其他部落或政权在沙特家族面前低头。

借着第一沙特王国的影响力,伊斯兰教的改革家们把瓦哈比派教义宣扬到了阿拉伯半岛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半岛周边的地区。

第二沙特王国,也延续了第一沙特王国的统治基础,在宗教问题上投入同样的重视,以宗教为纽带,把原本分崩离析的人们重新凝聚起来。

没有宗教,没有谢赫家族的支持,沙特家族就算能够做到这一步,恐怕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之后,伊本·沙特就把与宗教相关的重要事务交给了谢赫家族的成员。他的做法,也能反映出整个国家的政治风貌:从始至终,他们的政治体系都有着浓烈的宗教色彩。

1999年内阁调整之后,就连司法大臣这个位置,都被领导人交给了谢赫家族的阿卜杜拉·本·穆罕默德。

沙特家族维持统治秩序,巩固统治基础,靠的是多种多样的手段。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与宗教人士搞好关系。

时至今日,沙特家族的行事作风依旧如此。另外,他们还有一个秘诀,那就是人。

一个家族的人口数量越多,人才出现的概率自然也就越大。只要多生孩子,多延续血脉,家族传承就不会断绝,各项政治责任也有人能担。

就拿伊本·沙特来说,他是从尸山血海当中一步步走上最高峰的。他经历过仇家的伏击,经历过你死我活的战争,经历过头破血流的博弈,所以更深刻地明白,人有多么重要。

第三次建国由他主导,摆在他面前的新政权,其实是岌岌可危的。

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各大部落都拥有一部分独立权力,稍有不慎,沙特又会国将不国。

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他提出了一个宏伟的政治蓝图,用婚姻把沙特家族和各个部落绑定,用血脉让国家内部的各个势力集团深度融合。

于是,他开始在全国所有不同规模的部落中寻找合适的女子成婚。如果这些女子出身于部落贵族家庭,那这对他而言当然更为有利。

就这样,300个女人被他娶回了家中。以他为核心的家庭,简直大到不可思议。

这些女子嫁了丈夫以后,又有了一项新的人生任务,那就是生儿育女。新出生的孩子,就是如伊本·沙特规划的那样同时拥有王室和部落血脉的孩子。

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强的粘合剂。如今沙特阿拉伯国内的5000多名王子,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父辈和祖辈。

多生孩子有好处,5000多个人里,总有可造之材,能够延续沙特的辉煌。但与此同时,子孙后代之间的竞争,也会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不要误会,这里说的恶性可不是手足相残,而是指以竞争为名义的躺平。

沙特实在太富裕了,国家大部分资源又都集中于统治阶级。所以就算是天生废物,这些王子们也能过上一辈子衣食无忧的奢侈生活。

既然能够随心所欲地支配财富,享受国内最顶级的资源,那对于天龙人来说,还有什么奋斗的必要呢。

储量丰富的石油资源,再加上前不久发现的大金矿,沙特阿拉伯简直富得流油,引得网友纷纷感叹,运气这回事当真比不了。

不得不说,沙特家族的确是一个很幸运的家族,几百年的风浪,没有让他们折戟,反而给了他们积累和迸发的机会。

在阿拉伯的世界里,沙特,就是强大的王者。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