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胸怀、胡杨意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沙漠里种树是什么电视剧 草原胸怀、胡杨意志

草原胸怀、胡杨意志

2024-07-10 08: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黑城位于巴丹吉林大沙漠北缘,距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36公里,历史上,这一带被称为居延绿洲,但由于历史上的气候变化,战乱频繁和过度开垦,绿洲终被黄沙吞噬。流沙漫过黑城十多米高的城墙,堆起了连绵的沙丘。

不能让黑城在我们这辈人的手上消失,沙起额济纳的帽子一定要摘掉。面对家乡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有着强烈责任感的蒙古人苏和血液奔涌,默默立下了一个坚定的誓言。1947年1月出生的苏和,土生土长在额济纳,是地道的大漠之子,196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他的履历表里,工作地点从嘎查、苏木一路延展到旗里、盟里,嘎查队长、旗长、旗委书记、副盟长、盟政协主席等,职务虽一路在升迁,但他的心里却一直记挂着家乡额济纳的风沙。2004年,苏和57岁,他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提前从阿拉善盟政协主席岗位退下来,回到额济纳,凭着他坚毅、坚韧、坚守、奉献的品质,坚持十余载植树造林治沙,用他那草原胸怀、胡杨意志,带动影响了一大批人。2014年苏和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他的事迹激励着全旗,全盟,全区,乃至全国广大党员干部投入到阿拉善盟生态文明建设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中。

黑城地区环境恶劣,沙化严重,夏季气温常高达40摄氏度,沙地上轻易能烤出一颗鸡蛋。刚进沙漠时,没有房子,没有干活的人手,缺少水源,苏和就白手起家,自己盖房子、雇工人、修深井,因没有电无法储存蔬菜,干饼子配茶水就算一顿饭。后来,苏和从城里拉来一间简易活动板房,里面支了炉子,中午煮点面条,算是吃上了热乎饭。那段日子,苏和跟老伴互相鼓劲儿,然而,常常是头一天挖好的树坑,第二天就被沙子埋上。那一年,苏和在黑城北面的沙漠里拉起了一片围栏,将沙漠里残存的3平方公里的天然梭梭林围住,他还投资3万元,盖起一排小平房,从此,他和老伴在沙漠里安了家。

一年中沙漠里的夏天最难挨,苏和跟老伴有8个月在沙漠里干活,热得要命。起初,苏和跟老伴不适应,没有电,晚上点蜡烛,饭主要是白水煮面条。夏季,苏和每天5点起床植树,到10点钟基本上不出屋了,下午4点以后,沙漠的高温稍稍退去,苏和再出去种树。

经过奋战,2006年,他又在沙漠修建了一处梭梭苗圃,当年就培育梭梭苗六万多株,不但满足了自用苗的需求,还无偿为周围的牧民提供梭梭苗。“有的牧民开三轮车来,有的开皮卡车来,要个500~1000株的,我就说,你自己到苗圃挖吧。”看着牧民们治沙造林,苏和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扎木青时任东风镇宝日乌拉嘎查的党支部书记,2011年,他想种梭梭,苏和爽快地送了他几百株梭梭苗。第二年,札木青花钱买了一部分树苗,苏和又送了一部分。扎木青说自己日子过得不错,总让苏和免费提供,过意不去。见扎木青年年往黑城跑,很辛苦,苏和便给了他一批梭梭种子,还手把手地教他育苗。

2004年至今,苏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抗旱栽植技术,人工栽种了258587多株梭梭苗,胡杨2464株,面积6307亩。前期种植的梭梭有两米多高,在黑城地区形成宽500多米长3公里的灌木林带。更具建设性的是越来越多的当地牧民在苏和的带领下加入了种梭梭树的队伍中,全民治沙造林在额济纳旗已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家乡生态环境因此得到了全新改善。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埋头苦干,因为额济纳旗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大漠胡杨、沙漠愚公。

治沙之路不仅仅是辛苦,还有危险。2005年春天,苏和老人和老伴儿开车回黑城,车陷在沙漠里,手机又没有信号,老两口没有带够充足的水和食物,就在车里困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下午才被过路的牧民发现。2018年9月,苏和老人正在林地边干活,旁边一辆带着割草机的拖拉机干完活之后忘记了熄火,还在转动中的割草机绞伤了苏和老人的腿。多次手术后,他因多年患有糖尿病,伤口久久不能愈合,最终腿没能保住,做了截肢手术,这是常人所无法承受的。可当他装上了假肢,能够站起来行走时,他又回到了黑城,回到了他心爱的梭梭林。

10多年来,苦干在额济纳大漠中的苏和老人,用他那双粗糙宽厚、布满老茧的双手,捧出了一份率先垂范、治沙造林、改善生态的答卷,真可谓“余晖映白发,绿洲照丹心”!

2019年,额济纳旗在航天精神党性教育基地设置苏和造林基地设立生态示范教学点,面向全国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培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培训,着力提升新时代领导干部生态建设能力,传承学习“时代楷模”的担当精神,先后承接中央、自治区等各地众多班次。

苏和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情系沙漠,植树造林,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生态重要指示精神,充分体现出了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树起一面保护生态、建设家乡的旗帜,为这片荒漠戈壁带来绿色的生机与希望。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惧风沙遮望眼,甘作大漠播绿人。苏和用他生命的时光,用顽强茂盛的梭梭林,在额济纳谱写出一部活生生的生态著作。

记者:赵勇强

原标题:《草原胸怀、胡杨意志——记时代楷模苏和植树造林事迹》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