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笔下“黄州沙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沙湖历史 苏东坡笔下“黄州沙湖”

苏东坡笔下“黄州沙湖”

2024-07-01 01: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从苏东坡作品中分析出沙湖的特征要素,今天的道仁湖最为相似。

要探讨清楚“沙湖”及“螺蛳店”在当地的具体位置,其前提是要把握住两篇作品中提供的相关信息,主要有:一是“黄州东南三十里”,说的是其方位“黄州东南”,其距离“三十里”;二是“沙湖”地名,从地名看,这个湖的明显特征是多“沙”;三是“螺蛳店”,说的是这是个小集市,地多螺蛳;四是“沙湖道中”,说明这里有驿道,至少是行人小道;五是“买田其间”,说明这一带有水田,还可以买卖;六是“山头斜照”,说明这里道路傍有山丘。然而,今天的道仁湖正好包含了这六要素。

一是道仁湖的方位及距离基本符合。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版《黄冈县志》卷二中记载了道人湖桥:“道人湖桥,在县东三十里。”又据《黄冈地名摭谈》(黄冈市地方志办公室编,长江出版社2017年版):“路口地处东南至道人湖桥、东北至戚家岭两条道路的交叉口而得名。”二是道仁湖入湖水系是路口镇戚家岭村、丁甲村,陶店乡的茶园村、陶店村、塘角村、长岭村、砂子岗村、望城村、道人湖村、钟岗村,这些村的土壤均为第三纪砂砾岩,有许多裸露的砂石岗(当地语叫“麻姑石”),经日晒冰冻,风化水洗,形成了北宋年代“沙湖”的泥沙来源。三是道仁湖及周边水田至今多螺蛳。我们还调阅了中铁铁四院关于城铁黄冈东站及周边的地质勘察资料,其地表下“有5—7米湖积粘土及淤泥”。黄冈东站北临道人湖,以此推断,黄冈东站及其周边,在北宋年代应为当今道仁湖的组成部分;北宋时期的“沙湖”应包括当今的道仁湖、黄冈东站及周边的大片地区,以河湖水道接连西边当时的白塘湖(今为白潭湖)。在明清年代的有关图志中,记载了出黄州东南方向的湖泊仅绘有白塘湖和其东边的道人湖,这也傍证了北宋年代的沙湖(道人湖)的湖区面积之大与白塘湖相当。四是道仁湖位于106国道(此道原为黄州到上巴河的古驿道)黄砂线的南面,驿道傍的戚家岭宋代也有到东南方向的——道人湖桥的人行道。五是路口丁甲村一带有旱涝保收的黑鱼冲大片湖田及道人湖桥周边的塝田。六是到道仁湖的道路有丁甲山、戚家岭山脉和老三台河桥边的山岗。

三、“沙湖”演变成道仁湖有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

(一)史籍记载了演变过程。明万历《黄冈县志》卷一中对沙湖的记载有三处。一是“沙湖,在县东二十里东弦乡,苏轼买田于此,一云螺蛳店。”二是阐明沙湖在白塘湖(即今白潭湖)以东,“白塘湖,在县东十五里,接沙湖。”三是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这里在明代属东弦乡境内,《黄冈县志》中记载东弦乡的情况:“东弦乡在县东三里,辖里七:吕阳三村,黄土一村,黄土二村,城子一村,城子三村,鱼博一村,鱼博二村。”

明万历《黄冈县志》卷之一的“山川”中记载湖泊名称时,记载了“沙湖”,没有记载“道人湖”,但在卷之二的“乡保”中记载了“道人湖”名称,“关梁”中记载了“道人湖桥”名称,说明在明代万历年间,“沙湖”名称与“道人湖”名称并存,正式称号为“沙湖”,社会民间则称之为“道人湖”,而且“道人湖”之名已有取代“沙湖”名称之势。

(二)与明代黄冈道士陶仲文相关。陶仲文(1479—1560),明代黄冈县人。嘉靖年间著名道士,他迎合嘉靖皇帝追求长生的心态,先后被授予忠孝秉一真人;少保、礼部尚书,封为恭诚伯,《明史·陶仲文传》称:“一人兼领三孤,终明世,惟仲文而已。”“陶仲文于真人之外,加至少师兼少傅少保并拜三孤,带礼部尚书封恭诚伯,则文武极品矣”, “仲文以方术事上,被恩宠,不次迁擢,前后凡二十年,竟以考终。死后赠谥赙赗,恩礼有加,自来方士所未有也。”他对家乡做了捐款修建三台河桥等许多有益的事情。《黄冈县志》卷一中记载了陶仲文的墓葬地,内容为:“陶仲文墓,嘉靖间以方术得幸,封恭诚伯,葬巴河陶家塘。”

陶仲文作为道士位极人臣,声势显赫,恩渥终身,在家乡黄冈县影响很大,“陶店”的来历与陶仲文关系极大,而“道仁湖”因在陶店傍边,在明代的出现与定名“道人湖”,并取代“沙湖”之名,更是与这里是陶仲文道士关注之地相关。

(三)民间传说有二。一是《黄冈地名摭谈》(道人湖):“道仁湖一名,源于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在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身患顽疾,造访天下名医,但久医无果。一次,朱元璋又遍游天下寻找名医,来到道仁湖地界时,遇到了一位道士。道士医术高明,朱元璋在其治疗下很快得以痊愈。朱元璋认为道士有一颗仁义之心,便将该湖取名为道仁湖。养病期间居住的湖边一座寺庙,取名为延龄寺。”

二是道仁湖周边民间相传至今的传说。说的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在道仁湖大战陈友谅获胜。朱元璋的战船从陶店乡道仁湖村邱店下湖,顺湖向西南将陈友谅追到长江。然而,朱元璋的女婿在战斗中负伤,由当地道人在盐灵寺为其治愈。因此,朱元璋将”沙湖”改为“道人湖”,将湖边元代至大年间建的名“盐灵寺”改名为“延龄寺”。

来源: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

编审: 冯扬

编辑:彭君雅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