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鹏是草书大师还是“丑书教主”?范曾:他读书过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沈鹏书法作品真迹 沈鹏是草书大师还是“丑书教主”?范曾:他读书过少…

沈鹏是草书大师还是“丑书教主”?范曾:他读书过少…

2023-09-06 14: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沈鹏:“书法的形式即内容”

沈鹏是当代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

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文联第六届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

沈鹏先生早期为美术杂志编辑,后转行玩书法,晚年从事诗词创作和书法理论研究。

在书法理论上,沈鹏先生通过对诗、书、画的比较,提出了“书法是纯形式的,它的形式即内容”的重要论断。一句话概括就是“书法的形式即内容”。

沈鹏认为将书写的“素材”当作书法作品的内容,几乎是最常见的误解,书法有自身的形式和内容,倘若只以书写的文词为内容,书法岂不徒具外形?书法艺术的独立性到哪里去了?

沈鹏说,把书法“素材”(比如诗词歌赋)当作书法“内容”,在理论上是悖谬的,在实践上无益。

沈鹏提出的“书法的形式即内容”观点,被一些书法家誉为当代书法理论上的重大贡献,特别是在沈鹏工作室书法精英班成员当中深受追捧。

原中书协副主席胡抗美由此引申说:“书法的形式就是笔墨和空白的造型及其组合关系……”(这就是沈鹏认为的书法内容)

事实上,沈鹏绞尽脑汁提出来的理论,并没有走出西方形式主义美学的窠臼。

他引用的是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艺术定义,他用形式主义用来解释书法,认为书法艺术的“意味”要从它特定的形式去寻找,或者说书法特定的“形式”确定了特定的“意味”。

沈鹏理论的根基“贝尔理论”,是西方现代艺术美学的基石,主张“内容即形式”(沈鹏先生倒过来说“形式即内容”一个意思)。这一观点否认“艺术形象”的认知,强调“有意味的形式”,侧重变形、夸张等手法的应用,突出“丑”与“荒诞”,以此宣泄内心的欲望。正是这一理论,使得现代艺术的“丑”成为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学思潮。

被一些人讴歌为“当代书法理论重大贡献”的沈鹏“书法的形式即内容”,事实上没有给中国书法带来“新鲜的空气”,反而给一些“消解汉字、创新书法”行为架桥铺路,推波助澜!以“粉碎汉字结构”、“形式构成”、“空间分割”、“实验主义”、“非书非画”等等被大众视为“丑书”的创新现象层出不穷。

因此,沈鹏提出的“书法的形式即内容”,究竟是重大贡献,还是为“丑书”推波助澜?

这个问题还值得进一步商榷。

半辈子多自称“诗人”,极少以“书家”自居

2016年,散文家卞毓方遍访书坛名家,意在写长篇报道,推介给大众,却唯独遭到了沈鹏的婉拒。

据他说,沈鹏回电称,“欧阳中石等先生经历波澜曲折,可拿去大做文章,但我一辈子都是编辑,平淡无奇,实在没啥好写的”,还自认不够格称“书家”;

2011年,中书协成立30周年庆典,沈鹏身为唯一健在的前任主席,却不愿出席,还发去自责信,称自己毕竟一书生,在任时欠缺该有的担当,许多该说该做的都力不从心,满心愧疚云云。

沈鹏书法

正是这种文人意识,让沈鹏的思想比同辈书家宏阔得多,观念更毫不迂腐,在艺术上有勇气敢于尝试,敢于自我否定,乐于提携离经叛道的后辈。

但也正因这种很精英化的思路,给他带来最大的负面效果:

居庙之高,只玩小众,力求创变,自娱自乐,难为一般大众所难欣赏,要像沈尹默那般“雅俗共赏”,他的确是做不到,也是不在意的。

所谓“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不能同欣”,这也导致其名声是很分裂的:精英圈对他极为尊敬,可民间群众痛诋如仇敌。

但是,我们也需要清醒认识到,为沈鹏说公道话,不等于说,就得不讲客观,无条件地大加吹捧。

一种观点以为,沈鹏论书法成就,充其量只能说横向而论是“当代大家”,若纵向与历史上的前辈们比,断难称得上“泰斗”,可能连“小名家”的地位都岌岌可危。这里面的理由与缘由,当然不一而足,可有几点则还是非常明显的。

其一,他的功底确实不算高明,早年就不从楷书入门,可说“野路子”。

即便是晚年书作,还能看出端倪,即重章法而不欠缺笔法。布局很丰富,字体线条时常夸张组合,轻重、方圆,行距都有法度,空间错落有致,是做到了疏密有度,呈现极好的视觉效果,但一写楷书就露怯,而大师级书家们那种堂堂正正、渊渟岳峙的盛大气象,他更是阙如的。尤其是早期书作,盛名难副,仿佛就知道草书结构,功底则很孱弱,这方面甚至还不如他的学生王厚祥。

其二,一般泰斗,诸书皆成、各体兼能的风范,他也只能是徒呼奈何的。

他的草书,在当下的确没几个书家能匹敌,也能自成一体,可与稍早的林散之等前辈度长较短,高下还是明显的。尤其更显气短的是,他确实只专长在草书,楷书等水准委实只能说中人而已。其楷,优点在用笔沉稳,有静穆之气,可法度是不够谨严的,用笔也是虚尖太多,略显孱弱,似乎一推即倒之状。

沈鹏年轻时的作品

其三,他的书法,虽说“庾信老更成”,可远未臻至艺进于道的大师境界。

揣察其端,最核心的症结,还是其阅历、其学养无法比肩前辈之故。

书法之道,比到最后,比的其实就是学养,就是思想境界。论学识,在眼下他是足以傲视同侪,可若置于前现代的中国,委实还是不堪一击的。

今人捧他“诗书画三绝”,实不免浮夸。比如,其诗集《三馀笺韵》,翻阅一过,只觉比“老干部体”胜出而已;其画,取来观摩,也看不出多高明;他所写文章,理论功底够深,可整体而论,给足面子,无非“文史足用”而已。

沈鹏诗集

他的学识储备,不说比古人了,对照前辈邓散木、沙孟海、启功诸位那谘经诹史般的渊浩,委实是自刽而下不足与议。“其器小者,物之一览而易尽者,其中无有也”,唯心而论,他此等功夫难以与古往今来艺坛泰斗们上下议论。

这些都表明,他的才情也好,功底也好,境地也罢,离“泰斗”二字还远哉遥遥。

勉强在当代称雄,也是因其在书协的大位,更与勤奋习书无涉。想清人汪士慎,晚岁双目全眇,无法再用功,可笔墨之妙却不亚于目明之日,书艺的高境,有时真非纯人力可至。

范曾:读书过少,终究是他短板

据说,前些年,范曾“大师”与人闲谈,品评当代人物,论及沈鹏,言下之意,是要加强读书云云,也许也有取瑟而歌之意吧。

沈鹏的未能尽善尽美,实不是老先生一人的悲哀,而是几乎所有艺术家都要面对的窘境。

况且,话说回来,所谓“泰斗”、“大师” 之类的评定,本身就是很无聊之事。

历史“封神榜”即便有所排序,时间之水会自动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去芜存菁,我们在此妄论雌黄,并不合适。这其实是对书法家的轻薄,也是对艺术的不尊重。真学书者,所有这些论定,当视作无聊唾沫,根本不用理会它会飞溅到哪里去。

当然,最需要为沈鹏辩护的一点,是他的书作绝对不是什么“丑书”,尽管弊端也显豁,但在当下场境下绝对可称大家。甚至说,沈先生留给当今书坛最珍贵的东西,可能还并非是他自己的书作,而是他的创变理念,以及精益求精、不断突破、死而后已的感召力量。

倘若习焉不察,大概多数朋友都会以为,书法是一宗复古性最强的艺术。可事实绝非如此。近些年来,沈鹏以他的地位、威望与影响力,大声疾呼,号召四方,多少也使得这种在继古基础上创变的意识、力破传统窠臼凸显个人风格特质的思路、以及艺贵创新的实践,更加风行草偃,进而衍化为一队勇于实验的劲旅。

用李可染的话说,“什么是书法,是用最大的力量攻进去,再用最大的力量打出来”。书法史上,也有太多书家不甘为奴,努力冲破彼时的流行审美,而被误解至深的。比如,颜真卿、宋四家,起初也被诟骂是败坏王羲之一路正统书法的邪路;又比如,郑板桥、徐渭、金农,在彼时也曾不被人所接受,“八怪”云云其实是讽刺,可正是他们的书作,能流转到现在,地位崇高。

沈鹏的探索,在民间是引发了许多非议,可这条路终究是要走的。

到底能走多远,走成什么模样,如何纠偏,我们只能静观其变,无需大惊小怪。

毕竟中国书法有史两千年,就是这么一步一步,慢慢走出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